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读

版权使用警告:本内容由圣才电子书提供,付费购买阅读后,仅供个人或单位内部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商业用途使用

文档简介

200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12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2公共政策分析(共3页)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政策科学运动2决策权力3方案规划4合同外包5时间序列分析6操作定义二、简答题(本题共40分,共五小题,任选四题,每小题各10分。)1简述精英模型的主要内容。2简述思想库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3简述史密斯(T.B.Smith)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式。4简述政策评估的标准。5社会测量的尺度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共四小题,任选三题,每小题各20分。)1托马斯•戴伊(Thomas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论公共选择理论在政策科学中的地位,并说明其在政策实践中的意义。3论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与公共政策(PublicPolicy)之间的关系。4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每个自杀的大学生都令人惋惜,大学生应当珍爱生命”,也有人认为“这么多大学生中每年出几个自杀的没有什么稀奇,很正常”。试从方法论角度评价这两种观点,并讨论公共政策能否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四、案例分析(本题共20分,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12003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规定:从2003年9月30日起,长沙市二环线以内禁止中巴营运。这意味着中巴将结束其在长沙城区内的使命,运营空间由城区向城郊转移成为现实。其大致方案为:一部分在城区营运的湘AX、湘AT牌的中巴将转换成高档的士进行运营;一部分在城郊结合部的中巴将发展为大巴;在郊外线路还有富余的情况下,调整一部分中巴跑城郊结合部:一部分经营权到期的和达到报废标准的则坚决取缔。为解决中巴出城后的运营缺口,长沙市政府要求公交部门新增300台豪华公交车和400-600辆高档的士。同时,部分原由中巴车运营的线路将由公交车代替,客流不足的线路将由政府财政出钱补贴,公交车将普遍进入社区并延时运营,方便群众出行。另外,退出城区后,所有中巴车将由原来的个体经营为主转变为联营、国营、合资经营,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而且对提前迁出城区的中巴车给予一定的补偿。该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政策利害相关人对政策主动而又自愿地遵从,城市市容大为改观,公共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对政府的利民举动大加赞赏,社会各界反响良好。问题:结合本案例谈谈公共政策实施所需的要素。2从1996年到2002年,地区、城乡、阶层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1)地区差距明显。东部的各项教育发展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1-3倍,在各项指标中,教育公用经费是差距最大的一项。通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东西部小学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3.5倍扩大到2002年的3.85倍;东西部普通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3倍扩大到2002年的3.39倍;东西部高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2.8倍扩大到2002年的2.92倍。(2)城乡差距明显。小学、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照明显,特别是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为严重。城乡间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差距也在拉大。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例,三地1996年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是农村的1.14倍,2001年扩大到1.17倍。对师资的城乡差距考察表明: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标准,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不合格率就会高达70%甚至80%。从城乡受教育水平的差距比较,2000年城乡人口文盲率相差近6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受教育年限相差3.35年,相当于相差了四、五十年社会发展历程。同时,城乡还存在较大的辍学率差距。(3)阶层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成倍增长,收入差距也同时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经从80年代初的0.15扩大到现在的0.3以上。1999年,10%的最高收入户平均收入是12084元,10%最低收入户的平均收入是2617元。与经济的阶层差距比起来,教育差距更为严重。问题:(1)你认为在教育政策方面,政府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2)政府的责任应该是什么?(3)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参考答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2公共政策分析(共3页)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政策科学运动答: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这被人们当作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做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德洛尔认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发展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思想库的成熟,人们对重大决策问题兴趣的增加,公众对科学能够解决政策难题的信仰,政策制定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以及经济学的示范性影响等。2决策权力答:决策权力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决策者,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决策权力,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②政府系统内部的纵向分化。③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④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决策权力,不管形式如何,都是一种力量,是反复地对决策发生影响或直接作出决策的权能。决策权力的这个特点,充分反映了它在社会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有效的强制力。3方案规划答:方案规划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依据政策专家罗伯特·梅叶(RobertMayer)的看法,方案规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①方案规划是目标导向的。②方案规划的变革取向。③方案规划的选择取向。④方案规划的理性取向。⑤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4合同外包答:合同外包也称合同出租、竞争招标,指的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盈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同外包可以利用竞争力量给无效率的生产者施加压力,提高生产率;能够摆脱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和影响,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把通常模糊不清的政府服务成本以承包价格的形式明确化,有助于强化管理。但是,承包权的授予上可能存在腐败和寻租行为;可能形成对承包商的依赖,承包企业雇员罢工、怠工和企业破产会使公众利益受到损害。5时间序列分析答: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时间序列分析的两种基本思路是趋势曲线外推和突变方法。6操作定义答:操作定义指对被观察和测量对象清晰和便于理解的描述。操作定义的作用在于使数据的收集者、使用者和分析者能够获得一致的理解。操作定义以概念定义为基础。概念定义对概念的基本特性即所包含的维度作出规定。操作定义在概念定义的框架下,对概念每一维度的含义进行具体化,或可操作化。二、简答题(本题共40分,共五小题,任选四题,每小题各10分。)1简述精英模型的主要内容。答: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其基本点是,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托马斯·戴伊与哈蒙·齐格勒对精英决策模型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六条:(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只有少部分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众代表,他们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那个阶层。(3)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发生革命,在非杰出人物中,只有那些接受了杰出人物的一致意见者,才被允许进入统治集团。(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杰出人物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将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6)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相反,杰出人物影响群众远远超过群众对他的影响。精英决策模型把政策看成是杰出人物行为的产物,只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并服务于他们的目标,显然这种看法不仅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相对立,而且把人民大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忽略到如此程度,这是不能成立的。在任何一个大众参政议政程度较高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影响仍是占主要地位的。从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看,政府最基本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其决策既要真正能代表并反映他们的需求,又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否则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不可能稳定和发展。2简述思想库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答:从广义上讲,美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大体上可以说有两个过程:前一个过程是思想库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政策研究和设计,后一个过程是联邦政府根据需要,按法定程序制定有关的法令。这两个过程决定了美国的重大方针、政策,成为美国社会中重要决策方式。因此,我们说,思想库总是站在制订国家政策的最前沿,政府依靠来自思想库的建议。就象格兰特基金会的道格拉斯·邦德博士所说:“思想库所能起的最好作用,是发现某些有可能以后为政府所采用的思想,并使之实现……政府受着社会和政治危机的掣肘,以致不能把精力和财力用于培育新的思想、资助新的创造发明,思想库的任务就是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较长远的目的而牺牲眼前的目标。”(1)我们从美国政策制定过程(如下图)的实际状况来探讨思想库在决策中的地位。思想库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库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体现在①企业和私人财团为政策的研究、规划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有人称之为“种子钱”。②基金会是财团和知识界的主要纽带,它将权势集团的政治意图或政策目标与经费一起投向有关的政策规划、咨询机构,分析社会问题,确定全国性问题的轻重缓急,以及探明新的政策方向,有人称这个阶段为播种阶段,因为它包含着信息和能量。③思想库在整个政策制订过程中起着核心协调作用。它们把企业、金融机构、政界人物、有势力的律师事务所、高级知识分子、新闻机构等各个方面的代表结合在一起,力求就正在研究中的全国性问题应采取什么行动,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对这些粗线条的政治意见、政策目标进行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研究论证,使之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例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计划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三个主要国际性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④思想库在制订出政策方案之后,一方面将它分发到新闻媒体和大众传播机构,在舆论上做准备;另一方面将各种政策方案提交政府及立法机构。⑤政府和参众两院参考各个思想库不同的政策方案及舆论反应,对于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和选择,最终产生正式的官方法律、政策。作为直接决策者的总统、国会、白宫班子,只是在制订政策的日程、政策变动的主要方向已确定之后,才采取行动,只不过是决定政策规划的细节而已。由此可见,美国的国家政策、法律由一个双层政治权力结构组成。一个是幕后的权势集团,它们代表了社会利益的主导,从它们当中产生政策意向,决定政策目标,政策和法律本质上只是其利益的表达形式。另一个是台前的“直接决策者”,它们负责最终选择和确定最能够反映社会主体利益的政策和法律。在二者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的是思想库,它把权势集团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转化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3简述史密斯(T.B.Smith)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式。答: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在众多的研究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中,美国学者T.B.史密斯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大影响,史密斯模型可用下图予以说明: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已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4简述政策评估的标准。答: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政策评价是对政策效果所什的判断,它们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环节。(1)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①政策结果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厂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②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③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2)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不仅取决于评价目的,评价者,而且还决定于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具体而言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①投人工作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人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②绩效。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政策对客观事物与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③效率。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公共政策分析经常讨论的是“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两种;④充分性。满足人们需求、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反映了绩效的高低;⑤公平性。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⑥适当性。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⑦执行力。探求影响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⑧社会发展总指标。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标为主。5社会测量的尺度有哪些?试举例说明。答:(1)社会测量的概念与特征社会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一组符号或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意义在于:它能使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成为可能;它为调查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必要条件;它有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社会测量有四个基本要素:①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测量内容,主要是客体的属性和特征。②测量规则,即在测量过程中对具体的测量内容和测量行为进行规范的操作规则。③测量工具,是指由反映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的各种符号和数字所构成的测量指标。④社会测量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低。其次,社会测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2)社会测量的尺度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分为四个测量层次,测量的角度,可将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其中,定类变量也称为定性变量,后三种都称为定量变量。与这四变量相对应,有四种测量尺度:①定类尺度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从测量的角度也称为类别测量,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按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或分类),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在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等特征的测量,都是常见的定类层次的测量。例如,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出生地等,都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类别来区分的。有时,我们也用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来代表某类事物,如,用“1”代表工人,用“2”代表农民,用“3”代表军人,用“4”代表知识分子等,但是这些数字都是人们赋予某类事物的识别标志(如运动员的编号、公共汽车编号一样),并不反映这些事物本身的数量状况,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而只能作“是”或“否”这样一些定性判断。因此,定类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只能确定其类别。②定序尺度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从测量角度它是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尺度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等等,这是一种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列;在对人们的态度测验中对某一事物的满意程序,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等等,都是定序尺度的测量。定序测量不仅能够象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可用数学符号或来表示。它的数学特征是“>”或“<”(>或者<),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因此,定序测量所得到的信息比定类测量所得的更多。③定距尺度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区间尺度。从测量角度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由于,定距尺度的每一间隔是相等的,如米尺和磅秤的刻度都是等距的。因此,定距尺度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便可进一步理解定距尺度就是以等距的测量单位(相等的量)去衡量不同的类别或等级间的距离。例子:公元年代。调查问卷中经常会询问:“请问您是哪一年出生的?”回答者所给出的数字可以向我们表明他们各自的年龄,而且越大的数字表示越小的年龄。数字间的间距与年龄间的间距完全相等!定距尺度可以显示出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差异。但是,由于定距尺度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这一测量类型所得出的数据只能作加减,而不能作乘除等运算。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零,但这个零却不具备数学中我们所熟悉的零的含义。因为它们的零点是任意选取的。例如,华氏或摄氏温度计的零度并不说明没有温度,所以我们不能说40度比20度的天气热一倍,而只能说40度比20度高20度。④定比尺度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等比尺度。从测量角度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绝对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的人口密度等等所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的测量。它们的测量结果都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年龄有个绝对零点(零是非任意的),而无负值,因而可以运用定比尺度;工资有绝对零点,张三的工资是180元,李四的工资是90元,便可说张三的工资等于李四工资的两倍。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存在,是定比尺度与定距尺度的唯一区别。与定距尺度相比,定比尺度更有利于反映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这种关系一般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共四小题,任选三题,每小题各20分。)1托马斯·戴伊(Thomas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政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领域,人们对它的涵义并没有一致的界定,歧义颇多。托马斯·戴伊(Thomas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的“政策”定义从某一方面来论述的,它仅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因而不可避免带有片面性的倾向。但是基本上概括了政策的主要含义:(1)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和规划;(2)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或盲目性的行为;(4)政策是对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1)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①政策主体。任何政策都有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权威机构、政党及其他政治集团、团体。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②目标取向。一定的政策总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目标指向明显。③活动过程。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实行某种政策。”④行为规范。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行为规范和准则,使政策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才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2)政策的本质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执行的结果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政策本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①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政策的本质首先表现在它是一定社会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在阶级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国家政权和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及其他政治组织,面对的是各种各样、错综复杂又千变万化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们就必须制定自己的政策;而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以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为宗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由于政策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所以任何阶级、国家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如何削弱敌对阶级的力量,剥夺敌对阶级的政治经济权益,这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但是任何阶级在制定和维护政策时,又不能不考虑到现实的阶级关系、现实政治力量的对比。一定的阶级为了本阶级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往往会在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方面向敌对阶级做出某种让步和妥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各阶级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晴雨表。政策体现了阶级的意志、利益,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统治阶级,其政策的本质有明显区别,但都是为着巩固其统治、进行政治管理的基本工具。②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这种本质是由国家职能的两重性所决定的。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除了维护其统治的政治职能外,还有维护其统治的社会经济职能。作为其意志与利益的直接体现的政策及法律当然也带有这样的特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总是力图把阶级斗争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努力造成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样,国家往往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管理某些社会公共事务,从而使国家履行管理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这种职能必然通过国家政策而体现出来,使政策在执行这程中,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对各种社会潜能挖掘,在总体上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既要缓解危机,维护统治,又要挽救社会经济崩溃,促进社会平衡协调发展。大量公共工程建设,减少了失业人口,刺激了消费,使美国经济逐渐回升,走出低谷,从而造成美国社会的再次繁荣。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决策,明确表示,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整体协调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进步、发展。③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本质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在对社会利益分配的理解上,应该是既全面而又重点突出。政策本质首先表现在它是一定社会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政策所要调控的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实际上是阶级关系的表现形式。其次,政策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分配又是一种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利益(从根本上说仍是服务于阶级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服务于政府整体目标的需要)的全社会利益的综合性分配。再次,“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过程取向大致经历四个环节: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与利益落实。”(3)政策的基本功能所谓政策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①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定目标、确定方向。规定目标就是把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标的潮流,纳入明晰的、单面的、统一的、目标明确的轨道,使社会有序地发展。政策导向功能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任何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还要使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突出表现导向功能的政策有很多,如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②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或是为了预防特定社会问题的发生;政策制定者在政策上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予以鼓励,对不希望发生的行为予以惩罚,从而达到对社会的控制。政策的控制功能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形式。实施政策的控制功能应特别注意对“度”的把握,这就要求注意发挥信息反馈系统的作用,及时动作,适时调整控制的方向和力度,使政策保持在发挥积极作用的状态上。政策控制功能的典型例子,如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通过发挥政策的控制功能把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率控制在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上。③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这些关系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组织(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各种政治权力关系(如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各种经济关系(如生产与消费,消费与积累,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各经济法人之间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显然,这些性质各异、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不能靠长官意志或个人权威来协调的,而主要靠正确的政策。比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是协调执政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我国协调各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④象征功能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象征性功能不在于政策的实际作用,或者说制定者对它的期望并非如物质性政策那样,经过各种环节的实施,产生明显的实际效用。它仅仅在于影响公众的看法、观念或思想意识。这方面的例子有在我国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政策。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这项政策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的意义就在于它唯一所具备的象征功能表达了人们应当以此为努力方向的目标趋势。2论公共选择理论在政策科学中的地位,并说明其在政策实践中的意义。答: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实际上,它被称为“政治的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1)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公共选择理论有不同的名称,如“公共选择”“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的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理论”等。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公共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产生的,并且成功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或简单地定义为将经济学运用到政治科学;它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其基本假定是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这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体性。单个人自己的决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择成为必需的;二是规则性。决策就是指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决定规则以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的规则。公共选择研究的集体决策范围包括国家、政府、国防、警察、消防、教育、环境保护、财产权、分配等等政治问题。(2)公共选择理论的地位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而它作为一个学派或思潮的兴起则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至今仅仅50余年时间,但是它不仅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不同于作为新主流经济学的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凯恩斯理论完全肯定政府经济的干预,认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和严重失业,而国家的干预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唯一良策。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人们必须破除凡是国家政府都会全心全意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观念,不应视政府为公众要求提供公共物品的机器,而要看到政府既是由个人选出,也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此,选举规则和个人的多元目标追求是决定政府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任何不合理的选举规则下产生的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为满足不合理的个人追求而采取的行动,都将把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引入恶化的境地。当时,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些社会“瘤疾”给予了独树一帜的分析,其主要创建人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为此还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①公共选择经济学家们成功地把经济人范式用于大量非商业性的(如政治领域)人类及社会状况,公共选择理论著作有助于提高经济人范式的科学用途。②公共选择理论填补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空白之一,即自由主义者过去没有充足的理由来驳斥对手们对公共行动功效的盲目信赖。而且它避开了著名的阿罗定理对整个现代政治思想造成的障碍(阿罗定理的结论是:从逻辑上说,人们不可能建立完全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制度;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沟通个人和集体,因而十全十美的民主政治是不存在的)。公共选择理论在个人行为和集体选择之间重新架起了一座桥梁。③公共选择理论最富有创造贡献之一,是对国家现象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解释。人们可以把这些解释概括成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西方民主政体是一种过时的政治技术的俘虏;这种政治技术的逻辑使得现代国家的增长和发展只有利于特权公民阶层,即官员阶层。公共选择理论的这些解释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现代国家规模增长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虽然是一种颇有争议的学说,在“经济人”假设和个人主义等方法论上有些走极端,它的一些理论还有待检验和证实,但是它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公共选择活动和政治行为,把经济学和政治学纳入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是有积极意义的。公共选择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及方法论成果,它的理论和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主流经济学和正统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它几乎涉猎当代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3)公共选择理论对在政策实践中的意义①公共选择学者从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入手来研究政治和公共决策问题,为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途径;它用方法论个人主义来取代作为传统政治学主导途径的方法论集体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政治学途径的有益补充或扩展。②公共选择学者丰富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理论,如它的非市场决策理论、政府失败论、国家与政党理论、投票规则的损益分析,官僚体制与代议制民主的分析,扩展或补充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研究。③有助于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过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人类公共决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3论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与公共政策(PublicPolicy)之间的关系。答: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公共行政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功能环节,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作出决策,并转化为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公共政策是公共行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公共部门管理学科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行政学三次重大突破。政策科学可以说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兴起,标志着公共行政学范式主导地位的终结以及政府管理研究新范式的出现。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是战后对传统行政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一次转变。但是它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续性,并未最终生根立足,没有最终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而成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主导范式。而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分强调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的研究,将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离等弊端,政策科学的倡导者主张建立一门以政策制定系统和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端正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的新学科,从而形成了政策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具体而言,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是密切关系表现在:(1)公共决策是公共行政的起点从一个孤立的管理过程来看,公共行政过程可分为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环节。政策是实施行为的确定。公共组织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方案,把政策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执行目标或阶段目标,确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行动步骤,合理配合人力、财力、物力,把政策目标落到实处;政策目标实现以及效果的评估之后,管理活动即告完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社会不同阶层、群体便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这些社会不同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以信息的形式输入到公共组织的决策系统。经过决策系统的运作,所形成的方案又以政策、法规、项目等形式的信息输出,由执行机构着手执行。这一政策方案执行结束以及效果评估之后,公共组织又要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制定新的政策方案,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政策执行。因此整个公共行政就是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公共决策较之于行政管理过程,是首要的环节,是起点;没有政策,就没有目标明确和卓有成效的执行以及评估活动。(2)公共政策是公共行政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公共行政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各项基本功能。计划,就是对如何实现决策目标和任务作出安排,制定系统有序的行为步骤;组织,就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对一些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或成立新的管理机构;指挥,就是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系统,领导和指导执行组织的工作,有效地实施计划;控制,就是监督检查,对公共行政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加以控制,使管理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推进;协调,就是改善和调整各个执行机构、人员和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各自之间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复、矛盾和摩擦。所有这些功能环节都是以公共决策为基础的。(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行政过程的始终公共决策既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或阶段,又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公共管理的其他环节或阶段都包含着决策的活动,同时这些功能的执行又有各自的决策。如制定计划,就要对目标和任务作出周密、详细的决策。计划制定后实施落实,也要组织力量,还要进行指挥等工作,对此也要作出决策。又如,在实施决策方案过程中,一旦发生偏离预定的情况,还要及时决策予以纠正。公共行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因此,赫伯特·A·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学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一种研究途径的事实,把政策科学的研究放到公共行政的大背景上去考察,熔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于一炉。这将有助于开阔政策科学研究的视野,拓宽研究主题,并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助于政策科学的研究更好地为现实的公共行政实践服务。4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每个自杀的大学生都令人惋惜,大学生应当珍爱生命”,也有人认为“这么多大学生中每年出几个自杀的没有什么稀奇,很正常”。试从方法论角度评价这两种观点,并讨论公共政策能否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答:(1)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每个自杀的大学生都令人惋惜,大学生应当珍爱生命”,也有人认为“这么多大学生中每年出几个自杀的没有什么稀奇,很正常”。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认为“每个自杀的大学生都令人惋惜,大学生应当珍爱生命”或是认为“这么多大学生中每年出几个自杀的没有什么稀奇,很正常”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前者没有认识到大学生自杀背后的深刻原因,而后者却没有看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2)公共政策能否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以及公共政策如何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应该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①近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深思,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a.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父母性格不良,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气氛差,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杀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经济条件差也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严重者会自杀。b.学校因素:一个自杀发生率高的大学不是一个成功的大学,学校领导应该认真反思,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你做了什么?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和系,最易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也最易出现自杀事件。自杀大学生在中学时代,甚至在小学、幼儿园,不少就表现出人格缺陷,他们有的在中学时代就有自杀企图或有自杀行为,有的在小学时代就曾经写过遗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开始。c.社会因素: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愈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减少。大学生接受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碰撞,年轻的大学生会迷失方向,造成严重的价值错位。世界观、价值观的偏差往往造成人对社会的不适应,不能客观面对挫折和压力,忽视事物好的方面,夸大不好的方面,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产生自杀冲动。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他们不敢主动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直到自杀。d.自身因素:自杀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自我封闭,无助感和无望感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疾病因素:各类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不能早期发现,即便发现了,受社会偏见的影响也不敢就诊,延误病情,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②运用公共政策预防和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办法。要强化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告诉他们“一个人活着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对学生干部、辅导员进行轮训,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使其应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b.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组织适合学生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爱,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增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c.倡导家长学会“肯定教育”。国外的家长善于使用拇指进行肯定和鼓励,中国家长常用食指进行指责。经常指责,孩子的自信就会打折扣,没有足够自信,难以培养自尊,不尊重自己何谈尊重别人,人际关系就会紧张。d.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早期发现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已出现自杀念头,如果及时进行咨询和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避免自杀行为。e.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长期观察、记录大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预防自杀很有意义。四、案例分析(本题共20分,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12003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规定:从2003年9月30日起,长沙市二环线以内禁止中巴营运。这意味着中巴将结束其在长沙城区内的使命,运营空间由城区向城郊转移成为现实。其大致方案为:一部分在城区营运的湘AX、湘AT牌的中巴将转换成高档的士进行运营;一部分在城郊结合部的中巴将发展为大巴;在郊外线路还有富余的情况下,调整一部分中巴跑城郊结合部:一部分经营权到期的和达到报废标准的则坚决取缔。为解决中巴出城后的运营缺口,长沙市政府要求公交部门新增300台豪华公交车和400-600辆高档的士。同时,部分原由中巴车运营的线路将由公交车代替,客流不足的线路将由政府财政出钱补贴,公交车将普遍进入社区并延时运营,方便群众出行。另外,退出城区后,所有中巴车将由原来的个体经营为主转变为联营、国营、合资经营,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而且对提前迁出城区的中巴车给予一定的补偿。该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政策利害相关人对政策主动而又自愿地遵从,城市市容大为改观,公共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对政府的利民举动大加赞赏,社会各界反响良好。问题:结合本案例谈谈公共政策实施所需的要素。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政策利害相关人对政策主动而又自愿地遵从,城市市容大为改观,公共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对政府的利民举动大加赞赏,社会各界反响良好。(1)这项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原因在于: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政策方案,一部分在城区营运的湘AX、湘AT牌的中巴将转换成高档的士进行运营;一部分在城郊结合部的中巴将发展为大巴;在郊外线路还有富余的情况下,调整一部分中巴跑城郊结合部:一部分经营权到期的和达到报废标准的则坚决取缔。②作了充分的考虑,从物质上保证了政策实施后群众日常生活的便利。长沙市政府要求公交部门新增300台豪华公交车和400-600辆高档的士。同时,部分原由中巴车运营的线路将由公交车代替,客流不足的线路将由政府财政出钱补贴,公交车将普遍进入社区并延时运营,方便群众出行。③从制度上和管理体制上保证了政策的实施。退出城区后,所有中巴车将由原来的个体经营为主转变为联营、国营、合资经营,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而且对提前迁出城区的中巴车给予一定的补偿。(2)通过案例中政策实施的经验,我们可以归纳出政策实施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要素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首先,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本着既能保证执行活动正常开展,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预算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执行,才算落实了活动经费。其次,是必要的设备准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器材、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方面的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为有效的执行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②组织要素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组织准备不只是解决组织形式问题,而且包括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配备胜任称职的领导者和一般的政策执行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合理的利用。a.确定政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常规性、例行性政策的执行,如属原机构的任务,则应由原执行机构继续承担,不必另建机构,但有时也可用提高原机构地位的方式或者改组机构的方式来保证政策顺利进行。如果遇到非常规性或者是牵涉面较广的政策,则可组建临时办公机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旦政策目标实现后,即行撤销。b.选人用人。这是组织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人是组织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是组织行为的主体,德才兼备、四化标准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政策执行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抓具体落实。因此,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侧重于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善于用人,做到人尽其用;具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讲求工作效率,善于从实际出发,采取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方式方法,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行政策实施。对于一般执行者来说,应具有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忠实有效地执行领导指示,保质保量完成政策任务。c.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这可以明确政策具体推行的准则和依据,保证政策执行有一个正常的秩序。这些法规制度主要有:第一,目标责任制。它主要围绕政策目标的实现,确保每个执行者都能够明确自己在贯彻执行政策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何等地步和遇到问题怎么办等。落实目标责任制,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第二,检查监督制度。目标责任制制定后,有赖于认真忠实的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必须要有及时了解和恰当评判。检查监督制度是目标责任制发生效用的联系环节,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是目标责任制得以落实的保障机制。第三,奖励惩罚制度。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整个管理制度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整个管理制度稳步进行。目标责任制、检查监督制和奖惩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责任制是核心,检查监督制是手段,奖惩制是杠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形成推动政策全面、有效的实施的一套完整制度。2从1996年到2002年,地区、城乡、阶层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1)地区差距明显。东部的各项教育发展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1-3倍,在各项指标中,教育公用经费是差距最大的一项。通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东西部小学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3.5倍扩大到2002年的3.85倍;东西部普通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3倍扩大到2002年的3.39倍;东西部高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从1996年的2.8倍扩大到2002年的2.92倍。(2)城乡差距明显。小学、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照明显,特别是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为严重。城乡间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差距也在拉大。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例,三地1996年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是农村的1.14倍,2001年扩大到1.17倍。对师资的城乡差距考察表明: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标准,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不合格率就会高达70%甚至80%。从城乡受教育水平的差距比较,2000年城乡人口文盲率相差近6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受教育年限相差3.35年,相当于相差了四、五十年社会发展历程。同时,城乡还存在较大的辍学率差距。(3)阶层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成倍增长,收入差距也同时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经从80年代初的0.15扩大到现在的0.3以上。1999年,10%的最高收入户平均收入是12084元,10%最低收入户的平均收入是2617元。与经济的阶层差距比起来,教育差距更为严重。问题:(1)你认为在教育政策方面,政府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