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掌握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化常识,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背诵原文;2.理解《论语》中关于好学、礼教、君子、《诗经》的章节,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3.说说《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任务一:温故知新孔子,名

,字

时期

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

”之首。丘仲尼鲁国春秋儒家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论语》是一部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记录

。由

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语录体散文集了解孔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孔子的一生(1)30岁前,3岁丧父,少年丧母,位卑而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乐在其中。(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复古主义者,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儒家传统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六艺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孔子思想(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写作背景:百家争鸣

三维106页一、原文朗读与背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八佾(yì))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bīn),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任务二:学而知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无: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敏:勤勉。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勤勉于做事,谨慎于言谈,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向他学习)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而:连词,如果,表假设例:“锲而不舍”,“惑而不从师”仁:仁德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礼,指各种礼节规范。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乐呢?”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道:学问、人生哲理、大义、真理、是非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孔子说:“在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通晓,明白。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形作名,有德行;有才能。这里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而:连词,就,表顺承。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第五章:君子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自我反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后引申为文雅的样子。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就会虚饰浮夸。质朴和文采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野:粗野、鄙俗。第六章: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后才停止,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以为:把……当作不亦……乎:不也……吗?岂不也是……吗?表示反问语气。第七章: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是我自己坚持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第八章: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知:同“智”,智慧。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第九章: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克已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一言:一个字。言,字。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可终身奉行,强调“修己”。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迩(ěr):近。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第十二章:孔子明确地道破《诗》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仁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即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治家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论语》

十二章一、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二、礼、乐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道”(真理)四、君子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八、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君子之德修身养性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文本探究结合《论语十二章》,谈谈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和“礼”“仁”首先是指“爱人”,子曰“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根源于家庭内部的血亲关系因此强调血缘纽带,强调亲亲、孝悌,故“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的第二个含义是从个体的角度讲,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如果从社会角度来讲,仁则代表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国”,是人类崇高的社会境界,“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文本探究结合《论语十二章》,谈谈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和“礼”“礼”首先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个体立身的基石,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统治体系。儒家强调礼治而不是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文本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拓展提升《论语》的当代价值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确实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