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咏物言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友鹤图【明】唐寅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D.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2.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逐去荆州依托刘表。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B.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C.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D.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4.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简要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潼关河亭薛逢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注:①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南近商岭,扼中原人关中咽喉,为晋、陕、豫三省要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②薛逢:唐代诗人,历官侍御史、尚书郎等职,曾两度被贬。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潼关形胜。“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B.诗的颔联和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先虚写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然后收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C.诗的尾联写诗人面对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心中升起无穷感慨,表达了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的情绪。D.此诗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起势雄健,结语惨然。这种情绪的起落,既与外界景物的影响有关,也与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有关。6.请简要赏析诗中诗人情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闲望吴融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注释: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蛱蝶,蝴蝶。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B.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浓艳明丽。C.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言鸳鸯的惬意,用词形象而贴切。D.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词句之中充满抛离故园的懊悔伤感。8.简要分析“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扇(明)徐祯卿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注】松陵:苏州的乡镇,现称吴江。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对仗工整,正体现了近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B.“渺渺”一词显示出“秋水”的宽广,这一句是静态的描摹。C.“扁舟摇动碧琉璃”一句中“摇动”一词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而“碧琉璃”的比喻,使我们想象出湖水的澄澈。D.这首诗写的是扇上之图景,实中有虚,神韵自成。10.请简单描绘扇面中应有的景物,并说说它呈现出怎样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葬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作者战斗过的地方。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1.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状写秋夜,北斗垂宇,银河浮天,写得苍茫空阔。B.颔联写景精细,风过叶落突出秋的静,百虫鸣叫反衬夜的静。C.诗歌从状景始,以纪怀收,细致描写秋夜的寂静,为后文抒怀铺垫。D.全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首联尾联押ing韵。12.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山寺王令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1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气象开阔,一个镜子巧妙的将江山融为一体,山水自然相合。B.第三句构思巧妙,用楼台影落、鱼龙惊骇的视觉感受来侧面展现楼台宏伟。C.第五六句远眺近观、触目成趣,生动地呈现出一幅和谐和而静谧的景象。D.“日暮”一句,白鸥任意飞翔、无拘无束的景象,隐含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1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姚子昂画马[元]李俊民雄姿卓立开天骨,腾踏万里如神速。可怜不遇九方皋①,空使时人指为鹿。自从大奴守天育②,无由更骋追风足。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③。【注】①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②大奴:成年奴仆;天有:皇家马厩名。③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主要表现了姚子昂高超、精湛的画马技艺。B.首联逼真传神地刻画出马的卓立雄姿和骁腾神采,将一匹活泼矫健的马生动地置于读者眼前。C.颔联用了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并将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改造成指马为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D.最后一联跳出了题画诗的窠臼,转而运用典故进行议论,增加了时间跨度,提升了思想深度。16.本诗借“马”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8.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阅读下面宋词,完成文后问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①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①吕叔潜:名大虬,当时的文士,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B.“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白发欺人故故生”之意,抒发岁月流逝的愁思与功业无成的抑郁。C.“斫去桂婆娑”一句想象月宫中的婆娑桂影。“桂婆娑”暗指笼罩百姓的黑暗势力,它或许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或许也指金人的势力。D.这首小令造语新奇,意境奇妙,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清新直白,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0.你认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有几层含义?请分析。答案1.B2.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故选B。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①“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表达自己与鹤相伴,不追名逐利的淡泊心志。②“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歌颂鹤的洁白情趣,说自己与它如同朋友一般,体现作者的高洁志向。③“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与鹤的相伴,“月下”“松阴”等景物衬托出诗人高洁的志向;“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借鹤的昂藏志向,表达自己品性高洁,不追名逐利;也反映出对“鸡群”(追名逐利的小人)的不屑。【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简析: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阳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和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诗歌译文:名利悠悠却都不能羁绊身心,这清闲的一身只与仙鹤相适宜。怜爱它一身雪白和我真匹配,对着它清癯的身影就如同至交好友。我在月下吟行,多亏它来作伴。我在松阴下睡醒,爱它的追随不离不弃。每日养成昂藏的志向,不和鸡群混同一体,卓尔不群。3.A4.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分析错误。这一联是直承首联,写忧国之情,首联写过江诸人对泣新亭,叹神州陆沉,是往事,也是眼前的实事,颈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中情与景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①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秋风秋雨”“落日孤云”是诗人眼前所见实景,营造出秋季的凄清氛围,烘托诗人心情;但它们又有各自的深刻含义。如“风雨”能令人想到风雨飘摇,指国家局势动乱,令人忧心。“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一联格调轻快,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落日孤云”一以日暮来衬托思乡之情,二以“孤云”来写游子漂泊无依之状。【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诗首联用《世说新语》中过江诸人的典故,说自己今天再也没想到会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作楚囚相对,为国家沦丧而伤心,但对挽救国家命运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诗既表现自己对现状及前景的哀怨愤慨,也因己及人,感叹朝中大臣也都个个束手无策。诗用“真成”、“遂无”加重语气,流露出极大的无奈。次联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保持一致。诗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用鸠不会营巢的典故,自叹无能,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对中原沦陷后,由于自己不善逢迎,没人援引,从而生活困难表示不满。两句都用鸟的典故,为诗家忌讳,但曾几因为用得很活,密切自己“寓居吴兴”的感受,所以没有粗疏谫劣之病。第三联直承首联,写忧国之情。过江诸人对泣新亭,叹神州陆沉,是往事,也是眼前的实事。第一联写了无力挽回国家倾覆的命运,这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如今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这一联格调轻快,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这样造语,显得情深意长,是曾几诗的特长,也是他最喜欢用的句型,如他在《发宜兴》的第三联也这样写:“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直接学黄庭坚名句“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次元明韵寄子由》)。由此可见曾几对江西诗派的继承关系。尾联宕开一层。国事如此,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获得暂时的安定,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愁意。“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5.D6.此诗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由高昂逐渐低沉:①诗的前四句以雄浑之笔描摹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和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雄奇,暗寓心中的豪迈;②颈联诗人由雄伟惊险的境界中恍然回到现实,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③尾联诗人面对汹涌的波涛,联想自己的际遇,不禁满怀惆怅与惨然。【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借景抒情”分析错误,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故选D。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变化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此诗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由高昂逐渐低沉:①首联,“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造境雄奇挺健,写潼关形胜。“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②颔联,“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虚写,诗人想象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暗寓诗人心中的豪迈。③颈联,“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实写,诗人将思绪收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④尾联,“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面对汹涌的波涛,联想自己的际遇,不禁满怀惆怅与惨然。【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这首诗首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橹声”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最后两句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写诗人心中升起的无穷感慨。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重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这第一句从潼关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给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势自尊”,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诸山曲折起伏,拱卫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川帝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设,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山河相凑束龙门”,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此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龙门景象,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近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7.B8.(1)“东迁西去俱无计”表达了作者奔走求仕的酸楚与无所获得的失望与悲哀。(2)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山林,而又难以割舍仕途与理想的无可奈何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B项,“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浓艳明丽”分析错误,四句纯用白描,没有“浓艳”表现。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诗歌尾联“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上句承上由离开旧隐到建立新居的联想而来,虽然只用了“东迁西去”四字,但写出了诗人多年来仕途奔走的辛苦酸楚,劳碌的结果只是“俱无成”。无数次的碰壁和失望,一事无成的悲哀,使他重新萌发了归隐之情,然而,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生计、仕途、理想等因素,对于一个沉沦潦倒而素有抱负的下层知识分子来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一古脑地抛掉。进退无计之际,望着暮色中纷纷归林的晚鸦,诗人不禁生出一股羡慕之情。【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9.A10.参考答案:画面中太湖秋水,波光浩渺,湖中有一叶扁舟,舟中还载着几个游客,他们透过叶子快要飘落殆尽的枫林,凝望着松陵古镇上酒家的酒旗。整幅画面呈现出淡远悠然的意境。【解析】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这首诗对仗工整”分析错误,对仗不是很工整。本诗是绝句,不要求对仗,诗人也并没有运用对仗手法。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应有景物”即画面中能够画出来的,视觉所见,如“渺渺太湖秋水阔”,画了太湖渺远的景象;“扁舟摇动碧琉璃”,画了一叶扁舟;“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望”的主语应该是人,所以舟中有人;他们看见了枫叶落入汉唐,古镇飘舞酒旗的景象。整个画面因辽阔的湖面而显得淡远,因舟中人的闲适而呈现出悠然的意境。【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1.D1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全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尾联“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没有运用对偶手法。故选D。1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意思为“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抓住“病入”“半睡”“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可得:虽秋夜病卧,仍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诗歌赏析:首联状夜,写北斗垂宇,银汉浮天,写得苍茫空阔。颔联状秋,写风过暗林,一叶飘零,露浸衰草,百虫嘶鸣,写得深沉落寞,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诗歌三、四联描写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抒发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走笔抒怀,写卧病,写吟诗,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全诗从状景始,以纪怀收,而纪怀籍状景为铺垫,状景因纪怀见精神。纪晓岚批:雅淡有中唐气味。13.B14.①对世道无常的感慨:金山寺外也可能随时发生险恶风波。世道环境险恶,人世也常是风云突起。②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希望自己如世外高僧一般,置身尘世之外,静观风云变幻,内含诗人归隐之志。【解析】13.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用楼台影落、鱼龙惊骇的视觉感受来侧面展现楼台宏伟”分析有误,“鱼龙骇”不是直观的视觉感受,而是诗人的想象。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尾联“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语含双关,寄托遥深,有着深沉的哲理思考,意思是在金山寺如此宁静之地之外即便晴光万里也会发生险恶的风波,有一种世道险恶,世事无常变幻的感慨;唯有居于山中的得道高僧可以静观风云变幻,诗人想要像那些得道高僧一样,置身红尘之外,表达了一种想要超脱尘世束缚的愿望,暗含一种想要归隐的愿望。【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15.A16.①对贤者无人赏识的惋惜和同情;②对世无“伯乐”的慨叹;③对埋没贤才、弃置贤才的社会现象的批判;④对贤者受到牵制,难以施展才华的叹惋;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伤。【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主要表现了姚子昂高超、精湛的画马技艺”表达不当,这首诗属于“借题发挥”式写法,重在表达作者对“怀才不遇”现状的感受。故选A。1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本诗,诗人借“马”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情感:①“可怜不遇九方皋,空使时人指为鹿”运用指鹿为马的典故,并将指鹿为马改造成指马为鹿,概括了封建社会中不能知人善任、贤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使事十分巧妙。②“自从大奴守天育,无由更驰追风足”表面意思是自从天子命令家奴看守马厩以来,千里马受到束缚,就不能自由奔驰了。其深层寄托则是:皇帝任用近侍,使将帅受到牵制,无从施展才能。③“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这两句画外之话,深刻指明了无论是金朝还是元朝,弃置贤才都是一个老大难的社会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本诗的时间跨度,提高了本诗的思想深度。【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诗歌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画者姚子昂事迹未详(查宋、金、元诸传记资料索引,均未见其名),但并不影响对本诗的欣赏。这首诗的字句多从杜甫的咏马诗(如《房兵曹胡马》《天育骠骑歌》等)中化出,也深得杜诗的咏物题画之法。这里,仅着重分析本诗继承杜诗传神写照、用典使事、比兴寄托等三个主要特色。其一,传神写照。元人赵汸曾分析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诗说:“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所谓索之于骊黄牝牡之外者。区区摹写体贴以为物者,何足语此?”(《杜律五言选注》卷三)我们看本诗的起首两句“雄姿卓立开天骨,腾踏万里如神速”也同样如此。首句逼真地刻画出马的雄姿天骨,次句传神地反映出马的骁腾神采,既图形肖貌,又传神写意,将一匹活泼矫健的天马,形象地置诸读者眼前。其二,用典使事。杜甫的咏马诗非常讲究用典使事,这是由于运用那些经过精心选择的典故史实,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某些难于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起到刘勰所说的“寸辖制轮,尺枢运关”(《文心雕龙·事类》)的作用。如赵次公评杜甫《病马》诗说:“此篇暗使田子方事之意。”《韩诗外传》卷八载“田子方出游于野,见病马焉。向之御者,对曰:此故公家畜也,罢而不为用,故出放之。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命耒帛赎之。”(《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杜甫正是借田子方的故事,概括封建社会在用人上,“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的典型事例,通过病马委婉地传达出他的心曲,使事十分巧妙。本诗三、四两句“可怜不遇九方皋,空使时人指为鹿”也是如此。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出自《列子·说符篇》。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诗人将两个典故合用,并将指鹿为马改造成指马为鹿,概括了封建社会中不能知人善任、贤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使事十分巧妙。这两句对世无九方皋的慨叹与上两句对天马的盛赞形成大起大落的鲜明对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比兴寄托。宋人尹洙尝论:“子美作诗,深音,格高,思深,凡咏物寄赠,率皆托意于物。”(陈应行《吟窗杂录》卷二十三引)诗的寄托要求物我打成一片,在表面意义之外蕴藏着另一层意思。如杜甫的《天育骠骑歌》,仇兆鳌注说:“盖伤知马者难逢,而自慨不遇也。”(《杜诗详注》卷四)知马者难逢,为诗的表层含义;自慨不遇,则是诗的深层寄托。本诗的五、六两句也是如此。“自从大奴守天育,无由更驰追风足。”表面意思是自从天子命令家奴看守马厩以来,千里马受到束缚,就不能自由奔驰了。其深层寄托则是:皇帝任用近侍,使将帅受到牵制,无从施展才能。据刘祁《归潜志》卷七说:“金人南渡之后,近侍之权尤重。盖宣宗喜用其人以为耳目,伺察百官,故奉御辈采访民间,号行路御史,或得一二事即入奏之,上因以责台官漏泄,皆抵罪。又方面之柄,虽委将帅,又差一奉御在军中,号曰监战,每临机制变多为所牵制,遇敌则先奔,故师多丧败。”这些天子的近侍牵制将帅的行为,难道同“大奴守天育”有什么两样吗?由上可见,本诗继承杜诗的咏物题画技法方面,是相当成功的。更为可贵的是,本诗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这突出表现在结尾两句上:“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这两句诗已完全跳出了题画的窠臼,转而对马的主人——将军,进行直接议论。“中原一战”当指蒙、宋联军攻破蔡州的战役。看来这位将军在攻蔡战事中,曾乘骑骏马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天下大定之后,便被弃置闲散,无怪乎他要像困居荆州的刘备一样,发出髀里肉生(髀生肉之典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的慨叹了。这两句画外之话,深刻指明了无论是金朝还是元朝,弃置贤才都是一个老大难的社会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本诗的时间跨度,提高了本诗的思想深度。17.A18.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解析】17.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A项,“前者指‘居所破旧’”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故选A。18.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景物描写,概括诗句情感的能力。分析诗句景物描写可根据诗句的含义来分析。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分析颈联,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这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