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1.gif)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2.gif)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3.gif)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4.gif)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 2012021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0df9164cd19c23cc46ab2b3d8cc02af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重点传染病2011年疫情分析及2012年预测和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2全国疫情总体形势1950-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990-2011年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2000-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2004-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死亡顺位2011年全国传染病疫情概况甲乙丙类传染病2011年2010年与2010年比(%)报告病例数63200996409962-0.01报告发病率(1/10万)471.33480.24-1.86报告死亡04报告死亡率(1/10万)1.181.143.102011年全国报告发病/死亡前10位病种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趋势预测及防控建议呼吸道传染病总体情况总体预测:SARS冠状病毒再次引起人间病例的可能性较小;流感病毒A(H3N2)、甲型H1N1和B型将共同循环,其流行强度高于近10年最高水平(2003年)的可能性小;人禽流感散发病例甚至聚集性病例将可能发生,但出现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小。重点病种:流感、人禽流感、猩红热流感:全球疫情形势目前,北半球温带地区流感活动总体仍处于低水平,只有北美、西欧和中国北方地区流感活动在局部显著上升。热带地区,除中国南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外,仅报告低水平的流感活动。南半球温带国家处于流感流行间期,智利和澳大利亚之前报告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夏季持续低水平传播,有减弱趋势。流行毒株除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以B型为主、墨西哥以甲型H1N1为主外,其他地区均以A(H3N2)为优势株。信息来源:WHO,截止2012年2月3日我国:南方ILI监测
自2011年12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流感活动水平开始增强,2012年第4周ILI%开始下降。北方ILI监测我国北方地区自进入2011-2012年流感季节以来,流感活动水平不断增强,在2012年1月达到高峰,第4周后开始下降。暴发疫情(以B型为主)
病原学监测2011年4月至今,我国流行的流感病毒以B型为主;目前流行的大部分流感病毒抗原性与2011~2012年度北半球疫苗株类似,与疫苗匹配性较好;未检测到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株。风险评估我国内地已进入流感高峰季节。随着春季开学,流感活动在未来几周可能进一步上升,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短期内仍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下一阶段主要流行毒株将可能转为甲型H1N1或A(H3N2)型,或B型与上述两种A亚型中的一种共同流行。目前流行毒株未发生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且与2011-2012年度疫苗匹配性较好。防控建议
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数据分析,强化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各地做好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学生等重点人群防控措施的落实,倡导一年内未接种过流感疫苗者,到当地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倡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口鼻卫生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人禽流感:近期我国疫情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广东省和贵州省分别确诊1例人禽流感病例,均死亡。病例均为39岁男性,发病前2周内均有活禽市场暴露史。两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内均未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截止目前,我国共报告人禽流感病例41例,死亡28人。病原学特点2例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均分离出禽流感H5N1病毒。2株病毒分别与我国近年来从禽类(A/duck/Zhejiang/213/2011(H5N1))和环境中(A/environment/Guizhou/2/2009)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2株病毒的各种分子标记物均为禽源,未发现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重组或重配的证据,提示其感染人的风险没有提高。风险评估H5N1病毒在亚洲已呈地方性循环,在家禽和野禽中的疫情一直持续散在发生。我国的监测结果也表明,活禽市场内采集的环境标本能持续检测到H5N1病毒,并与人间病例的发生有很强关联。尽管监测结果表明,H5N1病毒一直在持续发生变异,但1997年以来,H5N1病毒从动物-人、人-人的传播性并未发生改变或导致病死率的变化。防控建议各地继续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病例报告、标本采集检测和调查。继续维持对人感染H5N1病毒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毒变异,并对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潜能进行风险评估。与WHO商讨,建议将深圳病例体内分离的病毒增加为流感大流行应对疫苗候选株。建议农业部门加强对现有疫苗对深圳病例分离病毒的保护力评估,以及时更新疫苗株。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尽量避免与病死禽、候鸟的接触。建议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管理。猩红热:疫情形势2005年~2011年,我国猩红热发病率波动在1.4~4.7/10万之间。2010年秋天开始,报告病例数开始迅速增加。2011年报告发病率为4.7/10万,报告病例63633例,达到近10年来的发病高峰。猩红热:疫情特点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北京、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季节性明显,有两次发病高峰,最高峰发生在春季(3-6月份),其次为冬季(11-12月份)。病例以2岁~15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发病无性别差异。近期疫情2012年第1~5周,全国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540例,无死亡。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3052例)上升49%。病例报告趋势与2011年同期类似。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猩红热发病每3~4年出现一次疫情高峰,2011年报告发病数为2007年以来又一高峰,预计2012年发病仍将处于高位。2012年我国猩红热发病情况将维持以往发病态势,全年仍将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现象,3月~6月及11月~12月仍将是发病高峰。北方地区、托幼机构及小学仍为需重点关注的地区和场所。防控建议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密切监视疫情变化趋势。做好防病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做好重点场所的各项防控工作。北方重点发病地区尤其要做好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暴发疫情报告和处置工作。建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对菌株的耐药性监测。肠道传染病总体情况总体预测:手足口病发病可能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还会出现少数重症和死亡;病毒性腹泻的流行仍可能维持往年水平,病原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局部有流行强度增高和暴发可能。重点病种: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手足口病:2009~2011年全国疫情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1年与2010年相比增加比例%病例数(A,万例)115177162-8.7死亡数(B)353905509-43.8重症数(C,万例)1.382.791.88-32.8发病率(/10万)87133121-9.05岁及以下1087165316620.5重症比例(C/A,%)1.201.571.16-26.1病死率(B/A,%)0.0310.0510.031-39.2重症病死率(B/C,%)2.563.242.71-16.42009~2011年报告病例周分布2011年自3月下旬起,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6月达到发病高峰,相对前两年,有高峰后移现象,10、11月有病例异常增多现象。2011年报告病例地理分布变化趋势疫情主要集中在东、中和南部地区。2011年先在南部和东部地区高发,逐步向中、西和北部推进2009~2011年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构成2011年EV71构成比死亡病例中为92%,重症中为82%,轻症病例中为47%。2009-2011年的重症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比例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轻症病例中EV71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数
EV71构成比(%)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轻症21085507085513839.3944.0946.6重症存活392813834820079.8480.9582.45死亡22366932992.3891.9391.79合计252366521163667
46.1552.451.45趋势预测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可能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EV71为优势毒株的地区,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可能性较大。中、西和北部既往疫情相对较轻的地区仍应提高警惕。防控建议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培训,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以及基层医务人员对退热药和激素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做好手足口病重症救治设备、药剂贮备,加强医院儿科ICU的建设,降低病死率。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和病原学检测,掌握疫情变化特点和病原变化趋势,为指导手足口病防控部署提供依据。做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儿童聚集场所的晨检和巡检,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居家隔离治疗,并对可能被污染的玩具、生活用品及环境等进行消毒。加大对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保育人员等的健康宣教,特别是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重症早期识别的宣教。病毒性腹泻:疫情形势2010年全国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主要因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平均检出率为37%;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17%,部分省份诺如病毒成为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星状病毒、腺病毒检出率均为2%。2009~2011年,全国共报告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6起,均为诺如病毒感染。趋势预测2012年病毒性腹泻的流行仍可能维持往年水平,仍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局部地区有流行强度增高和出现暴发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仍是关注重点,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暴发也可能发生。防控建议加强监测工作,尤其是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监测。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的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加大对食品、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严防水源性、食源性腹泻暴发。对公众做好病毒性腹泻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人兽共患病总体情况总体预测:布鲁氏菌病仍将维持在近年的较高发病水平,东北和华北地区高发省份的人间疫情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控制,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病数将有所增加;登革热发生输入病例及造成本地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水平与2011年可能基本持平;炭疽疫情仍将维持在近年来的较低发病水平。重点病种: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登革热、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氏菌病:1950~2011年全国疫情2011年报告病例地区分布
内蒙古20845
黑龙江5308
山西5286
河北3302
吉林2311
新疆1361
河南1303
辽宁877
陕西616
宁夏511
山东449
天津104趋势预测2012年全国布病仍将维持在近年来较高的发病水平。内蒙古、黑龙江等东北华北地区高发省份,由于畜间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人间疫情总体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控制。中部和西部地区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疫情的逐步扩散、以及病例筛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预计发现及报告病例数将继续增加。由于牲畜无序流动的情况没有明显好转,将导致无疫情地区布病传入,疫情波及地区将继续增加。工作要点推动国家规划出台。加强项目管理,开展培训、督导。总结推广示范区及内蒙防控经验。部门合作,农卫联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兽医感染问题)。狂犬病:1991~2011年全国疫情2011年报告病例地区分布趋势预测发病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将减少。地区分布呈现“南降北升”现象。可能发生事件。国际消除压力加大。工作要点继续倡导消除目标,推动国家规划出台。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常规措施。调整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率及质量。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登革热:近期周边国家疫情2011年东南亚多个国家(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等)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较2010年出现不同比例下降。登革热:1991~2011年全国疫情其中,2011年(按审核日期统计)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2例(其中实验室确诊85例),报告病例数较2010年(224例)下降46%。2011年本地感染及输入性病例地理分布趋势预测预测:继续面临登革热病例输入及造成本地暴发的风险。依据:虽然2011年东南亚等国疫情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仍有相对较高的病例人数,输入风险较大。我国存在媒介伊蚊的分布,部分地区媒介密度较高,具备登革热本地传播的条件。一些地区由于存在居民生活环境利于蚊媒孳生、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等因素,可能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防控建议加强联防联控,密切关注周边国家疫情动态。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诊断技术和疫情报告的培训。广东、福建、广西、云南、浙江和海南等南方重点省份应积极开展媒介伊蚊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重点省份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大力开展以防蚊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出血热:1991~2011年全国疫情2011年报告病例地区分布
陕西2669
黑龙江1572
辽宁984
山东961
吉林678
湖南639
浙江547
江西535
河北513
广东335趋势预测2012年我国出血热疫情总体水平较2011年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疫情可能有继续升高的趋势。防控要点加强各地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外地打工人口的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各监测点的重点监测工作,尤其是鼠种监测,注意有无病原体变化。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对新疫区进行深入调查,并做好监测及处理工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1年病例报告报告地区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合计河南省4134238376湖北省3175135241山东省2514310178安徽省2239667辽宁省336
39江苏省
19
19浙江省
9
9广西1
23江西省
2
2重庆市
22四川省
112贵州省
22云南省
2
2北京市
1
1福建省
11陕西省1
1合计87461397945全国共报告死亡76人2011年报告病例地区分布全国共16省(市、区)有病例报告趋势预测预测:2012年我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水平将与2011年基本持平。依据:2012年全国范围内将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对可能会发生该病流行的区域做进一步探索。全国大部分地区蜱虫活动时间4-9月为高峰期,10月后蜱活动强度将减少,人群感染机会也会相应下降。但在蜱活动高峰季节,暴露机会较多的人群仍存在发病风险。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防蜱知识大众宣教,人群对如何防护蜱虫的了解将增加,自我防护意识也将有所增强。防控要点及建议继续加强该病的相关研究。重点地区加强人群发病监测。继续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公众教育,提高人群自我防护意识。寄生虫病总体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咨询合同
- 2025年高效酸雾净化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建筑施工照明设备安装安全策划协议书
- 2025年水利项目施工劳务合同
- 2025年酒类销售合作合同
- 2025年医院安保人员雇佣合同范本
- 2025年住宅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与绩效
- 2025年区域市场合作伙伴招商合同书
- 2025年战略联盟投资框架协议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自动版)
- 智慧环卫项目建设方案
- 人民医院医共体财务管理部工作手册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之自谦语句型课件
- YYT 0325-2022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案:第一章+教案
- 重走长征路卡通思维导图
- 医院招聘医护人员报名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