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_第1页
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_第2页
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_第3页
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_第4页
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版)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是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临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慢性损伤及自身结构的退行性变,急性颈椎间盘损伤也是本病原因之一。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发挥中医证候辨识作用。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重点进行病史、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虚证为主则重在补益气血、肝肾,实证为主者则重在行气活血,化痰祛湿。针灸多以西医分型结合辨证、辨经选方配穴对症治疗,从常规毫针及不同的针法多有运用。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颈椎病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一)颈椎病患者的筛查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二)颈椎病的诊断与评估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中医辨证。(1)风寒湿痹阻:颈项强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重颈僵,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或肥胖,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2、西医诊断标准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3、影象学及其其它辅助检查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二、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之分。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一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消除致病原因。另外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消除症状,中医药治疗手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扩张血管、利尿脱水、营养神经等类药物。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颈椎病多针对不同分型辨证、辨经施治,临床除用常规毫针外,还配合电针、穴位注射、灸法、耳针、火针、腕踝针等多种手段,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疗效好。(1)脏腑经脉辨证:项痹与手足三阳经、督脉、肝经、肾经相关,与心、胆、肺、肝、肾、膀胱、小肠、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手太阳项痹:颈项后外疼痛连肩胛,转侧障碍,伴颊肿、上肢外侧后缘痛;足太阳项痹:颈项后两侧痛,甚侧不可俯仰,可伴有腰痛;足少阳项痹:外侧颈项疼痛连肩井,转侧困难,伴有口苦、咽干、目眩;手少阳项痹:颈项、耳后疼痛连肩胛上,伴有上肢外侧正中放射痛、肿胀;足阳明项痹:颈前肿痛,伴有牙痛、腹胀、胃脘不适;手阳明项痹:颈前外侧疼痛,甚则左右转侧困难,伴肩痛,上肢外侧前缘痛;督脉项痹:颈部后正中疼痛,可上连头部;足少阴项痹:颈项疼痛反复发作,劳累加重,伴腰痛、头昏、失眠等;足厥阴项痹:项背僵痛,伴腋下肿痛,精神抑郁,睡眠差,胸胁胀痛等。(2)治疗方案治法:疏经通络止痛,以局部及手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颈夹脊穴、阿是穴、百劳、肩中俞、后溪、申脉中渚。配穴:足少阳经加阳陵泉、足临泣;督脉加水沟;足阳明加足三里;手阳明加合谷;足少阴加太溪;足厥阴加太冲。风寒湿证加风池、天柱;气滞血瘀证加内关;痰湿阻络证加中脘;湿热阻滞证加液门;肝肾不足证加太溪、绝骨;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上肢麻木疼痛者加内关。刺灸法:毫针补虚泻实,风寒、痰湿、虚症者加灸法、湿热,血瘀者毫针泻法加三棱针刺络,可配合电针,肩中俞注意针刺方向,深度。(3)其他刺灸技术耳针技术:取颈椎、心、肾、胆等,耳穴压丸法或埋针法,主要用于巩固治疗;腹针技术:天地针、商曲、滑肉门,毫针针刺法。适用于本病各证型。皮内针技术:按辨证选取背腧穴皮内针埋针,以巩固治疗。天灸技术: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黄芥子等研末,用姜汁调和,穴位贴敷。用于慢性项痹辅助治疗及巩固治疗。穴位注射技术:取百劳、肩中俞、肾俞等穴,选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等进行穴位注射,注意药量及注射方向,深度,适用于临床各证型。(4)各型颈椎病参照以上方法针灸治疗。2.手法治疗(1)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扳法、拿法、摇法、拔伸法背法等。(2)常用穴位依据症状特点循经选取穴位,如夹脊穴、风池、风府、天柱、百会、大椎、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列缺、合谷、中渚及阿是穴等3.中医药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项痹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1)风寒湿痹阻:祛风散寒,利湿除痹;(2)气滞血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3)痰湿阻络:祛痰化湿,疏络止痛;(4)肝肾不足:补益肝肾,舒筋通络;(5)气血亏虚:益气养血,通络止痛。其他治疗: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二)、手术治疗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三、颈椎病的预防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四、转诊(1)经基层医院非手术治疗3-5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转二级医院的非手术科室行保守治疗,同时尊重患者的选择权。(2)经基层医院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转三级医院的非手术科室行保守治疗,同时尊重患者的选择权。(3)症状严重,一般镇痛处理后患者仍难以忍受者。(4)其他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五、分级康复诊疗流程病惰评估轻度中度症狀不缓解武加車基层医院或县级医疏或址市二级医院针灸推拿诊疔县级医院成坡市二級医院或减市二级厨院针炎推拿谁疗县级医院或城市二级医琉针熒捋拿谗疗同级医院或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症状不缰解或扣重并有千朮將+病惰评估轻度中度症狀不缓解武加車基层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