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年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_第1页
2009-2022年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_第2页
2009-2022年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_第3页
2009-2022年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_第4页
2009-2022年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2009-2022高考体育单招真题字音、字形专项汇编古诗文阅读【2022年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景公问晏子日“古之盛君,其行何如?”晏子对曰:“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责,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犬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晏子日:“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殚。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公曰“善。”1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于身而厚于民(bó)B.不以养嗜欲(shì)C.不肖者处下而不怨(xiāo)D.故家货殚<dān)19.C解析:“肖”在此处读作“xiao”。故选C。.20.不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于身而广于世约:约束B.赏不遗贱遗:遗漏C.刑罚中于法中:合乎D.故民心离故:故意20.D解析:“故”是“所以”的意思。故选D。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明政行教”,“以”是介词,表示凭借。B.“废罪顺于民”,“于”是介词,引进“顺”的对象。C.“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而”是连词,表示意思的递进。D.“粒食之民”,“之”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21.C解析:C项,由现代文翻译“所以,贤德之人身处高位而不得意喧哗”可知,本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故选C。22.“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这个复句的类型是()A.选择复句B.转折复句C.递进复句D.因果复句22.D解析:由翻译“治理国家崇尚相互有利,所以百姓不以利相互伤害”可知。“故”是“所以”的意思,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在这事上夸耀。B.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而不是去讨伐他们。C.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也就不会去讨伐他们。D.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去借此夸耀。23.A解析:尽:竭尽;智:智慧;导:引导;伐:夸耀,夸功。故选A。2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向晏子请教古代盛君的问题,是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比较好。B.晏子从多个角度告诉景公古代盛君的特点,希望能够影响到景公。C.景公听了晏子的回答之后,显然心里明白可是他没有做任何反应。D.晏子不得已之下只好直接指出了国君的问题,景公这才明白过来。24.C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景公赞同晏子的观点,“善”字暗示了景公会按照晏子的观点做出改变。故选C。【2021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选自刘向《说苑·君道》)1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chǔ)B.夷(yí)

C.桓(héng)D.说(yuè)19.C解析:桓(huán)

20.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

A.得意:称心如意。B.诈胜:突然取胜。

C.太牢:牛羊猪齐备。D.独擅:独自做主。

20.B解析:诈胜:诈是“欺骗”的意思,故B项错。21.下列对文中“之”字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至言”与“诈胜之徒”,“之”字用法相同。

B.“天下之至言”与“大胜之”,“之”字用法相同。

C.“大胜之”与“二子之言”,“之”字用法相同。

D.“大胜之”与“胜之徒”,“之”字用法相同。

21.A解析:“天下之至言”“之”是“的”的含义;“诈胜之徒”“之”是“的”的含义;“大胜之”“之”是代词;“二子之言”“之”是“的”的含义。故选A项。

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谁知道我路过,却不向我请安,按罪刑罚。

B.谁知道我的错误,却不告诉我,按罪刑罚。

C.谁知道我的错误,却为我隐瞒,按罪刑罚。

D.谁知道我路过,却不向我汇报,按罪刑罚。

22.B解析:过:过错,错误。告:提醒,告诉。由此知选B项。

2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而立”,有“称王”的意思。B.“西面而立”,有“称霸”的意思。

C.“东面而立”,有“称臣”的意思。D.“南面”“西面”“东面”皆无寓意。

23.A解析:“南面而立”翻译为“勾践南面称王”,故选A项。

24.下列有关这篇短文体裁和主旨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时(

)A.这是一则史传,讲述了春秋时代三个君王的故事B.这是一则政论,论证了“明主者有三惧”的观点。C.这是一则颂赞,歌颂了春秋时代三个君王的美德。D.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君王“居安思危”的道理。24.B。【2020年真题】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尧舜受命于天,松柏受命于地,则物之有松柏,犹人之有尧舜也。是故圣人观有心而制礼,体后凋以辨义。吾家西斋仅百载,二松对植,扶疏在轩,灵根不孤,本枝相茂,卓然有立,俨乎若思。霜霰交零,莫能屈其性;丝桐间发,莫能拟其声。不出户庭,如在林壑。某少长北地,近还平江。美先人之故庐,有君子之嘉树。清荫大庇,期于千年,岂徒风朝月夕为耳目之资者哉?因命其西斋曰“岁寒堂”,松曰“君子树”,树之侧有阁焉,曰“松风阁”。持松之清,远耻辱矣;执松之劲,无柔邪矣;禀松之色,义不变矣;扬松之声,名彰闻矣;有松之心,德可长矣。子子孙孙,勿剪勿伐。惟吾家之旧物,在岁寒而后知。天地怜其材,而况于人乎!作诗纪之,以永长也。(节选自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序》)1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霰(xiàn)B.壑(hè)C.庇(bi)D.禀(lǐn)19.D解析:禀松之色bing20.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疏:枝叶茂盛错落。B.卓然:高直的样子。C.交零:交替着落下来。D.彰闻:广泛地传闻。20.C解析:交零:俱下;齐下。21.下列对文中“岂徒风朝月夕为耳目之资者哉?”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只是在早晨晚上欣赏风景作为视听的凭借吗?B.难道只有在早晨晚上才有闲暇有心情欣赏风景吗?C.难道人们在早晨有风晚上有月时不能欣赏风景吗?D.难道人们在有风有月之夜没有欣赏风景的凭借吗?21.A解析:难道只是在早晨晚上欣赏风景作为视听的凭借吗?22.下列对“丝桐间发,莫能拟其声”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丝桐间发”,指桐树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模仿松树的声音。B.“丝桐间发”,指桐树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比拟松树的品格。C.“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模仿松树的声音。D.“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表现松树的品格。22.D解析: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表现松树的品格。2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A.作者将松树比作圣贤,赋予它种种美德,认为它可以启发帝王制定礼法。B.作者认为参悟松树可以修身养性,使人清廉有节,正直不阿,彰明令德。C.全篇多用对偶句,前呼后应,抑扬顿挫,具有整齐凝练、声韵和谐之美。D.全篇多用排比句,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节奏明快、意脉融贯之美。23.D解析:“清廉不阿”文中无体现。24.下列有关“岁寒堂”命意由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出自《庄子·让王》:“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B.出自《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C.出自《淮南子·俶真训》:“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D.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4.B【2019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①dù②bù③yúB.①dú②fǒu③chànC.①dòu②bù③chànD.①dòu②fǒu③yú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19.答案:D解析:考查字音。20.下列依次对句子中的“师”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从师而问焉或师焉,或不焉不齿相师彼童子之师A.学习老师从师老师B.老师老师学习从师C.老师从师学习老师D.学习从师老师老师20.答案:C解析:考查词意。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成以其小,劣之B.登泰山而小天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1.答案:D解析:考查动词用法。耻:以。。。。。为耻。而D项愚:使。。。。。。愚故选D.22.下列每组人物,在“从师态度”上没有形成对比的一项是()A.圣人与众人B.圣人与愚人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D.童子之师与传道解惑者22.答案:D解析:考查文意。D项均指老师,没有形成从师态度上的对比。23.对文中所说的“传其道解其惑”中的“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都应该懂得的大道理B.主要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C.儒家经典中体现出来的儒家学说D.古人对于宇宙运行规律的一种认识23.答案:C解析:《师说》中的道,狭义地讲,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广义地讲,是指儒家的各种经典学说。故选C.2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连用对比,突出了要改变社会中耻于相师这一风气的紧迫性。B.文段通过多个例证,反映了社会中耻于相师这一现象的普遍性。C文段中的道理和现实表明,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D.文段陈述了师道不复的不良风气,进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担忧。24.答案:C解析:考查文意理解。通读文章可知,从师学习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而是人们从师及学习的态度。故选C.【2018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A.秦军汜南汜fánB.夜缒而出缒zhuiC.许君焦瑕瑕xiáD.杨孙戍之戍xù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晋军函陵军:驻军B.犹不如人犹:尚且C.郑既知亡矣既:已经D.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20.解析:D肆:扩张;扩大。21.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1.解析:A介词;其余选项为承接连词22.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贰于楚也——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B.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C.尝与晋君赐矣——曾经被晋国国君赏赐D.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22.解析:C你曾经给予过晋国恩惠。(不是被赏赐)23.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