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新课程结识新课程实行新课程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第1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1.调整课程目标·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当代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体精神与合作能力。·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体现、科学探究、处理实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团体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学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2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2.重构课程构造·三类功能性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层次构造:学习领域→科目(学科、活动、专项教育)→模块或主题。·三条组织策略:基础性、整体性、多样性。第3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3.精选课程内容·精简与充实:删减共同基础,增加不一样基础;精简知识,充实活动。·内容选择:密切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联系;与社会科技发展联系。·学科内容:控制总量、把握要求、充实活动、联系生活、形成层次。第4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4.完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提倡做、想、讲有机统一学习过程。·提倡充足、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第5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5.改善学习评价·提倡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功能转变。·提倡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重心转移。·提倡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样化。·提倡质性评价,实现评价办法多样化。·提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第6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倡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结合。·形成以校为本、立足发展教学研究制度。·推进高中课程学分管理。·建立学校选科指导制度。第7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7.加强课程整合·模块或主题之间联系。·学科之间联系。·学习领域之间联系。·三类课程之间联系。·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联系。第8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8.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目标:有远见、切合实际。

——熟悉信息化学习环境:

——提升课程设计水平:

——丰富课程实行办法:

——提升课程管理质量:第9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8.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起源、认知工具、交流平台、管理伎俩,利用于课程设计、课程实行和课程管理。第10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8.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途径:根据条件,从三个层面切入。——从标准层面切入:——从教材层面切入:——从教学层面切入:第11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8.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设计:课程、教学需要→资源设计+工具设计+模板设计+平台设计。第12页一、如何学习新课程

8.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积极推进、分步到位、逐渐完善。

——提倡以课程需要为导向,以推进应用为目标,以配套管理为支撑。

——提倡系统化设计与组合化设计、傻瓜化设计相结合。

——提倡积极引进与本土化设计、本土化使用相结合。第13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1.学校课程基本定位·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基本素养合格公民:政府责任;社会文明象征;大众化基础教育。·为受教育者个性充足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和创设多种途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责任;时代进步象征(以人为本)。第14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2.学校课程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精神、观念、情感、作风等是人类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主要方面。学校课程要重视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突出课程育人功能,把德育放在首位。第15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2.学校课程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内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生命教育:第16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2.学校课程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途径:三线一面、三位一体。(继承和发展)——三线一面: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学科课程德育功能。——三位一体:学校、小区、家庭。第17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2.学校课程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办法:体验、感悟、实践、交流、认知。重点是强化活动设计。(加大改革力度)

第18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2.学校课程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评价:一种急需通过研究与实践加以处理问题。——内容:活动参与、收获体会、行为体现。——办法:客观统计+评语描述。第19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

现象、概念、规律、原理、理论等知识经验是人类文化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知识经验体系形成,是人们长期总结、实践、创新成果。学校课程要传承人类知识经验中基础和精髓部分,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感悟知识生成和应用过程,经历总结、实践、创新过程。第20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21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构造:两个维度、三个层次课程构造。——三类课程组合:基础型课程提倡接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拓展型课程通过提供丰富课程内容和多样化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型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发觉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合作交流、处理问题过程。——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组合:学习领域整体优化学习范围;学科、活动、专项教育内容与形式互补;模块或主题体现目标三个维度。第22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内容:突出基础;体现发展;联系生活;强调经历;形成构造。第23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办法:接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指定性学习与选择性学习相结合;形成性学习与总结性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个体独立学习与团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第24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3.学校课程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功能·评价: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相结合;量化描述与评语描述相结合;过程统计与反思调整相结合。第25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4.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和更高要求,教师要实行好新课程,需要深入学习,需要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认真反思、形成经验、建立规范。因此,学校课程实行过程是促进教师提升课程能力专业化发展过程,而教师课程能力提升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最主要保障。第26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4.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行能力。第27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4.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以三个方面为突破,来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行能力。——以模块或主题要求来设计课程:变化单纯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把握课程内容,要围绕三维目标去把握模块或主题关键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围绕学习方式转变和信息技术应用来设计课堂教学:学会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和环境。——按发展性评价要求实行学习评价:事例统计;反思指导;档案建立。第28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4.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办法:继承传统,抓点突破。——实践→经验→反思(学习、总结、交流)→规范。——专业引领+团体建设。·途径:专业培训+实践积累+校本教研。第29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

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对教学研究提出了新和更高要求。教学研究要从目标、内容、办法、策略、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形成新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第30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目标:教研组团体建设+针对实际问题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1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内容:团体建设;制度创新;教学研究。——团体建设:共同愿景、积极互赖、个人责任、楷模作用。——制度创新:团体活动制度、资源共享制度、团体评价制度、团体交流制度。——教学研究:针对问题、讲究实效、立足发展。第32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策略:找准方向、任务驱动、积累案例、形成团体、以点带面。——调查先行,现状与需要结合,寻找方向。——课题驱动,研究与实践结合,摸索规律。——总结反思,办法与案例结合,推广经验。——树立楷模,示范与交流结合,形成团体。——建立基地,试验与推进结合,以点带面。第33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模式:——三课活动模式: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实行水平为目标。以备课、听课、评课为基本过程。要有研究主题;要积累教学案例。第34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模式:——课题研究模式:以处理教学问题、提升研究水平为目标。以发觉和提炼教学问题、设计问题处理方案、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归纳与推广为基本过程。课题要源于实践、具有针对性;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要重视案例积累和办法提炼;要对研究过程和队伍建设进行反思。第35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模式:——展示交流模式: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动员推进为目标。展示(课堂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推进为基本过程。要精心准备展示内容、突出展示主题;要重视点面结合、充足交流;要有明确推进要求。第36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5.学校课程实行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模式:

——教学视导模式:以总结、反思、改善教研工作为目标。以自我总结、视导验证、分析反思、改善措施为基本过程。要有视导重点;要有充足交流与分析;要积累视导案例;要体现发展性评价观念,强化改善措施。第37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6.学校课程实行与课程资源建设·教师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辅助资源。·学校教学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图书馆、校园网、试验室;其他环境。·社会实践场所资源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其他环境。第38页二、如何结识新课程

7.学科课程改革基本方向·协调基础性与发展性:反思基础;体现发展。·协调学科性与活动性:传承知识;积累经验。·协调学术性与实用性:重视体系;联系生活。·协调传承与育人功能:传承文化;强化育人。第39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1.改革课堂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心里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构造化组织:第40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1.改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情景、问题、要求。——策略利用:积极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合作学习:团体建设、活动设计——评价促进:发觉成就、反思学习。第41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1.改革课堂教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变化学习过程:——处理学习难点:第42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2.改革学习训练·把握训练要求——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第43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2.改革学习训练·优化训练组合——重视协调性:——加强整合性:——注意递进性:第44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2.改革学习训练·完善训练内容——更新基础训练内容:——充实开放性训练内容:——重视实践性训练内容:第45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2.改革学习训练·改善训练方式——书面式训练:解题、写文。——操作式训练:试验、制作。——课题式训练:项目设计、专项研究。——论辩式训练:讲演、辩论。第46页三、如何实行新课程

3.改革学习评价·结识和树立发展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