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E法的贵阳3 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_第1页
基于SBE法的贵阳3 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_第2页
基于SBE法的贵阳3 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_第3页
基于SBE法的贵阳3 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_第4页
基于SBE法的贵阳3 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居民是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公园活动设施和植物景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游憩体验[2]。而针对城市公园不同景观类别下的植物配置已建立了科学的景观评价方法,收集不同群体对公园植物景观评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园林植被生长习性和季相变化特点,从而为城市公园整体景观的改造升级提供理论指导。近年来,随着贵阳建设“千园之城”目标的推进,城市公园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增幅也较为显著[3]。与此同时,出于对城市公园游览模式多元化的追求,公众对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用公众满意度来衡量城市公园的建设质量,对城市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宜居性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时常使用的方法有语义差别法(SD法)、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等[4]。其中,SBE法是通过把景观和景观审美转化为刺激-反应的关系,将客观与主观评价结合起来,是在较大尺度园林景观中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此外,该方法在早期时主要用于对植物景观的评价,而后随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SBE法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将其运用在更为广泛的领域。Szefler[5]基于改进的SBE法对波兰卢布林省农村公社的13个景观进行了视觉分析,以检验不同高度结构的植被覆盖对乡村景观吸引力影响的差异性;梁旭等[6]通过SBE法确定了清西陵景观的5个影响要素并建立了景观评价模型,为陵寝类景观的植被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现有研究中已将SBE法运用到了不同的景观领域,但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分析多个城市公园的景观质量还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采用SBE法对贵阳市3个城市公园(黔灵山公园、观山湖公园、泉湖公园)的3种植物景观类型进行评价,并分析整理统计数据,以量化的形式将不同景观下植被配置的空间结构和呈现效果的优劣客观地反映出来,旨在归纳出贵阳城市公园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贵阳今后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和优化提升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贵阳地处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变化小,气候温和湿润,降雨丰沛,雨热同期,湿度较大。截至2022上半年,贵阳市建设有各类公园102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7.51m2,森林覆盖率达55%。以国内园林城市标准来衡量,贵阳市的总体绿化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全球视角出发,贵阳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网络结构尚有提升的空间。本研究选取黔灵山公园、观山湖公园和泉湖公园为研究对象(表1),3个城市公园的建设时间、所处区域和占地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泉湖公园是在贵阳《“十三五”规划建议》通过后开始建造,符合“千园之城”的战略部署,因此其修建时间最晚,可为未来贵阳市绿地建设提供景观设计参考。而黔灵山公园和观山湖公园则位于所属行政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围土地资源紧张,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需要不断地提升公园景观质量,以满足公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1研究地基本信息1.2研究内容在对黔灵山公园、观山湖公园和泉湖公园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3座公园的植物景观配置,将其分为路旁植物景观(L)、广场植物景观(G)、滨水植物景观(B)3种类型。路旁植物景观指公园主游览路线道路旁的植物景观;广场植物景观指公园内布置于各类型广场上的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指位于公园内河边、湖边及湖面的植物景观。选取3个公园内的3种景观进行取样拍摄,每个公园每种景观各5组,每个公园共采样15组,本次研究共采集45组样本。1.3照片拍摄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使用照片作为景观评价的方式与评价对象在现场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7-8]。为保持评价媒介的一致性,实际拍摄过程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天气:光照充足且能见度高的晴天;②时间:2022年8月27-30日9:00-11:00和13:00-16:00;③拍摄设备:SONYDSC-H70,不使用闪光灯;④拍摄高度:离地约1.5m;⑤沿公园主游览路线选择采样点,并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拍摄,取景时避免非景观因子的存在。本研究共拍摄照片550张,经过3次比较筛选,最终选取45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1.4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共3组,包括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普通群众以及园林相关从业者。1.5评价方式使用问卷星对选取的照片进行问卷设计并线上发布,要求评价对象根据个人喜好对拍摄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有7个等级,分值范围为3~-3分,即很喜欢3分、喜欢2分、较喜欢1分、一般0分、不太喜欢-1分、不喜欢-2分、很不喜欢-3分。此次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对问卷进行检查后删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6.67%,属正常水平(表2)。表2评价对象组成1.6数据处理为消除评价对象因个人审美差异对结果产生影响,需对评价对象的评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常采用标准化Z值的方法分析景观美景度,公式如下:式中:Zij表示第j个评价者对第i张景观样本的标准化分值;Rij表示第j个评价者对第i张景观样本的评分值;Rj表示第j个评价者对全部景观样本评分的均值;Sj表示第j个评价者对全部景观样本评分的标准差;Zi表示第i个景观样本的最终标准化得分值;Ni表示第i个景观样本评判的总人数。使用SPSS26.0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Origin2021软件绘图。Pearson法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2结果与分析2.13类植物景观类型美景度整体分析根据公式(1)(2)将所有植物景观样本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3组评价对象对各景观样本的整体评价结果(表3)。黔灵山公园的15个景观样本中,Zi值为正值的仅有3个,而在观山湖公园的景观样本评价中,Zi值为正值的有7个,为负值的有8个;泉湖公园的景观样本中,Zi值为正值的有9个,为负值的有6个。3个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排序分别为:泉湖公园>观山湖公园>黔灵山公园。此外,从不同植物景观类型的Zi平均值可以看出,滨水植物景观的Zi平均值最高,其次为路旁植物景观,广场植物景观的Zi平均值最低。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公众亲水性的行为心理特征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植物的自然特征以及各构成要素对空间组织的影响有关。表3各类型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2.2路旁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由表3可知,黔灵山公园路旁景观的Zi值均小于0,而观山湖公园和泉湖公园为负值的Zi值分别有2个和3个,这表明黔灵山公园路旁植物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较差。进一步分析可知,泉湖公园的L15景观样本Zi值最高,为0.8550,植物景观组合为:垂柳+珍珠相思树+小叶女贞+海桐+金边冬青卫矛(图1)。在景观样本中,上层乔木采用的是垂柳和珍珠相思树。垂柳作为常用的园林树种,其枝叶垂柔,树姿秀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珍珠相思树叶色别致,呈银绿色,因此与其他绿叶植物组合时,其特有的灰白色调尤为亮眼。中层植物采用的是小叶女贞、海桐以及金边冬青卫矛。这3类灌木均可通过整形修剪形成不同的形状,增加路旁植物景观的结构层次;此外,金边冬青卫矛斑叶十分美观,不仅丰富了景观色彩,还可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底层密集丛丛的麦冬,其叶片可以遮挡中层绿篱裸露的枝干,也有弱化硬质景观的效果。L15景观样本中植物造景为规则式与自然式的结合,因此整体效果明朗清新,色彩搭配舒适,且利用错落有致的植物形成了道路的夹景与漏景,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延伸了游客的观赏视线。而Zi值最低的植物景观组合为观山湖公园的L10景观样本,景观组合为银杏+木樨+金叶女贞+齿叶冬青+四季秋海棠(图2),Zi值为-0.5865。该景观样本上层采用乔木银杏和木樨做背景,搭配上中层修剪成篱的女贞和冬青,整体色调呈绿色,与底层的秋海棠以及黄色的景观小品形成了过于强烈的色彩对比,导致不同层次间的植物景观相融困难,有明显分割感,因此整体观赏效果较差。图1从左到右分别表示Zi值最高的路旁、广场、滨水植物景观图2从左到右分别表示Zi值最低的路旁、广场、滨水植物景观2.3广场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3个公园广场植物景观Zi值小于0的样本数分别为:黔灵山公园5个、观山湖公园4个、泉湖公园3个(表3),这表明黔灵山和观山湖2个公园的广场景观质量均相对较差。进一步分析可知,泉湖公园的G13景观样本Zi值最高,为0.4980,植物景观组合为:银杏+罗汉松+结缕草+白车轴草(图1)。G13景观样本位于泉湖公园标志性建筑“云楼”前,采用的是乔+草的搭配,虽然其植物层次并不显著,但上层的乔木银杏与罗汉松其深浅不一的绿色叶相互映衬,使景观背景色调既变化又统一;此外,银杏树冠开展,树干挺直,而罗汉松树形古典,因此2种乔木的整体搭配与底层铺垫的结缕草和白车轴草不但在平面线条上形成了对比,还突出强调了背景建筑,给人以新颖的视觉感受。得分最低的为观山湖公园G9景观样本,Zi值为-0.5121,该景观由毛竹+鸡爪槭+八角金盘+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组成(图2),上层高大乔木毛竹虽枝叶茂盛,但植被种植密度过高,无法展现其秀丽挺拔的树形,中层植物采用的八角金盘,叶色与毛竹相似,2种植物组合作为景观背景在色彩上稍显单一。此外,修剪成篱的红花檵木长势较差,且其靠近广场硬质铺装部分出现了踩踏痕迹,观赏性大打折扣。底层地毯草部分发黄干枯,裸露出地面,因此整体景观层次衔接不自然,搭配略显生硬。2.4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由表3可知,泉湖公园滨水景观的Zi值均为正值,而黔灵山公园和观山湖公园Zi值均为负值的各有2个,这表明泉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最好。进一步分析可知,泉湖公园B11景观样本Zi值最高,为0.7601,植物景观组合为:木樨+紫叶李+龙牙花+菖蒲+睡莲(图1)。该景观样本中,上层植物为乔木木樨和紫叶李,其中木樨为常绿树种,树冠圆润饱满,叶面革质,呈绿色。紫叶李叶色奇特,呈紫红色,穿插种植于园林景观中对游人视线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中层的植物采用的是灌木龙牙花,长势良好,花色深红,形似月牙,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的同时,在植物景观结构上也起到了衔接上层和底层的作用。底层的草本植物菖蒲叶片挺拔,线形剑状,与近岸边叶片舒展的睡莲相搭配,使植物景观整体上具有了丰富的变化,相比其他类型景观,景观更为生动。得分最低的为黔灵山公园B2景观样本,Zi值为-0.1595,植物景观组合为:樟+旱柳+艳山姜+蒲苇+粉绿狐尾藻(图2),上层采用乔木樟和旱柳作背景,种植过于密集,因此空间通透性较差,且与中层的艳山姜和蒲苇以及底层的狐尾藻同属绿色系,无明显的色彩对比。此外,由于粉绿狐尾藻所占水域面积过大,不能体现出滨水景观所具有的空间流动性,因此整体景观略显呆板沉闷。2.5不同评价对象美景度结果分析由表4可知,不同评价对象美景度两两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这表明不同背景下的3组评价对象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具有较为一致的审美观。而周春玲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存在于不同群体间普遍一致的审美倾向是相对的,而差异是绝对的。本研究中,园林专业学生、普通群众及园林相关从业者对植物景观样本的美景度评价的整体走势虽较为相似(图3),但在分值出现低谷的L13、G10、B13植物景观样本中,园林相关从业者的美景度评价值要比园林专业的学生和普通群众低很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和群众相比,园林相关从业者的实践经验均较丰富,所以其具有更高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现今园林相关从业者对于景观评价有着更为鲜明和自信的评判态度,因此其主观评价过程与学生和群众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利于景观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图3园林专业学生、普通群众、园林从业者美景度评价折线图表4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普通群众、园林相关从业者美景度评价的相关性3结论本研究对贵阳市3个城市公园内的路旁、广场和滨水景观进行了不同评价对象间的美景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搭配合理的园林适生植物可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