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_第1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_第2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_第3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_第4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刑事诉讼中服刑人员的改造

一、刑事员培训与社会化的总结(一)服刑人员社会化的必要性教育改革社会化的内涵是减少受过教育的人的重复犯罪,充分利用教育改革的环境和权力,共同塑造服务员的行为和心理,形成正常的社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监狱人员恢复他们的活力,实现他们的愿望,自我约束,和谐回归社会的目标。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教育问题。它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实现教育改造主体多元化,并且用社会化手段来实现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从而达到教育改造的社会化与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相统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改造的社会化必然要求教育改造的专业化。要改变现有的单一的监狱教育改造模式,通过实现教育改造的专业化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总之,教育改造的社会化促使了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要求我们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从而保障教育改造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二)刑事员培训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改造环境、主体、手段社会化、劳动改造公益化、原判刑期实刑化及刑事犯罪经济赔偿法定化等内容。1.教育改造环境社会化由于现有的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受到监狱设施、狱警素质、监狱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是一种为了改造而改造的状态,不能够充分调动服刑人员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实行教育改造环境社会化,缔造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似的正常环境。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开放处遇制度的一些经验,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类,把戒备程度低、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放到半开放式的监狱或监狱内的社区生活,从而充分信任服刑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由度,从而实现教育改造环境社会化。2.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的实现路径劳动改造是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劳动改造都是在监狱内完成的,并没有真正的体现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意义。要想真正的体现惩罚与改造的基本原则,实现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就必须使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公益化。由于罪犯的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人造成了伤害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伤害。正因如此,服刑人员的劳动不仅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害,还要有利于社会,对社会也要进行补偿。劳动改造的公益性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通过社会的公益劳动不仅可以惩罚服刑人员,而且可以对社会进行补偿。社会的公益劳动,打破了高墙电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充分发挥劳动改造功能的作用,使服刑人员接触社会,对其再社会化有很大的益处。3.是否为教理、则是学教育主体社会化是指把社会的教育主体引入监狱。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而监狱干警是刑罚执行者。但在现实中,监狱干警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不仅是管理者,而且又是教育者、心理矫治师、劳动生产组织者。众多的角色由监狱干警来承担,容易使监狱干警的角色出现错位,从而不能达到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目的。要想真正实现教育主体社会化,必须管、教分离。教育改造罪犯走专业化道路,监狱干警只是监狱的管理者,罪犯的教育、心理矫治和组织劳动,都由社会机构参与。这样就提高了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效果,给服刑人员的改造带来了生机,使监狱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社会化。4.增设刑事经济赔偿的规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刑罚体系更加强调对服刑人员的矫治,所以对服刑人员应加大经济的处罚力度。我国实行的是刑事附带民事的审判模式,受害人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刑事责任上,除非被告人为了减轻刑事责任而进行积极的赔偿。很多被告人不愿意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从而导致生效判决执行难,赔偿率不高的局面。我国应制定刑事犯罪经济赔偿的法律法规,扩大赔偿的范围,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赔偿而且还包括间接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把经济赔偿作为债权予以保护,并有国家负责追偿。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的劳动所得,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扣除,来赔偿受害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通过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来达到惩罚和威慑服刑人员的作用,从而平衡刑罚与教育改造社会化之间的失衡问题。二、当前监狱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一)监狱与社会环境发生脱节为了保障监狱的安全稳定,监狱环境的封闭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强的迹象,从而导致监狱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刑事警员的活动范围将逐渐缩小由于过分地强调监狱安全稳定,取消了田间分散的农业劳动,把服刑人员集中在高墙内,实行两点一线的集中劳动。2.监狱限制服刑人员离监探亲的比例虽然《监狱法》规定了离监探亲制度,但在具体的执法中受到了限制。司法部要求监狱限制服刑人员离监探亲的比例,有的监狱为了防止探亲出现问题,几乎不批。有的监狱对离监探亲进行创新,在监狱建立鸳鸯楼,实行探亲不离监,这些做法与离监探亲的本质初衷是相悖逆的,不利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社会化。3.会见的次数少,时间短我国《监狱法》规定了会见制度,但是可以接见的范围十分有限,仅限于近亲属或直系亲属,而且会见的次数少,时间短,根本达不到社会帮教的目的。我国监狱社会帮教无论是志愿者还是社团,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帮教作用。(二)监狱管理1.同一种犯罪类型,存在交叉犯罪我国对于罪犯的分类过于简单粗放,没有形成科学的罪犯分类体系。对于同是一个类型的犯罪,主观恶性程度、人身危险程度、犯罪方式、犯罪动机、改造环境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从而使服刑人员交叉感染,在监狱内是“难兄难弟”,出狱后容易形成团伙,继续犯罪。2.有利于监狱管理的宗旨监狱对服刑人员的宽、严管理都是相对的,不利于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在改造实践中,不是以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为目的,而是以有利于监狱管理为宗旨。所以,我们应建立开放监狱和半开放监狱,作为奖励服刑人员的重要途径,促使服刑人员积极主动地接受改造,对于表现好的服刑罪犯给予比较开放的社会改造环境。(三)监狱教育存在的问题1.基础效果不明显在监狱的教育中具有政治性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教育应符合服刑人员的实际认识,不能差距过大,否则,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对服刑人员进行法制、道德、政策、前途等内容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向善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也可借鉴西方的思想教育经验,引用思想惩罚理论,教育服刑人员。2.服刑人员学历要求和社会实践需求方面的要求特点监狱教育主要是扫盲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内容,不符合一般职业的学历要求。服刑人员学习技术,不能以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自由选择,几乎是所在的监狱干什么就学什么,不会考虑有没有实际意义。这些都是造成服刑人员出狱后不能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原因。(四)监狱员工的转变1.来自东南角的分布由于历史的原因,监狱干警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来自各行各业。而参与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监狱学、法学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从事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很难胜任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工作需要。2.警校毕业生比例不高,第一学历是带出自长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的警校毕业生占的比例不多。学历结构偏低,对于集体教育能够勉强开展,但对于个别教育没有针对性,很难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五)监狱改造系统的问题1.基本教育机构无法满足教育和培训的改革需求虽然基本的教育设施在监狱相对齐全,但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育改造需要。2.职业教育的效果:监狱生产的影响监狱开展的许多技能专业只能讲理论,虽然考取了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但不能胜任实际的社会工作需要,出狱后不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职业教育受到监狱生产的影响,监狱生产什么,服刑人员就干什么,学什么。从而使得技术教育形式单一,即使学到一技之长,也很难在回归社会时,重新就业。(六)监狱制度的问题1.缺少考核依据现阶段很多监狱满足于不跑、不死、不出事的状态。由于教育改造的效果缺乏考核依据,很难评价,从而使其成为一项软指标,而监管安全是有考核依据和评价标准的硬指标。所以很多监狱都把监管安全放在首位,与监狱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2.惩罚与改造相分离,提高教育质量惩罚与改造相分离问题这个是教育改造社会化的前提,只有惩罚与改造相分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重新犯罪率。而目前监狱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三、教育对社会化的反思(一)扩大对减刑的理解《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明确写入刑法。虽然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服刑,但这也是行刑社会化的里程碑。《刑法》在加大惩罚力度、延长刑期等许多方面进行了修改,这也使监狱教育改造社会化成为一种必然。由于受到监狱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服刑人员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减刑作为刑罚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虽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限制减刑,但是范围太窄,应扩大对减刑的理解。在改进减刑的同时,还要利用假释、拘役、保外就医、社区服刑等奖励制度,促进监狱教育改造社会化。(二)监狱立法的反思1.监狱是教育改造的场所让监狱成为单纯的刑罚执行机关和教育改造的管理机关。在实际操作中,监狱应把教育改造的功能交给社会,监狱只不过是教育改造的场所而已,主要负责教育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考核等工作。2.狱对应为半开放式监狱,监狱警察来警戒把高度戒备的监狱对应为严管监狱,由武警武装警戒;中度监狱对应为半开放式监狱,由监狱警察来警戒;轻度戒备的监狱对应为开放监狱,只有高墙电网,不关押。对于不同的服刑人员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刑期、人身危险程度及主观恶性等因素。(三)关于囚犯待遇的思考1.有利于对服刑人员出狱后的保障赋予服刑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权利,有利于对服刑人员出狱后的保障。逐步放开服刑人员与社会的沟通,建立信息化的交往形式,为监狱教育改造社会化服务。2.劳动报酬的规定劳动报酬的落实有利于监狱教育改造的社会化。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虽然我国《监狱法》有规定,但不够具体细化。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关于服刑人员劳动报酬的规定。(四)工作中的调整劳动改造的社会化是实现教育改造社会化的基础,它为开放处遇行刑方式提供动力源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1.高度配合,创新手段改变监狱强制劳动的管理方法,在强调权利的前提下,再强调义务。监狱企业在生产劳动中,应减少行政手段的运用,更多的是运用社会企业激励措施和经济手段来替代强制劳动。把竞争机制引入监狱,服刑人员全部竞争上岗,干活的好坏,影响其在监狱内的生活水平、管理的宽松度等方面。提高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热情,把强制的被动改造,变为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改造。只有这样服刑人员出狱后才能适应社会的工作环境。2.政府或企业员工流失监劳动环境不在监狱内,以监狱外劳动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公益劳动为主。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外勤制,服刑人员可以到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岗位去上班,和普通人一样,同工同酬,正常上、下班,只不过下班后要回监狱服刑。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生存问题,也可针对到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教育,解决走向社会的各种隐患,提高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五)惩罚行为者的反思1.服刑人员入监等级划分教育改造社会化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