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_第1页
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_第2页
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

民事执行和解又称执行和解,是指双方在执行过程中就执行对象进行协商,自发地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但目前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执行和解的规定只有寥寥数条且存在着规定模糊、界定不清等问题;我国缺乏规范的审查监督制度,司法机关在民事执行和解中的地位和权限不明确,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民事执行和解担保的法律效力亟待明确,民事执行和解救济制度缺失。立法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实际效果。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体现了执行过程中的私权自治原则,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民事诉讼执行程序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一、合法权益的保护尽管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合意形成的,但这种私权的行使不能损害第三人的权益,应被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院应对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合理合法进行相应的审查。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建立民事执行和解审查制度,民事执行和解的审查还处于无序、不确定状态,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几乎沦为债务人一方拖延、拒不执行判决的借口,这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损害了对方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事执行和解审查制度势在必行。建议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程序,包括审查对象、审查范围、审查标准等事项,为民事执行和解审查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在民事执行和解审查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审查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民事执行和解双方主体是否合法。受民事执行和解制度自身特性的限制,民事执行和解的主体只能是执行程序所明确规定的权利义务相对人,第三人不能成为民事执行和解的主体。第二,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达成是否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解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一致表示,现实中常有债权人一方借订立民事执行和解协议之名,欺诈甚至胁迫对方当事人作出虚假意思表示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善意当事人的权益。第三,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是否合理合法。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双方当事人不得以私下合意为由恶意串通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得违背社会公共道德。此外,在执行中被执行人或第三人提供财产担保的,执行法院应当对被执行人或第三人的担保能力进行审查,以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实现。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合理是评判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成立与否的实质性条件。二、民事执行和解制度设计不合理与审判程序中法官不告不理、居中裁判不同,法院在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退去了法律的威严,更注重如何顺利、圆满地监督和指引当事人执行已经生效的判决。鉴于法院在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地位的特殊性,其在民事执行和解中的权限必须予以明确。法院既不能过多介入和解而使法院的公权取代当事人的私权,从而使民事执行和解失去意义,也不能过于消极或怠于行使监督、指引权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为了提高结案率、加快办案节奏,过多地介入了本属于当事人私权领域的民事执行和解,使“执行和解”变成了实际上的“执行调解”甚至强制和解,最终使民事执行和解失去了它原本的积极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法院的结案率往往与法官的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一些法官和执行人员迫于考核压力就“多快好省”地审案结案。不合理的制度设计造成了司法实践中法院过度介入当事人私权领域的“越位”现象。法院强行介入民事执行和解程序只会阻碍双方当事人作出真实意思表示,徒增司法成本。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存在的混乱、不合理现象,就必须明确法院在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的地位和权限。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司法机关在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的监督者和指引者地位,将法院对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审查权限制在与案件相关的执行人员手中,从而避免法院内部其他人员滥用职权、强制和解的现象发生。同时,应将执行权分为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对法院执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从体制上阻断个别不负责任的执行人员为追求工作绩效而对民事执行和解的越位介入。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考核的意见》,从办案程序的合法性、执行程序的公开性、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对法院的执行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各级法院不再以结案率为唯一考核标准和依据。三、执行和解协议重新达成目前我国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缺乏详细、系统的执行标准,造成了实务部门“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民事执行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自由处分,因此从理论上讲和解应当不受次数限制,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先前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无效或对原民事执行和解协议反悔后重新达成新的和解协议。理论上民事执行和解可以不受次数限制的观点和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被执行人对和解协议的反悔几乎没有成本,现实中一些被执行人对民事执行和解协议随意反悔,致使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几乎沦为个别被执行人逃避履行法定义务的工具。鉴于此,建议司法机关将民事执行和解的次数限制为两次,这既符合我国“事不过三”的传统习俗,也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签订后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处分应把握好“度”,既不能不顾现实情况,毫无保留地解除财产保全措施,也不能完全不解除强制措施而对被执行人过于严苛。一般而言,在具体个案中,被执行人提前履行部分债务或提供适当担保后,司法机关可以部分或全部解除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强制措施。有了这一保障,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权利人就可以在和解协议执行之前先行实现一部分债权,如此即使被执行人反悔甚至不履行和解协议,权利人也不会因为强制措施的解除而权益严重受损。四、明确民事执行和解担保的法律效力民事执行和解中常常出现被执行一方当事人提供第三人的担保财产以促成和解协议达成的情况。第三人担保看似为债权的实现提供了额外保障,但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和解协议时,第三方提供的担保财产的执行往往成了民事执行和解程序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我国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民事执行和解中是否可以直接强制执行担保人提供的担保财产,这造成了民事执行和解中的第三人担保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时,第三人既然同意介入与其本不相干的民事执行和解协议,即可认为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况且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本身就是在公权允许的合理范围内形成的私权合意。基于民事执行和解的特殊性,建议将民事执行和解协议中的担保限定为一般担保,法院可以在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直接对担保人提供的担保财产进行强制执行。要强制执行担保人的担保财产,必须穷尽被执行人的偿还能力。只有在被执行人确实无力履行和解协议时,才能强制执行担保人提供的担保财产,这也是对担保人的一种保护。此外,必须保障担保人的追偿权,使法律判决的不利后果最终只能由被执行人承担。五、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判决的发生民事执行和解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或瑕疵履行和解协议。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按协议履行和解协议,就会直接导致民事执行和解失去意义。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被执行人悔约的情况,这类现象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预期权益,违背了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建立的初衷。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民事执行和解救济制度,以保护和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民事执行和解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时,债权人完全可以申请恢复强制执行原生效的法律判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和解协议已经部分履行的情况下,对履行的部分要视情况分别处理:如果执行标的是金钱或者具有同等价值的同类物,则可以在恢复履行原生效法律判决时对履行的部分予以抵消扣除,只对未履行部分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已经履行部分与原生效法律判决中的执行标的之间不可折价抵消,则应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判决,同时告知当事人对已履行部分自行和解或另行起诉。从民事执行和解债务人的角度出发,当债权人滥用权力、任意悔约时,应当为债务人设定适当的救济渠道。在民事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