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识仁篇识_第1页
详解识仁篇识_第2页
详解识仁篇识_第3页
详解识仁篇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著以明之。天地之用,皆之用。 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 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放逸是习心。向来不识此理,故种种本心为习心守也﹖此见道分明语也。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非浅学可几,学者无有”,是处极为有见。而顾泾阳先生则云:“学者极喜举识仁。但昔理,以诚敬存之,不须,不须穷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不须』二句,而遗却上句,此半提也。”卫道之苦心矣! 不须着纤毫气力,所谓“固有之”也。然诚敬为力,乃是无着力处。盖把顾泾阳曰: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只此一语已尽,何以又云便说“不须,不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不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则与天不相似。此即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同一埽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谓:“说话,然太高,学者难看。”又谓:“程,如谢上蔡、、杨龟山,下稍皆入禅学去。必是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左“目”右“卓”)见上一截,少彀率矣。得力于伊川,故于之学,未必尽其传也。百家谨案:先遗献《师说》解“必有事焉”:“此与识仁之意须,不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盖存得好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存也。存正是,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外此而为穷百家又忆庵先生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学而时习”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曰:『学之为言效也,总是工夫之名。』所谓『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