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1.gif)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2.gif)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3.gif)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4.gif)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8e93d1ca11c9163da073052af5c9d8a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学问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钦佩”、“一再”、“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依次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纳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开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驾驭方法,达到了培育实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合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行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宏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彻底成功,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依次复述课文。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沟通反馈
(1)做作业本其次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mái)缝补(fèngféng)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短暂不要求学生非常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也许)(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当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围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依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依据提示分段。
(2)沟通。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驾驭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方、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改变,体会作者对这一改变的欣喜、赞美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改变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留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驾驭状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索: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沟通,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改变”的时间之快,改变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摆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困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羡?究竟村庄发生了什么改变?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沟通。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改变?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夫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面貌一新”。“这就是从前……”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方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日的农夫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妙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长
深圳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改变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改变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方、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依据诗歌的写作依次,背诵课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驾驭“率领、相持、计策、失信、远眺、波浪滔天、自不量力、兴师动众、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缘由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肯定依次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分析概括实力和学问运用实力。
2.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育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老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爱好动身,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学问,有依次地介绍本文,并依据疑点让学生绽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输赢的根本缘由;理清“火攻”一段的依次,学习技肯定依次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依次。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方法
老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探讨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索、探讨、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依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沟通,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励学生参加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主动读书。
老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情愿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状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相识起点”,据实施教
1.干脆了解,开宗明义。
老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呈现已知。
老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供应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依次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气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沟通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依次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化剖析
1.利用爱好,直入重点。
老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爱好的是哪一部分?
(依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爱好。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老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缘由。
3.全班沟通,各抒己见。
老师引导学生沟通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情愿记住吗?怎么做才简单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方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沟通汇报,相互启发。
(学生口头沟通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相识,深化思想
1.老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战胜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老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绽开辩论。
辩论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探讨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行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观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宏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依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观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观赏的句子,说说观赏的内容和缘由。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瞬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索,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围着周曹双方胜败的缘由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斗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留意按肯定依次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松。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依次。
(二)实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依次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育朗读实力。
4、训练学生思索实力、阅读实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相识,教化学生做不畏强暴,英勇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
2、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具体叙述的。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驾驭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咆哮(xiào)请勿自误(wù)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搁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其次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夫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英雄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膊上阵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探讨沟通。
3、理解脉络,探讨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依次写的?(事情发展依次。)
(2)探讨分段(按事情发展依次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其次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改变。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依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索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具体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依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英勇的性格。)
④探讨: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探讨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老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其次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索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爱?(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灵、英勇、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概,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概,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灵英勇、武艺超群。)
3、前后位探讨: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详细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灵英勇,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概。)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敏捷。)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概、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英勇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概及武松的英勇无畏。
二、学习其次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详细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细致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其次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其次段,思索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肯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显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行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假如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英勇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探讨归纳:武松终归是个凡人,赤膊上阵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力倦神疲了。假如再写他斗志旺盛,打算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终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详细,让读者更喜爱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英勇。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终归是个一般人,作者相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爱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说明“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其次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改变。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灵英勇,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访楚国,以超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羞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
1、要求: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学习1—3小节
1、议议读读,深化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方法羞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叮嘱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羞辱?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则,……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留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其次次楚王取笑晏子(),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慧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特别奇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文,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文,留意人的语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文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敬重晏子了”,楚王敬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依次给课文分段。
提示:
1、楚王为什么羞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到()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羞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到第()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自然段。
二、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严,想趁机羞辱晏子。
其次段:楚王三次羞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对,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视察四周的事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奇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视察四周的事物的爱好。
教学打算: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索: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新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隐私。
其次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妙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打算新的歌颂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奇妙好玩”?
4.出示:“夜幕驾临 ,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
2.沟通蝉的资料。
二、学习其次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依次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沟通
依据沟通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沟通,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原委“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沟通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挚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沟通探讨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许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改变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餐具洗涤用品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快递业务客户关系管理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环保产业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梯安全评估与整改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电子商务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合同
- 班级志愿者活动计划
- 团队激励机制的设计计划
- 促进员工团队意识的措施计划
-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计划
- 绩效考核体系年度优化计划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肿瘤性发热及护理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护理科研》课件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教学设计
- 年产1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2024年新高考全国1卷第16题说题课件
-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究的文献综述4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