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1.2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1.2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苍溪期中)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
C.做出结论D.设计实验
2.(2023九上·北京月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蜡烛切成小块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
3.(2022九上·阳新月考)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火焰分成三层
4.(2022九上·大埔期中)下列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空气B.氮气
C.稀有气体D.人体呼出的气体
5.(2023九上·曲阳期中)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石灰水被烤干了,没有留下痕迹
B.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C.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
D.玻璃片上有雾出现
6.(2023九上·南安期中)请你深呼吸几下,缓解紧张情绪。与空气相比较,你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7.(2023九上·琼中期中)某同学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
8.(2023九上·长春月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成分是()
A.氢气、氧气、氮气B.氢气、氧气、水蒸气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D.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9.(2023九上·长沙月考)下列关于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过程中伴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10.(2023九上·凤翔期末)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11.(2023九上·株洲开学考)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2.(2023九上·保山期末)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得到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A.CO2B.CC.CO2和H2OD.H2O
13.(2023九上·兰陵月考)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B.水蒸气
C.二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4.(2023九上·蚌埠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假设装置内空气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
A.A、B两处都不变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处上升,B处下降
15.(2023九上·宜兴月考)蜡烛(足量)在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17.(2023九上·长葛月考)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气体增多,增多减少。
三、综合题
18.(2023九上·长葛月考)一只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乙、丙各处火焰的名称。甲;乙;丙。
(2)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哪一部分。原因是。
19.(2023九上·松桃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收集样品,如图,此方法叫集气法。
(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如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4)这个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023九上·扬州月考)下表是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
X78.25%74.88%
Y21.05%15.26%
二氧化碳0.04%3.68%
水0.66%6.18%
(1)判断:X是,Y是(填化学符号);
(2)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
(3)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实验方法是;
(4)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属于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或环节分析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把蜡烛切成小块,只是蜡烛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是气态蜡烛液化形成的,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来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火焰分成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生成物为实验结论)。
4.【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玻璃片上本身就有澄清石灰水,不能观察到有雾出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进行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某同学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呼出的气体中成分,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空气中含有极少量的氢气。
人吸进空气,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人的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故符合题意。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会观察到蜡烛能重新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蜡烛燃烧时,有蜡油滴落,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石蜡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则蜡烛被吹灭,则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锈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石蜡的密度进行分析。
B、根据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进行分析。
C、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故选:D.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结论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雾,指的是液体小液滴。
14.【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小白鼠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二氧化碳被吸收,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少,U型管A上升、B下降。
15.【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前瓶内除有氧气外,还有空气的其他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和氧气充分接触,而不能燃烧,C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气体有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不参加反应的氮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是石蜡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能结合图像分析剩余瓶内剩余物质和燃烧过程中的产物。
16.【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17.【答案】二氧化碳;水;氧气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最大的区别是里面氧气的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空气氧气含量较少。
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呼出的空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较多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中多,氧气比空气中少解答
18.【答案】(1)焰心;内焰;外焰
(2)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甲是焰心,乙是内焰,丙是外焰。(2)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故答案为:(1)焰心;内焰;外焰(2)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分析】蜡烛火焰从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19.【答案】(1)排水
(2)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3)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小于;大于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这是一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实验题,(1)收集样品的方法叫排水法。(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够灭火。(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看到的现象分别为空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实验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含量。
【分析】根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进行解答。
(1)呼出的气体种氧气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2)呼出的气体种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大。
(3)呼出的气体种水蒸汽含量比空气中的大。
20.【答案】(1)N2;O2
(2)O2
(3)对着玻璃呼气(合理即可)
(4)氮气的含量比例减少主要是由于CO2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2)O2供给呼吸,用于人体新陈代谢;(3)使不可见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即可;(4)氮气的量不变,呼出气体的气体总量确使增加的,因此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1)N2;O2;(2)O2;(3)对着玻璃呼气(合理即可);(4)氮气的含量比例减少主要是由于CO2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分析】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1.2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苍溪期中)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
C.做出结论D.设计实验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属于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或环节分析回答;
2.(2023九上·北京月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蜡烛切成小块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把蜡烛切成小块,只是蜡烛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无色液滴是气态蜡烛液化形成的,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熄灭后观察到有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只是蜡烛状态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来判断;
3.(2022九上·阳新月考)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火焰分成三层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火焰分成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生成物为实验结论)。
4.(2022九上·大埔期中)下列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空气B.氮气
C.稀有气体D.人体呼出的气体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2023九上·曲阳期中)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石灰水被烤干了,没有留下痕迹
B.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C.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
D.玻璃片上有雾出现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玻璃片上本身就有澄清石灰水,不能观察到有雾出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2023九上·南安期中)请你深呼吸几下,缓解紧张情绪。与空气相比较,你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进行分析。
7.(2023九上·琼中期中)某同学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某同学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呼出的气体中成分,进行分析。
8.(2023九上·长春月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成分是()
A.氢气、氧气、氮气B.氢气、氧气、水蒸气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D.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空气中含有极少量的氢气。
人吸进空气,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人的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9.(2023九上·长沙月考)下列关于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过程中伴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故符合题意。
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会观察到蜡烛能重新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蜡烛燃烧时,有蜡油滴落,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进行分析。
10.(2023九上·凤翔期末)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石蜡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则蜡烛被吹灭,则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锈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石蜡的密度进行分析。
B、根据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进行分析。
C、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1.(2023九上·株洲开学考)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故选:D.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2.(2023九上·保山期末)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得到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A.CO2B.CC.CO2和H2OD.H2O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结论分析。
13.(2023九上·兰陵月考)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B.水蒸气
C.二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雾,指的是液体小液滴。
14.(2023九上·蚌埠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假设装置内空气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
A.A、B两处都不变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处上升,B处下降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小白鼠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二氧化碳被吸收,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少,U型管A上升、B下降。
15.(2023九上·宜兴月考)蜡烛(足量)在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前瓶内除有氧气外,还有空气的其他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和氧气充分接触,而不能燃烧,C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气体有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不参加反应的氮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是石蜡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能结合图像分析剩余瓶内剩余物质和燃烧过程中的产物。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17.(2023九上·长葛月考)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气体增多,增多减少。
【答案】二氧化碳;水;氧气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最大的区别是里面氧气的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空气氧气含量较少。
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呼出的空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较多
【分析】根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中多,氧气比空气中少解答
三、综合题
18.(2023九上·长葛月考)一只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乙、丙各处火焰的名称。甲;乙;丙。
(2)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哪一部分。原因是。
【答案】(1)焰心;内焰;外焰
(2)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甲是焰心,乙是内焰,丙是外焰。(2)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故答案为:(1)焰心;内焰;外焰(2)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分析】蜡烛火焰从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19.(2023九上·松桃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收集样品,如图,此方法叫集气法。
(2)再取两个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就得到空气样品如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集线器市场运行动态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板带箔材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造影剂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重庆师范大学《酒水与酒吧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植物细胞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大学《管理研究方法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场总线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战略与公司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电网公司项目管理标准手册
- 影视文学教程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防火门监控系统调试、检测、验收记录
- 2016年七里塘电站1号机组C级检修方案
- “大水利”概念及其意义
- (完整word版)SAS-Base认证考试(70真题+答案详解)
- 东华协同办公系统简介
-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98715
- 最新版结婚函调报告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