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培优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培优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培优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培优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培优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期语文培优试卷(一)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案牍/句读窨井盖/绿草如茵供电/供认不讳遣词造句/潜移默化B.害臊/瘙痒霰弹枪/散兵游勇装订/酩酊大醉金蝉脱壳/人中翘楚C.纰漏/毗邻好莱坞/戊戌变法粳米/土偶木梗阿谀谄媚/身陷囹圄D.鱼鳍/稽首混凝土/混淆是非砒霜/蚍蜉撼树拈轻怕重/掂斤播两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惊蛰假惺惺人才辈出惹事生非B.宣泄节骨眼挑肥捡瘦见风使舵C.觊觎下脚料幅员辽阔胯下之辱D.宫阙恶作剧厉兵秣马坐壁上观3.古诗文默写。(8分)(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4)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__▲_,____▲___”,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5)《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4.名著阅读。(4分)“以诗解文”是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概述与诗相关的故事情节。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选自《水浒》)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选自《西游记)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心间。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善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2\*GB3②=2\*GB3②6.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题。(8分)材料一:与单纯的旅游不同,研学旅行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休验、相互研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材料二:研学旅行注重学习和观光并重,到任何景点参观,研学旅行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考察。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好的研学旅行体验最重要的不只是游,也不只是学,而是悟。学生所听到、所看到的都可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材料三:徽标(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研学旅行”下个定义。(2分)(2)材料一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3)材料三是某研学旅行班的标志,请结合画面和文字内容,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父亲的那片竹林=1\*GB3①每一次遇到些挫折,心里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故乡的老院子里,那片竹林边坐一坐,想一想往事。=2\*GB3②六岁那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父亲只好去找二里外的亲戚借粮食,亲戚正在挖生产队的一块饲料地,他低着头,看也没懒得看父亲一眼,只顾着将地坝上的竹子用撅头连根挖出,扔在路边的沟里。父亲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借到,还被人家说了一大堆的风凉话。说父亲不是负责生产队仓库里分发粮食哩,那称杆子挑一挑,仓库地缝里抠一抠,不就啥都有了吗,咋还借粮食吃?父亲嘴上没说什么,但他知道,那次给亲戚抬秤分粮食的时候,亲戚故意用脚挑粮袋子,被父亲揭穿了,心里记着仇呢。父亲往回走的时候,被扔在路上的一节竹根差点绊倒,父亲捡起那个竹根,抬了抬手想要扔远,就要出手的时候,父亲却收了回来,拿回家,栽到了院子边的石头旁。=3\*GB3③第二年的夏天,放学后,我肚子实在饿的不行,看到院子边上的苹果树上结了几个甜杏大的果子,就上到了树上去摘,伸了几次手都没有够着,好不容易够着了,一下子,人却跌到了树下,腿被什么东西戳了一下,疼得吱哇哇叫唤。原来,是一根竹子,还不到一米高。就在院子边的石硷缝隙里,也长出了两棵竹子,虽然没有这棵高,但却已经长出了几片嫩嫩的竹叶。=4\*GB3④因为穷,父亲常常受到母亲的责骂,骂他没本事,养活不了一家老小。面对母亲的责骂,父亲老是不吭声,只管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因为家里劳力少,工分老是上不够,没办法,队长只要遇到那些其他社员不愿意干的工,就先派给父亲去干,说是为了照顾我们家。那天,父亲又被派去看队上的修路工地。晚上,和他一块放哨的王大伯从哨棚里出去说要去尿一泡,可他出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父亲以为他摔跤了,就出去看,却发现他正将队里用来放炮的火药和雷管用一片塑料纸包起来,往坡上的一个石头缝隙里塞。父亲喊了他一声,他连忙慌慌张张下来,对父亲说,“你也拿上些,以后盖房子打石头用的上,反正是公家的,你不说我也不说,谁也不知道,不拿白不拿!”父亲没有说话,直接上去将塞在石头缝里的那包东西取了出来,放回了原地。那人很不情愿地对父亲说“活该你受穷!”=5\*GB3⑤日子再穷,我们姊妹三个也在一年一年的长大,门前的那片竹园里的竹子也在一年比一年长高,一年比一年更茂密。=6\*GB3⑥那个冬天,父亲背着背篓一趟又一趟往后坡里跑,背回了过冬用的干柴。就在那一次上坡的时候,村里的张叔叔正在砍生产队林场的一棵大松树,被父亲碰到了当面。张叔叔很尴尬,连忙拉着父亲非要坐下来抽根烟再走。烟抽完了,父亲要走,张叔叔却对父亲说“我砍的这根椽子是个一丈五尺长的,给你,我重新砍一根,咱俩把它顺沟溜到沟底,天黑了再扛回去,以后盖房子一定用得上。”=7\*GB3⑦“我不要,我不要。”父亲背起背篓要走,却被张大叔拽着背篓给拽住不让走。“你这个榆木脑袋,这是生产队的,又不是谁家个人的,你家里就那几间破房子,你扛回去先放到屋后边让干着,以后翻盖新房还不用椽子?再说了,这村里哪家人没打过集体林的主意?就你正直?也不看你把光景过成啥了”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父亲就背着背篓走了。=8\*GB3⑧我在一年比一年长高,弟弟和妹妹也在一年比一年懂事,家里的光景也在一年比一年好转,可父亲还是那个老样子,呆板的性格却一点都没变。=9\*GB3⑨我在上初中的那年,家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眼看着就要开学了,可我和弟弟妹妹的学费都还没有着落。没办法父亲借了好几家都没有借到钱,只好去找王大伯去借,因为他家刚刚卖了一头大肥猪。王伯伯对父亲不冷不热地说“你还用借钱?那公家的东西给你都不要,你还要向人借”=10\*GB3⑩父亲又被母亲骂了一顿,面对责骂,父亲又是一声不吭,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最后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将家里勉强能够吃到接茬的口粮背去卖了,又将那两只正下蛋的母鸡卖了,勉强凑够了学费,接下来的两个月全家只能顿顿稀饭黑馍馍度日。(11)最近工作上受了些委屈,心里格外烦躁,趁着休假,又回了一趟老家。一觉起来,屋外面的雪下得格外大,我站在被雪压得低低的竹园旁,忍不住又想起了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些事情。此刻,我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在那时候栽植下这一片竹子。即便在最穷困的日子,父亲为生产队看过粮库,看过瓜棚,分过田地坡场,可他也不曾去偷拿过公家的一根铁丝,一颗粮食,给自己多分过一棵树,多得过一寸田。他的人生虽然贫瘠,但却坚韧有节。此刻,一阵风吹过,那些雪如雾般落下,那些竹子慢慢抬起了头。我知道,冬天将过,春日来临的时候,又会有竹子拔节而起,长成繁茂之势。7.从父亲的角度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的人生虽然贫瘠,但却坚韧有节”。(4分)8.联系全文,分析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9.阅读画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母亲和父亲的心理。(4分)10.本文以“父亲的那片竹林”为题有何妙处?(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爱这样在时光里柔韧穿行=1\*GB3①他犹记得16岁那年的春天,他在学校里,得了奖,几个同学,嘻嘻哈哈地让他请客。他是个好面子的男生,经不住几句劝说,便点头答应下来。中午放了学,一行人刚刚走出校门,他便看到父亲,汗流浃背地朝他走过来。他想躲,但一个同学却是眼尖,说,嗨,你爸来看你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叫声“爸”,便低头盯着父亲坏了一个小洞的布鞋,再找不到话说。

=2\*GB3②父亲却是开心得很,不断地问东问西,又很响亮地喊着他的小名“三娃”,他听见身后有人捂嘴笑起来,脸便红了,立刻将父亲的话头止住,说一起去吃饭吧,同学都等急了呢。他的话音刚落,父亲便讨好般地走到他的同学身边,说,你们想吃什么好菜,待会尽管说。周围的同学皆相视一笑,说,其实一碗面条就好的。他看得出众人并不喜欢父亲在场,尽管父亲在小吃铺旁,像个有钱人一样,吆喝着老板上六碗份量足的鸡蛋面,再另加几头金乡老蒜来。但大家还是谈天说地,吵吵嚷嚷地,故意弄出一片热闹给他看。

=3\*GB3③他只勉强吃了一半,便在父亲震天响的咀嚼声里,烦了。他在余光里,瞥见有人在频频地朝这边看过来,每看一眼,便似乎针一样,将他的心,“哧”地扎了一下,血,倏地就涌出来,把一旁的胃,都连带地浸红了。他终于放下碗筷,说一句“吃饱了”,便扭过脸去假装看风景。父亲就在这时,默默地将手伸过来,把他碗里的剩饭,一滴不剩地全都扒到自己的碗里,甚至最后,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边。

=4\*GB3④他的愤怒,在父亲这个习惯性的动作里,到底还是冲破闸门,喷射而出:你就那么爱吃别人的剩饭啊!父亲半张的嘴,突然地就在他的这句话里,定住了。周围几个人,也都在他这突如其来的恼怒里,吃了一惊;但随即就有人出来打圆场,说叔叔没吃饱吧,要不再来一碗?大约有几分钟的沉默之后,他听见父亲艰难地将口中的饭咽下去,勉强笑道:习惯了,在家就是这样的,自家的孩子,不碍事的……

=5\*GB3⑤但年少时的他,却始终无法原谅父亲的这个习惯;而此后的父亲,竟也是对这个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开始生出隔膜。有几次,在家里,他听见母亲抱怨说,你爸在人前越来越爱干净了,连你的剩饭,都不吃了。他从来不去解释什么,父亲亦是。这个秘密,像一丛丛的蒿草,芜杂地长在他与父亲的中间,直到最后,他终于忘了,那一边父亲的容颜。

=6\*GB3⑥是二十多年后一个夏日的傍晚,他骑车去接寄宿的儿子回家。校门口拥挤了一大堆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尽管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开了轿车打着光鲜领带的,也有“突突”开了摩托的,或者像他这样轻松驾辆自行车的,但那表情,都是一致的焦虑和渴盼。怕孩子看不清自己,都使尽了办法往最前面靠。他当然也不例外,凭借着自己做邮递员时,练下的在人群里鱼一样自如穿梭的本领,他每次都能很顺利地,挤到第一排的正中央去,而后如一朵莲花,含笑看着儿子教室的方向。

=7\*GB3⑦看见儿子与一群孩子蜂拥着出来了,他便又会发挥自己做小贩的本事,扯开嗓子,朝儿子高喊:小海,爸爸在这边!儿子果真能够第一眼,便迅捷地看到他,且飞快地朝这边跑过来。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幕,且每每都会因为能够最先让儿子看到自己,而心内充溢了一种温暖的柔情和喜悦。他一直以为,儿子也定是喜欢他像个英勇的将军一样,站到最前面耐心等待着的吧,否则,儿子怎会每次都箭一样冲过来,跨上他的车呢?

=8\*GB3⑧但那一次,他却看见儿子在一群学生后面,慢腾腾地磨过来,而且,一到面前,便即刻催促他快些走。他看出儿子眼中的躲闪和不快,就问原因。儿子吞吞吐吐地,好半天才丢出一句:你以后,能不能别站最前面,也别那么招摇地朝我挥手喊叫啊,你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下岗卖菜的……

=9\*GB3⑨他的记忆,就这样在儿子的抱怨里,飞快地回到许多年前的那个春天,他在校门口的小吃铺旁,当着同学的面,朝父亲不耐烦地发脾气,抱怨父亲那个吃剩饭的习惯,曾经怎样丢了他的颜面。而今,岁月一个转身,这样的一幕,竟是再次重现。只是,当年那个讪讪为自己辩解的父亲,换成了自己。而在此前,他一直以为,这样的爱,在自己身上,绝不会重现,所以他刻意告诫着自己,不让儿子在同学面前难堪,且满足儿子一切关于物质的欲望。但却不曾想,那爱的习惯,竟是如此地坚韧绵长,它跨越了二十多年,走到他这里,不过是悄无声息地换了一件衣衫,便又执着柔韧地,铺陈下去……

=10\*GB3⑩而到此时,他才明白,父亲那一个被他粗暴打断的习惯里,其实蕴蓄了怎样的怜爱与温柔。11.文中父子间发生了哪些事?请加以概括。(4分)12.儿子小海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13.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4分)(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1)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2),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3)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1)杰:高大。(2)殊:差别。(3)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空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B.上上下天光影布石上C.进是进亦忧无可进者D.极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6.语段(一)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17.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8.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9.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四、作文(50分)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命题作文:握手“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推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材料作文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他的书中写道:“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上面的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一次培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A(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辩析能力。A.dú/dòu,yìn/yīn,gōng/gòng.qiǎn/qián;B.sào/sào,xiàn/sǎn,dìng/dǐng,qiào/qiáo;C.pī/pí,wù/wù,jīng/gēng,chǎn/xiàn;D.qí/qǐ,hùn/hùn,pī/pí,niān/diān。[知识积累]多音字供:gòng供词/供职/供品/供认不讳;gōng供应/供房/提供/供销混:hùn混合/混搭/混日子/鱼目混珠/混为一谈:hún混水摸鱼2.C(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A“惹事生非”应写作“惹是生非”;B.“挑肥检瘦”应写作“挑肥拣瘦”;C项中没有错别字;D.“坐壁上观”应写作“作壁上观”。[知识积累]词语二字调:惊蛰宣泄觊觎宫阙三字调:假惺惺节骨眼下脚料恶作刷四字调:人才辈出惹是生非挑肥拣瘦见风使舵作壁上现幅员辽阔胯下之辱厉兵秣马作壁上观3.略(8分)4.(4分)示例:(1)第一首诗: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在冈下喝了十几碗酒后不听劝阻,强行上冈。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躺下,这时一只猛虎向武松扑来,武松便与猛虎展开搏斗,打死猛虎。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被人们称为“打虎英雄”。第二首诗: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被阻挡去路。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遭拒,被她扇到几万里外。悟空借来定风丹,铁扇公主扇不走他,悟空变作小虫进人她腹中,她疼痛难忍,借给悟空一把假扇。第二次,悟空变作牛魔王骗来宝扇,又被牛魔王变作猪八戒骗回宝扇。第三次,悟空与牛魔王一场恶战,在众天神的帮助下,牛魔王被降伏,铁扇公主答应借扇。火焰山烈火熄灭,唐僧师徒上路西行。(任选一首诗,故事情节正确,意思对即可。4分)5.(4分)示例:①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就是台风骤起也会不为所动②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结合语境,联系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关联词、街接词)及标点符号。本文段围绕“宽容”展开议论,由①处前的“空间小,心就会“"可知①处应填表达“心灵空间大会怎样”的的子。②处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前文中哲人的话(一个人的思想对心灵空间大小的影响)进行补写即可。.1古今中外,都在强调人应该不断学习,多读书。(意思对即可。2分)6.(8分)((1)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分)(2)研学旅行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修改意见:将“发展和继承”调换位置,改为“继承和发展”。(2分)(3)示例:该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案部分融人脚丫、太阳、花草、小径、手拉手的小孩等元素,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体现出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光脚丫研学"的“学”字融入博士帽元素,契合研学的意义;“小脚丫.大世界”暗指研学旅行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为目的。(4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16分)《父亲的那片竹林》(记叙文)A.主题关键词:思念父亲、为人处世的原则B主人公及其品性:父亲:正直坚韧,坚持自己的原则。C.次要人物及作用:亲戚、王大伯、张叔叔、母亲。从侧面表现了父亲正直、坚持原则的可贵品质。7.①在分粮食时揭穿亲戚舞弊。②阻止王大伯偷集体的火药和雷管。③拒收张叔叔偷砍的集体林场的松树。④多处借钱遭拒后,卖粮食卖母鸡为孩子们凑够学费。(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他的人生虽然贫瘠,但却坚韧有节”表现了父亲有气节、有原则的精神品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因为坚持原则不被邻里理解的几件事情,主要在第②、④段和第⑥-=10\*GB3⑩段,据此,从父亲的角度分条概括作答即可。8.①交代了父亲阻止王大伯偷拿集体火药和雷管的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1分)②表现了父亲公正无私、不贪占集体便宜的品质,丰富了父亲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父亲坚韧有节品质的赞美;(2分)③为下文父亲找王大伯借钱被拒作铺垫。(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对于记叙文重点段落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一般具有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深化文章主题等作用;从结构上看,一般具有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总结上文等作用。第④段讲了父亲坚持原则,不和王大伯“同流合污”,不贪占集体便宜的事,由此可以看出父我亲坚持原则、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这也为下文写王大伯不愿借钱给父亲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9.母亲心理:①对父亲借不到钱的恼怒:②凑不够子女学费的着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父亲心理:①对他人不借钱的理解;②对自己人格品质的坚守;③思考凑足孩子学费的办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需结合上下文,由上文可知,母亲一直对父亲不能养活一家老小有怨言,画线句子写母亲因父亲借不到钱,无法给孩子们交学费而责骂他,所以当时母亲心中有对父亲的理怨,也有交不起学费的焦急。上文写父亲借不到钱还被奚落,下文写父亲卖掉口粮和母鸡交学费,可推测当时的父亲既有对王大伯不借钱的理解,也有对凑学费的思考,面对母亲的责骂一声不吭也表现出父亲对原则的坚持10.①以“父亲的那片竹林”为题,既指父亲在苦难生活中所种下的那片竹林,也指父亲坚韧有节的品质。(1分)②"父亲的竹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由竹林故事开始,又以竹林中的思考结束。(1分)③“父亲的竹林”揭示了文章主旨:对父亲不畏苦难生活,坚韧有节的品质的赞美,以及这种品质使“我"正确面对工作的委屈和人生的挫折。(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文标题妙处的分析能力。记叙文标题一般具有点明文章行文线索、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交代描写对象的作用。结合本文内容可知,本文以“父亲的竹林为切入点,引发对往事的回忆,且“竹林”代表了父亲正直坚韧的品质,贯穿全文,点明了文章主旨。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二)《爱这样在时光里柔韧穿行》(记叙文)A主题关键词:父爱、理解、成长、爱的传承B人物及品性:“他”:一个敏感、自尊心强、不理解父亲的儿子;一个关爱儿子、为儿子着想的父亲“父亲”:节俭朴素、关爱儿子“小海”:不理解父亲、心直口快C.主要事件:二十多年前,父亲到学校看“他”请“他”和“他”的同学吃饭,“他”因为父亲吃剩饭而感到丢人,出言伤害了父亲。“他”成为父亲后到学校接儿子,在儿子上高中后,说出有关嫌弃“他”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对父亲的伤害。D.行文线索:父亲对儿子的爱11.①父亲请“他”和同学吃面,“他”嫌弃父亲的粗俗给自已丢了脸,冲父亲发火。②父亲改掉了吃剩饭的习惯,母亲不解,“他"和父亲都不愿意说出真相。③儿子上中学,“他”总是冲到最前面去接儿子,儿子飞快朝“他"奔来,“他"很满足。④儿子上高中,“他"依然冲在前接孩子并扯开嗓子喊儿子,儿子嫌弃“他”招摇。⑤儿子的话让“他”陷人回忆,并引发“他”对自己当年行方的反思。(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父子间”。文中写了两对父子的故事,第①-⑤段写的是“他”和父亲的故事,第⑥-=10\*GB3⑩段写的是“他”和儿子的故事,理解各段落内容并进行简要概括即可。12.=1\*GB3①引出下文:儿子小海引发了“他”对往事的反思。=2\*GB3②丰富文章内容:文章写了中学和高中时“他"接儿子小海放学的事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儿子小海重现了当年"他”对父亲的行为,引发"他”的反思。④升华主旨:儿子小海让“他”理解了父亲的心情,领悟到父爱的无私伟大,坚韧绵长。(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作答时可分析次要人物对文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中,“小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他”对多年前伤害父亲行为的及思,进而升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父爱无私伟大、坚韧绵长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题技巧]记叙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①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有:引出文章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升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