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古诗词三首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从以前学过的诗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来进行新课的学习。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1.读正确。首先,我让学生初读三首诗词,重点认读课后生字并指导写法。2.读出节奏。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读出内涵。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这样就基本上理解诗意了。(四)想象诗境,感悟诗情。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就以重点问题或重点诗句入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让学生大胆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蕴藏在诗词里的情感。(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要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诗词的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并尝试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检查回馈,指导。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就重点问题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切实把诗词教学的目标逐步完成。(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在弄懂诗意,感悟诗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做好积累,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总之,这堂课我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古诗的特点出发,引领学生读好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写法,进入诗境,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从而喜欢上古诗。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到了“导”的作用,领着学生入情入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深入,以情入境,以情促读,从而熟读成诵。既理解了古诗,又体会了意境,更积累了古诗,达到了学习古诗的要求。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3古诗三百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点)4.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搜集作者资料;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德”,朗读、背诵《宿建德江》。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Ⅰ谈话导入,揭示题目1.师: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大好山河,不仅现代人经常为祖国的山水风景写诗写文章,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还知道哪些词句是描写山水景色的?预设: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主动回忆自己之前接触过的古诗,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回想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2.课件出示作者孟浩然的简介。Ⅱ初读诗词,了解诗意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留宿在建德江。有些诗人来到某一处地方,看到一些景物,触动情怀,便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此类诗句便会以地名或所处的地方为题。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留宿后所作的一首诗。3.解析生字。4.借助注释和插图,说一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1)小组讨论交流诗意。(2)观看插图,想象画面。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5.学习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夜幕降临,烟雾迷蒙,诗人独自坐在小船上,满脸愁容。(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情?(愁)(3)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而愁呢?课件出示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4)“愁新”就是“新愁”,此时此刻,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5)“日暮客愁新”一句中,除了“愁”字,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他的“思乡”愁?预设:还有“客”字,从“客”字可以看得出他只是路过这里,身在异乡的游子,怎能没有思乡之愁?(6)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客”字的古诗?预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异客”也是把自己当成这里的过客。师总结: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归家休息的时刻,而此时诗人却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6.学习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了诗人在建德江看到的景色: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瞰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诗人孤身一人,只有谁陪伴他?他的满腹愁怨又只能向谁倾诉呢?(月亮)(1)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若你离家很长时间,会不会很想家?你会有什么表现呢?(2)你还学过哪些以明月寄托思乡的愁绪的古诗句?预设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预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总结: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更好地理解诗意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Ⅲ互换场景,体会情感1.如果你是诗人,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此时你会想些什么?2.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诗人在这里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语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新愁加旧愁,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世界只能用一个“愁”字来形容。3.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Ⅳ感受写法,借景生情1.全诗除了一个“愁”字,其他描写的都是什么?(景物)2.你笔下的景物会随着你的心情有所变化吗?当你开心的时候,仿佛花儿都对你绽开笑脸;当你难过的时候,仿佛连小草都是垂头丧气的……古诗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借景生情”。【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借景生情的写法,为下面古诗的学习做铺垫。3.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Ⅰ游戏导入,理解课题1.播放《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片段。2.师:今天我们也以“雨”为题,一起来玩一下“飞花令”。预设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预设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设计意图】学生参与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听课。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描写雨的,我们一起把诗题读出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题目)4.题目交代了什么?预设1:时间——六月二十七日,正是盛夏。预设2:“醉书”可能是作者喝醉后写下的此诗。预设3:地点——望湖楼。5.师总结: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雅致的阁楼,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泼墨作诗。这首诗正是盛夏时节苏轼酒后所作。【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Ⅱ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画出停顿。2.课件出示注释,组内讨论诗意。3.小组汇报结果。4.总结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散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Ⅲ抓关键词,理解诗意1.听老师配乐读,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预设: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2.在苏轼的眼中,夏季西湖的一场暴雨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在雨来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黑云就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滚)(2)你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雨很大?预设1:从“白雨”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白花花的,都可以看到雨的颜色,说明雨很大。预设2:从“跳珠”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滴看过去像白花花的珍珠般跳落,雨点这么大,肯定是大雨。预设3:从“乱”字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着急落下来,争先恐后地掉落在船上,雨一定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样的雨声,看一看这样的雨景吧。(课件出示大雨视频)(3)大雨有声,大雨有色,你能读出大雨的生命力吗?(齐读古诗)(4)你觉得这场雨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雨很急。从“未”可以看出来:“黑云”指的是大雨来临前的云,还没有把山遮住就开始下起雨来,可见雨很急;从“乱”可以看出来:雨点杂乱地落入船中,可见雨很急。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一下就想到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汁吗?苏轼不光是诗人也是大书法家,所以会经常接触到墨水,肯定会有把墨水打翻过的经历,所以他看到黑云马上就想到墨水被打翻的样子。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打翻了的墨汁,形象地写出了大雨降临之前黑云翻涌的动态感。3.夏季的雨来得急,下得大,通过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下着下着,雨突然就停了。是从“忽”字看出来的。一个“忽”字体现了雨来时间短、雨去速度快,可以看出风的威力很大。4.师总结:同学们,整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说出雨的特点,但我们读起来却分明感觉到夏季的雨急、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5.作者看到这样的雨后是什么状态?(陶醉)6.师总结: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了从阴到雨再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Ⅳ延学古诗1.师:这份陶醉让诗人终生难忘,15年后,他故地重游时还念念不忘地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跟他一起记住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吧!(齐读古诗)2.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2)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鹊、蝉”。2.背诵、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教学过程Ⅰ质疑引入,初读古词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沁园春·雪》。(播放歌曲)同学们,《沁园春·雪》其实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什么是词呢?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2.同学们看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词牌是指词的调子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读的时候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注意停顿。(板书题目)3.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是晚上。地点是黄沙道上。事件是诗人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4.课件出示作者辛弃疾的简介。【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词这一体裁,告诉学生,词可以唱出来。引起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Ⅱ初读课文,了解词意课件出示节奏示意图。1.听老师范读,注意听读音和节奏。2.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重点指导“见”(xiàn)的读音,并理解其义。4.同桌配合读词,互相纠正。5.借助注释,了解词意,小组讨论并交流。6.总结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词,出示注释,小组讨论交流词意,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词的兴趣。Ⅲ品读词,感悟情感1.这首词由两部分组成,在宋词里,分别称为“上阕”“下阕”。现在我们先来品读理解这首词的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读完这两句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对这个夜晚有什么感受?预设:我“看”到了“明月”“横斜的树枝”“喜鹊”,“听”到了“蝉鸣”。我感觉这个夜晚很安静,安静得连喜鹊飞走的声音、蝉鸣的声音都能听到。注意:“鹊”是一种鸟,字左右等宽,但是“日”窄小,“鸟”细长。“蝉”的俗名是“知了”,夏季的夜晚常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第五笔是“提”,最后一笔要长。这个夜晚非常安静。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夜的特点;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衬托出乡间夜晚的寂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从这两句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仿佛闻到了稻花的香味,听见了人们的说话声,听见了蛙叫,感受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2)发挥你们的想象:是谁在说话?说些什么?预设:老百姓在讨论今年的丰收情况,就像晚饭后我邻居来我家聊天一样:——你家今年的稻子不错啊,稻穗又大又沉,肯定大丰收啊!——你家的稻子也不错啊,今年雨水好,肯定比我家收得多!同学们想象的对话很逼真,太有想象力了!词人听见他们的对话,肯定也会被他们的谈话内容所吸引。想到今年是个丰收年,词人也是满心欢喜。师总结:皎皎月光,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2.学习下阕: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通过听觉、嗅觉的体验,刻画出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所以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当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闪烁着星星,词人这里却下起了雨。如果你是词人,此时你会想什么?预设:没带雨具,赶紧找个地方避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预设1:词人可能因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忘记走到了哪里。预设2:可能因为天黑,加之词人心急,没发现旧时的茅店。(2)词人后来怎么看见了茅店?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预设:拐了个弯,旧时的茅店忽然出现。“忽见”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3)让我们把词人的这份惊喜之情读出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份惊喜让这次夜行之路更有趣了。让我们在朗读中一起体会作者的愉悦感受。(生齐读)(4)“路转溪桥忽见”中蕴含的这种惊喜感受你还在哪两句诗中体会过?预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设计意图】从古诗词描绘的画面想开去,感同身受,通过多次在情境中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Ⅳ听曲识词,尝试背诵1.当你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这种从“焦急”变为“惊喜”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