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

课文分析:

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实行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这则寓言告知人们:人都有特长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化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傲慢自大,必需虚心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特长,和谐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纳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化。

设计理念: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养提高为主旨原则,坚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打算:课件、录音机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子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好玩吗?

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细致读课文,有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索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发言:

老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很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觉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头就锈烂了,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老师要适时引导)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讽刺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讽刺”吗?

(讽刺就是用尖酸苛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尴尬。)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讽刺陶罐呢?

(1——9)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孩子们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

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

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

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3个同学)

(2)、从“高傲”一词体会铁罐的傲慢、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化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高傲地问。什么是“高傲”呀?

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敬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高傲。谁来把铁罐那种高傲的语气读出来。(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讽刺陶罐啊!

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高傲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

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视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

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高傲无理的铁罐,一个虚心和善的陶罐。铁罐对陶罐的讽刺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吵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终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改变,故事又有什么改变,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索:很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实、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逝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

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很多年以后,人们发觉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逝了。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

你想对高傲的陶罐说:————————

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特长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虚心、和善、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

教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呈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讽刺”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全部的对话,不就是“怎样讽刺”和“怎样对待讽刺”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驾驭主要内容、理解“讽刺”的意思起先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讽刺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讽刺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详细、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显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高傲和虚心。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终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来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心情很激扬、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见机行事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缺憾的地方。看来学会取舍是应当有大家的风范的。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多元化朗读,促学生自悟;高质量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教学打算: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大意。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练写“罐”。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概括大意,用上“讽刺、傲慢、虚心”等词语。

二、指导朗读,合作表演。

1、“讽刺”是什么意思?自由读1~9自然段,看看铁罐是怎样讽刺套陶罐的?

学生沟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陶罐:虚心铁罐:高傲——轻视——愤怒)

2、师生对读2~4段,理解“讽刺”。

“我”刚才用尖刻的话讽刺陶罐,这就叫“讽刺”。

3、同桌分角色练读1~9段对话。

4、两生戴头饰表演读,集体评价。

5、男女生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

老师叙述:国王的……

铁罐手指对方,高傲地说:“——”

陶罐摆手低头,虚心地说:“——”

铁罐双手叉腰,轻视地说:“——”

陶罐直视对方,肃穆地说:“——”

铁罐单脚跺地,愤怒地说:“——”

陶罐双手背后,友好地说:“——”

6、老师问“陶罐”:“陶罐呀,你为什么不利铁罐了呢?”

通过大家的表演,你对陶罐和铁罐各留下了什么印象?(友善、宽容、虚心;高傲、蛮横等)

三、比较结局,感悟道理。

1、时间飞逝,沧海桑田,很多年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呢?请默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默读后沟通。(陶罐:光滑、朴实、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谁知道铁罐为什么消逝得无影无踪了?(生锈,氧化)

3、是啊,当年被讽刺的陶罐成了宝贵的文物,而当时高傲自大的铁罐却消逝了。面对这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沟通。

四、写话拓展,联系生活。

1、铁罐的做法你赞同吗,我们得劝劝它。

2、出示句式,写话练习。

3、听了大家的沟通,你觉得铁罐一点优点也没有,陶罐一点缺点也没有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地看问题,多学习别人的特长。)

4、生活中见过类似陶罐、铁罐的人和事吗?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我们要相互敬重,像陶罐那样与人和谐相处,信任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温馨,更美妙!

2、作业。

(1)演一演课本剧;

(2)仿写童话故事。如:《大海和溪流》、《铅笔和钢笔》、《大拇指与小拇指》等。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傲慢、高傲、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打算: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打算: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索:这两个罐子,你喜爱谁、不喜爱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傲慢的句子读,抓住“高傲、软弱、轻视、愤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虚心和善的句子读。

②依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傲慢的铁罐和虚心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漂亮(送命)难看(逃命)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特长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指责陶罐,给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4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手拿陶罐和铁罐:

师:老师手上拿的是──陶罐和铁罐,它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留意盛的读音)。它们的区分是——陶罐简单碎,所以老师轻轻地把它放下。

2、从前,在国王的御厨里,你们知道这地方吗?(理解御厨──就是专烧菜给皇室人员吃的厨房),也有一只陶罐和铁罐,你看出这是两只怎样的罐子了吗?(看课件图)

板书铁罐:高傲陶罐:虚心

3、师: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呢?

二、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读故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谁能正确、洪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软弱争论兴奋惊异神气愤怒羞愧理睬消逝宫殿荒芜光滑朴实价值轻视

掘出来同日而语

3、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给你点提示,你自己试着说说看,也可以跟同桌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陶罐。

后来,随着时间的消逝,铁罐(),陶罐()。

三、读课文,分析两个罐子的特性

1、自由读2到9小节:

师:请你细致读读2~9小节,把有关陶罐的话用横线划下来,有关铁罐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可以边读边划。

2、反馈对读。

3、师: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陶罐和铁罐怎样的特性呢?这样的陶罐或铁罐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自己练一练,并用着重号把对话中须要留意的词语标一标。

4、反馈:

高傲: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敢/你确定不敢

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就/软弱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我/敢/同日而语/要/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什么/总/你

板书铁罐:目中无人、不讲道理、自以为是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真宽容,情愿“和谐相处”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正确理解“傲慢、讽刺、虚心、同日而语、神气、愤怒、理睬”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小组合作表演文章内容。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多地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培育学生虚心、自信的心理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特点,从而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打算: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7《陶罐和铁罐》。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好玩的事?

2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读这个故事你们读了吗?你是怎么读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1(播放课件)观赏这个童话故事。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沟通:你喜爱谁?不喜爱谁?说明理由。

3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

①找出铁罐是如何讽刺陶罐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高傲.轻视.的语气。

相机理解“讽刺”“同日而语”等词语。

②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板书:坚实特长易碎短处)

③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讽刺,陶罐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找出陶罐的话和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④学生汇报朗读,老师相机指导朗读,留意读出虚心.平和的语气。

⑤观赏对话课件,分角色朗读,说说人物性格特点。(板书:虚心友善高傲无礼)

4很多年过去了,它们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找出句子读一读。(板书:很有价值无影无踪)

5看板书,小结课文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寓意

1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2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联系日常生活中你的表现,今后你准备怎么做?

3台下的小观众,你们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觉别人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上要虚心,对待同学要宽容友善,大家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五、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相识编一则童话,要先想好告知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再创编这个童话故事,要说明道理,给人以启迪。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愤怒、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心情中指导感情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摘抄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打算:了解铁会被氧化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讽刺”引入设置悬念

1、出示“溪”,让生读。

2、去掉三点水“奚”相识吗?查查字典。

3、“讽刺”什么意思?看看字典里怎么说。(讥笑讪笑)平常谁讽刺过谁呢?为什么讽刺?

4、看这里的一段话: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随机教学“御厨”。

5、质疑:铁罐怎样讽刺陶罐?结果怎样?

“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能告知我们。专心学习,才会收获多多。(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随时学习生字“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思索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准词语:高傲软弱轻视愤怒羞愧消逝覆灭宫殿倒塌朴实

2、读好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自由说————为了使同学们把意思说得清晰明白,老师帮帮大家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陶罐,常常()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旧(),而铁罐却()。

过渡: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陶罐又是什么看法,我们一起轻轻读读2-——9自然段吧!

四、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一)、学习2——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速读1——9自然段,思索:文中的陶罐与铁罐分别留给你什么印象。

2、沟通。(铁罐:高傲、傲慢……;陶罐:虚心、忍让、不傲慢不自卑……)

3、多媒体出示对话,体会各自看法。

①指导第一组对话

A、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看法的词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高傲的语气该怎么读?面对铁罐的高傲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课文中也能找到表示陶罐看法的词。

B、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铁罐的话,女同学读陶罐的话,老师读旁白。

C、小结朗读方法:大家读得不错,其实读好它们的对话并不难,用我们的火眼睛找到体现他们看法的词,想想意思,体会当时的心情,就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铁罐不止一次地讽刺陶罐,我们能像刚才那样的学习方法,读好他们的话吗?小老师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吧!

④指导朗读,全班评议。

A、指名一小老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学习的。能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一下吗?来,试试————(预设:当读到第4自然段时,铁罐的看法有那么好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轻视”不是一般的小看,轻视,而是非常看不起,再说课文“轻视”词语前有“更加”,可见铁罐是特别特别看不起陶罐,第四段中铁罐的话谁来说说。邀请几位赛读。当读到第五段时,请问大家,“争论”什么意思?你和别人争论过吗?为自己辩护,怎么读?读得很投入,看你争论得脸都红了,语速也快了,齐读——靠近一学生,问,陶罐兄弟,你还有话要说,你怎么不说了呢?因为铁罐不容许陶罐再争论了,不容许陶罐和他同日而语,他气急败坏,生气极了,用书中的一个词说,他——愤怒了。谁能把第六段中铁罐的话说得更好。老师引读7、8段。陶罐不再理睬铁罐。怕他了吗?)

B、多种形式干脆对话——男、女、师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⑤铁罐就是这样的高傲,轻视,愤怒地讽刺陶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⑥学生回答。

⑦师总结,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实,(板书:坚实)这是它的特长(板书:特长),而陶罐很简单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特长去讽刺别人的短处。(板书:讽刺)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一次次地忍让,(板书忍让)

(二)、学习10——17自然段。

1、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陶罐,发生了争吵,最终以不欢告终,很多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成了破裂片?而陶罐是否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实,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板书:改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并用“~”划出改变的句子。

2、指名读,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实、美观。很有价值)人们没找到了铁罐后,这是为什么,铁罐去哪里了呢?(铁罐被氧化消逝的无影无踪。结合讲解铁要氧化的科学道理)

3、身价百倍的陶罐此时有没有遗忘铁罐?出示句子:“感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肯定闷得够受了。”从这句话看出什么?(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常常讽刺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和善,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4、师总结: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去迥然不同,设想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五、明辨是非,品尝含义

1.说一说,你喜爱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出示寄语: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1、摘抄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句。(摘抄在“日积月累本”上)

2、小练笔:假如铁罐复活了,它会对陶罐说些什么?陶罐会说什么?请续写《陶罐和铁罐》,信任自己肯定行!(写在“我的文章本”上)

七、板书设计,文路清楚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和讽刺

铁罐坚硬——→氧化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①相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一、导入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特别精彩好玩,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

出示:“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肯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间隧道车回到很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这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讽刺”是什么意思?讽刺,近义词就是(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读第1?9自然段,把铁罐讽刺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讽刺”层层递进地绽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高傲”、“轻视”、“愤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沟通(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谁来读?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高傲的语气了吗?

师:高傲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傲慢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高傲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高傲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上铁罐的动作神态

加上你的神态、动作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高傲的铁罐。(生再读)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傲慢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确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细致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师:(齐读)真是一只高傲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相关内容:20、恐龙其次课时教案《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她是我的挚友练习《圆圆的沙粒》教案教后反思——执教《蒲公英》有感《我应当感到骄傲才对》练习《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讽刺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讽刺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留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细致听,仔细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三、朗读表演

师:铁罐还怎么样讽刺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高傲的语气吗?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当用“轻视”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愤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愤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的确……,但不是软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愤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的确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软弱?

师:是的,这并不是软弱,而是正确相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对让铁罐愤怒了。

谁来读出铁罐愤怒?请读第六自然段。

陶罐是怎样回答?而陶罐回答让铁罐更愤怒?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应当怎样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高傲、轻视、愤怒地讽刺陶罐,它为什么如此傲慢,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简单碎,它只看到自己的特长,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特长(板书:特长),而陶罐很简单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特长去讽刺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绽开教学,老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晰,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高傲、轻视、愤怒的讽刺,陶罐是什么看法?(生:虚心、宽容、友好、缄默……)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

8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觉别人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处。在同学中,你发觉谁有什么特长值得你学习?

过渡语:是呀,孩子们,铁罐就似乎不讲道理的人,二陶罐就像一位宽容大度的、才智的长者,

四、学习后面部分

1、很多年后的今日,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肯定闷得够受了。”

2、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敞,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五、扩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应当正确相识自己的特长和短处,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许多名人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名人名言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好玩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其次主要讲很多年头过去后,人们发觉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知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实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化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问阅历、相识水平和语言表达实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实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肯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相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老师应力求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特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索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虚心宽容和铁罐的高傲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看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改变后的状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缘由。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爱好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学生开火车口算1+1=?2+1=?3+4=?4+9=?5+7=?6+8=?

师:同学们算得很精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假如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觉——出示课件(学生应当会茅塞顿开,并赞美)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须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觉别出心裁的另一面。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学学问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爱好。以口算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导语: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昨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瞧,它们都跳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还相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请小挚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经常讽刺陶罐。然而,埋在土里很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9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同日而语”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讲解并描述导入

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的时候,读chéng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

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起先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珍宝,铁罐却消逝了)

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

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

2、读1~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知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看法的词语。表示表情和看法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赶快度1~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沟通(板书)高傲、轻视、愤怒

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依次?为什么?

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虚心、争论、理睬)*板书

9、陶罐争论什么?他软弱吗?

10、读出虚心但并不软弱、坚决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只要依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肯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讽刺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讪笑、讽刺别人)同日而语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

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板书:不可一世、高傲无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虚心有礼、坚决、有志气、据理力争)

其次课时

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改变

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改变?读第10段。

2、覆灭是什么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

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

1、一只傲慢的、不可一世、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虚心有礼但并不软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17段。

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觉,仍旧光滑、美观、朴实,很有价值,被当成了珍宝;铁罐却不见了。

3、铁罐哪里去了?(生锈腐烂了)

4、上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对话的秘诀,怎样才能读好对话?

5、立刻边读边找到神态的词语(惊异、兴奋、兴奋)

6、表演

7、读好对话。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五、作业

1、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耐性、语重心长、亲切……)

3、看图,编写童话。

4、基础练习。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虚心、争论、理睬

铁罐:傲慢、讽刺、高傲、轻视、愤怒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索: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探讨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索: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看法,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洁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探讨,全班沟通,此时,老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傲慢自大,陶罐的宽厚虚心。

(四)品尝含义

1.说一说,你喜爱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肯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假如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你喜爱谁?为什么?

学生探讨。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长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陶罐、铁罐图片)了解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2、揭题:《陶罐和铁罐》。

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指导写“陶”

二、复习词语,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两组词:

讽刺高傲轻视愤怒

虚心朴实

2、读词语。

3、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师:你能把“高傲”这种神态表演出

来吗?再出示“轻视、愤怒”……

全班表演。

4、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觉?

三、品读感悟

1、品读1~9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

(1)画一画

师: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A生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言好好探讨探讨: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B画一画:为陶罐和铁罐画上表情(老师供应表情图,生选择)

(2)反馈沟通:生先介绍为谁选择了什么表情图,为什么?(要求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内化文本)学生相互评议。

预案:※赏读铁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高傲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师言语激励、引导:会读,就理解了高傲,理解了高傲,就会读了。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高傲。

▲“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语调下沉。)

▲“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赏读陶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谁能读出虚心的神态)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睬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老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视察要写的字,并书空)

3、读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牢固,就讽刺简单破裂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1)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生提问,解疑)

预案:氧化?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

四、对话沟通,内化体验

1、将陶罐和铁罐的扮演者留下来,与学生对话

1、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2、顺学而导:铁罐也有优点(坚实)

(随机板书)

五、欢乐写字

1、课件出示:“陶、虚心愤怒”

2、学生视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

六、以读引写,拓展延长

(课件)过了几年,国王的御厨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陶罐,一个新的铁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1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纳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

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当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创建过程中,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沟通探讨,相互补充。

c、全班进行沟通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高傲,而陶罐很虚心。

不同点之二:

铁罐经常讽刺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谐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积累物里发觉了

陶罐,人们望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觉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老师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同时理解“讽刺、虚心、软弱、轻视”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

争论是提高学生自学实力的主要途径。争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相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探讨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爱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长,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虚心,不傲慢,吸取别人特长的孩子。

六、留意视察、仔细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相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讽刺、软弱,轻视”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出课题

②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状况:读了几遍书。

b.激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情愿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状况,把简单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老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引导分组视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留意第三笔)

②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沟通。老师留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③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b.显示铁罐高傲无礼的样子,老师点拨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相互协作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讽刺”的语气。

c.老师启发: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是怎样的呢?(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相互协作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虚心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虚心,友爱,和善

铁罐——傲慢,自大,高傲无理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相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这节课呀,我们接着来学习,出示《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

师: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本应当和谐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们翻开书本读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可要留意读书方法哦!

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有可以和同桌一起跟角色朗读,对你自己喜爱的语句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反馈:国王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经常讽刺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中挖出来成了文物,而铁罐确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2、刚才有许多人都说到了“讽刺”这个词,讽刺是什么意思?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那么,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讽刺陶罐的呢?请你们大声读课文中的1-9自然段,把铁罐讽刺陶罐的话用直线画下来。

汇报: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说。

A,你从哪儿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高傲)

B,高傲的语气该怎么读(铁罐直呼其名,可见高傲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请你再来读读。

C,全班齐读。

2:“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

A,这句句子中你又从哪儿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呢?(轻视)

B,轻视是怎么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3:“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中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愤怒、同日而语)

B,铁罐觉得陶罐能和他同日而语吗?为什么?

C,是呀,铁罐只看到了陶罐简单碎的缺点,觉得他没有资格和他同日而语。谁能用朗读来表现此时铁罐的心情?指名读

D,小组读。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谁能补充?铁罐()请你把这个词语填上去,并带着这种神态读一读,好吗?

(看出铁罐怒不行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语调紧凑昂扬。)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体会得好,才读得这么棒。现在请同学们再把铁罐四次说的话读一读,留意神态,可以加上动作。好,下面老师引读,一组读一次话,第一组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其次组读其次次的话,清晰了吗?

(老师引读:铁罐高傲地问――、铁罐轻视地说――、铁罐愤怒地说――,铁罐怒不行遏)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不讲道理的铁罐。

师:铁罐就是这样高傲、轻视、愤怒地讽刺陶罐,你们能告知我,它凭什么这样讽刺陶罐呢?(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简单碎,它只看到自己的特长,所以看不起陶罐。)

总结: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实(板书:坚实),这是它的特长(板书:特长),而陶罐很简单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特长去讽刺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讽刺,陶罐怎样对待的呢?

(2)汇报:

A,指名说,出示描写陶罐的句子。

1“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

2“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是否有必要设计

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陶罐不再理睬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B,陶罐说话时语气如何?

C,指名读、齐读。

D,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

(虚心、有礼、友善、讲理、据理力争、克制、不卑不亢、宽容、坚毅)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么多恰当的词,真是了不得,大家读懂了,这是一只(齐读板书的词语)的陶罐,可见,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师:这个谦让和宽容的陶罐却偏偏遇到一个高傲无礼的铁罐。这是一个多么好玩的童话故事啊!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同桌两人一人当铁罐,一人当陶罐练习对话,留意只读对话部分。

2请刚才同桌练读时演铁罐的站在左边,演陶罐的站在右边,全班同学分角色读。

(二),学习10——17自然段。

1.师;你们精彩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沉醉了,老师仿佛已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很多年头过去了,许多事物发生了改变,讽刺别人的铁罐和被讽刺的陶罐的结局如何呢?默读10—17自然段,找找它们各自的结局。

2.汇报,板书:很有价值无影无踪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情。

过渡:铁罐仗着自己坚实的特长讽刺陶罐,年头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实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我想学到这儿,大家确定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课件出示: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我想对自己说:

(2)反馈沟通

(3)总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擅长发觉别人的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让我们大家相互敬重,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吧!

(五)拓展延长,强化感悟

这里有几句名言警句,告知我们同样的道理,我把他们送给你们。

1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六)布置作业

仿写:以《和》如:《梅花和雪花》、《左手和右手》、《电话和手机》等为题,绽开想象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4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论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洁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活灵活现,很具品尝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打算:

1、《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2、各组的标记牌。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遇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竞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读)

2、王老师知道,我们三(1)班的同学最喜爱挑战难题是吗?谁情愿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明朗读——学生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

(三)探究感悟:

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爱探讨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爱探讨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在探讨的过程中,假如发觉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探讨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探讨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探讨)

2、刚才,同学们探讨得可真仔细!老师信任,通过朗读探讨,你们肯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四周和你探讨同一对象的同学,相互沟通一下你们的探讨成果吧!(学生自由沟通)

3、集体反馈:

(1)谁能把你的探讨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呈现一下呢?先请探讨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知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探讨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协作探讨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的看法改变吧!

(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相识了高傲的、不讲道理的铁罐。先面,让我们在探讨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相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子公——陶罐吧!(陶罐探讨成果反馈)

(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探讨成果通过表演来呈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改变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依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

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支配了一个结局。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精彩!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3、理解人各有特长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特长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理解人各有特长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特长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相识了两个新挚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虚心,而铁罐很高傲。)

二、体会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高傲?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A、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理解“讽刺”: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高傲

1、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课文有特别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生自渎后沟通: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说。

A、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高傲)

B、怎样读才能读出高傲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高傲的语气。

C、其实一个句子有许多读法,请你再细致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探讨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视?

B、轻视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

B、理解“愤怒”“同日而语”。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高傲、轻视、愤怒地讽刺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讽刺,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理解“软弱”。陶罐的确是简单破裂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谐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殊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指名分角色朗读。

D、评价。

三.整体感知其次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傲的铁罐和一个虚心但不懦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很多年头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消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消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消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得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溢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异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兴奋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当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遗忘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终一段生读。

师:铁罐究竟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说明。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许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很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特长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讽刺、高傲、轻视、愤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尝。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特别美丽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板书“坚实”“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觉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擅长视察、爱动脑的孩子!今日,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相识两只特别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状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知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特别傲慢,经常讽刺陶罐。

板书:傲慢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讽刺”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老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看法是怎样呢?

生:高傲

板书:高傲

师:谁能用高傲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高傲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生:轻视

板书:轻视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视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视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视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情愿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讽刺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看法由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愤怒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愤怒的神态。

(4.)铁罐傲慢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老师引导学生读出傲慢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生:虚心、大度、礼貌……(板书:虚心、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虚心、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