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读

版权使用警告:本内容由圣才电子书提供,付费购买阅读后,仅供个人或单位内部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商业用途使用

文档简介

第一篇历年真题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详解注: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第一部分基础理论60分,共三组试题,每组30分,任选两组作答;第二部分动力工程基础知识15分,共四题,每题5分,任选三题作答;第三部分动力机械专业知识共六组试题,每组25分,任选一组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顺序计分。第一部分基础理论请从下列三组题目中选做两组(每组30分,共60分)第一组高等工程热力学(共30分)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不可逆循环答:不可逆循环是指热力学循环中至少包括一个不可逆过程的循环。不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系统对外界的一切影响)的过程。(2)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答: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是指孤立系统进行任何过程,系统的熵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而不会减少。对于孤立系统的可逆过程熵不变,不可逆过程熵增加。熵增原理给出一个孤立系统的演化方向,说明一个孤立系统不可能朝低熵的状态发展,即不会变得有序。2判断下列每个命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写“√”,错误者写“×”。每小题2分,共10分)(1)闭口系统经历一放热过程后,系统的熵一定减少。【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对于闭口系统,熵变=熵流+熵产,熵流的正负与热流一致,放热过程熵流为负,熵产在可逆过程中为零,在不可逆过程中为正,不可能为负,因此,放热过程熵不一定减小。(2)纯物质处于固、液、蒸气共存的三相态时,其温度、压力、比容(比体积)均为定值。【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纯物质处于固、液、蒸气共存的三相态时,具有固定的温度和压力,但是其比容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纯物质在三相点以三相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尽管每个共存相的密度是确定的,但是其混合物的密度(比容的倒数)随共存相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变化,因而其比容是不确定的。(3)电厂蒸汽动力循环中,水在锅炉中的定压汽化过程为整个循环的不可逆损失最大的过程。【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电厂蒸汽动力循环主要包括:汽轮机膨胀、冷凝器放热、水泵压缩和锅炉吸热水蒸气定压气化,定压汽化过程是整个循环不可逆程度和损失最大的过程。(4)采用高压有利于提高合成氨(N2+3H2→2NH3)生产过程的氨产量。【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系受到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则平衡会发生移动,移动总是朝着削弱外来影响的方向发生。合成氨前后气体体积减少,压力降低,高压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同时使氨气液化分离,进一步移除生成物和降低压力,又使平衡正向移动。(5)流体绝热节流后,其温度总会降低。【答案】×查看答案【解析】流体绝热节流前后温度变化可由式:判断。若,节流后温度降低;若,节流后温度不变;若,节流后温度升高。绝热节流后温度并不是总是降低。3计算题(10分)一体积为2m3的封闭刚性容器内充满0.5MPa、250℃的过热水蒸气,由于保温不良导致系统散热,发现容器内水蒸气温度降至120℃。试计算容器散热量Q。附:水及水蒸气性质p=0.5MPa、t=250℃的过热蒸汽状态参数为:v=0.47432m3/kg;h=2960.0kJ/kg;s=7.2697kJ/(kg·K)t=120℃、ps=0.1984MPa的饱和湿蒸汽状态参数为:v′=0.00106m3/kg;v″=0.892m3/kg;h′=503.76kJ/kgh″=2706.18kJ/kg,s′=1.5277kJ/(kg·K);s″=7.1297kJ/(kg·K)解:p=0.5MPa、t=250℃的过热蒸汽,v=0.47432m3/kg,h=2960.0kJ/kg:则水蒸气质量m=V/v=2/0.47432=4.2166(kg)(2分)由于v′<v<v″,因此终态容器内为饱和湿蒸汽v=xv′′+(1-x)v′0.47432=0.892x+0.00106(1-x)(3分)解得:x=0.531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闭口系能量方程Q=ΔU=m(xu″+(1-x)u′)-mu=mx(h″-pv″)+(1-x)(h′-pv″)-m(h-pv)代入数据计算可得:Q=-4820.74(kJ)。(5分)第二组高等流体力学(共30分)1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已知平面流动的势函数Φ=x2-y2+x,则流速u、v为:A.u=2x-1,v=2y-1B.u=2x+1,v=-2yC.u=2x+1,v=1-2yD.u=2x;v=2y【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势函数与流速关系式为:,。除此之外,也需掌握流函数与流速的关系:,。(2)空气的气体常数Rg=287J/(kg·K),温度t=17℃,则空气中音速a为:A.332.71m/sB.371.70m/sC.341.35m/sD.288.50m/s【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当地音速的计算,公式为:a=(kRgt)1/2。对于空气k=1.4,代入音速计算式得:a=(kRgt)1/2=(1.4×287×(17+273))1/2=341.35m/s。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5分)层流边界层内的流动是无旋势流。【答案】否查看答案【解析】层流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很大,涡量非零,为有旋流动,非势流。3计算题(15分)来流速度为3m/s、动力粘度µ=2.73×10-5Pa·s的气体流经无限大平板。已知层流边界层内的速度为抛物线分布,某处边界层厚度为17cm。求:(1)该处距平板壁面4cm处平行于平板的速度;(2)该处平板壁面剪切应力。解:(1)速度抛物线方程为:u=a0+a1y+a2y2①边界条件为:当y=0时,u=0;当y=δ时,u=u∞,且∂u/∂y=0;代入①可得:a0=0,a1=2u∞/δ,a2=-u∞/δ2。所以,速度方程表达式为:u=2u∞y/δ-u∞y2/δ2②将边界层厚度δ=0.17m和主流速度u∞=3m/s代入②式,得边界层速度分布为:u=35.294y-103.81y2(10分)③距平板壁面4cm处,y=0.04,代入③可得:u(y=0.4)=35.294×0.04-103.81×0.042=1.246m/s。(2)剪切应力表达式为:τ=μdu/dy=2μ(u∞/δ)(1-y/δ)④平板处y=0,可得平板壁面剪切应力:τ0=2μu∞/δ=2×2.73×10-5×3/0.17=9.635×10-4N(5分)⑤第三组高等传热学(共30分)1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什么是时间常数?用热电偶测量波动着的气流温度时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答:①时间常数是指在采用集总参数法分析时,物体的过余温度达到初始温度的36.8%所用的时间,它反映了物体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响应的快慢,其表达式为:τr=ρcV/(hA)。②用热电偶测量波动着的气流温度时应尽可能减小时间常数。在热电偶材料一定时,可以增大空气与热电偶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热电偶节点的体积,增大节点的表面积。评分说明:答对时间常数得2分,答对提高测量精度的办法得3分。(2)为什么用普朗特数Pr可以定性地判断流体外掠平板时的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相对厚度?答:普朗特数Pr=v/a,v表征了流体粘性扩散能力,这一能力越大,粘性的影响越大,速度边界层越厚;a则表征了热扩散的能力,因此,两者相比,基本上可以反映边界层的相对厚度。评分说明:答对普朗特数的表达式得2分,答对v所代表的意义得1分,答对a所代表的意义得1分,答对两者相比可以反映边界层的相对厚度再得1分,答的不理想可酌情扣分。(3)在太阳能利用中,太阳灶的受热面要做成黑色表面,而在室内供热用的辐射采暖板却不必做成黑色的,为什么?答:①太阳辐射能量中,99%集中在0.2≤λ≤3µm的波长范围内,其中可见光部分(0.38≤λ≤0.76µm)占43%,因此太阳灶的受热面要做成黑色的;②辐射采暖板的表面温度较低,它的辐射能量主要处于红外波长范围,它的发射率对白色和黑色基本相同,所以不必做成黑色。评分说明:回答正确①得2分,②得3分。2计算题(15分)将初始温度为20℃的热电偶突然放入温度为250℃的气流中,10秒钟后热电偶的温度为85℃。试问:热电偶的温度上升到180℃需要多长时间?解:采用集总参数法mcp=dt/dτ=hA(tf-t)(5分)m为热电偶质量,cp为比热,A为表面积,h为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令hA/(mcp)=β,得到:dt/dτ=β(tf-t)解出:(t-tf)/(t0-tf)=e-βτ(2分)代入数据(5分)得到:τ=35.8s。(3分)第二部分动力工程基本知识请从下列4题中选作3题(每题5分,共15分)1环境保护指出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命题(1)水体中溶解氧可使污染物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分解掉。(2)中国北方水资源紧缺,更加重了水体污染物的危害。(3)中国现在对火力发电大大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其主要对策是上大压小(淘汰中小型火电机组而鼓励大型机组)。(4)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的污染不严重。【答案】(4)查看答案【解析】(1)在有氧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彻底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2)中国北方水资源紧缺,污水排放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较水资源富裕地区更高,污染更严重。(3)小火电机组能耗高、污染重,改造小火电,使用效率高、排放低的大机组可以实现节能减排。(4)中国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因此城市才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投放。2燃烧下面列出了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大体上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试着说明这些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答题时仅需按先后顺序排列其序号)(1)煤焦(或固定碳)的燃烧化学反应;(2)挥发份析出与其着火燃烧;(3)煤粉气流受各种方式的加热;(4)氧气扩散到煤焦表面。【答案】(3)—(2)—(1)—(4)查看答案【解析】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分为:①着火准备阶段:煤粉受热挥发分析出;②燃烧阶段:挥发分燃点低首先燃烧,煤焦燃点高,挥发分燃烧引燃煤焦;③燃尽阶段:残炭继续燃烧,此时,由于煤焦表面燃烧消耗了附近氧气,氧气浓度降度,周围氧气由于浓度梯度会扩散到煤焦表面,因此扩散发生在煤焦燃烧后。3可靠性何谓抽样寿命截尾试验中的有替换试验和无替换试验?答:截尾试验可分为有替换和无替换两种。①有替换试验是指在试验中每发生一个样品失效,即用同一批中的新样品替换,使总的试验样品数保持不变;(2.5分)②无替换寿命试验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失效样品撤下后,不再补充新的,只对残存样品进行试验。(2.5分)4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是什么?一台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常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答: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时测量仪器的输出特性。(2分)常用以下指标衡量:①灵敏度:指单位输入量所引起的输出量的大小。(1分)②线形度:指示标定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1分)③变差(滞后):使用同一仪表对被测参数进行正反行程测量时,在相同的被测参数值时仪表指示值的差异。(0.5分)④零漂:表示传感器在零输入状态时输出值的漂移。(0.5分)第三部分动力机械专业知识请在下面六组题目中选作一组(每组25分)第一组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1(7分)我们经常看到在热力管道外包裹保温材料以减小散热损失,试问对于任意直径的圆形管道,保温材料是否包裹得越厚越好?【答案】不一定,因为对于圆形管道而言,保温材料包裹得越厚,其导热热阻越大,但是也正是由于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大导致保温材料的外径增大,散热面积增大,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热阻减小,两者的综合效果未必就是保温材料越厚散热越小。查看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热绝缘临界直径知识点。热绝缘临界直径是散热量为最大值的热绝缘层外直径,热绝缘临界直径为dc=2λx/h2,λx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h2为外表面换热系数。①当管道直径小于dc时,增加保温材料厚度至总直径小于dc期间,反而会增加散热量;②当管道直径大于热绝缘临界直径,增加保温层厚度散热量减小。评分说明:答出“不一定”得3分,答出原因再得4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2(8分)用一根内径为d的圆管对其内流动的水进行加热,设加热管内壁具有均匀的热流密度q,水的比热容为cp,质量流量为m,进口温度为t1,问需要多长的管子才能将水加热到t2?答:质量流量m公斤的水从t1加热到t2需的功率为:Φ=mcp(t2-t1)①要提供这样大的功率,需要的管长为:Φ=πdLq②联合①和②式有:L=mcp(t2-t1)/(πdq)③评分说明:答对①得2分,答对②得3分,答对③得3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3(10分)有初温分别为T1和T2(T1>T2)的两种不可压流体各1kg,其比热容分别为c1、c2。一可逆热机工作于两种流体之间,直至两种流体的温度相等,均为Tm。试求:(1)终温Tm;答:求终温,对微元过程,高温流体放出的热量为δQ1=-c1dT1,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为δQ2=c2dT2,由可逆循环的性质知:δQ1/T1=δQ2/T2,将以上关系代入有-c1dT1/T1=c2dT2/T2积分并整理得:(2)可逆热机作出的功。答:求功,由第一定律得:第二组热能工程二级学科1请指出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命题(5分)(1)以煤为原料联产电-蒸汽-煤气的技术适合中国需要。(2)锅炉的有效能效率比汽轮机的高。(3)在水电火电并网的系统中,水电较宜于承担尖峰负荷。(4)传热温差越大则传热越强,但使有效能降低得越厉害。【答案】(2)查看答案【解析】(1)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的多联产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工艺的耦合和联产,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工程投资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适合我国国情。(2)有效能效率是过程输出的有效能与输入的有效能之比,锅炉的有效能效率在40%左右,而汽轮机的有效能效率在40%~70%之间,往往高于锅炉。(3)在水电火电并网的系统中,火电宜承担电力系统负荷平稳部分,使其尽量在高效工况下运行,可节省系统燃料消耗,有利安全、经济运行;水电由于开机、停机比较灵活,宜于承担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动部分,包括尖峰负荷及事故备用等。(4)传热温差越大,系统的不可逆程度越大,使得有效能损失越大。2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调峰答:由于用电负荷是不均匀的,在用电高峰期,电网往往超负荷,此时需要投入在正常运行以外的发电机组以满足需求,这些发电机组称为调峰机组,一般调峰机组有燃气轮机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等。因此,调峰是指在用电高峰期承担尖峰负荷。(2)禁煤区答:源于环保的重视,自2017年起,中国政府对部分地区限制烧煤,禁煤区就是指中国对城市环境管理所规定的不准燃煤的地区。在这些地区要求城镇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小吨位燃煤锅炉窑炉基本清零,重点地区完成散煤清洁化治理任务,其余地区严格管控散煤煤质。3填充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BMS或FSSS是大型火电机组必不可少的保护装置。它对______进行安全监视和保护,例如,灭火时就进行______和______等操作。【答案】炉膛和/或燃烧器(答出一个就可以。如答“火焰”扣1分);停供燃料、吹扫以及重新点火(只要求两个,“吹扫”最重要)。查看答案(2)锅炉的送风量和引风量平衡时______稳定不变。燃料量与送、引风量也必须匹配,其目的是______。【答案】炉膛压力(也可回答负压或真空);空气与燃料量之比接近最佳值。查看答案第三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汽油机的点火提前特性答:在汽油机上,保持节气门开度(0.5分)、转速(0.5分)以及混合气浓度(0.5分)一定,其功率(0.5分)、燃油消耗率(0.5分)、排气温度(0.5分)等随点火提前角的变化(2分)称为汽油机的点火提前特性。(2)反动度答:反动度是指动叶栅中蒸汽膨胀的程度占级中总的应该膨胀程度的比例数,或指动叶片中焓降与这一级中静叶片和动叶片的总焓降之比(2分),它衡量整个级焓降在静叶和动叶间分配比例的大小(2分),反映了气体在动叶中的膨胀程度(1分)。2是非题(正确者写“√”,错误者写“×”。每小题2.5分,共5分)(1)对于压燃式内燃机,喷油始点迟于供油始点,喷油持续时间小于供油持续时间,喷油速率的峰值大于供油速率的峰值。【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在压燃式内燃机,喷油规律受供油规律的影响,喷油始点迟于供油始点,喷油持续时间应大于供油持续时间,以期将供油全部喷出,因为喷油时间较长,所以可知喷油速率的峰值小于供油速率的峰值。(2)叶栅中的能量损失可分为叶型损失和端部损失,其中前者包括叶型表面附面层中的摩擦损失、附面层分离时的涡流损失与尾迹区中的涡流损失。【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叶栅中的能量损失包括叶型损失和端部损失。叶型损失是指平面气流绕叶栅时产生的能量损失,包括①叶型表面附面层中的摩擦损失;②附面层分离时的涡流损失;③尾迹区中的涡流损失。其中附面层中的摩擦损失是由于叶栅表面粗糙度和压力分布引起;附面层分离时的涡流损失是由于附面层中的气流动能因摩擦阻力逐渐被消耗,在扩压段中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压力能,还要克服摩擦功;尾迹区中的涡流损失是指尾迹区内气流压力和速度与主流区压力和速度相差很大时,两部分气流经相互拉扯之后,叶栅的气流逐渐均匀化,均匀后的气流速度低于主流区原来的速度,气流动能减小。端部损失是指气流通过气道时,在上下端面,由于气体的粘性形成一层很薄的附面层,附面层内粘性力损耗气流的动能。3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内燃机的涡轮增压系统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基本系统。在低增压时,采用______是较为有利的:而对于高增压,则是______。【答案】定压涡轮增压(1分);脉冲涡轮增压(1分);脉冲涡轮增压(1分);两种系统同时存在,各有所长,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2分)。查看答案(2)对于多级透平,当各级有损失时,全机总的理想焓降______于各级没有损失时全机配置的理想焓降,并且前一级的损失在后几级中可以部分地利用,这种现象常用______来描述,它表示______。【答案】大(1分);重热系数(1分);各级中因有损失而增加的理想焓降的总和与没有损失时全机总理想焓降之比。(3分)查看答案第四组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流动效率答:流动效率是指级的多变压缩功与叶轮所作功的比值(3分),它可以用来评价级中流体流动的情况(2分)。(2)通用性能曲线答:通用性能曲线是指利用相似理论(1分)组合而成的无量纲参数(1分),用于表示流体机械的性能曲线(1分),它具有通用的优点,不受进口条件变化的限制(2分)。2判断下列每个命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写“√”,错误者写“×”。每小题2.5分,共5分)(1)对于离心压气机来说,后面级叶轮叶道容易过窄,损失大增;而前面级叶轮叶道容易偏宽,需采用三元扭曲叶轮。【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离心压气机前面级为低压级,后面级为高压级,前面级(低压机)气体压力较低,为了增加进气量和减小流动损失,常把叶轮直径设计的较大,使得前面级叶轮叶道容易偏宽,此时叶道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程度大,叶道当量扩张角大,可采用三元扭曲叶轮达到较佳叶栅稠度;后面级为了对高压气体继续加压,常设有较多叶片,叶道较拥堵,增加了气流摩擦损失。(2)等环量扭曲规律的特点是沿叶高加功和轴向速度不变,级压比比较大、效率较低。【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等环量扭曲规律总结为:①入口绝对速度切向分量与半径乘积为定值,即C1ur=const;②入口绝对速度轴向分量为定值,即C1a=const;③出口绝对速度切向分量与半径乘积为定值,即C2ur=const;④出口绝对速度轴向分量为定值,即C2a=const;⑤轮缘功为定值,即Lu=const;⑥气流角α1和α2沿叶高增大,β1和β2沿叶高减小很快;⑦反动度Ω=1-(1-Ωm)(rm/r)2沿叶高增加迅速。等环量扭曲规律优点为:①Ca径向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效率;②沿叶高加功量和轴向速度不变,计算简单方便,符合实际情况;③不同半径上气流能量交换不厉害,可望有较高效率。等环量扭曲规律缺点为:①C1u沿叶高降低,导致叶顶预旋小,极易突破临界马赫数范围;②反动度沿径向变化剧烈,难以同时兼顾叶顶和叶根的反动度,使效率下降;③气流角沿叶高变化很大,导致静叶和动叶扭曲度大,不易加工;④在叶根处,C2u很大,可能使得β2大于90度。常用在级压比较低的固定式轴流压缩机中或多级压气机靠后的级,对流量大压比高的压气机不宜采用。因此本题错误之处在“级压比比较大、效率较低”。3填充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流体机械级中的能量损失基本上包括三部分:流动损失、______和______,其中,流动损失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部分。【答案】轮阻损失(1分);泄漏损失(1分);摩擦损失;分离损失;二次流损失;尾迹损失(以上四条每回答出1条得1分,回答出3条及以上得3分)查看答案【解析】流体机械的能量损失包含流动损失、轮阻损失和泄漏损失。①流动损失包含摩擦损失、分离损失、二次流损失和尾迹损失。摩擦损失:由于流体的粘性,在流道壁处产生摩擦效应,造成损失。分离损失:在流体机械中存在逆压力梯度,会使边界层分离,形成漩涡区,导致反向流动,造成能量损失。二次流损失:弯曲流道内,过流断面上流动速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流动方向和主流运动方向不太一致的流动成为二次流,它干扰了主流,带来了能量损失。尾迹损失:尾迹区内气流压力和速度与主流区压力和速度相差很大,两部分气流经相互渗杂、混合后,气流逐渐均匀化,在渗混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②轮阻损失:克服轮盘、轮盖外侧面以及叶轮外缘与周围间隙中流体摩擦所消耗的外功。③泄漏损失:压力不同的两个空间存在缝隙时会出现泄漏现象,这部分流体不是有效流量,只是不断循环消耗部分有用功。(2)当流体机械并联运行时,其总性能曲线为在______条件下,并联流体机械对应工作点的流量之和。在实际运行中,每个并联流体机械的出口压力应该______管网的阻力。同时要注意管网阻力______。【答案】对应压力(扬程)(2分);相等,且等于(1分);不能超过任一流体机械稳定工况的压力范围(2分)。查看答案【解析】当流体机械并联运行时,其总性能曲线为在对应压力(扬程)条件下,并联流体机械对应工作点的流量之和。在实际运行中,每个并联流体机械的出口压力应相等,且等于管网阻力,而与各流体机械单独工作的网管内不一样,流量增加不是简单的代数和。同时要注意管网阻力不能超过任一流体机械稳定工况的压力范围。第五组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1填充题(每空1分,共15分)(1)热电制冷是基于______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即当电流通过回路时,由P型和N型______构成的热电制冷元件的一个结点变冷,产生______效应;另一个结点变热,放出______。热电制冷是通过消耗______实现制冷的。【答案】帕尔贴;半导体;制冷;热量;电能查看答案【解析】帕尔贴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是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热电制冷又称半导体制冷,是采用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电路系统,当直流电源接通,一面接头的电流方向是N→P,温度降低,并且吸热,形成冷端;另一面接头的电流方向是P→N,温度上升,并且放热,形成热端,使热端不断散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就可以使冷端维持低温,消耗电能来制冷。(2)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按______方式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循环和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所谓中间完全冷却循环是指将______级的排气冷却到______压力下的______蒸气状态;如果低压级排气虽经冷却,但仍保持______蒸气状态则称为中间不完全冷却。【答案】中间冷却;低压;中间;饱和;过热查看答案【解析】本题为概念题,应把握中间完全冷却循环和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的区别,即低压级排气冷却后蒸汽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若达到即为中间完全冷却循环,若处于过热状态则为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3)采用膨胀机后,空气液化循环的______和______增加,循环性能指标明显______,但进入膨胀机的空气的______及______对循环影响很大,要选择好最佳参数。【答案】制冷量;温降;提高;温度;流量查看答案【解析】膨胀机主要的作用是利用气体在膨胀机内进行绝热膨胀对外做功消耗气体本身的内能,使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大幅度降低达到制冷与降温的目的,因此,采用膨胀机后,空气液化循环的制冷量和温降增加,空气液化循环的性能系数为单位制冷量与消耗单位功之比,制冷量明显提升后,性能系数明显提高。进入膨胀机的空气流量和温度对循环的性能指标、液化率和需用功影响很大,还会影响换热器的工况。增大气体流量,制冷量和液化率相应增大,但流量太大时,由于进入节流阀的气量太少,会导致制冷量过剩,使第二换热器偏离正常工况,或造成不必要的冷量损失;提高膨胀前的温度,膨胀机焓降即单位制冷量增大,膨胀后气体的温度也相应提高,但是若温度太高,膨胀机产生的较多冷量不能全部传给高压气体,导致冷量损失,甚至会破坏第二换热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对进入膨胀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