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课件_第1页
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课件_第2页
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课件_第3页
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课件_第4页
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导入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初始地籍日常地籍课程导入变初始地籍日常地籍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7.1概述§7.2变更界址测量§7.3界址的恢复与鉴定第七讲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7.1概述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7.1概述

初始地籍建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被更细致地划分,建筑物越来越多,用途发生不断地变化,以房地产为主题的经济活动,如房地产的继承、转让、抵押等,更加频繁,因此,要求地籍管理者必须及时做出反应,对地籍信息进行变更,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作。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1)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2)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3)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4)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5)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一、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与特点

§7.1概述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一、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与特2、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

与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地理基础、内容、技术方法和原则是一样的,但又有下列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2)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卡、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4)任务紧急。使用者提出变更申请后,需立即进行变更调查与测量,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7.1概述2、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7.1概述二、地籍变更的内容

地籍变更的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和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1、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1)征用集体土地。(2)城市改造拆迁。(3)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宗地分割转让和整宗土地转让。(4)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5)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6)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7.1概述二、地籍变更的内容§7.1概述2、不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1)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2)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3)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如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及房屋的翻新、加层、扩建、修缮。(4)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的面积。这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5)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等的变更。(6)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即县市区、街道、街坊、乡镇等边界和名称的变动。(7)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7.1概述2、不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7.1概述三、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准备

变更地籍测量前必须充分检核有关宗地资料和界址点点位,并利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仪器,实测变更后宗地界址点坐标。所以,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前应准备下述主要资料:

§7.1概述(1)变更土地登记或房地产登记申请书;(2)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3)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4)有关界址点坐标;(5)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测设元素的计算;(6)变更地籍调查表;(7)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如坐标、点之记;(8)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三、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准备§7.1概述(1)变更土地四、变更地籍要素的调查

在变更地籍调查中,应着重检查和核实以下内容:(1)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的一致。(2)检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3)全面复核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情况一致,如: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土地坐落、四邻宗地号或四邻使用者姓名;实际土地用途;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情况等。§7.1概述四、变更地籍要素的调查§7.1概述五、变更地籍资料的要求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后,必须对有关地籍资料作相应的变更。做到各种地籍资料之间有关内容一致。通过变更后,本宗地的图表、卡册、证之间,相邻宗地之间的边界描述及宗地四邻等内容不应产生矛盾。地籍资料的变更应遵循用精度高的资料取代精度低的资料、用现势性好的资料取代陈旧的资料这一原则。考虑到变更地籍资料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要求:

§7.1概述五、变更地籍资料的要求§7.1概述1、宗地号、界址点号的变更(1)当原宗地经变更分割为几个宗地后,则分割后的各宗地编号以原编号的支号顺序排列。如18号宗地分割成了3个宗地,分割后的宗地编号分别为18-1,18-2,18-3;如18-3又分割成2个宗地,则编号分别为18-4,18-5;

(2)当数宗地合并时,则使用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原宗地号不得再用。如18-4宗地与1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0-1;18-3宗地与25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8-6。

(3)界址点若以街坊统一编号,已废弃界址点在街坊内的统一编号永远消失,新增界址点按原编号续编新界址点号。(4)界址点若以宗地为单位顺序编号,变更后的界址点以新宗地为单位重新编号§7.1概述1、宗地号、界址点号的变更§7.1概述2、宗地草图的变更

宗地草图必须重新绘制。3、地籍调查表的变更新的变更地籍调查表在现场调查时填写,并由有关人员签名盖章认可,用以替代旧的地籍调查表。

§7.1概述4、地籍图的变更原地籍图作为历史档案在数据库中备份保存,然后根据变更测量成果及新的宗地草图修改地籍图的有关内容。5、宗地图的变更按新的宗地草图或地籍图制作宗地图。当变更涉及邻宗地但不影响该邻宗地的权属、界址范围时,邻宗地的宗地图无须重新制作。2、宗地草图的变更§7.1概述4、地籍图的变更6、宗地面积的变更

通常变更测量时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坐标,所以可以用解析坐标计算新的宗地面积。用新的精确度高的宗地面积取代旧的精度较低的面积值,由此而引起的街坊内宗地面积之和与街坊面积的不符合值可不作处理,统计也按新面积值进行。如果新旧面积精度相当,且差值在限值之内,则仍保留原面积。宗地合并时,合并后的宗地面积应与原宗地面积之和相等;宗地分割时,分割后的各宗地面积应与原宗地面积相等,闭合差按比例配赋;边界调整时,调整后的两宗地面积之和不变,闭合差按比例配赋。

§7.1概述6、宗地面积的变更§7.1概述7、界址点坐标的处理如果原地籍资料中没有该点的坐标,则新测的坐标直接作为重要的地籍资料保存备用;如果旧坐标值精度较低,则用新坐标取代原有资料;如果新测坐标值与原坐标值的差数在限差之内,则保留原坐标值,新测资料归档保存。8、房屋的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要素的变更应重新制作房屋调查报告,在变更地籍调查表中填写最新调查数据。

上述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完成后,才可履行变更房地产变更手续,在土地登记卡或房地产登记卡中填写变更记事,然后换发土地证书或房地产证书。§7.1概述7、界址点坐标的处理§7.1概述§7.2变更界址测量

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变更界址测量在变更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7.2变更界址测量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一、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一)原界址点有坐标1、界址点检查(1)利用界址调查表中界址标志和宗地草图来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界标是否完好,复量各勘丈值,检查它们与原勘丈值是否相符。按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7.2变更界址测量

如果界址点丢失,则应利用其坐标放样出它的原始位置,再用宗地草图上的勘丈值检查,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

如果放样结果与原勘丈值检查结果不符,则应查明原因后处理;

如果发生分歧,按“有争论界址”处理(调解-裁定-申诉),即设立临时标志、丈量有关数据、记载权利人主张。一、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7.2变更界址测量

如果界址(2)利用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原记录比较进行,若不符,则应分析原因,按不同情况处理:

如果原勘丈数据错误明显,则可以依法修改。

如果检查值与原勘丈值的差数超限,经分析这是由于原勘丈值精度低造成的,则可用红线划去原数据,写上新数据;如果不超限,则保留原数据。

如果分析结果是标石有所移动,则应使其复位。

§7.2变更界址测量(2)利用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2、变更测量(1)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也可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先设置界标,然后用解析法测量界标的坐标。在变更界址调查表(包括宗地草图)中注明做出修改。(2)合并宗地及边界调整时,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并在原界址调查表(包括宗地草图)复制件中,用红笔划去有关点或线。

§7.2变更界址测量2、变更测量§7.2变更界址测量(二)原界址点没有坐标1、检查界址点(1)界址点丢失的处理。利用原栓距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标示,在实地恢复界址点位,设立新界标。(2)检查勘丈值与原勘丈值不符时的处理。分析判明原因,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如原勘丈值明显有错、原勘丈值精度低、标石有所移动等给予相应的处理(参见上述)。

§7.2变更界址测量(二)原界址点没有坐标§7.2变更界址测量2、变更测量(1)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测设界址点的位置后,埋设标志,也可在有关方面同意的前提下先埋设界标,再测量界址点的坐标。(2)宗地合并及边界调整时,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并在界址资料中做出相应的修改。(3)用解析法测量本宗地所有界址点的坐标,并以此为基础,更新本宗地所有的界址资料,包括界址调查表(含宗地草图)界址点资料、界址图、宗地面积以及宗地图。§7.2变更界址测量2、变更测量§7.2变更界址测量二、不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1、界址点的检查包括界址点位检查及用原勘丈值检查界址标志是否移动。具体内容同“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2、变更测量

一般是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的仪器,实测宗地界址点坐标。具体内容除没有分割、边界调整及合并宗地时设置新界址点及销毁不再需要界址点的工作外,其他与“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基本相同。

§7.2变更界址测量二、不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7.2变更界址测量§7.3界址的恢复与鉴定一、界址的恢复

在界址点位置上埋设了界标后,应对界标细心加以保护。界标可能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发生位移或遭到破坏,为保护地产拥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须及时地对界标的位置进行恢复。在某一地区进行地籍测量之后,表示界址点位置的资料和数据一般有:界址点坐标、宗地草图上界址点的点之记、地籍图、宗地图等。可根据实地界址点位移或破坏情况和已有的界址点数据及所要求的界址点放样精度、已有的仪器设备来选择不同的界址点恢复方法。(其实就是界址点放样)§7.3界址的恢复与鉴定一、界址的恢复1、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

已知长度是指界址点与周围各类点间的距离:(1)界址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2)界址点与周围相邻明显地物点间的距离;(3)界址点与邻近控制点间的距离。这些已知长度可以通过坐标反算得到,也可以从宗地草图或宗地图上得到,均为水平距离。

§7.3界址的恢复与鉴定1、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7.3界址的恢复与鉴定2、已知角度的放样设界址点坐标(Xp,Yp),放样测站点(XA,YA),定向点(XB,YB),则

此时放样角度为β=αAP-αAB。把经纬仪架设在测站上,瞄准定向方向并使经纬仪读数置零,然后顺时针转动经纬仪的读数等于β,移动目标,使经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