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岗、医院感染基本知识_第1页
新上岗、医院感染基本知识_第2页
新上岗、医院感染基本知识_第3页
新上岗、医院感染基本知识_第4页
新上岗、医院感染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

一、基本概念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但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内感染。如何判断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发生的感染为医院内感染。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爆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上述情形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

二、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消毒的作用水平分级

根据消毒因子的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及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分为4级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等化学灭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如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含氯消毒剂(“84”、健之素、爱尔施消毒片、二氧化硅、过氧乙酸)。

3、中水平消毒法:能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这类方法:碘酊、碘伏、酒精等。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这类方法:通风换气、冲洗等物理方法,新洁尔灭、洗必太等化学方法。医院内医用物品根据对人体的危险性及其危害程度分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并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相接触的器材和物品,如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器、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体温表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然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定情况下无害,这类物品仅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如:毛巾、脸盆、地面、墙面、被褥、一般诊疗用品(听诊器、血压计等)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

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择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选择高效或中效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方法。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被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材,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三、医院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灭菌法

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热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卧式、立式灭菌原理:利用重量置换的原理,使热蒸汽自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除,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有效压力102.9kpa,温度121℃,维持时间20-30分钟,整个灭菌45分钟。

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分预真空和脉动真空2种。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内形成负压,蒸汽得到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有效压力205.8kpa,温度132℃,维持时间4分钟,整个25分钟。3.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细菌监测预真空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做B-D试验。4.灭菌前物品的准备: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及时包装包裹用布包装,层数不少于2层,金属包的重量小于7kg,敷料包小于5kg,下排气灭菌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x30cmx25cm,用预真空灭菌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x30cmx50cm;物品包捆扎不易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封贴,难灭菌的大包内放灭菌指示卡。用容器盛装待灭菌物品时,必须使用自动启闭式器具,带通气孔的器具,不可使用市售普通铝饭盒、搪瓷盒、密闭的玻璃容器。灭菌缸、盆、碗等器皿类物品时,应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将盖打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5、灭菌后物品的处理检查包的完整性,如有破损或湿包不能做为无菌包使用。无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渍,均视为污染,不能使用。化学指示卡未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有可疑点者。合格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医院内空气、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医院环境的分类:Ⅰ.Ⅱ.Ⅲ.Ⅳ类Ⅱ类环境空气的消毒: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要求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Ⅱ类环境的卫生学标准:空气细菌数<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数<5cfu/cm2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数<5cfu/cm2

Ⅲ类环境空气的消毒: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紫外线照射.Ⅲ类环境的卫生学标准:空气细菌数<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

医护人员手细菌数<10cfu/cm2地面消毒: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当地面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如果被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炭疽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物面消毒:病房各类物品(桌子、椅子、床头柜、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一般情况下每日用清水擦洗,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被传染病人的分泌物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化验室等的各种台面及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接触未破损皮肤器具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随时用清洁剂和水清洗;如被血液、体液污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干净备用;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保存备用。2、接触未破损黏膜器具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清洗干净,耐高温的可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冲净凉干再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器具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引流瓶等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热的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净,晾干密闭保存备用;被传染病人用后的器具,应先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45分钟后,耐高温的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再用2000mg/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晾干密封备用。注意的问题

1、消毒灭菌前应充分冲洗干净,保证消毒剂的浓度,且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2、消毒灭菌后物品必须保持干燥,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再污染。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注射、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用无菌棉签蘸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皮肤一遍,作用1分钟,后再用75%酒精擦2遍,擦净残余碘,干燥后注射。消毒范围: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两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X5cm。2、手术切口部位皮肤的消毒方法同上。消毒范围:在手术野及其外1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涂擦。3、口腔和咽部用0.05%的碘伏消毒4、新生儿脐带用0.5%碘伏消毒。5、会阴及阴道手术的消毒:外阴用0.5%碘伏消毒,阴道冲洗用0.025%碘伏消毒。

四、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处置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室内有流水洗手设施。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止血带、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7、各种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