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丽丝莱辛的种族身份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兼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杜里斯莱特已经在1924年生活了25年,住在南罗德西亚(今巴基斯坦),生活了25年。他生活在一个白人和黑人生活的环境中。种族冲突问题是当时罗德西亚社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莱辛作品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她的作品从早期的《野草在歌唱》到中期的《暴力的儿女们》、《金色笔记》,以至后期的《非洲的笑声》等都详细地描述了南部非洲白人和黑人的矛盾纠葛,反映了她在种族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观点。为此她的种族身份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1953年《新政治家》率先发表评论,称莱辛是一个反殖民的殖民地人。一思想系统或语言话语的话语模式《金色笔记》的“黑色笔记”板块中涉及到种族问题的主要有两个文本:安娜的小说《战争边缘》和安娜对自己在非洲南部罗德西亚地区的经历的记述。《战争笔记》讲述的是一个白人青年和一个黑人妇女打破种族界限大胆相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彼得·卡莱原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后因二战爆发中止了学业,参加皇家空军部队到殖民地受训。他到殖民地后,周末经常与当地的左派分子去一家英餐馆寻欢作乐。餐馆的老板娘布斯比太太和女儿都很漂亮,彼得经常挑逗她们,结果她们双双爱上了他。但他真正喜欢的不是她们,而是餐馆黑人厨师的妻子。他的追求得到了热烈响应。他和黑人厨师妻子炽热相爱,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由于他们的爱情完全打破了“白人居住区的戒律与习俗”(64页),在此文本中,其“创作者”安娜的倾向很明显:她十分赞赏彼得不顾一切文化习俗和社会陈规,大胆突破种族隔离观念,奉行自由平等法则,追求真挚爱情的行为,对他和黑人妇女间的浪漫爱情深表同情,称“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这个国家粗暴的、非人道的法律和腐朽者的妒忌摧残了,他们的前途异常渺茫”(65页);她厌恶充满种族偏见和妒忌心的布斯比太太,强烈谴责她极力破坏彼得和黑人妇女间的自由爱情的恶劣行径。在这里安娜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白人和黑人平等相处、自由来往的思想观念,她反种族隔离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只是从表层结构或者说思想观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深层结构或者说思想系统或语言话语的角度看问题的话,其状况则大不相同。西方当代杰出思想家福柯告诉我们,我们眼前的事物或世界景观不是由物质存在本身给予的,而是由建构事物的思想系统或语言话语赋予的:“对象不先于自己而存在,它被某种障碍阻拦在光明的前沿边缘。对象存在于某个关系的复杂网络的积极条件中。这些关系建立在机制、经济和社会过程,行为的形式,标准的序列,技术,分类的类型和特征化的方式之间……这些关系是话语的极限……它们标志的是作为实践的话语本身。”从思想系统或语言话语的角度看问题,上述安娜的言语,无论是对彼得无视种族界限、大胆追求自由爱情行为的赞扬,还是对布斯比太太种族偏见和卑劣行径的贬抑,最终都基于卢梭等启蒙主义者关于人生来是平等自由的、不分高级贵贱、没有等级差别的思想系统或话语形态之上,基于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理念之上,其基调完全是西方式的。这是就其思想基调而言,而就其艺术形式而言,安娜的叙述话语主要沿用的是西方传统的浪漫爱情小说的模式。我们知道,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派作家们的爱情小说,从卢梭的《新爱络伊斯》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至斯汤达的《红与黑》,都是在写某个反叛青年追求自由爱情而被环境所扼压以至毁灭的故事。《战争边缘》亦然,写的是激进青年彼得与黑人妇女相爱而受挫的故事。由于西方读者很熟悉这一套模式,所以他们看到这个作品后“很高兴”(65页)。很多人想将之拍成电影。不过在搬上屏幕之前,他们要求安娜对原作做如下调整:一是把厨师的妻子换成厨师的女儿(65页);二是将背景从非洲转移到英国,将黑人妇女变成白人女孩(302-303页)。因为这样做更贴近浪漫爱情故事的框架,更“符合有钱人的口味”(65页),更接近西方中产阶级的欣赏习惯。不言而喻,《战争边缘》中叙述者的文学话语模式与西方传统的浪漫派爱情小说的文学话语模式一脉相承。不同之处仅在于其中个别构成因素的差异:在后者,主人公一般是一对白人青年男女,而在前者,则是一个白人青年和一个黑人妇女。《战争边缘》的叙述话语很明显完全套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爱情小说的模式,是西方式的。跟很多现代小说一样,《战争边缘》采用的是以叙述者的话语来呈示和展现人物的话语的自由间接话语形式,其中包含了两种话语:即叙述者的话语和人物的话语。除了叙述者安娜的话语外,《战争边缘》中还有一类话语即人物的话语。《战争边缘》中的人物主要有三位:彼得、布斯比太太和黑人妇女。在这三个人中,叙述者安娜对彼得和布斯比太太的思想言行都有比较充分的展示,而对黑人妇女的话语几乎没作表现。叙述者对她的呈现仅止于简单提到她和彼得的私情败露后被丈夫休弃,最后当了妓女。至于她在这整个事件中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叙述者则没有做任何说明。在叙事文本中她完全处于缄默无言的境地。这种只有白人发言而无黑人声音的状态本身说明,在安娜的精神深处黑人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只能被言说,而不可能自己发话。她的白人优先观念堪称根深蒂固。对于沉默的黑人妇女,布斯比太太完全是蔑视的:当她发现自己的同胞彼得对她们这些高贵的白人女子视而不见,却反而爱上了下贱的黑人妇女时,感到不可思议,她“妒火中烧”(64页),毫不犹豫地向彼得所在的部队告发了此事,赶走了彼得。她极力贬斥黑人妇女,称她是“肮脏的黑人女孩”(65页)。布斯比太太对黑人妇女的言说态度代表的是当时非洲绝大多数白人的态度,即种族主义态度。正是此种族主义毁坏了彼得和黑人妇女的真挚爱情,导致了他们的悲剧。所以“彼得向当地那班‘进步人士’告别时,眼睛里分明流露出对他们的蔑视”(65页)。与极端歧视和压迫黑人的布斯比太太相比,彼得显得相当开明:他对以布斯比太太为代表的那班死守“白人居住区的戒律与习俗”的“进步人士”极为“蔑视”(65页)。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分种族、阶级,所有的人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是平等的。所以当他在布斯比太太、布斯比太太的女儿和黑人厨师的妻子三个女人间作选择时,他根本没意识到种族和阶级的差异,他将她们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看成是同样的人。他仅从自己的情感倾向出发进行选择,最后选择了最卑微的一位,即黑人妇女。他喜欢上后者后,也完全本着平等自由的原则,大胆地去追求,从来未考虑过他们的爱情是否正当或合适的问题。由此而言,他完全秉持的是西方启蒙主义者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话语。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白种人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白人优越感表现得很明显,他始终是以一个黑人世界的拯救者的姿态出现的。他从英国来到非洲,一开始就参加了左派组织的活动,投身到拯救黑人同胞的事业中。他和他的同志“为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大声疾呼”(64页)此他爱怜黑人妇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拯救的成分在里面。因为他跟她刚接触的时候,“她又恰好遭到她那位对政治十分狂热的丈夫的冷落”(64页),处于孤寂凄凉的状态。他使她摆脱了凄凉,找到了快乐。最后当他们的爱情遭到破坏时,他依然抱着全力拯救那可怜的黑人妇女的心态答应她,“等战争一结束”,就接她“到英格兰团聚”(65页)。不难看出,他灵魂深处始终蕴藏着一种白人优越于黑人、是后者的救世主的观念。《战争边缘》中的文学话语,从叙述者的话语到人物的话语都是青一色的西方话语。“创作者”安娜的精神视野中除了西方的各式各样的话语外没有其他的话语,她是在用纯西方人的基调和方式在谈话。而她所陈述的人物的话语,无论是布斯比太太的种族主义的话语,还是彼得的人道主义的话语,从根本上说都是西方式的口吻,都渗透了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作为他者的黑人妇女完全处于无语的状态。很明显,《战争边缘》的文学话语里里外外都是西方式的。二思想文化及话语的互迁由于安娜意识到她的小说《战争边缘》未能如实地反映她在非洲罗德西亚的那段难忘经历,所以对之很不满意。她决定用写笔记的方式重新记述那段奇特的经历,于是便完成了“黑色笔记”中的第二个文本,重写马雪比旅馆事件。从内容或曰建构材料的角度看,第二个文本与第一个文本《战争边缘》没有什么本质差异:都写的是非洲题材,展现的是种族隔离者和反种族隔离者之间的冲突,不同仅在于第二个文本比第一个更为具体丰富。《战争边缘》中的反种族隔离者彼得·卡莱在“黑色笔记”中被一分为二:集反叛性和玩世不恭为一体的保罗·布莱肯斯特和激进而风流的乔治。《战争边缘》中种族隔离观念的卫道士布斯比太太也被一分为二:布斯比太太和罗德西亚严格的种族隔离戒律。反种族隔离和种族隔离之间的冲突也被一分为二,沿着两条线展开:保罗·布莱肯斯特无视种族界限,与黑人厨师杰克逊交朋友,平等相处,惹恼了杰克逊的老板娘布斯比太太,顽固不化的布斯比太太最后赶走了杰克逊,保罗·布莱肯斯特十分沮丧,最后死于一场事故;乔治和黑人厨师杰克逊的妻子打破种族界限,相爱私通,生下一子。慑于种族隔离戒律,他不敢认自己的儿子,痛苦不已。在此文本中,叙述者安娜认同和赞赏保罗·布莱肯斯特无视种族界限、与黑人厨师平等交往的行为,谴责布斯比太太的种族隔离观念和言行,同情乔治眼睁睁看着自己与黑人妇女所生的儿子正在受苦并将沦为奴仆而无计可施的状态,痛斥非洲残无人道的种族隔离戒律。她的反殖民主义倾向昭然若揭。不过这仍然只是就表层结构或思想观点而言,如果从深层的思想系统或话语形态出发,我们便会看到笔记的话语与小说的话语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基调和方式都不折不扣是西方式的。笔记的叙述者依然是安娜,不过在此文本中她不再以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的形态出现,而是以第一人称有限叙述者的形态出现。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她的叙述话语表面上虽然极力贬斥种族隔离主义者,褒扬反种族隔离主义者,似乎是站在非洲黑人的立场上说话,但实质上它们完全出自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系统或话语体系,完全是一套西方腔调。除此之外,她的话语的殖民主义调门也表现得很明显。她指出,非洲大陆是一块既富饶又极其落后的土地,亟需文明的西方人去开发。中非和南非的物质资源很丰富,但自古以来就只能确保人们最低限度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建立在最低效、最落后的劳动力的基础上的非洲经济原先是那么迟滞、萧条,它因而需要某种来自外部的冲击。”(71页)欧洲人以及他们的文明便是这种促使非洲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强大外在冲力。不仅非洲大陆的物质资源亟需西方人开发,非洲人的精神资源也亟需西方人的开发。以马雪比旅馆的黑人厨师杰克逊为例,他原本自卑下贱,毫无个人尊严和人格可言,后来在保罗·布莱肯斯特的感召下恢复了自信和尊严,变成了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杰克逊第一次在旅馆的厨房遇到保罗·布莱肯斯特,对这位白人老爷屈尊向他打招呼、“问候他的家庭情况”的举动很惊讶,他“显得有些不安……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白人竟然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个黑人”。不过白人老爷的这种平等态度立时唤醒了他发自内心的自由平等意识。“他现在正以平等的姿态与保罗·布莱肯斯特商谈他的孩子,说话之前每每要犹豫一下,本想收住自己的话头,但他天生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但它常常被人们忽视),使他很快能不卑不亢地与人从容交谈。”(128页)自此以后他在很大程度上便以一个独立自由的姿态出现。尽管他知道他与保罗·布莱肯斯特的平等交往违背了种族隔离戒律,因而会惹恼他的老板娘布斯比太太,但却毫不在意,继续与保罗·布莱肯斯特密切来往。后来他甚至敢于站出来反抗布斯比太太。有一次布斯比太太因杰克逊和保罗·布莱肯斯特过往甚密,十分恼火,无礼地责骂杰克逊,杰克逊立即做出反应,第二天他没有像平时那样下班后继续无偿地帮她干活,而是“按聘用合同办事,一到三点就甩手不干了,留下布斯比太太一个人操办舞会的食物”(154页),结果餐馆因为缺少人手而乱作一团。黑人杰克逊的精神意识由奴仆型向独立自主型的转变,完全得益于白人保罗·布莱肯斯特的帮助。这意味着在安娜眼里非洲和黑人要摆脱贫困和奴役状态,需要白人的大力扶助。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她的叙述话语不再沿用卢梭、歌德、斯汤达等人的叙写模式,塑造那种超越世俗环境的孤高、反叛、倔强的理想化的人物,而是吸收巴尔扎克、福楼拜、萨克雷等人的叙写模式,塑造那种与世俗环境密不可分的世俗人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主义的。《战争边缘》中进步的、落拓不羁执着追求美好社会理想和个人自由爱情的孤高形象彼得在笔记中降格为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者保罗·布莱肯斯特和“喜欢非洲女人”(136页)、到处施爱的“真正的好色之徒”(133页)乔治。在小说中布斯比太太身上充满了浪漫情调:她暗恋彼得,期望能与之卿卿我我,偷食爱情禁果,不料后者宁可与下贱的黑人妇女偷情,而不肯眷顾她,因而怒火中烧。而在笔记中布斯比太太身上的浪漫色彩则被完全擦抹干净。她怨恨保罗·布莱肯斯特并不是因他无视她的一腔热情,而是因他不顾种族界限与黑人杰克逊平等相处的疯狂言行。这里安娜的叙述话语秉承的是西方1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模式。笔记中与种族问题有密切关联的角色主要有五个:保罗·布莱肯斯特、乔治、布斯比太太、黑人厨师杰克逊、杰克逊的妻子。这其中黑人妇女没直接出场,只是一个影子。我们仅在很少几个场景中意识到了她的存在,而且是隐隐约约的。第一个场景是有天晚上乔治和他的朋友们在马雪比旅馆喝完酒,当大家要送乔治回他停在远处马路边拖着一个小篷车的卡车中去时,他显得很紧张,十分生硬地、甚至是暴力性地阻止大家接近他的卡车。个中缘由是那篷车中藏着他的情人黑人妇女。第二个场景是乔治第二天向安娜和维利承认,他与黑人妇女私通,生下一子。第三个场景是在周末的大型舞会上,安娜看到乔治多次离开舞会,“回到他的篷车里去”(156页),黑人妇女也“偷偷从家里溜出,爬了进去”,“一起在篷车里”幽会(163页)。在所有这些场景中,黑人妇女玛丽始终没有发话,一直处于无语状态。与他的妻子比,杰克逊多多少少发出了一些声音。如当保罗·布莱肯斯特在马雪比餐馆的厨房遇到他,对他以礼相待,与他平等交谈时,他以友好而热情的态度回应保罗·布莱肯斯特。此后他不顾布斯比太太的反对,坚持与保罗·布莱肯斯特亲切交往,将后者当成好朋友。当布斯比太太高高在上,用欺压的方式对待他时,他便以敌对而冷漠的方式回应她。他不仅对布斯比太太试图阻止他与保罗·布莱肯斯特来往的禁令毫不理会,而且在布斯比太太辱骂他后,他公然对抗她,不再死心塌地地为她效劳,而是故意给她撂挑子。不过在所有这些情境中他始终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仅仅是保罗·布莱肯斯特和布斯比太太话语的简单回应者。我们在他的言说中能听到的只有两个词:一是面对保罗·布莱肯斯特的友善态度心存感激地说“好!”,二是面对布斯比太太的蔑视态度充满敌意地说“坏!”。至于他具体怎么理解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关系,对保罗·布莱肯斯特的言行认同到什么地步,对布斯比太太的言行憎恨到什么地步,等等,叙述者安娜压根没作说明。甚至就连“好!”和“坏!”这两句话,实质上也是由安娜加在杰克逊身上的,而不是杰克逊自己吐出口的。跟在小说中一样,在笔记中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有白人的声音。这其中布斯比太太的声音最尖刻。她的话语充满了强烈的种族隔离色彩。在她眼里,白人与黑人,一种高贵文明,一种低贱野蛮,两者有天壤之别,二者间的界限绝对不能被打破:“他们(黑人)必须懂得,白人和黑人之间存在着一条界线,那是他们绝对不可以跨过去的。”(109页)为此,当她看到自己的同胞保罗·布莱肯斯特居然不分高低贵贱,主动向下贱的黑人杰克逊打招呼时很“迷惑”(128页),感到不可思议。看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黑人聊天,与之交朋友时,骂他是“脑子有毛病的白人”(153页)。看到黑人杰克逊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与白人保罗·布莱肯斯特密切来往,骂他“厚颜无耻”(152-153页),并骂他的家人“龌龊”(158页)。最后因杰克逊和他的家人扰乱了种族界限将他们赶出了该地区。布斯比太太的这种种族歧视观念实际上是西方人在种族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念。西方白人在灵魂深处都多多少少存有这种观念。以笔记中的人物为例,像布斯比太太、布斯比先生等典型的西方殖民主义者不用说是一贯蔑视黑人的,将之视作是低下的动物“狒狒”(109页)。即使保罗·布莱肯斯特和安娜等反殖民主义者也在无意识中认为黑人落后低下,不能与白人同日而语。如保罗·布莱肯斯特在与维利的一次辩论中明白无误地称非洲人是“野人”(100页),安娜在无意识中也无法接受白人乔治爱黑人妇女这一事实:“如今我知道那个女人是谁,我惊奇地发现我开始痛恨乔治,并谴责他……而且更糟的是,我还惊奇地发现我厌恶这个事实:那个女人是个黑人。”(138页)与布斯比太太的种族歧视话语相反,保罗·布莱肯斯特和乔治都秉持的是反种族歧视的话语。保罗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以前参加过一个有左翼倾向的组织,思想激进,对所有的陈规旧习都嗤之以鼻,而“对于任何道德的或社会的反常现象都表示由衷的欣赏”(82页)。到非洲罗德西亚地区后,他仍我行我素,把当地的种族隔离规则根本不当回事。他对黑人的态度与对白人的态度没有什么分别。见到餐馆的黑人厨师就像见到他的白人同胞一样,亲切交谈,平等相处,结果引起了保守的老板娘布比斯太太的强烈不满,极力阻挠他与杰克逊交往。不过,布斯比太太的反对不但没有能阻止他与杰克逊的来往,相反却激怒了保罗,他与杰克逊越走越近,以至变成了好朋友。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保罗对杰克逊的友好举动并不是出自他对后者的真切关心,而是出自他反叛世俗观念的自由个性。安娜称,对于黑人杰克逊,“保罗有意要当着黑人与白人的面摆如此亲密的举动,目的是想气一气那些对此看不顺眼的白人”(148页)。保罗对安娜说过:“亲爱的安娜,如果我不加倍地去爱杰克逊,那我就不配爱你了。现在这件事已成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了。”(152页)可见,保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黑人杰克逊并不是出于对杰克逊的尊重,而是出于他自己追求自由平等人生法则的信念。在无意识中他从来没有将黑人视作是跟白人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人,而视作是远比白人低下的原始的野蛮人。他宣称他们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为之提供“法律和秩序”,赋予“民主权利”,黑人需要白人拯救(100页)。由此,与其说保罗是一个为争取黑人的自由和幸福而斗争的反殖民主义者,还不如说是一个为实现白人自己的自由平等梦想而不懈努力的西方殖民者。跟保罗一样,乔治也反对种族压迫,厌恶种族隔离法则。他宣称:“我是个社会主义者,我要尽一切可能在这个鬼地方尽一个社会主义者的责任,与种族歧视作斗争。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因为我完全有理由说种族歧视是不人道的,丑恶,不道德。那些赞成它永远存在下去的白人全都该受诅咒。我倒主张大家都学学另一类丑陋的白人的样子,让他们去跟黑人女子睡觉去,从而给殖民地增加一个半白半黑的人种。”(137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喜欢女人,“尤其喜欢非洲女人”(136页)。五年前经过马雪比旅馆,他迷上黑人厨师的妻子玛丽,不顾一切地追求她,最后终于占有了她,并实现了他的愿望,与黑人妇女生下了第三种人,即半白半黑的子嗣。跟保罗对杰克逊的友谊一样,乔治对杰克逊妻子的爱情也带有明显的单边色彩:即完全出自乔治自己喜欢黑人女性的个人癖好和他力图用特殊的方式改变非洲不人道的种族歧视状态的人生信念。至于非洲黑人是否愿意接受他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舞蹈专项理论与实践A》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世界近代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客源国概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绩效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课堂观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稽核技巧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室内设计及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Python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DB6110-T 58-2024《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 二年级(上)口算训练(13-16)
- (新版)糖尿病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教学成果奖培育思考
- 河北省廊坊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铁科研微机控制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
- 毕业设计(论文)叉车液压系统设计
- 研发项目立项管理流程总体思路.doc
-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 榆林市第十二中学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