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总说明S1-2页设计总说明1、概述1.1工程概况巫溪县城厢镇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位于城厢镇小井村、杨坪村,本项目为巫溪农村公路改建工程一部分,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巫溪县公路路网,有利于缓解制约巫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为巫溪县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因此,从加快巫溪县基础建设,完善巫溪县道路路网,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考虑,项目的建设还将方便当地居民出行,促进沿线社会发展与进步,早日实现小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巫溪县城厢镇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为原路加宽改建项目,项目起于杨坪村三社,呈东西走向,止于小井村长度小学。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5+920,路线全长5.920Km,按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m。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1.2任务依据(1)我单位与甲方签订的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我单位实测1:2000地形图;(3)国家、交通部及相关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办法、规范、规程等。1.3既有道路的等级、标准、建管养情况和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既有道路等级、标准表1-1巫溪县城厢镇小井村至杨坪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旧路技术状况表行政区起讫点路段长度(m)等级路基宽度(m)面层类型车道状况备注城厢镇K0+000~K5+9205920等外级3.0-4.5混凝土路面单车道(二)原路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有公路路基宽度约在3.5~4.5m之间,路面结构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公路已建成多年,期间未进行大规模的养护管理,仅对局部路段进行小范围的修补处治。迄今为止,沿线混凝土路面出现了大量的沉陷、坑槽、网裂、连续纵缝等较为严重的病害,影响行车安全。1.4主要测设经过(1)2021年4月12日,完成1:2000地形图实地测量。(2)2021年4月15日至20日,正式施工图外业,对沿线控制因素,征地拆迁、筑路材料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3)2021年5月10日至15日,完成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1.5技术标准本路段按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m。针对本项目K0+000~K5+920段为沿老路拓宽,现状老路情况良好,故在不改变老路既有线形纵坡条件的标准的进行合理升级改造设计。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如下:公路等级:四级公路(Ⅰ类);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m路幅型式:6.5m(行车道),双向单车道设计洪水频率:涵洞为1/25;桥涵汽车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6度,加速度值0.05g;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B级表1-2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要求值一般采用值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小交通量农村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Km/h2015/10153路基宽度米6.56.56.54平曲线最小半径米3010155停车视距m4020206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米1501501507最大纵坡%912108纵坡最小长度m6060609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1002001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10020011设计荷载公路II级公路II级公路II级12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25涵洞1/25涵洞1/2513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501/501/501.6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1.6.1起终点本项目起点位于杨坪村三社,终点位于小井村长度小学。中间控制点:起点右侧路缘、沿线山体、房屋地坝等。路线起点路线止点1.6.2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城镇有小井村,杨坪村。项目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小河沟。沿线境内道路主要为农村公路。沿线境内无铁路。1.7道路现状1.7.1路线现状本项目原有公路为农村公路,沿线多为山地地形,高差较大,现有路线的纵坡基本满足《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曲线最小半径小于5米。1.7.2路基、路面现状原有公路路基宽度约在3.5~4.5m之间,路面结构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公路已建成多年,期间未进行大规模的养护管理,仅对局部路段进行小范围的修补处治。迄今为止,沿线混凝土路面出现了大量的沉陷、坑槽、网裂、连续纵缝等较为严重的病害,影响行车安全。路基沉降、破碎板砂石化坑洞裂缝1.7.3排水现状原有公路边沟多截面较小且破损严重,涵洞多为石盖板涵,沿线排水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排水要求。1.7.4交通安全设施现状原有公路多为靠山而建,无波形护栏设置。交通标志设置相对较少。1.7.5平面交叉现状原有公路平面交叉基本都为与等外级公路相交。1.8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8.1工程地质条件1.8.1.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行政区划上属重庆市巫溪县辖区。本区地貌形态明显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具以褶皱构造为骨架,呈长条带状展布特征,形成近东西向延伸的山脉和河谷相间,兼有岩溶洼地和峡谷的地貌景观;水系则垂直或平行山脉走向呈羽状分布。大宁河流域内广泛出露碳酸盐岩,局部分布碎屑岩,本区主要为构造-溶蚀(侵蚀)中山-低山地貌,其次为侵蚀-构造中山-低山地貌,谷底分布侵蚀堆积低山-丘陵地貌,局部河段发育为深切峡谷。1.8.1.2地层岩性工程区主要出露震旦系下统至三叠系下统地层,属川东鄂西地层分区,局部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堆积覆盖层。1.8.1.3地质构造区域内分布于南大巴山箒状构造体系弧形挤压带内,该挤压带由一系列弧形褶皱和冲断裂群构成,其主要特征为:褶皱:轴向近东西向,向南微凸呈弧形,均为不对称线形褶曲;背斜常因伴生密集巨大的冲断群而遭到破坏,而向斜群则相对保存完好。断裂:弧形冲断常成群出现,其宽度一般在1-2km,最宽达5km,每群呈迭瓦状逆复。自北向南冲断群逐渐减少,规模减小,各断裂面的破碎带常有碾磨极细的磨棱岩,但一般宽度很小数十厘米-数米(个别可达5-10m),断裂面两面脆性灰岩中的破劈理往往很发育,冲断群多属压扭性断裂。1.8.1.4地质灾害评估1、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对现场地面调查及巫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评估区内没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评估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2、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周围居民住宅和道路的修建,评估区范围为城厢镇小井村至杨坪村村级公路,运营多年,结构稳定,工程建设对地下含水层无影响,所以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3、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的关系评估区内无断层通过,裂隙较发育,但贯通性较差,因此评估区贯通性结构面主要是岩层层面,次为岩土界面。评估区内岩土界面倾角4~10°;岩层倾角5~9°,贯通性结构面对斜(边)坡影响小。4、地质环境问题据调查,拟建场区范围内无地下洞室及地下建筑,拟建工程建设不受其影响。场区范围内无地质遗迹及人文景观等;综上,拟建工程建设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影响影响不严重。1.8.1.5地震效应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标准为标准设防类。1.8.2水文气象工程区地处于重庆市东北部,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流域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低山冬暖夏热,高山夏凉冬冷。年平均气温随地势差异变化较大。据流域邻近的巫溪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4.1mm。每年4~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雨量的86.7%,尤以5、7月份最多,其中7月约占17.1%,1月份最少,约占1.15%。暴雨中心多发生在后溪河的建楼,其次则发生在西溪河高楼和柏杨河的塘坊一带。多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7.3℃;多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21m/s(1988年8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4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553.3h;多年平均雾日11.2d;多年平均无霜期304d。1.8.3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水的腐蚀性评价1.8.3.1地表水拟建公路所经地区多为农田、鱼塘,沿线有二条小河沟穿过,地表水丰富。1.8.3.2地下水受路线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区内地下水不甚发育,按其埋藏条件、赋存形式、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等两类。1.8.4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路线区地貌上以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为主,面高程在310~360m之间,高差一般在50m间。主要分布第四系残坡积土层,厚度一般0.5~4.7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山包上基岩出露。部分段落鱼塘、水田广布,淤泥层厚度一般0.50~1.50m,淤泥层下部粘性土局部夹呈软~软可塑状态,埋深约在0.50~1.50m位置。路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于路线的修建。路线以挖方路基和填方路基为主。路线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软弱路基问题。在对挖填方边坡及软基路堤进行工程处置后适宜路线通过。1.8.5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一般路基路线区无大型滑坡、活动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干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地质条件较好。一般路基段地形平缓,一般小于10°,斜坡岩层倾角平缓,地表土层厚度不大,最厚约0.50~4.70m,为粉质粘土,可塑状,承载力为120kpa,大部分地段土层中多为毛细水,无统一的潜水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一般路基段落挖填方不大,一般小于5m。填方路段在对表层根植土进行清表后,对下层的粉质粘土碾压、夯实后承载力可满足一般路基对持力层强度的要求,应严格控制填土质量,建议1:1.25坡率法处理。挖方段落以岩质路堑为主,岩层产状近水平,裂隙陡倾,无不利结构面,开挖后基本稳定。建议逆作法施工,放坡坡比建议粉质粘土1:1.50,泥岩1:1.00,砂岩1:0.75放坡。(2)软弱路基软弱地基(或过湿土)主要为第四系灰褐色、褐色残坡积粘性土,呈流塑~软塑状,低液限,主要分布在路线区鱼塘或地下水丰富的冲沟地段。大部分段落表层为灰褐色淤泥质土,饱和,流~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具高压缩性,干强度低,摇震变形,局部含有机质丰富,具腐臭味,厚度为0.60~1.50m;下伏土层中夹部分软~软可塑状粉质粘土,黄褐色、褐色,孔隙比较大,天然含水量较高,具高压缩性,因而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低,高填路堤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和不均匀沉降或剩余沉降量过大而使路堤破坏。路线区软土路堤厚度一般较小(小于3.0m),建议对表层直接进行清淤换填;并对地基上铺设碎石垫层,以加强路基排水。1.9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9.1石料片、块石:本工程所在地沿线其原岩多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类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均大于30MPa,属中硬岩类,质量满足工程要求,其质量及储量完全满足工程需要;所需片(块)石优先利用开挖石方,不足在公路沿线就近取材。碎石:可以从巫溪县鸿耀建材有限公司购买,距离工程区平均运距约20.6km。1.9.2砂、砂砾、砂卵石砂、砂砾、砂卵石:可以从巫溪县鸿耀建材有限公司购买,料场储量较为丰富,道路运输良好,距离工程区平均运距约20.6km。1.9.3钢材钢材:本项目所需的钢材从巫溪县县城购买,距离工程区平均运距约15.4km。1.9.4水泥材料水泥:主要用于路面基层、面层、排水设施工程,从渝溪水泥厂购买,距离工程区平均运距约22.0km。1.9.5水、电等建设条件工程用水可于沿线居民点、蓄水池及小河沟内取用,这些水源较多,水质较清洁,无污染,无工程侵蚀性。1.9.6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区内运输条件比较理想,公路运输网健全。筑路材料以公路运输,现有的G242国道及农村公路可以保证运输畅通。1.9.7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在“恢复自然,再造景观”的总原则指导下,围绕“建设一条优质生态环保的四级公路”的总目标而展开。首先满足安全行车、防护诱导、保护环境和绿化创面等功能要求,实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生态、环保、绿色、和谐、友好”三个重点,做到亲切友好、回归自然。为此,本项目施工图定测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主要体现在:本项目位于重庆地区东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较为紧张,且原有道路的总体格局保证已建农田排灌系统的正常使用。路基取土和弃土尽量少占耕地。路基填方充分考虑利用挖方作为填料纵向调运,移挖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