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梳理魏晋至唐在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上的变化与创新,认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差异。2.通过史料分析,理解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探析制度变化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培养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和逻辑性的解释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3.通过对统治者制度变革本质目的的分析,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君主专制的实质,反思专制的弊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科举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实质和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难点:理解制度演变发展的趋势及实质。三、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四、新课讲授【导入新课】材料一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人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颖、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唐]魏征:《隋书》卷三十六《后妃列传》材料二尽管有着这次悲剧性的大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内战期,但在经历了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之后隋终于重新统一了中国,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教师活动】上述材料中哪段更符合你对隋文帝的印象?【教师讲述】材料一里的“上”与“后”分别指的是隋文帝和他的皇后独孤伽罗。这个故事既让我们看到了独孤皇后的蛮横,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文帝对独孤皇后的包容。甚至有人说如果要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设一个“怕老婆协会”,那隋文帝必定会位列其中。然而,能够北御突厥、南平陈朝、一统华夏的隋文帝很显然并不能简单地用“妻管严”来形容。他致力于改革,在前代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改造甚至废除旧制度、创设新制度,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新课讲授】一、选官制度1.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材料三为改变东汉中期以后世家大族控制察举、把持乡间评议选举之弊,魏初创九品中正制,即选择“贤有识赏”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以“唯才是举”为原则,负责察访本州、郡、县各地的士人,综合其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李木洲:《科举制兴起的深层逻辑》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师活动】汉代推行的察举制存在什么问题?曹魏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参考答案:问题:一方面易出现所举人才“德高才薄”和“虚伪浮薄”的问题,无法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另一方面世家大族控制察举、把持乡间评议选举,选拔人才的权力被地方世家大族掌握。应对:实施九品中正制,以“德才”“门第”选拔人才)(1)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2)内容①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②选官内容: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材料四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遂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师活动】通过九品中正制内容的学习回答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学生活动:由曹魏初期的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到西晋时期转变为主要看重家世。【教师活动】汉末选举事实上已被大族操纵,但名士与大族还不一定一致,制度上也没有将家世列入应举条件。而九品中正制综合德才、家世二者定品,这是将汉末乡国评定习惯制度化。结果,九品中正制被门阀大族所控制、利用,不但没有如创立之初设想的将选举权收归到中央,反而事实上加重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威权,巩固了门阀的统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通过教材学习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学生活动:(3)影响:①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全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②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教师活动】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也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创立了什么新的选官制度?学生活动:科举制材料五隋文帝为了建立、壮大自己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达到削弱门阀士族中的异已力量的需要,不得不团结各地中小地主阶层,吸引他们到政治舞台上来,从而扩大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为此,必须变革以往历史上的各种选官制度,并结合现实政治的需要,创造出适合自己要求的新型的选官制度,这种新型的选官制度就是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就是分科选举。——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教师活动】PPT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并讲解科举制的含义: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找出科举制形成与完善的过程。材料六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隋朝——科举制的形成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材料七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长入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及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盛研:《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载《兰台世界》2009年第17期材料八隋唐全面推行科举制,且应试者的门第、流品限制不严,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中举。科举成了社会成员获取功名、地位与权利的重要途径,社会成员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吴莉:《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材料九科举制扩大了皇权的统治基础。科举取士不讲门第,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之途,大批寒士得以进入官僚集团,改变了政权被少数世族垄断的局面。促使举子身份发生根本改变的是皇帝颁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官学和州县地方官所贡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取决于中央。科举制把用人权、任命权收归中央,打破了座主与门生、故吏间的私人关系,有效防止私人小集团的产生,也限制了地方封建割据的发展。——杜海斌:《论唐代科举考试的功能》,载《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思考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学生活动:(1)选官(2)备考的经济成本低,根据考试成绩公平录取。【教师活动】科举制的实行有哪些影响?(3)影响:①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热与完善。▲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教师活动】提问:古代中国的选官方式是如何演变的?请同学们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选官方式盛行时期选官标准世官制夏商周血缘军功爵制秦国、秦朝军功察举制汉朝德才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出身门第科举制隋唐至明清考试成绩【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结合所学,思考问题。选拔方式日趋严密、科学;选拔标准渐趋公平、公正;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由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二、三省六部制材料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体制进一步发生变化,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体制在这一时期形成。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对皇帝的威胁很大,权臣篡夺皇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防止大臣特别是丞相的权力过重,最高统治者便将相权分散,逐步形成了三省制。——马永波:《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是如何向三省六部制演变的》材料十一隋文帝取得政权后“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为了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官制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便是职掌封建中央枢机的政权机关。——杨友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师活动】三省体制如何确立?其形成的实质是什么?三省六部制何时确立?三省地位如何?(参考答案:时间:魏晋南北朝。实质:相权分散,君主集权加强。确立:隋文帝时期。地位:三省是中枢政务机关,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材料十二唐代的三省,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三省的首长,均为宰相之职。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中书与门下,又是不免因成见的关系发生公务上的争执。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虽为宰相,但其他官吏也可由皇帝指派,参决大政。这个制度也承自隋朝。太宗时,命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街之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是实际的宰相。这类名号最初甚为繁多,后来逐渐确定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个名称。——傅乐成:《中国通史》【教师活动】三省六部制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这种模式出现了什么问题?唐太宗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参考答案:组成部分及职能: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问题:权力的彻底分化,导致中书与门下不免因成见的关系发生公务上的争执。解决办法:创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会议的地方;除三省长官外,其他品级较低的官员也同样可以担任相职,形成宰相集体议政的局面)【教师活动】通过教材进行总结归纳。1.初步形成(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2)概况: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确立与完善(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完善:①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内容作用三省中书省:草拟皇帝诏令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门下省: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②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③设置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教师活动】通过图片了解唐朝三省位置。通过教材和材料总结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材料十三“三省六部”制的正式确立,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央政府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二是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就削弱了相权,加之“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三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中央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能。因此,“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成熟,也标志着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发展。——邢帅:《从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制的变化看专制皇权的发展轨迹》,载《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第2期(3)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府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能。【教师活动】从大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大一统的隋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但经历长期分裂和战争的侵扰,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国穷民困。政府优势如何迅速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保证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呢?三、赋税制度【教师活动】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通过教材了解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材料十四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奴隶和平民一样受露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次年颁布实行了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为纳税单位,租额相对减轻,即一对夫妇年纳粟2石,帛1匹……以后相继建立的北齐、北周、隋、唐都曾颁布过此令,唯办法略有变更。——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材料十五唐代的赋役令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年缴纳(或绫)二丈,绵三两;不产丝绵的地方,则纳布二丈五尺,麻二斤。此外,每丁每年还要服徭役二十日,闰月加二日;如无德役,则纳绢或布替代,每天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叫做庸。——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教师活动】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第40页文字和插图指出北魏至唐先后推行了哪些赋税制度?它们在征税依据上有何异同?(参考答案:赋税制度:北魏实行租调制,唐前期推行租庸调制。共同之处:都是按丁征税。不同之处:租调制是在均田制基础上推行的,租额相对减轻。租庸调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限度和以庸代役)1.租调制【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租调制实行的时间、内容。(1)时间:魏晋时期(2)内容: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租庸调制【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租庸调制实行是时间、内容、影响。(1)时间:唐初【教师活动】讲解“租”、“庸”、“调”各自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租:唐人十八岁时,朝廷拨一顷土地给其耕种,到六十岁时交还朝廷,这期间每年向朝廷交两石粮食称之为“租”;庸:二十岁时每年为朝廷劳动二十天称之为“庸”;调:同时每户每年向朝廷交绫、绢、缍各两仗称之“调”。(2)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3)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3.两税法【教师活动】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租庸调制面临什么问题?唐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史书这样概括两税法的实行背景: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学生活动:(1)原因:①主要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②直接原因:解决财政困难。(2)时间:780年(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局限性:由于官吏贪腐,在实行过程中,税外加征,增加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教师活动】通过教材“探究与拓展”栏目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如下诗句: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卷2《重赋》答案提示:利:分夏秋两次征税,明确纳税时间;扩大纳税主体,扩大了纳税面,确保了封建王朝的税收,解决了唐朝政府财政危机;明确各阶层税率,推进税收公平,两税法是以财产征税,不再以丁户来征税,照顾了人民的负担能力,体现了合理负担原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两税法实施后,中央财政实力得到加强,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定了以“人丁”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开创了我国封建历史上以土地和财产为基本计税依据的先例。弊:税外加征,税外又出台许多苛杂,人负担逐渐加强;配赋不均,两税法以大历四年的早田数为准,各州各道按照所掌握的旧有数额进行摊派,但由于战乱,田亩数量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以展兴城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 传统礼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践
- 2024屠户生猪代宰与屠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3篇
- 2025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1423人一(高等职业院校)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限公司社会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分公司毕业生招聘4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旅游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冶沈勘招聘14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陕西铜川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8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湖北黄石事业单位联考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即景》作文500字【9篇】
- 2024年广东能源集团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垃圾运输清运合同
- 基础工程-赵明华-第二章
- 肾病科主任述职报告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第11讲压强(解析版)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课件
- 卫生院年度工作总结
- 遗传学-第二版-课后答案(1-8章)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一级)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科技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