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泰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泰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泰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茶是泰宁县的传统产业。目前茶园总面积近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36万亩,茶叶年产量570吨、产值5800万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泰宁县2008-2017年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泰宁茶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谈谈看法。1茶叶产业的发展1.1旅游品牌具有自然和生态特色泰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支脉东南侧,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山城,为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旅游品牌和1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交通便利,向莆铁路、京福高速在泰宁建站,年客流量达100多万人次,茶叶潜在着很大消费空间。本县生态环境优异,森林覆盖率高达80%,境内山峦起伏,最高海拔1875m,最低海拔200m,地形多属山地和丘陵,具有独特的丹霞地貌特征。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775mm,相对湿度84%,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异的土壤、生态、气候环境条件,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基础保障。1.2茶树新品系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全县国级和省级良种有30余个。除了还保留上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垦植的福云6号、大毫、福安大、九龙大白、梅占、毛蟹、黄旦、龙井43号等7000余亩老茶园外,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应变市场需求,积极着手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引进推广了金牡丹、黄观音、金观音、黄玫瑰、紫观音、翠玉、金萱、紫牡丹、紫玫瑰、悦茗香、丹桂等新优良种,还引进铁观音、白芽奇兰、肉桂、水仙等迟芽良种作为调剂采茶洪峰,为多茶类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1.3茶质和茶类景观产品好山好水出好茶,泰宁的山水孕育出优异品质的泰宁茶叶。清代就有“眉峰云雾茶”、“探春”茶等的记载,近十多年来,泰宁大力开发名优茶生产,形成了三大名茶系列:岩茶类主要有状元红、甘露桂以及状元茗品牌的鼎、魁、冠系列和境元品牌的禅悦、水上奇丹等系列产品;红茶有三佰两、清风雅韵、圣旨、南谷丹芽、南谷翠红、南谷禅茶和探春、鸿达金萱等系列产品;绿茶有针螺、螺毫、毛峰、雪茸等系列名茶;近年来还新开发了“瑞家”、“茗境”等铁观音产品。在近些年的省、市名优茶鉴评中,全县有30余只茶样(其中岩茶18个、红茶8个、绿茶6个)分别荣获省名优茶奖和市茶文化活动特等奖、金奖、银奖和一等奖;“三佰两”、“状元茗”、“境元”还分别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斗茶赛、首届“尚书品杯”斗茶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名茶奖、银奖和一等奖。张天福老先生品尝了泰宁状元茗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岩茶和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佰两”红茶后,对其产品质量和创新给予高分肯定,欣然为之题词——“泰宁状元红”、“三佰两”。1.4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多元带动型产业,成为“产业链”全县9个乡镇均产茶,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大龙乡、梅口乡、杉城镇、朱口镇等4个乡镇。茶园面积达到1.43万亩,约占全县的75%;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茶叶合作社共4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2个,“状元茗茶”和“三佰两”分别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三大茶企龙头各领风骚,岩茶生产以状元茗茶有限公司为龙头;红茶、绿茶生产以泰和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铁观音生产以福建省庆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其他茶企业共同发展。2茶叶行业存在问题2.1茶叶产出和茶企业规模偏小一是种植规模不大,全县茶园面积近2万亩,仅占宜茶山场面积达16万亩的12%,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位置不高;二是茶企业龙头知名度有待提高,大的龙头茶企业年产量不足100吨;三是茶叶花色品种多,但主导产品还不够突出,岩茶、红茶、绿茶、铁观音比重相近。2.2政策扶持引导欠缺由于茶业发展周期较长,效益难于立竿见影,县域财政又相对困难,一些乡镇和部门对茶产业发展也未予重视,因此在政策扶持上有所折扣,资金投入偏少;另一方面,由于受编制等因素影响,县级农业局虽设有茶叶站,配有2名人员,而重点产茶乡镇只有经作技术人员配合,以致专业指导有所缺位。部分新垦茶园缺乏科学规划,建园标准不高,生产、加工技术等未能同步跟上。2.3茶产业未充分利用优质的人文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缺少有效的策划思路目前我县在茶叶品牌宣传和茶文化挖掘方面明显比较短缺,茶产业未能结合泰宁优秀而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给予充分开发,企业宣传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策划思路。3益、社会效益一体的产业分布,区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可以说,是我县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产业。按照“控面积、提品质、突特色、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提出如下发展对策:3.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贯彻《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省市政策精神,按照《泰宁县2008-2017年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一是组建茶产业领导班子,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坚持“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方案”,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力争到2018年茶园面积发展到3万亩。二是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力量,建全县、乡两级的茶叶技术网络,做到每个主产茶叶乡(镇)都配备一名茶叶技术专业人员,确保茶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需要。3.2泰宁岩茶基地立足于泰宁的比较优势,坚持“适度发展、岩茶为主、绿红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一是以岩茶类生产为优先,重点选择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山涧、沟坑、垅地等区域,即重点在金湖沿岸(分布在梅口、大龙、开善、杉城等乡镇)和高山峡谷地带(包括朱口镇、新桥、上青、大田等乡镇),面积约2万亩,以形成福建新的岩茶集散区。二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以发展黄玫瑰、金牡丹、肉桂、金观音、黄观音等新优品种为主,以白芽奇兰、水仙、金桂观音、紫牡丹、紫玫瑰等为调剂品种,使品种茶花色有主有次,形成品质特色鲜显的泰宁岩茶风格。三是保留现有的绿红茶生产基地。继续在朱口镇龙湖、尤源及杉城、下渠等中低海拔区域,开发生产优质红绿茶,建设1万亩。此外,闽乌龙茶(铁观音为主)列为本县辅补特色品种,局限在现有的2-3家茶企生产,暂不予扶持发展。3.3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茶酒技术水平一是建立技术服务网络,争取到2018年重点产茶乡镇都配备有茶学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聘请省、市茶学专家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长期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指导和技术培训,普及茶叶技术。二是引进武夷山产区的加工技术人才,在主产乡镇或龙头企业设立辅点,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三是积极推荐重点茶企员工参加茶叶专业类新型农民专科学历教育,建设茶企技术骨干队伍;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定期办好本县的茶叶技术培训班,并积极组织茶企参加省、市举办的茶叶技术培训班,适机组织茶企骨干到外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提高总体素质。3.4抓好茶旅图演队建设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一是借助地理景观、旅游景区等设立宣传泰宁茶业宣传牌坊,在著名的“尚书第”状元街建立茶叶聚集营销区,使泰宁的茶与旅游相得益彰,扩大泰宁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泰宁状元茗茶有限公司和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状元茗、三佰两等特色茶艺表演队,融汇泰宁的人文历史,组织编排茶歌、茶舞、茶艺、茶诗等,并在泰宁旅游节和涉外的各类活动积极推介演示;三是积极开展名优茶评比活动,每年在县内开展斗茶赛、品茗会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名优茶评比,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四是对接好展会平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