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中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引起赤潮的蓝细菌、甲藻和硅藻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
C.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海洋可以降低赤潮出现的风险
D.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2.市售奶茶中的糖类和脂肪含量高,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奶茶中是否添加蔗糖
B.糖类转化为脂肪,元素比例改变而种类不变
C.多糖和脂肪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糖类和脂肪均能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3.鲤春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鲤科鱼类疾病。弹状病毒有一层囊膜,内含单链RNA等物质。以下有关弹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C.RNA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与膜蛋白有关 D.核酸初步水解产物的种类比鲤鱼细胞少4.通过破坏细胞器结构可以研究该细胞器具有或不具有相应的功能,下列预测结果合理的是()选项细胞种类破坏的结构预测结果A造血干细胞中心体无法合成膜蛋白B叶肉细胞叶绿体细胞呼吸被阻断C巨噬细胞溶酶体消灭病毒的能力下降D性腺细胞高尔基体无法合成脂质A.A B.B C.C D.D5.为评估新鲜菠菜表面残留农约对细胞液浓度的影响,某同学将新鲜菠菜置于蒸馏水中浸泡,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定其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至B点的曲线变化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
B.在B点时,大部分叶肉细胞因吸水而发生涨破
C.B至C点的曲线变化可能由于细胞吸收农药所致
D.长时间浸泡菠菜可能会增加农药摄入的风险6.菠萝蛋白酶存在于菠萝细胞内,能损伤口腔黏膜导致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疼痛感。研究人员探究了在不同温度和NaCl浓度的环境中浸泡菠萝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菠萝蛋白酶能催化口腔黏膜的蛋白质分解 B.该酶到达胃部后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C.高盐浓度可以降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D.建议食用前用40℃的盐水浸泡菠萝7.“荔枝香暗琉林,砌下落花深处寻。”岭南盛产的荔枝甜美多汁,将新鲜的荔枝放入纸箱中密封保存,第3天取果时发现果实发热,存放时间长会闻到酒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有机物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线粒体,同时伴随着释放CO2
C.纸箱密封性越高,荔枝释放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越大
D.为了保鲜荔枝,应将其放在低温、无氧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8.水蕴草原产于南美洲,近年来已成为亚洲地区池塘、溪河等水域中的常见野生植物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长势相近的水蕴草分成甲、乙两组,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定时记录倒置的试管顶端的气体量。该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环境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C.探究环境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D.探究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9.如图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显微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图a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B.只有图c含有同源染色体
C.图d中每个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D.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为a→d→c→b10.如图中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过程是()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②④⑤11.如图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上的四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Y染色体上可能不含有图中的某些基因
B.基因R、S、N、O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N、S在该果蝇的所有细胞中均会表达
D.该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最多只含有一个基因N12.基因甲基化是指DNA分子中的某些区域甲基化程度增加,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甲基化通过改变DNA的碱基序列来改变遗传信息
B.某显性基因甲基化后可能使该个体表现出隐性基因的性状
C.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基因甲基化水平不会遗传给后代
D.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聚合酶无法与DNA结合,影响转录过程13.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Ⅰ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6的甲病致病基因可以来自Ⅰ1和Ⅰ2
C.乙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D.Ⅱ7和Ⅱ8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14.如图为果蝇DNA复制示意图,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表明果蝇DNA复制()A.有多个复制起点 B.方向不一定从5′→3′
C.不遵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15.若用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检测到的同位素为()A.外壳中有15N、35S B.DNA中有15N、35S
C.外壳中有15N、32P D.DNA中有15N、32P16.为探究骨格肌增龄性退变降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的原因,将中年期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H组),给予相应处理后检测骨格肌细胞线粒体数目和ATP浓度,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线粒体个数ATP含量(nmol•μL-1)C组H组C组H组第0周48.1744.830.720.65第8周44.1761.000.871.30第16周36.0060.330.681.52A.大鼠骨骼肌细胞中的ATP含量与线粒体个数呈正相关
B.由表可知线粒体数目减少导致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
C.本实验加上测量大鼠的活动能力的变化的指标会更合理
D.本实验可充分证明运动训练能够延缓大鼠活动能力下降二、非选择题(52分)17.采用智慧蔬菜大棚种植番茄能给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菜农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大棚内部的光照、CO2浓度、温度等,使番茄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了使番茄长势更好,进行相关研究,图1为番茄叶肉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图,图2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在番茄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填序号)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______,可以看到该细胞器内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含有多个类囊体,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写出该细胞器内有众多的类囊体对其功能的影响有______。
(2)图1的生理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其中______(填序号)过程能够为合成图中反应所需的酶提供能量:______(填物质)能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
(3)图2中c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______。
(4)请写出本实验的结论______,根据该实验结论,请为智慧蔬菜大棚种植番茄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______(写出一项即可)。18.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公顷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不能被有效利用,培育耐盐碱农作物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1)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是______,有研究表明,部分耐盐作物可通过提高液泡中可溶性溶质(如脯氨酸、糖类等)含量以适应高盐环境,请解释相关的作用机理______。
(2)目前,对植物在耐盐性机理已有较深入研究,但对耐碱性机制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直到2023年,我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AT1基因可以调节作物的耐碱性表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对于提高作物在盐碱地的存活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图表示在盐碱地种植的普通作物和敲除AT1基因作物的细胞示意图。图中的PP2s为某种水通道蛋白,其发生磷酸化后将获得运输H2O2的能力。在盐碱地种植的普通作物细胞会受胁迫产生过量的H2O2,H2O2积累会破坏细胞结构和成分,最终导致作物死亡或低产。敲除AT1基因的作物耐碱性会______,原理是______。
(3)作物敲除AT1基因后,有可能影响水进出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盐碱环境对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影响,请以敲除AT1基因作物为材料,写出实验思路______。19.B型血友病是编码凝血因子9的F9基因中一对碱基A-T替换成C-G所致的一种遗传病,患者终身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后止血较为困难。我国科学家构建了B型血友病模型小鼠,并尝试对模型鼠进行基因治疗即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血友病模型鼠的异常F9基因进行定点“修改”,并测定凝血时间,结果如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表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其中①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②过程称为______,由图1可知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由③过程推测,异常凝血因子与正常凝血因子的差异可能不包括氨基酸的______不同。
(2)图2中A组应该为______,在实验中设置基因治疗的模型鼠组别运用了______法原理,结果表明基因治疗的模型鼠凝血能力______,依据是______。20.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茄子生产和消费国家,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导致对茄子果皮和果肉颜色的选择存在差异。果皮颜色主要有紫皮、绿皮和白皮,果肉颜色有绿白肉和白肉。为研究果皮和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相关基因均为细胞核遗传),我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亲本纯合紫皮绿白肉×纯合白皮白肉F1紫皮绿白肉F2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白皮白肉=44:15:15:4(1)茄子果皮和果肉颜色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若只考虑果肉颜色,F2中绿白肉茄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
(2)茄子果皮颜色至少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依据是______。
(3)请从上述实验材料中选择适合个体,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验证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要求:不能与原杂交实验相同。
杂交方案: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
(4)F2中未出现白皮绿白肉和绿皮白肉的性状,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引起赤潮的蓝细菌、甲藻和硅藻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
C、未经处理的污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导致藻类大爆发,因此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海洋可以降低赤潮出现的风险,C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非生命的物质、成分和生物群落,说明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D。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A
【解析】解:A、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A错误;
B、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但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因此糖类转化为脂肪,元素比例改变而种类不变,B正确;
C、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和脂肪均能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A。
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3、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
本题考查了细胞内糖和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相关知识点,识记二者的分类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弹状病毒含RNA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因此该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
C、弹状病毒有一层囊膜,其膜上的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侵染宿主细胞,因此其RNA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与膜蛋白有关,C正确;
D、弹状病毒含有的核酸是RNA,初步水解可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鲤鱼细胞内含有DNA和RNA,初步水解可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弹状病毒侵入鲤科鱼类体细胞时,会将自身的RNA释放到细胞,会在宿主细胞中合成RNA和蛋白质,组装后形成子代病毒。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组成和繁殖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完成判断。
4.【答案】C
【解析】解:A、膜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破坏造血干细胞的中心体可以合成膜蛋白,A错误;
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叶绿体损伤后,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B错误;
C、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吞噬并分解抗原,受损后巨噬细胞消灭病毒的能力下降,C正确;
D、脂质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破坏性腺细胞的高尔基体能合成脂质,D错误。
故选:C。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
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本题考查了溶酶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A至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发生了渗透吸水,A正确;
B、正常情况下,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植物细胞不会吸水涨破,B错误;
C、B至C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升高,可能由于细胞吸收农药所致,C正确;
D、由题图分析可知:长时间浸泡(如浸泡时间超过B点所对应的时长)菠菜可能会增加农药摄入的风险,D正确。
故选:B。
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解:A、酶具有专一性,菠萝蛋白酶能催化口腔黏膜的蛋白质分解,因此能损伤口腔黏膜导致人在食用过程中产生疼痛感,A正确;
B、胃液的pH为2.2左右,过酸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此该酶到达胃部后其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据右图可知,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因此高盐浓度可以降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C正确;
D、由左图可知,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食用前在此温度下浸泡菠萝,该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高,食用后对口腔黏膜的破坏作用最大,因此不建议食用前在此温度下浸泡菠萝,D错误。
故选:D。
高温、过酸、过碱以及重金属盐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有机物的能量大部分没有释放出来,而是存在未彻底分解的酒精中,A错误;
B、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氧气浓度降低可抑制有氧呼吸并促进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CO2,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相等,因此纸箱密封性越高,氧气含量越低,荔枝释放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越大,C正确;
D、为了保鲜荔枝,应将其放在低温、低氧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C。
无氧呼吸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与[H]反应生成C2H5OH(酒精)和CO2。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从实验装置中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15℃、30℃)不同,因变量为产生的气体量,该气体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因此实验可探究环境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A正确;
B、两装置中的灯源与水蕴草距离相等,因此光照强度相同,故不能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错误;
CD、若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应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以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示两个装置均有光源,因此不能探究环境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且光照强度在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CD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和实验装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装置其它设置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强度,观察因变量的指标为产生的气体(氧气)量。光照强度(灯与装置之间的距离)、植物的种类和大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9.【答案】B
【解析】解:A、图示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分别在细胞的两极。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有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有丝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故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c(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观察到2个细,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分别在细胞的两极),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有20条,C错误;
D、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依次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能观察到两个细胞,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能观察到4个细胞);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观察到2个细,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分别在细胞的两极)。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且涉及的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基因,即④⑤过程可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而①②体现的是分离定律,③和⑥是受精作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1.【答案】A
【解析】解:A、由于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因此Y染色体上可能不含有图中的某些基因,A正确;
B、基因R、S、N、O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S是控制白眼的基因,N是控制截翅的基因,不会在所有细胞中均表达,C错误;
D、当X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此时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两个基因N,D错误。
故选:A。
该图表示果蝇X染色体上的4个基因,该图示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答案】B
【解析】解:A、基因甲基化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性状,但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不改变遗传信息,A错误;
B、某显性基因甲基化后不能表达,不能体现显性性状,可能使该个体表现出隐性基因的性状,B正确;
C、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基因甲基化水平,会遗传给后代,C错误;
D、DNA聚合酶催化的是DNA复制过程,而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RNA聚合酶无法与DNA结合,影响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B。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
本题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表观遗传的含义,能正确分析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答案】D
【解析】解:A、I3和I4不患甲病,Ⅱ9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I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Ⅱ9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3,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故Ⅱ6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I1,B错误;
C、根据I3和I4不患乙病,Ⅱ8为患乙病的女儿,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男女相同,C错误;
D、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乙病的致病基因为b,根据Ⅱ6患两种病,基因型为bbXaY,可知I1和I2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Ⅱ7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I3和I4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Ⅱ8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两种疾病单独分析,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12=13,不患乙病的概率为23,子代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4=38,故Ⅱ7和Ⅱ8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2314.【答案】A
【解析】解:A、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据图可知,图中有多个复制泡,说明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A正确;
B、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3′,B错误;
C、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细胞核内的DNA位于染色体上,因此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同时进行的,D错误。
故选:A。
DNA复制时期为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复制泡为DNA正在进行复制的状态,复制需要解旋酶和能量;多个复制泡同时复制,有利于提高复制速率;不同复制泡大小不同,说明起始时间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果蝇某个细胞内DNA的信息,并结合所学DNA复制的过程作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15.【答案】D
【解析】解:AC、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AC错误;
BD、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但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不到35S,B错误;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该放射性。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16.【答案】C
【解析】解:A、据表可知,第8周与第0周相比,C组线粒体个数下降,但ATP含量升高,大鼠骨骼肌细胞中的ATP含量与线粒体个数不呈正相关,A错误;
BD、表格只能表明运动训练与线粒体数目和ATP浓度的关系,不能说明线粒体数目与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与大鼠活动能力下降的关系,BD错误;
C、探究骨格肌增龄性退变降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的原因,加上测量大鼠的活动能力的变化的指标会更合理,C正确;
故选:C。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本题考查细胞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①②
叶绿体
众多的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能附着更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④
ATP和NADPH
在黄光条件下,与b点相比,c点CO2浓度较大,暗反应较强,光合作用较强,(细胞呼吸较弱,)净光合速率较大
在白光和高CO2浓度的条件下,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高
晚上或光照强度弱时适当补充白光/大棚采用无色透明薄膜/使用CO2发生器/投放干冰/增施有机肥
【解析】解:(1)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光反应进行水光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还原氢结合形成水,因此图1中在番茄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①和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可以看到该细胞器内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含有多个类囊体,众多的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能附着更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合成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④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②④过程能够为合成图中反应所需的酶提供能量。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能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
(3)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图2可知,与b点相比,c点CO2浓度较大,暗反应较强,光合作用较强,(且细胞呼吸较弱),因此净光合速率较大。
(4)图2对应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不同波长的光,据图可知,在白光和高CO2浓度的条件下,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高。据此可知,改变CO2浓度和光质可影响光合速率,因此晚上或光照强度弱时适当补充白光或大棚采用无色透明薄膜以增加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或使用CO2发生器或投放干冰或增施有机肥等增加CO2浓度的方式都可提高净光合速率,以提高大棚内番茄产量。
故答案为:
(1)①②;叶绿体;众多的类囊体增大了膜面积,能附着更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有利于光合作用
(2)②④;ATP和NADPH
(3)在黄光条件下,与b点相比,c点CO2浓度较大,暗反应较强,光合作用较强,(细胞呼吸较弱,)净光合速率较大
(4)在白光和高CO2浓度的条件下,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高;晚上或光照强度弱时适当补充白光/大棚采用无色透明薄膜/使用CO2发生器/投放干冰/增施有机肥
分析图1可知,①为光反应,②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为暗反应,④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分析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不同波长的光,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白光组最有利于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因为白光是复色光,而植物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吸收其他波长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答案】渗透作用
在高盐环境下,外界溶液浓度较高,可溶性溶质含量增加可提高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减少水的流失
提高
该作物解除了AT1基因表达产物对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后将H2O2及时排出细胞,从而提高作物的耐碱性
将长势相似的敲除AT1基因作物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种植在普通土壤和盐碱环境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解析】解:(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差,因此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在高盐环境下,部分耐盐作物可通过提高液泡中可溶性溶质(如脯氨酸、糖类等)含量,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减少水的流失,因此可提高其适应高盐环境的能力。
(2)据图可知,PP2s为某种水通道蛋白,其发生磷酸化后将获得运输H2O2的能力,而AT1可抑制PP2s的磷酸化过程,因此敲除AT1基因的作物去除了AT1基因表达产物对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后将H2O2及时排出细胞,减少了对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作物的耐碱性。
(3)为进一步研究盐碱环境对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影响,则实验自变量为植物周围的土壤环境,因变量为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因此以敲除AT1基因作物为材料,实验思路为:将长势相似的敲除AT1基因作物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种植在普通土壤和盐碱环境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故答案为:
(1)渗透作用在高盐环境下,外界溶液浓度较高,可溶性溶质含量增加可提高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减少水的流失
(2)提高该作物解除了AT1基因表达产物对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H2O2通道蛋白磷酸化后将H2O2及时排出细胞,从而提高作物的耐碱性
(3)将长势相似的敲除AT1基因作物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种植在普通土壤和盐碱环境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有: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
19.【答案】RNA聚合酶
翻译
GAC
数目
健康鼠
加
部分恢复
与血友病模型鼠相比,基因治疗的模型鼠的凝血时间显著缩短,但略长于健康鼠的凝血时间
【解析】解:(1)图1中①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②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肽链,即②过程为翻译。根据酪氨酸的密码子UAC可知F9基因的模板链为下面一条链,因此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C。根据③过程可知,该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使天冬氨酸替换了酪氨酸,因此,异常凝血因子与正常凝血因子氨基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方运输合同协议
- 上海动迁房屋合同协议
- 建筑用地承包合同协议
- it技术支持合同协议
- it工程外包合同协议
- 高端生意转让合同协议
- 工程用料采购合同协议
- 专利权授权合同协议
- 2025车库合同协议
- 上海二手车合同协议
- 医保内部财务管理制度-1
- 骨科查体-骨科体格检查-四肢(精制医学)
- CT设备维保项目实施方案
- 约克冷水机组年度维护保养方案
-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物资拆装搬运服务方案
-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教案
-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课件:第八章 结构施工图
- 2024年甘肃酒泉肃州区选拔项目人员纳入编制管理107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性防治策略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