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_第1页
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_第2页
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_第3页
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

常州是中世纪西部的一个重要绿洲国家。高昌的主体居民是汉人移民,5世纪中叶高昌政权建立之后,谋求在地建国,完善国家建制,文化上的特色亦逐渐显现,到6世纪中叶形成了自具特色的高昌文化。一物质条件和随葬品的物质性高昌郡到高昌国时期的墓葬中埋纳随葬衣物疏的传统相沿不辍,如上表所示,衣物疏较为完整可以确认为男性所有者计19例;其中因文书有残缺,无法确认是否有武器随附者5例;情况明确的13例中,没有弓箭等武器随附者1例,12例有武器随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昌延和十八年(619)张师儿随葬衣物疏》。张师儿衣物疏出自阿斯塔那386号墓,情况较为特殊。一般衣物疏都是先写随附衣物,再写墓主相关情况,张师儿衣物疏则正好相反,随附衣物后写,并且似乎并未写完;另张师儿衣物疏高28、长22.5厘米,其妻衣物疏高27.9、长40厘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孝章衣物疏中随附有“弩牙”。“弩牙”不是弓,而是弩机的一部分。衣物疏中记入弩机构件的情况在高昌郡至高昌国前期的衣物疏中并不少见,如《西凉建初十四年(418)韩渠妻随葬衣物疏》中有“表一显示,张孝章衣物疏中出现了弩牙和盾,氾崇鹿、张毅衣物疏随附“弓箭一具”,除这三例时代较早(都在6世纪)之外,其余7世纪的九例应当都是以“桐椀弓箭一具”的方式记入的。衣物疏中所登载的物品除衣物之外还常常出现粮食、铜钱、金、银(或者金银钱)、丝绵绢帛等形式的财富以及攀天丝等。墓中随葬品并非全部都记入衣物疏,如作为最一般的随葬品的陶制容器以及作为明器入葬的俑都未见记入;而衣物疏中登载的物品也不一定就实际埋入,如“黄金千两”等;反映吐鲁番当地早期土著游牧族群文化面貌的鄯善县苏贝希(苏巴什)等古墓葬中,弓箭为常见的随葬物品;高昌郡时期的墓葬如哈拉和卓97、98号墓、阿斯塔那408号墓所出的墓葬壁画中所绘的墓主人生活图中都可以看到弓箭的形象。弓箭是高昌国时代的兵器种类之一,传世典籍如《周书》和《北史》已经明载。ue583瑏瑠出土文献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相关信息。出自哈拉和卓99号墓的《某家失火烧损财物帐》君字伯演,田曹参军画纂之孟子。便弓马好骑射,寝疾卒。春秋卌有五,延昌卅一年辛亥岁,十月十四日丧于廟。画氏之墓表。高昌国时期的墓表一般内容都非常简单,只包含墓主的历官、入葬时间、姓名等基本信息。画伯演墓表内容也很短,墓表尚留有近三行的空白未书。但在这件墓表中,记画伯演“便弓马好骑射”,这种极为个性化的描写在高昌国时代的墓表中并不多见,我们倾向于相信它是对墓主人的真实描写。结合高昌国后期多数男子衣物疏中都登载“桐椀弓箭一具”,骑射在当时可能是男子的基本技能,因而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昌国时代男性衣物疏虽然大多记载有“弓箭”,但却很少真正随葬。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研究者指出北朝时期河北境内骑射之风流行,反映了晋末以来内迁北方民族对汉族的巨大影响,二《差人上现文书》所藏马亭马堂室乘子状况关于高昌郡时期的军事制度,学者们凭藉出土文书已经研究得比较充分。唐长孺先生指出,高昌郡士兵有两个来源,一是征发或招募,二是谪戍。虽然有两个来源,但大致可以推断都出于郡县居民。高昌士兵从当郡居民中征集,而当地居民继承汉代戊己校尉建制以来的传统,本来就是兵。关于高昌郡时期兵士的武器,《下二部督邮县主者符》其次拟对兵士的弓箭来源作一分析。《北凉建平六年(442)田地县催诸军到府》文书高昌国时期的军事制度,虽然已有个别专论文章,《差人上现文书》出自阿斯塔那171号墓,同出有《唐贞观十六年(642)麹氏墓志》以及另外两组文书,分别为《高昌延寿十四年(637)兵部差人看客馆客使文书》(以下简称《差人看客馆文书》)和《高昌私马长生马行马亭马拾骑马驼驴帐》。观上件表格可见:每一组服役人数为5~8人不等,城门外多为6人,城门里多为8人;服役地点主要为城门内外,此外还有个别山谷;服役的方式分上现、供某将上现以及“逻”研究者结合考古调查和出土文书资料认为高昌城应该有九个门。文书第一行仅残存四字“右陆人供”,察其纸边,颇为齐整,当为原纸之纸边,文书整理组故而未在第一行之前加“前缺”。第一片最后一行,即第17行,仅存三字“守愿白”,当分别为前后两人之名和姓的残存部分。此前和此后一行中都可见“右捌人”的信息,根据字体疏密判断,行数似乎并无缺,文书整理组故而在17行之后未署“中缺”,而是直接接续后件文书之首行,以为18行,此处的拼接应当可以信从。如此,我们即可获知当年七月三十日兵部分派上现人员的总体规模。观察上表,我们发现“门外”上现,数据尚存者都为6人,此件《兵部差人上现文书》既涉及城门内外上现,又涉及周边山谷巡逻,三冻国栈混合箱关于高昌国兵士的弓箭来源,文献中保留的信息有限。冻国栋先生研究了高昌国的匠役问题。阿斯塔那385号墓出土的《高昌付铁作器物用供帐》四物疏中随附弓问题的由来以上分析都旨在揭示高昌郡和高昌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中与百姓关联的部分,弓箭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兵士的弓箭来源。囿于资料所限,相关情况不明者尚多,但高昌郡及高昌国的建制具有军事色彩浓厚的特点则无疑问。在这种背景下,人力乏少和防卫任务艰巨的现实决定了当时兵民身份接近以及普遍性兵役制的特点。弓箭作为防卫和战争武器在当时即使不是男子人手一副,也是家庭必须购置的必备之物。高昌国“境连猛狄”,要具备与游牧族群相当的防卫势力,弓箭应当比刀、楯等兵器都更为重要;普遍性兵役制决定了骑射实际上成为高昌国男子的必备技能,骑射之风的形成实乃势在必然。与此相伴的是,高昌国男子胡服习惯的形成,这应当也是适应环境的主动改革。⑤分析弓箭问题的缘起是6世纪后期男子衣物疏中随附弓箭的现象。如前文已经言及,高昌郡及高昌国前期衣物疏中弩机郭、弩牙等的存在是源自河西的影响,其存在应当是一种象征的镇墓意义。高昌郡时期河西地区的衣物疏中除弩机部件外,还见随附弓箭的情况,同期的高昌郡衣物疏中目前尚未见到,是否亦有还不清楚。高昌国时期的情况是,6世纪后期开始“弓箭”在衣物疏中出现的情况显著增多,弩机的构件则没有再出现。在时间上,弩机构件与弓箭在衣物疏中的存在大体前后相继,但笔者认为弓箭的出现及意涵与弩机并不相同。弩机构件的存在是受河西影响,而弓箭的出现可能是6世纪后期高昌人自己的“发明”;与弩机构件同时存在于男女两性的衣物疏中不同,弓箭只见于男子衣物疏中。这一时期衣物疏中弓箭的随附与当时高昌国文化的完善大体同时,应当与当时的文化完善也存在某种关联;弓箭仅仅出现在男性衣物疏中,似乎是当时社会生活一个方面的真实反映,如一些衣物疏中声称的、条列的都是平生所用之物,弓箭则确实为当时男子的必备之物,现实生活中弓箭对于男子的重要性在衣物疏中也有体现,写入衣物疏就象征着为死者陪葬,亡人在另一个世界也可继续使用。虽然高昌国后期男子衣物疏中大都登录弓箭,但墓葬中实际埋纳的情况并不多,因为弓箭为生者不可或缺并且需要他们自己购置,所以不将其实际随葬是要留给活着的人继续使用。亡人和他们活着的亲属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上文试图利用文献揭示高昌国兵士的弓箭来源,虽然文书中出现了弓师和造箭的记载,但应当都是为特殊的群体或个体(刑徒和高昌王等)制造,普通的兵士应当需要自己购置。文书也显示当时高昌的市场上存在铁的交易,可能直接来自突厥,所以普通兵士所用弓箭的材料至少一部分应当是来自周边游牧族群,箭镞的制作技术也可以向突厥学习,这些显示高昌与突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