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_第1页
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_第2页
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_第3页
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_第4页
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矫正视角下的罪犯劳动问题研究

从现代矫正的角度来看,罪犯工作以其特定的内涵和方法影响监狱执行,也是罪犯改造的重要手段。劳动在监狱刑罚执行过程中不断扩张,规制着其他改造手段的发挥,其原因到底何在?劳动是刑罚惩罚的内容,还是改造的手段,或两者兼而有之?这需要从刑罚流变的趋势和监狱发展的规律来研讨劳动与惩罚和改造的关系,从历史探源入手,从监狱现代改良的演变轨迹中进行考察。科学分析劳动与惩罚改造的机理,才能理清劳动对改造与矫正罪犯的存在方式、内在机制和作用功效。改革罪犯劳动的主旨目标、运作程序和力度大小,实现在改造宗旨下劳动样态的转变,在系统实施改造手段方法论体系中,或真正把罪犯劳动演变为改造罪犯的一个必需的手段,实现对罪犯的有效干预,达到降低或消除犯因,实现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一惩罚与改造功能的实现监狱作为国家的附属物,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变化而变化。从表象上看,尽管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不断加速,但监狱监禁人的本质属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稳固与强化。不过,随着人类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处理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更为多样,更加符合人道与文明发展的要求。在此,监狱作为处理罪犯的重要“标志物”,由于其内在体系的监禁内涵发生变化,无论是监狱的形态构成还是具体行刑内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革,近30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不断推进的监狱现代改良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需要讨论的是,与中古时期相比,监禁还是仅仅以单纯的惩罚为目标指向吗?历史已经表明显然不是,不然监狱的现代改良也没有必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那这种改革又是为何和如何进行的呢?其核心在于监禁的性质是什么,监禁是手段还是目的。如果是手段,那除此之外解决犯罪问题还有哪些手段更加有效,这些手段在监禁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是目的,那以此方式能够解决犯罪问题吗?由监禁带来的高重新犯罪率以及犯罪问题的不断扩张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这一系列的疑惑与困扰促使人们不断反思以监禁为主的刑罚惩罚体系,从以牙还牙式的报复刑到以康复为主导的教育刑,使刑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变革。在现代文明的价值体系内,监禁与矫正的有机结合成为了监狱行刑的主体内容,并在现代演变中一直坚持和扩张,但矫正又是怎样在现代监狱行刑中不断成为主角的呢?正是由于单独的监禁难以规训罪犯,使监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加以改革,而以肉刑为主的刑罚体系的消除,自由刑的兴起并逐渐占领刑罚舞台,对监禁的改革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犯罪率的不断递增,使监禁的人数不断增加,“监狱一直处于一个扩张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来单纯的监禁无力解决犯罪与罪犯的问题,因而对监禁的改革势在必行。监禁作为对犯罪惩罚的基本方式,以剥夺和限制人的自由为主要内核,如何使犯罪人能够在自由刑执行完毕后更好地回归社会,成为监禁的首要价值追求。要实现这样的价值追求,使监禁在体现天然的惩罚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矫正与改造功能,以弥补和完善犯罪人在初次社会化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破除其犯罪思维和行为模式,成为正常人,是监狱行刑的基本定位,这也是监狱在现代社会的功能体现。福柯认为,“它(监狱)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负有附加的教养任务的‘合法拘留’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在法律体系中剥夺自由以改造人的机构。总之,刑事监禁从19世纪初就包括剥夺自由和对人的改造。”为此,福柯把监狱定义为“彻底而完全的规训机构”。既然现代监狱以规训机构的形式呈现,那罪犯在监禁过程内规训的内容和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犯罪人投送到监狱,当然严格意义上说从犯罪人被羁押,监禁的实然状态就已经明确,监禁的作用开始发挥。在监狱,罪犯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有严格的纪律规制和约束,一旦违反就会收到相应的惩罚。监狱改革的鼻祖霍华德认为,单纯的刑罚难以控制罪犯,严格的纪律才能训导他们。而且监狱纪律规制的内容,远比一般公民的更为宽泛,使纪律约束的内容在监狱处处存在,这也是罪犯在监禁期间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惩罚与改造的职能从法律上赋予监狱对罪犯的行为与心理进行规制约束,从而体现现代刑罚的严厉程度。其实,从现代监狱的发展和改革看,其主要是一部罪犯矫正的变迁史。研究罪犯矫正,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人们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矫正罪犯不仅需要讲究艺术,更是需要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是研究人在何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改变,以及这种改变的机理。矫正是社会、家庭和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事实证明改造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要素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工作、学校教育、道德感化和规训是这几个世纪的基本思想支柱。”挪威著名学者马蒂森认为工作是改造罪犯的四个基本要素之首,在我国监狱话语就是罪犯的劳动。劳动与改造呈现怎样的相关关系?为什么劳动会成为改造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劳动与其他手段在罪犯改造和矫正过程中如何体现各自的效力又发挥合力?这都需要从罪犯个体的犯罪成因和犯因改善的原点出发,分析改造罪犯的机理,探求罪犯改造的规律,把握劳动作用于罪犯个体的效能,合理改革罪犯劳动的目的任务、组织方式和实施路径,建立现代监狱行刑机制,不断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和效益,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重新犯罪率。二中国罪犯改造罪犯的规律矫正是任何一种旨在减少一名罪犯未来犯罪行为的有计划的干预的结果,无论这种减少是通过改变罪犯的性格、行为、能力、态度、价值观念还是由于其他因素而达到的。其实,矫正一词是西方广泛使用的监狱话语,还包括恢复、治疗、康复等,其基本的含义是通过对犯罪人的内在的改变来达到目的,更多是在技术层面推进矫正的方法和手段,因而,西方对矫正的研究主要从实证的体系进行,这固然有其优势,特别是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正如西方多数社会学和犯罪学家的研究表明,犯罪产生主要是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决定的犯罪思维和模式所导致的,对其矫正也需要从这个本源进行有效的干预才能取得效果。在我国的监狱话语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是改造一词,近些年,矫正也得到普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与矫正的内涵是统一的,实际中可以相互替代。本人认为,使用改造一词,可以更好地反映对犯罪人的转变需要从价值观层面进行,需要对其人生观和思想观进行重塑,对犯罪人的矫正才能完成。改造罪犯需要认识罪犯改造的基本规律。新中国的监狱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人是可以改造的。一个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不外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其认知和价值观出现了错误,其行为违反了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因而犯罪都是后天养成的。只要对一个犯罪人这些后天养成错误的东西进行改变或去除,犯罪人就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改造是非常之难的。众所周知,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众多复杂的,家庭的、社会的、环境的等都对犯罪产生作用,但其决定性的是个体的因素,而个体因素的缺陷又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因而对犯罪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比形成花费更大的时间和耐力才能纠正。而且,众多复杂的因素集中于个体,对这些因素的改变也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没有犯罪人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改造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过程中的反复与阻力,更会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需要加倍的付出,所以说改造是一个人脱胎换骨的过程。改造需要正确的方法。人是个体的,每一个犯罪都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导致犯罪的因素千差万别,对罪犯的改造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既需要外部的干预,更需要罪犯个体的主动参与。需要依据个体的犯因因子和个性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已经证实对某一因子干预有效的方法技术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把各种改造的有效方法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对特定个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序展开,循序推进,持续发力,才能达到改造的目标。改造离不开资源的投入。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干预方案、明确干预措施、规划干预剂量、开展干预评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如果缺乏必要的资源,改造宛如空中楼阁。改造罪犯更需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在我国监狱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改造罪犯的规律,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得出的,是我国改造罪犯的宝贵财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押犯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罪犯以社会底层人员犯罪为主,他们一般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低、谋生技能低,长期处于社会的流动边缘圈,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结构变化调整加剧,这些罪犯投入监狱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对他们的改造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为此,我们在认识改造罪犯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需要研究改造罪犯的哲理,遵循和运用这些规律,把矫正和改造罪犯上升为一门科学技术,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罪犯改造标准。从基本原理入手,将改造的内容、要素、手段、方法和资源、环境、对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用集约化的、在当下更具有技术含量的、代表目前矫正罪犯最有效的项目矫正和循证矫正。采用罪犯危险评估、矫正需求分析、矫正对策响应的基本路径体系,以持续不断的有效干预和跟踪反馈,实现矫正和改造罪犯的目标。从整体上说,矫正与改造是在监禁和惩罚的前提下开展的,是任何一个国家解决犯罪与罪犯的基本职责。监狱作为法定的专门机构,正是为履行这一职能而设立,因而,不管矫正的任务多复杂,改造的难度多艰巨,监狱矫正与改造罪犯都是应有之义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作为中心任务来实施,这也是现代社会对监狱功能定位的要求,监狱需要以矫正和改造的质量彰显其社会角色。而凸显这一功能,在遵循教育人改造人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应针对犯罪人的特定原因和要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改造罪犯的进程成为技术与艺术的集合,从而实现改造的有效推进,系统实施,促使罪犯从犯罪人到正常人、从反社会到亲社会、从破坏者到建设者的转变。三.再犯危险的因子分析和比较研究,为监狱改造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在现代社会的犯在现代监狱改良之前,罪犯劳动一直表现为劳役,并作为监禁惩罚的主要内容和承载方式而存在,这与改造宗旨下的劳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也许正因为劳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从监禁一开始就与劳动具有天然的联系,使监禁成为了劳动的外壳。而随着现代社会监禁目的的改变,对罪犯的劳动也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确保对犯罪人的监禁惩罚能够转变到矫正人的轨道上来,实现刑罚的目标。从劳役到劳动的演变,不是仅仅词义的变化,而是体现在本质内涵的差异上,把劳动作为改造人的基本手段开始纳入到监狱矫正领域。可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监狱领域,充分利用罪犯的富余劳动力,大工业的生产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从上世纪20年代起,在美国形成了监狱行刑特定模式的“工业时代”,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一度影响了监狱的健康发展和目标定位,而犯罪率的快速递增,犯罪总量的扩张,使社会开始反思监狱的功能与作用。60年代,美国将监狱更名为矫正机构就是最好的说明。教育刑的发端发祥,使监狱行刑的方法体系发生明显的变化,矫正成为了罪犯在监禁期间的主要活动和内容安排。现在问题的实质是矫正的实效性。众所周知,每一名罪犯,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教育状况、社会交往和职业技能不同,其人格特征、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对其矫正的内容和方法需要依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否则矫正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就矫正而言,对谁矫正、需要矫正什么以及如何进行矫正是矫正取得效果的基本问题。那么,罪犯监禁期间的矫正又是怎么进行的呢?矫正的效果如何呢?矫正是一个非常苦涩的话题。一方面,矫正成为了监狱行刑的一个主要功能,在全球视野内,人们对矫正的赞许、推崇不断高涨,对矫正的研究不断深化,把自由刑的行刑转变为以教育为主体的行刑格局,并不断推向以回归和恢复为特征的教育刑,对矫正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路径不断加以优化和技术化,从而在监狱使矫正变得丰富多彩。在这里,方案、建议、实验、理论、亲历见证和调查层出不穷。监狱制度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辩论的焦点。”犯因性因子是指与犯罪行为直接关联的因素。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开展对再犯问题的实证研究,分别通过对9个省1万余名的1次和2次以上犯罪的罪犯问卷调查比对分析,发现推动犯罪的因素,两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异,也有一些基本的核心因素是相同的,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安德鲁斯和邦塔研究认为的核心四要素(centralfour)。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男犯与女犯在再犯危险的因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依据不同性别的状况单独进行论证研究。从男犯再犯危险的因子分析,主要体现在犯罪与违法史(12个)、婚姻家庭状况(11个)、居住状况(3个)、教育就业状况(7个)、成瘾状况(3个)、犯罪思维与态度(12个)和交往与行为倾向(8个)等7个维度方面的56个因子。而女犯在这7个维度上的因子为55个,从对这些因子的具体构成看,两者在7个维度上因子相同的有43个,也就是说这些因子对男女犯实施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共同起着推动作用,同时,男犯有13个因子,女犯有12个因子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种差异来源于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有关,并且因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所决定的。再从这些因子对犯罪的推动力看,通过对样本的计算分析,各因子对犯罪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静态性因子对推动犯罪的点系数明显高于动态性因子,特别是犯罪人在18周岁以前家庭、教育、居住、行为、思维态度和首次犯罪情况。四罪犯劳动的双重属性长期以来,我国监狱贯彻执行的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但在监狱实践中以劳动为主要价值导向的工作运作格局却仍然存在。这可能主要源于新中国的监狱体制是模仿前苏联劳动改造营建立,再加上建国初期国家财政困难,需要用罪犯的劳动收入来弥补。随着监狱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财政的全额保障到位,这一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以安全为主要模式的工作格局成为了监狱的基本范式。但是,由于罪犯劳动生产的定量化考核推进和经济效益的放大效应,劳动推动改造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使罪犯的改造质量取决于劳动效益,改造罪犯的内涵和方向发生了偏差,这也是近些年来我国重新犯罪率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已经迈入新的时代,对于监狱而言,这个新时代就是改造时代。监狱法修订正全面加速,监狱改革正全面深化,监狱治理能力正加快现代化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以改造为核心引领的监狱工作运作格局是首要之意,而对劳动改造的制度性改革正是这些改革的基础所依。罪犯劳动是惩罚还是改造,在国际矫正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我国监狱改革罪犯劳动需要理清的基础性问题。早期的刑罚历史表明,罪犯劳动主要以劳役或苦役的形态呈现,是惩罚罪犯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随着监狱的现代改良,人们对监禁、惩罚、监狱等承载处理犯罪人的方式和机构的价值定位越来越理性和文明,罪犯劳动的矫正功能得到了扩张,在改良的过程中把劳动更多地定位于改造罪犯的手段。笔者认为,对罪犯劳动的改革,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下,以监狱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在惩罚和矫正一体化的范畴内,在监狱行刑中科学规划罪犯劳动价值定位、目标导向、组织流程和劳动方式。对于罪犯而言,其劳动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体现惩罚性。刑罚作为国家惩罚犯罪的基本方式,其哲理是基于报应,国家正是使用劳动的手段,促使罪犯以实际行动来补偿因犯罪而给国家、社会和公民造成的损失,这也是刑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尽管现代社会罪犯劳动的惩罚功能有所减弱,但其作为刑罚的一个重要范畴,惩罚的本源性并没有改变。从犯罪产生的原因看,决定犯因的因子很多,职业和劳动技能仅是一个选择性条件,并非对所有罪犯个体有效,但罪犯监禁期间仍然需要参加劳动,这是刑罚的惩罚功能所规制的。二是体现矫正性。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社会的进步是劳动创造的,人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对罪犯的改造也离不开劳动。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有许多是因为劳动技能低,谋生能力差造成的,从犯罪人到正常人的转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劳动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育,使罪犯回归社会后能够具有正常的谋生能力。因而,罪犯劳动,应该以学习、训练技能为重要方式,把矫正功能融合到监狱对劳动的制度安排中,使罪犯在劳动中得到改造,在劳动中学会生存。既然罪犯劳动是强制性劳动和矫正性劳动的统一,那监狱对罪犯劳动的安排应该按照这两种劳动的不同性质和要求,合理设定采取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体系。罪犯的强制性劳动体现为受动性劳动,是由法律所专门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为依托,是罪犯监禁中必需履行的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强制性劳动是罪犯对犯罪行为的救赎与补偿。罪犯的矫正性劳动体现为能动性劳动,是让罪犯可以在劳动中体会到美的劳动,是比强制性劳动表现为更高形态的一种劳动。矫正性劳动的目标靶向是罪犯的犯因性因子,以犯因性因子的改善为价值追求,由于罪犯个体犯因因子的差异,矫正性劳动与强制性劳动相比,其形态上的不同在于其类别的多样性,应针对罪犯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矫正需求,分别提供以学习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改造内容,而且其运作应在矫正的统筹视野下进行推进,以具体的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来规制矫正性劳动的实施。当前,我国监狱劳动的体制和运作模式存在弊端正是由于对罪犯劳动的定位不准所造成的,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按照罪犯劳动的两种属性,分别规划设计劳动的运作机制和组织方式,实现在现代行刑框架下的监狱劳动的重置。五.有助于罪犯回归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代,应按照我国监狱法关于罪犯劳动的基本规定,并遵循联合国关于监狱劳动各项建议的总原则关于强制性劳动。我国监狱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由此可见,在我国罪犯参加劳动是法律要求,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法律同时规定,监狱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合理组织劳动,使罪犯矫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产技能,并为释放后就业创造条件。这一劳动作为罪犯劳动的主要方式,虽然具有强制性,同样蕴含改造的价值,应当让罪犯在劳动中转变人生观,纠正犯罪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监狱应提供充足的劳动岗位,并使劳动的方式尽量与社会化生产相接近,与现代劳动形态相吻合,罪犯认识到时间、效率、质量、技能等劳动要素的作用,体会到劳动因竞争带来的优势,增强对劳动的兴趣,提升劳动的技能,罪犯通过社会化生产,能够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学会人际交往与相互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进而对其个体认知和价值判断产生影响,同时做好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关于矫正性劳动。罪犯劳动本源上是为了改造罪犯,这是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价值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监狱劳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为执行刑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劳动的矫正性存在明显的不足。矫正性劳动并不仅仅满足对罪犯的技能培训,而是应从罪犯需要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