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富营养化和赤潮第四章、富营养化和赤潮一、什么是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湖泊、河流、海洋、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一、什么是富营养化?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自然条件下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富营养化加快了这个进程。富营养化湖泊–
生物的生长率增加,演替加快贫营养化湖泊–
水体洁净,生物生长率低自然条件下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二、海洋中的营养物质
海洋中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很多,主要有氮(N)、磷(P)、硅(Si)、有机物、微量元素及各类维生素。由于Si、有机物、微量元素及各类维生素等在海水中的量都相对比较大,一般不会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海洋中硝酸盐和磷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所必需,因此,N、P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二、海洋中的营养物质海洋中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很多,主天然情况:海水中磷酸盐和氮化物含量非常小,受生物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海洋营养盐分布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人为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大量入海;农业上肥料成分流失;大气的氮、磷负荷输入。来源:天然情况:来源:有氧:
(CH2O)106(NH3)16H3PO4+138O2—→106CO2+122H2O+16HNO3+H3PO4
缺氧:脱氧菌
(CH2O)106(NH3)16H3PO4+84.8HNO3—→106CO2+42.4N2+148.4H2O+6NH3+H3PO4
缺氧(NO3-、NO2-已耗尽):还原菌
(CH2O)106(NH3)16H3PO4+53SO42-——→106CO2+53H2S+106H2O+H3PO4氮的降解:有氧:氮的降解:海洋中的磷:
海洋中的磷主要可分为颗粒态的磷和溶解态的磷,又可分为无机态磷和有机态磷;海水中可溶性无机磷酸盐有:HPO42-、H2PO4-、PO43-形式存在,其中可能以HPO42-形式为主。水体中可溶解的磷有限,因为这很容易与Cd2+、Fe3+、Al3+等生成难溶性沉淀物沉积于底质中;海水中磷和氮一起参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体死亡分解,生物活体排泄,以及沉积物与海水的物质交换,构成磷在海洋中的循环。海洋中的磷:海洋中的磷主要可分为颗粒态的磷和溶解态的磷,又富营养化:
海水中磷、氮、碳、氧的比值基本上与藻类组成相近,即P∶N∶O(原子比)=1∶16∶106;P∶N∶C(质量比)=1∶7.2∶41。但是,过量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存在,使得海水过渡的“肥沃”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这样的现象称为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海水中磷、氮、碳、氧的比值基本上与藻类组成相近,有利的:
不利的:
三、富营养化的影响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分布的影响其它影响
适度的富营养化对于当地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是有益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有利的:三、富营养化的影响对浮游生物的影响适度的富营养化适度的富营养化对于当地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是有益的。由于海水“营养度”的增加,海域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率增加从而导致次级生产率的增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适度的富营养化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当地的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如在某些河口区和上升流区存在大渔场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只限于某些由自然过程而引起的富营养化海区。因为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富营养化往往很难“富”至“恰到好处”,一旦引起水体的过份富营养化就会产生负面结果。适度的富营养化对于当地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是有益的。由于海水“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Walsh等(1985)认为水体富营养化有助于海水中有机物向底质转移,从而加速海水作为大气中CO2储存库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说对地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某些能生产二四基硫化物(DMS)的藻类的大量繁殖能使大气中硫酸盐含量增高,从而使大气中的云凝核增加,云的增加及云的的反照率增加,会导致气温下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Walsh等(1985)认为水体富营养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1富营养化的海水再加上合适的温度和光照等,浮游植物便会大量繁殖(尤其是鞭毛藻类),相应地以这些浮游植物为生的浮游动物的生产量也会大量增加(尤其是桡足类甲壳动物)。但是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也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从而限制了生活在较深水域的褐藻和红藻的繁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1富营养化的海水再加上合适的温度和光照等,虽然这时也有有机物的垂直对流,但由于水体分层,这种对流量是很小的,因此,水体中的有机物就大量堆积,而无机营养物质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这种趋势一直要到某种营养物的枯竭才停止,这种营养物通常为N或P。接着而来的是藻类的大量死亡和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向底层转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2对浮游生物的影响2对底栖生物的影响1通常,底栖动物能很快地吃掉上层水中沉降下来的有机物,而不至于导致多余有机物的细菌分解,从而使底层水处于厌氧状态。但是如果上层水体过份“肥沃”,藻类大量繁殖,情况就不同了。除了多余的有机物在分解时消耗氧气以外,底栖动物的大量繁殖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对底栖生物的影响1通常,底栖动物能很快地吃掉上层水中沉降下对底栖生物的影响2在一些垂直对流差及水交换不良的海区,氧消耗量就有可能超过供应量,从而使底层水体处于厌氧环境。这时一些厌氧细菌通过消耗硫酸盐和硝酸盐来进行新陈代谢。其结果是水体中出现象H2S、NH3之类的有毒气体,最后必定引起底栖生物的大量死亡。这又给厌氧细菌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的“食物”使其繁殖更迅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海域的第一次厌氧环境对底栖大型生物的破坏尤为严重,它可以使经过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底栖生物群落毁于一旦。对底栖生物的影响2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分布的影响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在改变浮游植物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生态平衡。如在水体富营养化以前通常是硅藻占支配地位,这时鲑鱼等高等鱼种的生产量较高。而在水体富营养化之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便以鞭毛藻类为主,食植动物增加,食肉动物减少,高级鱼种开始减少,低级的普通鱼种增加,这对当地的渔业生产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在浮游植物(或动物)数量增加的同时,它们的种群数量减少(由于海域富营养化,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只适应于少数种类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变少,破坏了原先的生态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分布的影响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在改变浮其它影响富营养化还有可能改变海域的沉积模式(大量死亡的浮游植物在沉降过程中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悬浮物一同沉到海底)。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还会造成贝类等海洋生物的中毒,间接地也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还会对沿岸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生活在表层的大量藻类很容易被带到海岸边和沙滩上,大大影响了海滨的景观),对工业用水造成影响(大量的藻类堵塞工业冷却水管道),及加速河口、海湾、泻湖的填埋(死亡)。其它影响富营养化还有可能改变海域的沉积模式(大量死亡的浮游植2008,青岛浒苔攻坚战2008,青岛浒苔攻坚战
水体中氮、磷含量与富营养化程度的关系四、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营养化程度总磷(毫克/米3)无机氮(毫克/米3)贫—中8.0(7.3~8.7)312(228~392)中—富17.6(11.0~26.6)470(342~618)富84.4(45.8~144)1170(420~2370)水体中氮、磷含量与富营养化程度的关系四、富营养化的评上述结果看出,磷的限制浓度低于氮,说明富营养化作用中磷是限制因子。虽然磷是限制因子,但不能忽视高浓度氮的作用。研究一般认为氮为0.2~0.3ppm,磷0.01~0.02ppm为富营养标准。此外,富营养化还与水体氮、磷负荷及其比例有关。上述结果看出,磷的限制浓度低于氮,说明富营养化作用中磷是限制
特征腐水域过营养域富营养域贫营养域
深域浅域
透明度水色3以下带臭味呈黄色赤褐色3<黄绿色3~10短时间局部着色>10不着色COD(mg/L)>103~101~3<1BOD(mg/L)>103~101~3<1无机氮化物(mgat·N/L)>10010~100
2~10<2溶解氧(饱和度)直至近表层0~30%表层过饱和底层0~30%
直至中层为饱和状态数米以下为30~80%直至底层为饱和状态H2S接近表层可测出底层可检测出检不出检不出
初级生产力(mgC/m2·h)
10~200
1~10<1底质黑色、表层无褐色的氧化层黑色无氧化层略带臭味有氧化层有时有带黑色的氧化层无臭味有氧化层硫化物1.0<0.3~3.00.03~0.30.3COD(mg/g)
30<5~30<5
表3.2.1
海域营养状况的划分特征腐水域过营养域富营养域贫营养域
深域浅域
透明度水富营养化的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EQS)ofEutrophication1.富营养化指数(E):E=COD×DIN×DRP×106/1500E>1:富营养化
2.营养质量指数(NQI):NQI=CCOD/CCOD′+CTN/CTN′
+CTP/CTP′+CChla/CChla′
富营养化的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Qual营养质量指数法评价
营养质量指数式:
NQI=ΣAi=ΣCi/CisNQI:营养质量指数;Ai:单项营养质量指数;Ci:指标监测的平均值(mg/l);Cis:指标评价标准(mg/l)。评价指标:COD、DIN、DRP和Chla。营养质量指数法评价营养质量指数式:表3营养水平分级
NQI值营养等级营养水平〈2I级贫营养水平2~3II级中下营养水平3~4III级中上营养水平〉4Ⅳ级富营养水平表3营养水平分级
NQI值营养等级营养水平厦门同安湾海域营养状态评价1.研究区域概述2.样品的采集和分析3.结果与讨论4.结语案例分析厦门同安湾海域营养状态评价1.研究区域概述案例分析1.研究区域概述地理特征功能用途主要环境问题1.研究区域概述地理特征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研究区域概述同安湾海域位于厦门岛的东北部,海湾海域面积约为91km2,为半封闭海湾,西部和北部水浅,多为滩涂,南部及东部湾口水域较深。同安湾海域主要以水产养殖和盐业为主,水产养殖面积40km2,是厦门重要养殖区。由于海堤的建设和滩涂的围垦,减少了纳潮量,降低了潮流冲刷能力,加剧海域的淤积,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周边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及水产养殖规规模的扩大,给同安湾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研究区域概述同安湾海域位于厦门岛的东北部,海湾海域面积约为92.样品的采集与分析2.1调查站位2.2调查时间:
1999年1月(枯水期)和1999年5月(丰水期)2.3监测项目:
T、S、SS、pH、DO、COD、BOD5、DIN、
DRP、Chla和油类。2.4水质评价标准:
二类水质标准。
2.样品的采集与分析2.1调查站位3.结果与讨论3.1水质监测结果3.2营养质量指数法评价3.3营养指数法评价3.结果与讨论3.1水质监测结果
水质监测结果表1同安湾海域水质调查统计结果
项目1999.1(枯水期)1999.5(丰水期)1999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pH8.09~8.058.078.11~7.847.998.11~7.848.01DO8.64~8.078.328.34~6.096.458.64~6.097.04COD1.49~0.891.172.14~0.821.232.14~0.821.21BOD51.18~0.300.720.70~0.040.231.18~0.040.38DIN0.444~0.2680.3721.26~0.0890.2861.26~0.0890.313DRP0.022~0.0120.0160.037~0.0020.0170.037~0.0020.017Chla6.83~0.852.609.60~1.383.489.60~0.853.20油类0.058~0.0030.0320.041~0.0030.0270.058~0.0030.027水质监测结果表1同安湾海域水质调查统计结果
19
同安湾营养质量指数站号CODDINDRPChlaNQI营养等级Ai10.702.851.671.146.63Ⅳ级20.631.761.400.624.40Ⅳ级30.621.451.000.753.82III级40.611.301.070.373.34III级50.511.150.930.423.00III级60.591.230.870.703.38III级同安湾0.611.571.130.643.94III级同安湾营养质量指数站号CODDINDR同安湾海域营养指数(E)站号CODDINDRPE(mg/l)11.400.5700.02513.321.260.3510.0216.231.240.2890.0153.641.210.2600.0163.451.010.2300.0142.261.170.2450.0132.5同安湾1.210.3130.0174.3同安湾海域营养指数(E)站号CODDINDRPE(mg/l)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3.结语
对同安湾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监测项目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无机氮超标,系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应用营养质量指数(NQI)和营养指数(E)两种评价方法对同安湾海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均表明该海域处于富营养状态,存在发生赤潮的潜在危险。
3.结语对同安湾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研究海域N/P为40.7,磷相对短缺,为该海域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关于保护同安湾海域的建议:应加强周边陆地污染源的治理,控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废水的排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海洋水产养殖规模,调整养殖结构,减少养殖污染环境;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防止发生赤潮。3.结语研究海域N/P为40.7,磷相对短缺,为该海域富营养化的控制
海洋赤潮污染海洋赤潮污染一、赤潮的定义定义: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的改变,促使某些浮游生物(如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等)暴发性大量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引起水色异常,造成海域生态破坏和人类健康受损的现象。一、赤潮的定义定义: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二、赤潮的危害
对养殖区水产资源的破坏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危害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赤潮的危害对养殖区水产资源的破坏1.对养殖区水产资源的破坏分泌粘液,粘附于鱼类等海洋动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产生毒素,危害甚至直接毒死养殖生物,目前我国已知有毒的就有83种;导致水体缺氧或造成水体有大量硫化氢和甲烷等,使养殖生物缺氧或中毒致死;吸收阳光,遮蔽海面,使其它海洋生物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死亡。赤潮破坏了基础饵料,严重地破坏整个海洋水产养殖业。1.对养殖区水产资源的破坏分泌粘液,粘附于鱼类等海洋动物的1998年中国沿海赤潮损失概述继1997年底福建厦门西港海域和广东铙平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之后,1998年2月底至3月底广东珠江口海域、汕尾附近海域和南澳海域再次出现大面积赤潮,近3000km2的海域赤潮翻涌给沿海养殖业以致命的打击。这次赤潮规模为广东历年之最,直接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下半年,我国渤海湾又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此次赤潮持续时间为8月中旬至11月底,面积为5000多km2,包括辽东湾、山东莱州湾、天津新港、河北唐山、秦皇岛等海域,给沿海水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这次赤潮已被证实为我国有史以来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严重的一次。1998年中国沿海赤潮损失概述继1997年底福建厦门西港海域赤潮毒素的富集与传递。由于有毒赤潮生物含有剧毒,可通过直接分泌和食物链传递,危及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甚至引起人类中毒死亡。有些赤潮生物不仅分泌毒素,甚至死后还继续放毒,而且有些毒素的毒性远远超过氰化物,如链状膝沟藻分泌的石房蛤毒素,其毒性比眼镜蛇毒高出80倍,比一般可卡因麻醉剂高出10万多倍,可直接或间接地毒死海洋生物及人类。病原体大量繁殖。发生赤潮的水体中,细菌、病菌生长繁殖蔓延、有的病菌可达5×104~5×108个/l。2.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危害赤潮毒素的富集与传递。2.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危害赤潮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事例简述此外赤潮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人们一旦食用赤潮毒害过的鱼虾,尤其是贝类就会中毒身亡。如1986年12月我国福建东山岛村民因食用带赤潮的花哈曾发生过136人中毒的事件;1988年上海、江苏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至使41人患病;1995年4月菲律宾发生的赤潮使2万名渔民被感染麻痹性贝毒,并有4名儿童死亡。赤潮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事例简述此外赤潮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3.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洋食物链的正常顺序和生产过程,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由于少数藻类的暴发性异常增殖,会造成海水PH值升高,粘稠度增大,改变浮游生物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赤潮与海域污染的相互影响和加和作用。发生赤潮海域,若污染源不能切断,污染物仍不断输入,海域可能加剧富营养化和不断发生赤潮。赤潮加重了海域污染,污染又引起赤潮,这样不断地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对沿岸景观的破坏。3.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美国:佛罗里达沿海从1916~1948的32年间,平均每隔16年才发生一次赤潮;可1952~1964年间,几乎每年都有赤潮发生。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美国:日本:濑户内海仅1975~1976年间,平均每年就有300次以上的赤潮,整个夏季几乎就未停止过。这些屡屡发生的赤潮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1969~1973的5年内日本赤潮经济损失累计高达2417亿日元,只1978年一年的赤潮经济损失就高达1158亿日元,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日本: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中国:沿海从50~80年代有文字记载的赤潮仅30余起;1980年前平均每2年1次;1984~1989年每年3次,持续时间7~10天,波及范围从几十km2到几千km2。仅1989年8、9月份所发生的从天津到黄骅岐口的大面积赤潮,其经济损失竞高达4亿元以上。1993年我国赤潮损失高达16亿元。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中国: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和剧烈三、赤潮生物
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为“赤潮生物”。
(1)赤潮的潮色
(2)有毒赤潮生物
(3)赤潮生物孢囊
(4)赤潮生物学指标
(5)赤潮生物的生长与分裂速度
(6)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7)赤潮类型划分三、赤潮生物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为“赤潮生物”。(1)赤潮的潮色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种类很多,不同的浮游生物种类呈现不同的颜色。
“赤潮”只是对颜色的泛指。赤潮的潮色可以判断赤潮生物的种类。(1)赤潮的潮色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种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2)有毒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并非都有毒的,现已发现有毒赤潮生物有83种,其中以甲藻纲居多。有毒赤潮生物含有许多种毒素,较重要的毒素类: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和西加鱼毒等等。(2)有毒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并非都有毒的,现已发现有毒赤潮生(3)赤潮生物孢囊在生物因素中,赤潮生物“种子”群落是赤潮发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赤潮种子是在海域中已存有的赤潮生物细胞和底栖休眠孢囊,也可以是由其他区域迁移和扩散来的。这些孢囊在环境条件不利情况下,容易诱发暂时性孢囊,保留在沉积物中,当有利其生长的环境条件时,很快释放出浮动细胞,再多次分裂,以致可以达到形成赤潮的密度。(3)赤潮生物孢囊在生物因素中,赤潮生物“种子”群落是赤潮发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4)赤潮生物学指标赤潮生物浓度是评价水域是否达到“赤潮”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赤潮生物学指标,许多研究报告采用生物个体长度和赤潮浓度来衡量。依据不同赤潮生物的细胞大小,当水体中赤潮生物密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形成赤潮。(4)赤潮生物学指标赤潮生物浓度是评价水域是否达到“赤潮”水
表3.3.2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标生长长度(μm)赤潮密度指标(个/ml)<10>10410~29>10330~99>3×102100~299>102300~1000>3×103
表3.3.2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标生长长度(μm)赤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数(F)F=细胞密度/赤潮细胞密度指标;当某种生物的细胞密度指数F接近1时,表示此种生物赤潮出现的可能性越大;F值大于1时,表示发生了该类型藻类的赤潮,F值越大,表示该类型赤潮的规模越大;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数(F)F=细胞密度/赤潮细胞密度指标;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数换算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指数换算(5)赤潮生物的生长与分裂速度赤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很高的分裂增殖速度,而当环境条件较差时,分裂增殖速度就减慢,甚至形成胞囊或休眠孢子,待环境好转时再开始萌发增殖。赤潮生物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分裂次数可以用下式计算:u=(lgNt-lgN0)/t·lg2
其中,u为生长速度,以每天分裂次数表示;
Nt和N0分别为单位水体中藻类细胞的起始数量和经过t天后的细胞数量(个/L)。(5)赤潮生物的生长与分裂速度赤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很赤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速度很快。如骨条藻每天分裂可高达5.9次。总体上来看,硅藻类赤潮生物的增殖速度比甲藻类要高,前者通常可以每天分裂2次以上,后者只有1~2次,大多数有毒赤潮甲藻的最大分裂速度可能低于每天1次。赤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速度很快。(6)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1)垂直移动,主要是具有鞭毛的甲藻类;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习性,是它们生命过程中对环境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特征。一般认为,白天移动到表层可以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当表层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通过垂直移动到达较深处,可有效的摄取营养物质。2)聚集,可分为单相型赤潮或双相型赤潮等;(6)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1)垂直移动,主要是具有鞭毛的2)聚集,在发生赤潮的海区,人们常见到赤潮常呈带状、片状或者斑状分布,这就是聚集的结果。生物性聚集:主动聚集,靠赤潮生物的运动性(前提条件)与趋性(趋光、趋营养等)来实现。物理性聚集:由风、流、浪等环境因素产生的一种被动性聚集。其作用比生物性聚集重要,速度快,规模大。2)聚集,在发生赤潮的海区,人们常见到赤潮常呈带状、片状或者(7)赤潮类型划分1)按爆发赤潮的优势种类型,如中肋骨条藻赤潮,夜光藻赤潮等;2)按爆发赤潮的优势种类型个数,可分为单相型赤潮或双相型赤潮等;(7)赤潮类型划分1)按爆发赤潮的优势种类型,如中肋骨条藻赤单双相型赤潮发生赤潮时赤潮生物只有一个种占绝对优势的称为单相型赤潮,这是最为常见的情况。有时发生赤潮时有两种共存的赤潮生物占优势,就称为双相型赤潮。单双相型赤潮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四、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1、赤潮的长消过程2.赤潮生物(二)、化学因素(三)、物理因素赤潮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从理化环境的变化分析,初步认为与气候、海温、盐度、营养料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四、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赤潮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从理化环2、化学因素赤潮研究普遍认为:赤潮的发生与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密切相关、营养盐是形成赤潮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倾注: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
网箱养殖盲目发展也是造就赤潮泛滥的“温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投铒中的残余铒料和鱼类排泄物沉积,使一些海域严重富营养化。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在内湾、浅海区中无机态氮、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多,给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2、化学因素赤潮研究普遍认为:赤潮的发生与海水中氮、磷等营养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倾注:依我国为例,近年来我国每年排入海洋中的污染水约90亿吨,预计到本世纪末每年排入海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将增至180亿吨和40亿吨。据统计,1990年入海石油污染物约12.5万吨、有机物(COD)748.2万吨、营养盐类11.5万吨、重金属4.2万吨。在大连湾沿岸70多处排污口每年排入海的3亿吨污水中仅石油含量就超标25倍,其它污染超标也达8倍以上。上海每年排入长江口、杭州湾的20亿吨污水使该地渔场南区的大肠杆菌超标竞高达1万倍以上。目前我国内海N、P等营养盐的超标率均已超过70%。1997年广东省生活污水排放量高达29亿t,其中经过污水处理的不足10%,形成了1998年大规模赤潮的“温床”。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倾注:依我国为例,近年来3、物理因素上升流:上升流能将海底的营养物携到表层,为赤潮生物提供丰富的各种营养物,因此,赤潮常常发生有上升流的海域。海温或盐度:一般赤潮发生于水温20℃~30℃的海域中;赤潮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气象条件:通常赤潮出现于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水团影响:赤潮爆发与不同盐度的海水形成的锋面有关。由于台湾暖流北上或外海海水在浙江沿海形成的锋面,使东海多发赤潮。此外,水底层出现无氧和低氧水团也会引起赤潮。城市暴雨和洪水:冲刷入大量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诱导海域、河口的赤潮发。UpwellingsBringNutrientstoSurface3、物理因素上升流:上升流能将海底的营养物携到表层,为赤潮生五、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起始阶段将要发生赤潮的海域具有形成赤潮的生物种(包括营养细胞或胞囊),海水的各种理化条件能满足该种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在这一阶段,赤潮生物开始繁殖或胞囊大量萌发,竞争能力较强的赤潮生物可逐渐发展到一定的种群数量。2.发展阶段在海区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光照、温度、盐度等因素继续保持有利于赤潮生物发展的状态下,赤潮生物呈指数式增长并迅速形成赤潮,同时原先的共存中多数被抑制或消失,也可能有个别种随赤潮出现而有增长。这一阶段,任何环境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阻碍、推迟或者终止形成赤潮的过程。五、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3.维持阶段维持阶段是赤潮现象持续的时间,这时赤潮生物种群数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水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和补充情况。4.消亡阶段引起赤潮消亡的原因包括营养物质耗尽又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或遇台风、降雨等各种引起水团不稳定性的因素,或温度的突然变化超过该种赤潮生物的适应范围,造成赤潮生物大量死亡,赤潮现象就逐渐或突然消失。这一过程往往是对渔业危害最严重的阶段。3.维持阶段六、赤潮的预测预报赤潮预测预报是减轻赤潮危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发生赤潮的原因和机制很复杂,因此迄今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赤潮预报模式。下面介绍几项预报的依据:1.根据水化特征的预测由于海区的富营养化是发生赤潮的物质基础,因此,一切能反映海域富营养化的指标在赤潮预报中都是有用的。目前提出的以氮、磷、COD等参数组成的富营养化程度判断公式可供实践上应用。除了藻类生长所需的基本无机营养盐以外,还应特别注意那些具有促进赤潮发生的微量物质的供应量,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Fe和Mn。六、赤潮的预测预报赤潮预测预报是减轻赤潮危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2.根据水温、盐度和气象条件的预测很多赤潮事例表明,海区表层水温在短时间内的急剧上升且有成层现象,以及在河口、内湾因降雨或河流径流量增大而引起盐度变化,常可诱发赤潮发生。因此,可根据海区出现的上述异常现象来预测赤潮发生的可能性。气象条件包括风、气压等因素,很多赤潮事例表明,当其他条件具备时,如天气形势发展比较稳定,海区风平浪静,阳光充足、闷热的日子里,就有可能发生赤潮。2.根据水温、盐度和气象条件的预测3.根据生物学特征的预测
①赤潮生物的增殖速度:跟踪海区内各种赤潮生物的增殖情况,就可能在赤潮发生的起始阶段预测赤潮可能发生的时间。②叶绿素a的变化:叶绿素a是藻类细胞生物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海区富营养化程度的一项指标。一般认为,当监测中,发现叶绿素a含量超过10mg/m3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时,就预示赤潮可能即将出现。目前,大面积测定叶绿素a和水色的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已经开始实际应用,将大大推进赤潮预测预报的进展。③“种子场”的调查:赤潮生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会形成休眠孢子或胞囊沉于海底,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并大量增殖。因此,如能查清赤潮生物种子场(范围、种类、数量)并了解其萌发条件,也有助于赤潮的预测预报。
3.根据生物学特征的预测七、赤潮的预防与治理由于赤潮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还难以及时准确的预报。科学的治理方法仍然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条:七、赤潮的预防与治理由于赤潮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还难以及1.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和赤潮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控制对策:近海水体富营养化科学、合理对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仔细研究N、P等的来源(陆地径流、工农业及生活排污和悬浮物、沉积物释放以及系统内N、P的再生等)、归宿(沉积、迁移到外海)及相互作用(N、P等与浮游植物、悬浮物及浮游植物与悬浮物及沉积物之间)的基础上。1.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控制对策:(1)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客观的评价。(2)某些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可能对渔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可不采取任何对策,但需加强监测。(3)制定相应的法令、法律来规范富营养化水域附近的排污及海水养殖,减少富营养化水域附近营养盐排放(如建造污水处理厂等)。(4)向水中撒一些粘土矿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水的混浊度阻止藻类大量繁殖,另一方面粘土可以吸附水体中大量的P等营养物并沉降到底质中。实验证明,这些被吸附的营养盐的再释放是微不足道的。对策与方法:(1)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客观的评价。(5)在水体中养殖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如藻类、芦苇、水葫芦等),证明在湖泊中是可行的。经过研究筛选,这种措施在浅海也是可行的。(6)如想让遭到破坏的水域尽快地恢复到自然状态,除减轻N、P负荷外,还需清除含有成为二次污染源的大量N、P的海底泥。(7)海水养殖的“合理密植”、投饵的科学化及科学的饵料组成等都是预防海域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行办法。(5)在水体中养殖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如藻类、芦苇、水葫芦等)2.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
在赤潮多发区养殖某些海藻,用以吸收富余的氮和磷,可以减少赤潮发生。利用海底耕耘机在有机物堆积的底泥上拖曳,使底泥翻转,促进有机物分解,达到改良底质的目的等。应用粘土改良土质和底质环境;撒播石灰可起到促进有机物分解、改善底质、抑制磷释放、防止水体营养化、灭菌消毒和防止发生硫化氢等作用。
海洋清洁剂也可作为净化水质和底质的改良剂。2.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3.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选择一引起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种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和立体养殖,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开发。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通过货运船压舱水的排放,赤潮生物种类可能从一个海域被携带到另一地区的海域。5.
建设良好的海洋环境在开发建设中,应尽量减少破坏沿岸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3.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一、大鹏湾及其沿岸自然环境概况二、采样与方法三、赤潮多发区海洋环境与赤潮四、赤潮爆发的主要物化因素归纳五、赤潮防治对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一、大鹏湾及其沿岸自然环境概况案例分析一、大鹏湾及其沿岸自然环境概况一、大鹏湾及其沿岸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大鹏湾(MirsBay):位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半岛和香港九龙半岛之间。地理位置:北纬22º24ˊ~22º36ˊ、东经
114º12ˊ~114º30ˊ;面积:335km2
;水深:湾顶8~10m、中部平均18m、湾口水深
22~24m。河流:沿岸无大河流,最大河流为葵冲河(0.44m3/s);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大鹏湾(MirsBay):位于广东2.水文特征水温潮流波浪潮汐2.水文特征水温三、采样与方法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站位布设采样频率观测项目数据处理三、采样与方法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站位布设站位布设
观测站赤潮多发区站位布设
观测站赤潮多发区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站位布设
站位布设
布点说明:S:常设站;M:赤潮发生时增设站;S0:depth<5m,只采表层水;M:只采表层站。
布点说明:采样频率
A.集中采样:3~5月赤潮多发期间,1次/3天;B.半月采样:除集中观测外的其余月份,每个月2次;C.加频采样:在赤潮发生时,在赤潮现象集中的地方增加站点,增加采样频次,最密为1次/2h。采样频率
A.集中采样:3~5月赤潮多发期间,1次/3天;数据处理
赤潮发生期间:单独处理;其余时间:以集中观测和半月观测数据为依据,按月份统计平均,舍弃了密集观测的数据,以求得时间上得均衡和月均值的真实意义。数据处理
赤潮发生期间:单独处理;理化参数和赤潮的关系海水营养状况与赤潮的关系微量元素和赤潮的关系水文要素和赤潮的关系维生素B1、B12与赤潮的关系四、赤潮多发区环境与赤潮的研究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理化参数和赤潮的关系四、赤潮多发区环境与赤潮的研究大鹏湾环境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表底层水温差异小,表明该海域水体密度差异较小,分层现象较弱,有利于海水垂直运动,使底层的营养盐较易移到表层,为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表底层水温差异小,表明该海域水体密度差异较小,分层现象较弱,盐田海域夜光藻赤潮发生时盐度范围为26~32;此外,发生3次细长翼根管藻赤潮时盐度范围为32.40~32.90。盐田海域夜光藻赤潮发生时盐度范围为26~32;1.1水温与赤潮关系海水水温对赤潮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控制着赤潮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盐田海域水体较小,表底层温差不大。1.理化参数和赤潮的关系1.2盐度与赤潮关系赤潮发生除与水温有重要关系外,不同种类赤潮生物有其最合适的盐度范围。1.1水温与赤潮关系海水水温对赤潮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1.3溶解氧与赤潮关系3月22日为夜光藻赤潮,在此之前发生的是褐胞藻赤潮:夜光藻是一种捕食性浮游植物,在每年首次发生夜光藻赤潮之前,水域都有硅藻、甲藻大量繁殖的阶段。1990~1993年盐田海域赤潮多发期的3~5月份,DO变化范围较小,一般为6.5~7.5mg/L。91-3-20夜光藻赤潮发生前:发生后:1.理化参数和赤潮的关系1.3溶解氧与赤潮关系3月22日为夜光藻赤潮,在此之前发生图2。1。31.3溶解氧与赤潮关系图2。1。31.3溶解氧与赤潮关系1.4COD与赤潮关系1991年盐田海域COD月均值0.28~0.73mg/l,其中3~5月逐月升高。1.4COD与赤潮关系1991年盐田海域COD月均值0.2营养化水平(E)的评价E=COD(mg/l)
DIP(g/l)
DIN(g/l)/15002.海水营养状况与赤潮的关系大鹏湾环境与赤潮的研究营养化水平(E)的评价E=COD(mg/l)DIP(海洋环境化学-第6章-富营养化课件表2。2。4表2。2。43.微量元素和赤潮的关系
海水发生赤潮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外在环境因素外,某些微量元素对赤潮生物生长、发育、增殖等过程有重要影响。赤潮生物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可利用性,是导致其增殖、中毒或死亡的原因之一。探索微量元素与赤潮元素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赤潮产生的引发内因。3.微量元素和赤潮的关系
海水发生赤潮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主要的微量元素:Fe、Mn:其它微量元素(Cu、Pb、Cd、Hg、Cr和Se等):
主要的微量元素:Fe、Mn:Fe、Mn:近年来研究表明,无论是赤潮现场观测、实验室培养实验和围隔生态模拟研究,水体中微量的Fe、Mn对不同藻种均有促进增长作用,其增幅同水体中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业用地)2篇
- 2025年度餐饮企业品牌形象设计与宣传推广合同6篇
- 2024租赁期间厂房转租管理的委托出租合同
- 2024年皮革原料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旅游度假精美合同协议范本(休闲度假版)3篇
- 2024年能源结构调整-充电桩施工建设及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苹果手机消费者维权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项目评估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倒插门女婿离婚后财产保全与执行协议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调研委托合同集锦3篇
- (完整版)钢筋加工棚验算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概念方案模板
- 西南交大毕业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 2024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华电行测题库及答案2024
- crtd植入术护理查房
- 扫雪铲冰安全教育培训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涉密内网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