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_第1页
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_第2页
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_第3页
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_第4页
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府财政盈余与社会福利

一、避免财政赤字从传统的经济理论来看,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是该国的巨额财政支出。这种庞大的财政支出又会导致本国需求膨胀和物价上升,进而影响本国对外贸易、利率和本币的稳定;政府财政支出过大,也会产生挤出效应,损害居民的消费或投资等等。总之,根据传统经济学观点,要使一国经济平稳发展,该国财政应该努力避免财政赤字出现。在调控宏观经济的实践上,人们也始终遵守与贯穿着上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学理念。比如,人们主张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和财政赤字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退出并减少财政赤字(陈华,2010)。二、分析社会经济平衡(一)社会经济的形成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上游厂商等两类厂商,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须的各种最终产品。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分别以q、k、t、f表示,并令q=20%,k=10%,t=10%,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那么,根据以上假设,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上游厂商在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卢寿祥,2009)。下面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依次类推(弗雷德曼,1986)。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单位:亿元)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Gq+Gfq+Gf至此,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1+1.5)=2.5亿元,社会厂商总需求为(3+2)=5亿元,政府总税收为(1.5+1)=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2.5+5+2.5)=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如图1所表示。伴随产品的生产,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马克思,1867)。根据上面的讨论,同样的道理可知,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1-f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即0.5+0.75=1.25亿元。于是,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1.5+2.5+2.5=8.75亿元。但是,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仍为10亿元。于是,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如图2所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50%,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30%,那么,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1+1.5)×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1.875+0.75)=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以增加制造出2.625亿元的有效社会需求来弥补社会厂商和居民在本期进行储蓄所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在发生折旧提取和社会储蓄的情况下的政府的调控以及社会经济的平衡,如图3所示。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在上述社会模型中,由于人们提取折旧基金和进行储蓄,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出现了3.875亿元的总的社会需求空缺。如果假定本期政府的税收资金收支相抵,那么,这3.87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其实正是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所赋予政府的一种可用以调动社会物力、人力的财政能力。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政府调控货币投放不同于政府的财政货币投放,即政府一般性的财政税金的支出。调控货币投放是政府为了制造社会需求来弥补本期社会经济中由于人们提取折旧和进行储蓄等原因出现了社会需求空缺从而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而在一般性财政支付之外向社会经济“额外”注入一定数额货币的行为。而一般性的政府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追求其他经济目的而仅仅对本期财政税金的支付和使用。当然,本文在对财政收支进行详细讨论之前,在此暂时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下面将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和推导一般性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公式。并假定:(1)在对政府一般性财政支出进行详细讨论之前,均假定政府在本期的一般性财政支出能在本期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2)在详细讨论政府调控货币投放之前,均假定政府的调控货币投放金额能完全有效地制造出用以弥补社会消费空缺的社会需求。(二)政府调控经济投放的规模对于一个无社会储蓄和无社会折旧基金提取的社会经济,社会供给将自动等于社会需求。在尊重社会供求平衡原则的情况下,政府对这种“两无”社会经济是没有干预社会经济的余地和需要的。若用A表示本期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总金额(单位:亿元),那么,这时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是:A=0。从前面对简化了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知,即使在一个没有社会储蓄的社会经济中,由于社会需求因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出现了空缺,政府也是需要对本国社会经济进行平衡干预的。这时,政府调控货币投放的规模等于本期社会经济中提取的折旧总金额。现在,若用Z分别表示本期社会经济中提取的折旧总金额(单位:亿元),并假定政府的货币投放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在没有社会储蓄的社会经济中,政府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为:A=Z。(三)有关社会责任体制的应实行调控以促进社会需求从本文最初对有社会储蓄行为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知,在存在社会储蓄的封闭经济中,人们的储蓄行为同样造成了社会总需求中的空缺。要想恢复社会经济中的总供求平衡,政府就必须对经济社会进行调控货币投放来制造社会需求从而弥补这种由人们的社会储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若用Q表示社会所有厂商在本期的总利润(单位:亿元),用Y表示社会居民在本期的总工资收入,s三、军事采购金额是军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文前面简化了的社会经济模型中不难看出,从价值构成上讲,政府的财政税金是社会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理论上讲,政府的财政税入在服务于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制造出与政府征收税入等值的社会消费需求。但是,在政府的实际支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和形成社会需求“漏洞”。分析如下:兹假设:政府本期的总税收金额为T由于一国的军事工业对本国经济具有依附性,即本国由各级军火商构成的军事工业链条是依附于本国经济体之上的、“额外”的产业链条,所以,本该在本期全部形成社会需求的本国本期的军事采购金额不会直接构成或形成本期的社会需求。但它却能通过转化为本国军事产业链条上各级军火商和军火雇员的消费需求来间接形成本期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当然,本期的军事采购会在本国军事工业链条上引致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会在其上引致社会储蓄和折旧基金的提取,并且,该社会储蓄部分和提取的折旧基金部分将成为本国本期军事采购金额转化为本期有效社会消费需求的漏洞。现在如果假设:(1)对m种军事物资的采购金额分别为TTTTTT假设政府从军事工业征收的税金能在本期全部形成有效社会需求,那么,T对m种军事物资进行采购所导致的社会需求漏洞总金额为:如果军事职员和政府职员的平均储蓄率都与一般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相同,且为s由于本期军火商及其雇员、军事职员、政府职员的社会储蓄都会进入本期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储蓄总金额(Q·s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规模的膨胀,政府税入会随之增多,加之传统的崇尚财政盈余观念,政府的财政收支会出现较多的余额ΔT。由于这种财政余额,在导致社会需求空缺方面,与财政支出过程中的社会储蓄一样,具有相同的“功效”,所以,政府在调控货币投放中须对此作出充分的反应。四、调控货币投放的收入政府调控货币投放的目的,在于以最富有效率的方式制造出社会需求,以实现社会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维持社会物价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现在,假设:(1)本期政府选择的调控货币投放的方式只有两种,即对社会居民的转移支付和向社会免费提供公共产品。(2)A为本期政府总的调控货币投放金额,以A本期政府“采购”A同理可得,政府本期对公共产品的采购所引致增加的折旧基金提取金额和政府税收金额分别为:A本期上游厂商及其雇员的消费总金额A他们的储蓄总金额A如果像本文前面所假设的那样,A但是,从本节前面的分析中可知,在政府为了创造社会需求而进行调控货币投放的过程中,不仅社会需求在增加,社会储蓄、社会折旧基金、政府税金也在增加。这些项目金额的增加,夸大了政府作为赖以确定调控货币投放规模的、本期社会储蓄总金额(Q·s由公式根据公式(4),有:A对上式进行整理,可得:因此,根据上述讨论可得,政府本期受本身调控货币投放影响的、总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为:A=A五、注重居民与政府的节约与调控货币投放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本期,无论是人们的储蓄行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还是政府一般性的财政收支,都会造成社会总需求中的消费漏洞。而弥补这些消费漏洞的过程,既是社会福利产生的过程,也保持本期整个社会经济的总供求平衡及其平稳运行的过程。为此,政府本期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或某些渠道和途径,向经济社会追加投放货币。很难想象,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足以使就业居民产生储蓄时,该经济社会的居民,尤其是非就业居民,会能够奢望享有什么社会福利。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社会储蓄的增多,为了更富有效率地达到平衡社会总供求从而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调控目的,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产品(穆勒,1999)当然,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在业职员的工酬会越来越高,他们的平均储蓄率,从而整个社会的平均储蓄率会不断提高(马歇尔,1920)。另外,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随着一国整体经济规模的膨胀和质量的提高,政府税入金额会不断提高,那么,维持政府原有财政支出规模(包括政府行政开支和军事支出等等),即现有国家的社会管理成本不变,必然会使政府财政出现越来越多的余额,从而使社会总需求中出现相应越来越大的空缺。如果国家的社会管理成本不变那么,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除了来自政府的调控货币投放之外,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弥补这些越来越大的、由财政盈余所导致的消费漏洞和空缺也将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并成为社会福利的另一个重要源泉。因此,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福利的产生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进程的推进提供更加宽松的余地和更加强大的经济支撑的同时,政府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是提高一国社会福利总量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