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_第1页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_第2页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_第3页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_第4页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120A

00

DB3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villages

river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6/T

1236—2020前言

................................................................................

IV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与定义

........................................................................

24

建设规划

..........................................................................

25

基础设施

..........................................................................

36

人居环境

..........................................................................

57

生态保护与修复

....................................................................

78

绿色产业

..........................................................................

89

公共服务与管理

....................................................................

9参考文献

............................................................................

11IDB36/T

1236—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管理。省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抚州市农业农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飞、曾建华、花明、谢克侵、毛炜翔、黄月荣、丁木华、鲁圣鹏、李颖、傅晓敏、徐步朝、华启和、谢青霞、方正、易琪媛、刘翔宇。IIDB36/T

1236—20201 范围产业、公共服务与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抚河流域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 标准电压GB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

部分:总则GB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8321GB

农村住宅卫生规范GB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所有部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707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GB/T37066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农村防火规范GB

防洪标准GB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1DB36/T

1236—2020GB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程标准

3020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HJ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JTGD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NY/T

496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抚河流域

river

basin抚河位于江西省东部,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镇的血木岭。km

,东西平均宽70km。3.2生态文明

civilization果的总和。3.3生态文明示范村

civilized

model

建设目标的典型特色村庄。3.4人居环境

指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4 建设规划4.1 一般要求4.1.1 建设选点应为流域内具有较丰富的水体和较发达的水系,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比较便利,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自然村。4.1.2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包括流域内自然村的村域范围。4.1.3 应根据村庄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渠、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措施或工程设计与建设。4.2 规划原则2DB36/T

1236—20204.2.1 多规融合、科学布局4.2.1.1 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统一、系统衔接。4.2.1.2应以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为引领,结合村庄整体风貌结构、分布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布局,注重“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4.2.2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4.2.2.1 应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立足现有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地域民俗的生态理念,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流域生态地域风情。4.2.2.2 应因地制宜,发挥流域生态文化特色,推进人、水、绿互动共融,融合“山、水、林、田、路、渠、沟”,打造“秀美乡村、美丽田园”。4.2.3 节约用地、高质发展4.2.3.1 应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统筹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合理确定规划范围、规模和建设用地界限。4.2.3.2 应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4.2.4 强化主体,以民为本4.2.4.1 应深入村民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充分尊重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4.2.4.2 应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4.2.4.3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应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3 规划要素4.3.1 基础设施包括:房屋建设、道路与桥梁、供电与通讯、饮水工程与防洪排涝等。4.3.2 人居环境包括:村容村貌、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治理、资源节约利用等。4.3.3 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山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的保护与修复。4.3.4 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物流等。4.3.5 公共服务与管理包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事业等方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治理。4.4 规划目标到“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的建设目的。5 基础设施5.1 一般要求3DB36/T

1236—20205.1.1各项设施建设用地应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实施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5.1.2 坚持保护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原则,科学利用流域资源,突出流域特色,确保各项设施建设对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5.1.3 各项设施建设应符合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5.1.4各项设施建设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科学选址,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对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设施,应采取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5.1.5 保持抚河流域自然风光。5.2 房屋建设5.2.1 方便的原则,形式、体量、色彩和高度要与当地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相协调。5.2.2 房屋建设应综合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村庄房屋现状等因素,引导集中建设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流域特色明显的村落民居。5.2.3 房屋下水管道设置应纳入设计规划,确保粪污管道分设,未经达标处理,污水禁止直接排入抚河流域,住宅卫生标准应符合GB

。5.3道路与桥梁5.3.1 GB

边沟通畅、无障碍,与抚河流域网络相协调,消防通道应符合GB

50016和GB

50039的要求。5.3.2 GB

5768.1和GB

5768.2的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应设置道路指示牌。5.3.3 5.3.4 新建、改建桥梁应符合JTGD

60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经济、美观的桥型,体现5.3.5 加强流域古桥梁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桥应设置标志标牌,并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5.4 供电与通讯5.4.1 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地下管道铺设。5.4.2

5118GB/T

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供电保证率达到100%。5.4.3 鼓励村庄科学配置照明路灯,路灯间距不宜大于50m。路灯一般布置在村庄道路一侧、丁字路鼓励选用太阳能路灯。5.4.4 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应齐全、信号通畅,有线、网络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5.5 饮水工程5.5.1 供水水源水质等级划分可依据

3020需符合GB

5749的规定。5.5.2 供水能力宜不影响农村生活用水,应保障供水范围年限内的最高日用水量。4DB36/T

1236—20205.5.3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优质水源优先供生活饮用,协调与农田灌溉、工业、养殖业等关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5.5.4 应结合地理位置、水源条件、地形条件、用户条件、经济条件,合理选择集中式供水工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5.6防洪排涝5.6.1 村庄防洪工程和防洪措施应与抚河流域、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规划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使用,统筹兼顾;山丘区防洪还应预防山洪、泥石流,坚持防治并重。5.6.2 对于易形成洪涝的村庄应完善排涝系统,选择适宜的排涝措施。应建立防洪应急预案,且能发挥防灾减灾作用。5.6.3 GB

蓄综合治理。5.6.4 村庄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

50286、GB

、GB/T

16453行。5.7 其他5.7.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应按GB/T

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满足GB

的要求。5.7.2 村庄应设置燃气等常规能源的供应和服务网点,鼓励村民建造沼气池清洁能源设施,鼓励村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6 人居环境6.1 一般要求6.1.1 村庄应整洁有序,生产生活合理分区,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庭院绿化美化,村域内水体、田园家园清洁,无黑臭水体等严重污染现象。6.1.2 GB

3838GB

3095GB

3096GB

相应环境应满足功能区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并持续改善。6.1.3开展抚河流域河道、坑塘、滩涂等环境治理,严禁垃圾堆放,保护与提升抚河流域环境质量。6.2村容村貌6.2.1 村庄整洁6.2.1.1村庄整洁应满足整齐、洁净、优美要求,无乱搭乱建现象,路面平整,水体清洁,生产和生活资源存放整齐有序。6.2.1.2 100%率应达到100%。6.2.1.3 按照GB

50445水流畅通。6.2.1.4 违法的广告,建筑墙面保持整洁。5DB36/T

1236—20206.2.2 厕所改造6.2.2.1 农户应使用无害化厕所,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厕所应有化粪池,卫生应符合GB

的要求。6.2.2.2 卫生公厕按GB

7959的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应符合GB/T

的要求。6.2.2.3 应不低于1座/600户。6.2.2.4 公厕应有专人管理,运行维护正常,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护公厕内外环境整洁。6.2.3 绿化美化6.2.3.1 村庄绿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密度合理的原则,结合村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按GB

50445的要求规划建设村庄景观环境工程,实现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6.2.3.2 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鼓励实施村庄増绿工程,村旁、路旁、水并重。6.2.3.3 从实际需要出发,依托村庄的林木资源,建设休闲、休憩场所,推进人、水、绿互动共融。6.2.4 病媒生物防治6.2.4.1 GB/T27774的要求,组织对鼠、蚊、蝇、蚤、蜱、螨等病媒生物进行应急监测与控制。6.2.4.2 在化学防治中,应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6.3 污水处理6.3.1 村庄污水搜集与处理工程建设应符合GB/T

。6.3.2 控制村庄生活污水污染,严禁污水横流、随意排放问题,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6.3.3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应符合GB/T

37071。对城郊村庄宜通过延伸管网集中收集,纳入城乡污水处理;规模较大的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6.3.4 新建的村庄,排水管网应按规划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已建的合流式管网,宜逐步改造为截流式。6.3.5 GB

18596。对于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水排放,达到GB

5084标准的可进行还田资源化使用。6.3.6 村庄污水管理应建立专人负责运行和维护制度,落实运行维护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挥。6.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6.4.1 促进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倡农业排水生态处理措施。6.4.2 按照GB

4285、

8321、HJ

556的要求合理使用农药,鼓励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6.4.3 按照NY/T

496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6.4.4 农业固体废物和资源综合利用按HJ

588要求进行。推广使用加厚农膜,严禁使用厚度0.008mm以下农膜,塑料农膜回收率不低于80%,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6DB36/T

1236—20206.4.5 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提倡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5%。6.4.6 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应参照GB

51018。6.5 生活垃圾治理6.5.1 因地制宜,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严禁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填埋于河道、坑塘、滩涂周边,严禁就地焚烧垃圾。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GB/T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5.2落实经费,形成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长效管理机制。6.5.3 不外溢,防止二次污染。实行定点收集并集中处理,推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6.6 资源节约利用6.6.1 低于70%。6.6.2 鼓励村民将果皮、菜叶、木头、废纸等有机垃圾,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静态堆氧发酵。6.6.3 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发酵、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干燥造粒等技术处理。粪便综合利用率应不低于80%。7 生态保护与修复7.1 一般要求7.1.1 对流域村庄内坑塘河道要求整治,保持水质清洁,保护原生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7.1.2 应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生态公益林和绿化成果,古树名木应设置护栏、护林标志牌。7.1.3 珍稀特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促进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7.2 生态保护7.2.1 维护自然环境原生态,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山长制”长效机制。7.2.2 应加强区域内抚河纵向连通性建设,通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建立水环境保护生态屏障,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状况得到良好发展。7.2.3 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控制水源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7.2.4 通过土地整治,完善灌排、道路、农田防护设施措施,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灾毁土地修复等项目,提升农田生态功能。7.2.5 应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滥采,保持并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的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7DB36/T

1236—20207.2.6 加强防御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生态系统的侵害。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防止生态建设导致栖息环境的改变。7.3 生态修复7.3.1 应加强村庄风水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湿地建设,提高水源涵养功能。7.3.2 应加强退耕还林力度,对山林植被进行补植和丰富,增加植被郁闭度,扩大林木面积,增加核心物种活动范围。7.3.3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技术应按GB/T

16453的要求执行,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7.3.4 可采取流域村庄河道清淤疏浚、岸滩生态治理、生态护岸护坡、生态蓄水坝及水陆交错带(湖滨带)生物群落保护等,恢复水生物多样性,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8 绿色产业8.1一般要求8.1.1 应以村委会和村民为主导,在乡镇产业化布局基础上,制定村庄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应结构合理,宜考虑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促进村庄多元化增收。8.1.2 应依托自身特色资源,遵循“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理念,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8.1.3 应以主导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采取差异化错位发展战略,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村或特色村。8.1.4 应借势农业信息化发展,布局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加大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村庄农技人才储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赋能现代农业发展。8.2 绿色农业8.2.1 以生态有机粮食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绿色特色林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龙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8.2.2 粮食主产区所在村庄,应按照GB/T

30600的要求,全面推进高标准生态农田项目建设,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示范田。8.2.3 有基础的村庄,应采用扩种绿肥、秸秆处理还田、无害化粪便利用等多种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按绿色、安全、高效原则,打造高档精品有机果蔬标准化种植基地。8.2.4 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恰当的种养模式。水库库区宜采取天然放养模式,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丘态休闲农业园。8.2.5 应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按照江西绿色生态标准,加快推进村庄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新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8.2.6 应引入社会资本,利用复垦土地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加大农业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微传感器投入和布点,适时推进工厂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8.3 生态旅游8DB36/T

1236—20208.3.1 应发掘村庄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乡土风情等特色资源,融合农产品种养殖业发展,推进包含展。8.3.2 应发展绿色生态走廊,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促进乡村旅游向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8.3.3 应以“一村一主题,村村景不同,四季有内容”为特征,以观光休闲、美好生态环境体验、农动发展,带动三产融合互动发展。8.4 绿色物流8.4.1 应根据流域村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向莆铁路沿线一带为核心,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8.4.2 农机信息的实时流动。适时打造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8.4.3 应依托现有的邮政所和供销社网点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布局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9公共服务与管理9.1 一般要求9.1.1 应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