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_第1页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_第2页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_第3页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_第4页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0篇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难紧急救助体系,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减我辖区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和广阔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平安,依据《自然灾难救助应急预案》(城政发号),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其次条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辖区内发生的洪涝、暴雨、干旱、冰雹、雪灾、沙尘暴、地震、重大生物灾难等自然灾难。

第三条本预案实施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四条消失下列任何一种状况,启动本预案。

(一)因灾死亡3人以上;

(二)因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000人以上;

(三)因灾倒塌房屋(地震灾难倒塌和严峻损坏)300间以上;

(四)因干旱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达到1.3万人以上。

其次章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街道成立自然灾难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开展街道自然灾难应急响应、紧急救援、灾民生活支配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指导我街道辖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第六条街道救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中心主任王小燕兼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其主要职责是:

(一)汇合、上报灾情和救灾进展状况,提出详细的救灾方案、措施和建议。

(二)贯彻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部门、辖区单位对受灾区域进行紧急救援,组成现场指挥部直接指挥受灾区域应急工作。

(三)起草工作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预备和整理归档。

(四)担当本街道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应急预备

第七条做好资金预备。支配使用好上级下拨的自然灾难救济补助金,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救灾款,并在发生重大灾情时准时调整,保证救灾工作正常进行。要对救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保证快速拨付和准时兑现。

第八条做好物资预备。依据救灾工作实际和本预案救灾职责,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救灾专用物资,保证灾情发生时抢险救灾的需要;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方法和救灾应急选购、紧急调拨、运输制度。并上报街道城管办,以备灾难紧急期间紧急调拨。

第九条救灾装备预备。配备救灾必需车辆、保障灾难信息的畅通,配备办公设备和装备。

第十条人力资源预备。各社区配备一名灾情信息员,确保灾情发生后准时报告灾情。

第十一条应急避险场所预备。依据设立的应急避难场所,设立转移路线,设置明确标识,保障灾难发生时人员能够疏散、临时安置受灾群众。每年对避难场所进行确认,并向辖区居民群众公布。

第十二条宣扬、培训和演习。要利用各种媒体宣扬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加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力量。每年依据区民政局支配,组织信息员业务培训一次。依据灾难发生特点,每年至少组织2次救灾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预备、指挥和响应力量。

第三章灾难预警和报告

第十三条灾情报告。灾情报告主要包括:灾难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损失及进展趋势,实行的应急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一)灾情初报。灾难发生后各社区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把握灾情,半小时内向街道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二)灾情续报。在灾情稳定之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特大灾情依据需要随时报告。

(三)灾情核报。各社区在灾情稳定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街道相关办公室报告。

第四章灾难响应

第十三条灾难发生后,准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支配工作,最大限度削减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依据突发自然灾难的危害程度,设立四个响应等级。

(一)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肯定经济损失的,可初判为特殊重大灾难,由街道指挥长打算启动一级响应,实行24小时通信网络在线,专人值守,并上报区减灾委,由减灾委统一领导组织实施救灾工作。

(二)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肯定经济损失的,可初判为重大灾难,由街道指挥长打算启动二级响应,实行24小时通信网络在线,专人值守,并准时上报区减灾委,乐观开展救灾举措。

(三)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肯定经济损失的,可初判为较大灾难,由街道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准时分析灾情,组织落实救灾措施,并上报区减灾委,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重大状况随时报告。

(四)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肯定经济损失的,可初判为一般灾难,由街道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准时分析灾情,组织落实救灾措施,并上报区减灾委,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响应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街道减灾领导小组提出建议,由区减灾委打算终止响应。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十五条当自然灾难大事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引发的次生灾难的后果基本消退,经过灾情趋势推断,近期无发生较大灾难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次序时,由区减灾委宣布应急结束。

第十六条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讯设备等应当准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赐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第十七条街道服务中心负责接受并支配社会各界的捐赠;

第十八条街道减灾领导小组协作区减灾委开展灾难调查等,总结自然灾难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九条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难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力量,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削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大事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24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三定”规定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凡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难,火山、地震灾难,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难,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自然灾难及其他突发公共大事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爱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平安。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亲密协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2启动条件

消失下列任何一种状况,启动本预案。

2.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难,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难,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自然灾难,一次灾难过程消失下列状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30人以上;

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

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

2.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峻损坏1万间以上。

2.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大事、社会平安大事等其他突发公共大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状况启动本预案。

2.4对救助力量特殊薄弱的地区等特别状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2.5国务院打算的其他事项。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为国家自然灾难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讨论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动减灾国际沟通与合作,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担当相应任务。

4应急预备

4.1资金预备

民政部组织协调进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依据国家进展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支配中心救灾资金预算,并根据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4.1.1根据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心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支配救灾资金预算。

4.1.2中心财政每年依据上年度实际支出支配特大自然灾难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关心解决严峻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4.1.3中心和地方政府应依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

4.1.4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中心和地方各级财政支配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

4.2物资预备

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

4.2.1根据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在完善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武汉、长沙、郑州、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依据需要,科学选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难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各级储备库应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

4.2.2每年年初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4.2.3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

4.2.4灾情发生时,可调用邻省救灾储备物资。

4.2.5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4.2.6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选购和调拨制度。

4.3通信和信息预备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难信息的畅通。自然灾难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难信息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3.1加强中心级灾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建设并管理掩盖省、地、县三级的救灾通信网络,确保中心和地方各级政府准时精确     把握重大自然灾难信息。

4.3.2以国家减灾中心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难信息共享平台,供应信息沟通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4.3.3充分发挥环境与灾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对地监测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难监测、预警、评估以及灾难应急帮助决策系统。

4.4救灾装备预备

4.4.1中心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4.2民政部、省级民政部门及灾难频发市、县民政局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5人力资源预备

4.5.1完善民政灾难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难的力量。

4.5.2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组织民政、卫生、水利、气象、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等各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难管理的业务询问工作。

4.5.3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4.5.4培育、进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4.6社会动员预备

4.6.1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难社会捐助工作。

4.6.2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安排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4.6.3在已有2.1万个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连续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常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

4.6.4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6.5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8省(市)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市对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0省(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4.7宣扬、培训和演习

4.7.1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扬灾难学问,宣扬灾难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加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4.7.2每年至少组织2次省级灾难管理人员的培训。每两年至少组织1次地级灾难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省或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县级及乡镇民政助理员的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对政府分管领导、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培训。

4.7.3每年在灾难多发地区,依据灾难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预备、指挥和响应力量。

5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5.1灾难预警预报

5.1.1依据有关部门供应的灾难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准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难威逼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

5.1.2依据灾情预警,自然灾难可能造成严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国家和有关省(区、市)应做好应急预备或实行应急措施。

5.2灾难信息共享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准时汇总各类灾难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通报信息。

5.3灾情信息管理

5.3.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难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状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状况、房屋倒塌、损坏状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实行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5.3.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1)灾情初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难,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把握灾情,准时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状况,最迟不得晚于灾难发生后2小时。对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峻损失的重大灾难,应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难灾情稳定之前,省、地(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天10时之前向省级民政部门上报,省级民政部门每天12时之前向民政部报告状况。特大灾情依据需要随时报告。

(3)灾情核报。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地(市)汇总数据(含分县灾情数据)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的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省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5.3.3灾情核定

(1)部门会商核定。各级民政部门协调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地震、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

(2)民政、地震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评估,核实灾情。

6应急响应

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难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难发生后,乡级、县级、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灾情,根据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支配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做好灾难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削减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依据突发性自然灾难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四个响应等级。

6.1Ⅰ级响应

6.1.1灾难损失状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难等特殊重大自然灾难。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大事、社会平安大事等其他突发公共大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状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力量特殊薄弱的地区等特别状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打算的其他事项。

6.1.2启动程序

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一级响应的建议,由国务院打算进入Ⅰ级响应。

6.1.3应急响应

由减灾委主任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民政部接到灾难发生信息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和减灾委主任报告,之后准时续报有关状况。灾难发生后24小时内商财政部下拨中心救灾应急资金,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安排国际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

6.1.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主任打算终止一级响应。

6.2Ⅱ级响应

6.2.1灾难损失状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难等重大自然灾难。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大事、社会平安大事等其他突发公共大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状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力量特殊薄弱的地区等特别状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打算的其他事项。

6.2.2启动程序

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副主任打算进入Ⅱ级响应。

6.2.3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副主任组织协调灾难救助工作。

民政部成立救灾应急指挥部,实行联合办公,组成紧急救援(综合)组、灾难信息组、救灾捐赠组、宣扬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等抗灾救灾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抗灾救灾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状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力量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款物。

准时把握灾情和编报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

向社会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跨省(区、市)或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

经国务院批准,向国际社会发出救灾救济呼吁。

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账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每日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状况;准时下拨捐赠款物,对全国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对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状况向社会公告。

6.2.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副主任打算终止Ⅱ级响应。

6.3Ⅲ级响应

6.3.1灾难损失状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难等较大自然灾难。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大事、社会平安大事等其他突发公共大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状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力量特殊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别状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打算的其他事项。

6.3.2启动程序

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秘书长打算进入Ⅲ级响应。

6.3.3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协调灾难救助工作。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准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难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讨论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有关省(区、市)的状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联合工作组。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由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状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力量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灾难损失较大时,灾情发生后48小时内,协调有关部门组成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组赴灾区,准时调拨救灾款物。

把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

6.3.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秘书长打算终止Ⅲ级响应,报告减灾委副主任。

6.4Ⅳ级响应

6.4.1灾难损失状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难等一般自然灾难。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大事、社会平安大事等其他突发公共大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状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力量特殊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别状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打算的其他事项。

6.4.2启动程序

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打算进入Ⅳ级响应。

6.4.3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灾难救助工作。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准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难信息;商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视状况向灾区派出工作组。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状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力量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调拨救灾款物。

把握灾情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

6.4.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打算终止Ⅳ级响应,报告减灾委秘书长。

6.5信息

6.5.1信息坚持实事求是、准时精确     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并依据灾情进展状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6.5.2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状况、抗灾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支配、需要说明的问题。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灾后救助

7.1.1县级民政部门每年调查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状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

7.1.2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状况。

7.1.3制定冬令(春荒)救济工作方案。

7.1.4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状况,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难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关心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

7.1.5灾民救助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对确认需政府救济的灾民,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灾民救助卡》,灾民凭卡领取救济粮和救济金。

7.1.6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冬令救济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户。

7.1.7对有偿还力量但临时无钱购粮的缺粮群众,实施开仓借粮。

7.1.8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选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7.1.9进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好以工代赈政策、灾歉减免,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

7.2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应由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实行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待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难因素。

7.2.1组织核查灾情。灾情稳定后,县级民政部门马上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账。省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10日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难损失状况报民政部。

7.2.2开展灾情评估。重大灾难发生后,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情评估,全面核查灾情。

7.2.3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依据全国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待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

7.2.4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状况,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难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各地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7.2.5定期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

7.2.6向灾区派出督查组,检查、督导恢复重建工作。

7.2.7商有关部门制定优待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平抑物价。

7.2.8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化灾区,供应医疗卫生服务,宣扬卫生防病学问,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7.2.9进展改革、训练、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电力、通信等企业,金融机构做好救灾资金(物资)支配,并组织做好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及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8附则

8.1名词术语解释

自然灾难: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难,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难,火山、地震灾难,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难,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自然灾难。

灾情:指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状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灾情预警:指依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难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难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状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环境与灾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满意我国环境与灾难监测的需要,2024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环境与灾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立项。依据国家方案,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纳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纳“2+1”方案,即放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难和环境进行监测的力量;“十一五”期间,实施“4+4”方案,即放射四颗光学小卫星和四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难和环境的动态监测。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国际沟通与协作

根据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乐观开展国际间的自然灾难救助沟通,借鉴发达国家自然灾难救助工作的阅历,进一步做好我国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防范与处置工作。

8.3嘉奖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难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表彰;对在自然灾难救助工作中勇敢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难救助工作中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4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状况变化做出相应修改后报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灾难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依据本预案制定本省(区、市)自然灾难救助应急预案。

8.5预案生效时间

1.1目的

建立健全社会自然灾难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自然灾难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自然灾难的力量,有效预防和妥当处置自然灾难,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平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

1.2编制依据

《**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突发公共大事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府发〔**〕1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自然灾难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府办函〔**〕116号)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

1.3分类分级

自然灾难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峻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平安的灾难大事。依据其性质、演化过程和发生气理并结合实际状况,我县自然灾难分为以下8类:

(1)农作物病虫害。

(2)森林病虫害。

(3)森林火灾。

(4)干旱灾难。

(5)洪涝灾难。

(6)气象灾难,包括暴雨、冰雹、雷电等。

(7)地质灾难,包括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等。

(8)地震灾难。

按自然灾难可控性、严峻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殊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自然灾难。各类自然灾难的详细分级标准在各专项预案中明确,特殊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自然灾难的详细分级标准见附件2。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社会参加。

(2)依法规范,科学指导。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条块结合,资源整合。

(5)平战结合,反应准时。

1.5预案体系

我县自然灾难预案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1个专项预案,8个自然灾难单项预案和乡镇保障预案。

(1)自然灾难专项应急预案。

(2)县自然灾难单项应急预案。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预案》、《**县森林病虫害应急预案》、《**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县干旱灾难应急预案》、《**县洪涝灾难应急预案》、《**县气象灾难应急预案》、《**县地质灾难应急预案》、《**县地震灾难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评审与,报县政府备案。

(3)乡镇自然灾难应急预案。

(4)企事业单位自然灾难应急预案。

(5)县城和集镇社区也要制订自然灾难应急预案,重点体现操作性。

各类自然灾难预案应当依据实际状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准时修订;专项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1.6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各类特殊重大、重大或者需要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处置的较大、一般的自然灾难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全县的自然灾难应对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成立**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农作物病虫害应急指挥部、森林病虫害应急指挥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干旱灾难应急指挥部、洪涝灾难应急指挥部、气象灾难应急指挥部、地质灾难应急指挥部以及地震灾难应急指挥部。

2.1领导机构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是我县常设的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对我县行政区域内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其成员单位由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附件1)。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当,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应急办主任和县民政局长担当,指挥部成员由县应急办等单位(附件1)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县应急办主任兼任。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职责是讨论制订贯彻国家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方针政策的详细措施;负责审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自然灾难应急预案,审定全县自然灾难总体应急预案;讨论制订全县重大、特殊重大自然灾难的应急处置措施并依据其性质、规模和影响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调各自然灾难单项应急指挥部、乡镇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组织、机构参加重大、特殊重大自然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全县自然灾难应急体系建设;统一规划、调配全县自然灾难应急处置资源;商请军队、武警部队或恳求省、市有关自然灾难应急机构实施应急增援。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职责:指挥长或受托付的副指挥长召集县自然灾难应急工作会议,负责全县各类重大、特殊重大自然灾难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下达应急处置工作指令;副指挥长除帮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外,重点牵头处置分管系统或地区的自然灾难;其他成员参加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

2.2指挥机构

(1)农作物病虫害应急指挥部。由县农业局牵头,负责《**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

(2)森林病虫害应急指挥部。由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县森林病虫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森林病虫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

(3)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由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

(4)干旱灾难应急指挥部。由县水利局牵头,负责《**县干旱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干旱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利局局长兼任。

(5)洪涝灾难应急指挥部。由县水利局牵头,负责《**县洪涝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洪涝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利局局长兼任。

(6)气象灾难应急指挥部。由县气象局牵头,负责《**县气象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气象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气象局局长兼任。

(7)地质灾难应急指挥部。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县地质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地质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

(8)地震灾难应急指挥部。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县地震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全县地震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

各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专业救援队伍并公布报警电话等联系方式。

2.3工作机构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我县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应急办,在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应急办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县各自然灾难专项指挥部牵头单位的局长兼任。必要时,可视自然灾难状况确定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县政府办公室有关副主任担当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县有关部门抽调。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负责接受和办理向县政府报送自然灾难的紧急事项,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承办县政府自然灾难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督促落实有关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全县自然灾难总体应急预案;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的自然灾难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督促检查各乡镇政府和部门自然灾难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全县自然灾难应急培训和演习;负责全县各类重大、特殊重大自然灾难预警信息披露、新闻以及与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部门的联系沟通;督促检查自然灾难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负责与自然灾难专家询问机构的协调联系并供应相关服务。

2.4乡镇应急组织机构

各乡镇政府成立相应自然灾难应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各乡镇自然灾难应急机构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较大、一般自然灾难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各乡镇可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状况成立相应自然灾难的应急机构。

2.5自然灾难专家询问机构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为全县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供应决策询问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供应详细技术方案指导。

2.6应急联动机制

在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包括民政、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品药监、供水、供电、供气、市政、疾病防控、防汛、地震、国土资源、气象、环保以及人防等部门)以及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应急联动,共同实施应急处置。为有效、快速掌握事态进展,在依靠全县基本应急救援力气难以有效掌握或无法掌握事态时,由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准时商请部队、武警和我县行政区域内省、市有关单位进行应急增援,必要时报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增援。

太和镇城区内自然灾难由太和镇自然灾难应急工作机构负责处置。在难以有效掌握或无法掌握事态时报请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增援。

3猜测、预警

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难,完善猜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置。

3.1信息监测与猜测

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对自然灾难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本行政区、本系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平安的自然灾难信息收集、分析和沟通制度,明确自然灾难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通过对自然灾难监测信息的分析讨论,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难突发大事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猜测。对可能引发特殊重大、重大自然灾难的猜测预警信息,必需在2小时内报县政府和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

3.2预警级别及

根据可能自然灾难严峻性和紧急程度,全县自然灾难的预警级别可分为特殊严峻(Ⅰ级)、严峻(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各类自然灾难预警级别的详细标准在各专项预案中明确。一般(Ⅳ级)、较重(Ⅲ级)自然灾难的预警由事发地自然灾难指挥部。严峻(Ⅱ级)、特殊严峻(Ⅰ级)自然灾难的预警需经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或常务副指挥长批准后,由县自然灾难办和县级各自然灾难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向事发地或全县。预警信息包括自然灾难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提示事宜和应实行的措施。自然灾难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别人群及学校等特别场所应当实行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由气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等灾难预报部门准时按程序报送自然灾难预警信息。暴雨、干旱、风雹、雷电等灾难性天气由县气象局报送预警信息;洪涝灾难由县防汛指挥部报送预警信息;农作物病虫灾难由县农业局报送预警信息;重特大森林火灾、病虫灾由县林业局报送预警信息;地质灾难和地震灾难由县国土资源局报送预警信息。

3.3预警处置

对一般(Ⅳ级)、较重(Ⅲ级)的自然灾难预警信息,事发地区县政府分别启动相应自然灾难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准时报告上一级政府及其应急机构。对严峻(Ⅱ级)、特殊严峻(Ⅰ级)的自然灾难预警信息,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县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准时报告市政府及其相关应急机构。

3.4信息管理

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政务内网、外网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自然灾难综合信息系统,做到资源共享、运行规范。同时加强自然灾难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制定科学管理制度,确保准时、精确     、高效、有序传递信息并符合信息的有关规定。各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要建立自然灾难常规信息数据库以及信息沟通、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根据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准时监测并报告可能或已经发生在我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类自然灾难信息。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特别状况下,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在按程序报告的同时直接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较大(Ⅲ级)以上自然灾难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在马上实行措施掌握事态的同时马上照实向县政府和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大事性质、影响范围、大事进展趋势和已经实行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准时续报有关状况。

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后要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对一般(Ⅳ级)和较大(Ⅲ级)的自然灾难,由县政府相关自然灾难应急主管部门指导事发地政府进行处置,视状况向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对于重大(Ⅱ级)和特殊重大(Ⅰ级)的自然灾难,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应急主管部门准时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建议快速报告分管县长、帮助分管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必要时直接向县长报告,同时将县政府领导作出的处置自然灾难的指示传达给有关地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状况。根据《分级标准》准时向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报告县委。自然灾难可能涉及或影响本县行政区外的,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向相关县政府应急办公室通报状况,同时上报市政府应急办。

4.2先期处置

发生或即将发生自然灾难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自然灾难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事发地政府要马上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实行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急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乡镇的,要准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实行先期处置措施的同时,事发地区政府要对大事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准时向县政府、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和县级自然灾难专项应急机构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4.3应急响应

各级应急机构应当准时把握自然灾难的进展状况,对超出本级应急处置力量的,必需准时报告上一级应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自然灾难达到重大(Ⅱ级)或特殊重大(Ⅰ级)标准时,由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或县各自然灾难专项应急指挥部报请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启动县级应急预案。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下级预案随之启动。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气难以有效掌握或可能难以掌握事态时,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准时商请军队和武警部队或恳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调集专业救援力气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由县政府向市政府报告并申请市政府批准宣布事发地进入紧急状态。各级应急预案启动后,专业应急队伍、装备等必需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到位并赶赴现场,有关领导、专家等在接到命令后应迅即到位。

4.4指挥与协调

(1)指挥与协调机制

根据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自然灾难发生后,事发地政府马上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详细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工作。现场应急指挥部可依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以下工作组:

①抢险救援组:由公安、消防、安监、环保等部门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气进行现场处置。依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

②医疗抢救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畜牧等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抢救、疾病掌握、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掌握等工作。

③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负责事发地水陆交通管制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④治安警戒组:由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

⑤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实行强制疏散措施,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

⑥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政府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⑦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改委、经委、财政、民政、商务、食品药监、粮食、供销社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

⑧应急通信组:由通信管理、信息产业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现场通信畅通。

⑨综合信息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工作。

⑩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1新闻报道组:由县委宣扬部负责制订新闻报道方案,适时向媒体大事进展和处置状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作好自救防护等学问宣扬。

12涉外涉台工作组:由外事、侨务、台办、商务等部门组成,负责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有关事宜,接待港澳台及境外新闻媒体的采访。

应急状态时,事发地政府依据自然灾难的状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并通报上级应急机构,上级应急机构接到信息和出动命令后,要马上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帮助协作下,根据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实施应急救援行动。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处置队伍必需在事发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协调关心下坚决、快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掌握自然灾难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大事发生。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对全县各类重大(Ⅱ级)、特殊重大(Ⅰ级)自然灾难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消失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②启动县级相关自然灾难应急预案的指令;

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气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④责成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政府和市有关应急机构报告状况并同时向其他相关领域应急机构通报状况;

⑤协调大事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⑥协调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⑦协调对伤员的急救;

⑧协调周边危急源的监控工作;

⑨协调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⑩必要时商请并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处置行动;

11协调大事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4.5扩大应急

发生特殊重大自然灾难,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气无法掌握和消退其严峻危害时,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县政府根据有关程序实行有利于掌握事态的特别措施并向市政府报告,恳求市有关方面以及军队和武警部队支援,必要时向市政府申请进入紧急状态。实施扩大应急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准时增加应急处置力气,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掌握事态进展。

4.6应急结束

自然灾难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以及危急因素消退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解除预警及应急措施,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对重大(Ⅱ级)、特殊重大(Ⅰ级)自然灾难,由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综合各方面意见,报经县应急委同意并作出终止县级应急预案的指令后,由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通过新闻发言人宣布应急结束。紧急状态的终止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5恢复与重建

5.1善后处置

自然灾难事发地政府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必要时报请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或组织协调善后处置工作。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通过善后处置尽快消退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调查和总结

法律、法规规定的部门根据有关程序组织或参加大事的调查处理,准时、精确     地查清大事性质、缘由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形成书面调查总结报告报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有关应急机构,重大事项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自然灾难进行全面评估,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5.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依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方案提交政府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事后政府救济、司法救济,依据损失及危害状况组织协调社会、个人救助,根据有关程序、要求组织协调境外机构的社会救助。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组织要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并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广泛吸纳国际非政府救济。民政部门负责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管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保险赔付工作。自然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准时派员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保险的受理、赔付工作。

6信息

全县各类重大(Ⅱ级)、特殊重大(Ⅰ级)自然灾难发生后8小时内应向社会有关信息。新闻部门要准时把握信息,分析舆情,加强与负责处置大事的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及县级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提出新闻报道意见,严格根据中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大事新闻报道工作的规定办理,难以把握的重大问题准时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报告。负责处置大事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主动联系、协作新闻宣扬部门对新闻报道提出建议并做好审核把关工作。对一般(Ⅳ级)和较大(Ⅲ级)自然灾难的新闻报道,由县新闻主管部门按以上原则进行。

7应急保障

7.1应急队伍

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应专业自然灾难应急队伍并加强协调协作;充分依靠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以及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气的作用。加强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公众应急力量建设,发挥其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以及保持应急力量的措施。

7.2经费保障

根据“分级负责,多方筹集”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自然灾难应急经费保障机构。县、乡镇政府负责本级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统筹支配自然灾难应急所需经费。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乐观调剂资金并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专项用于自然灾难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有关部门应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确保自然灾难应急资金准时拨付。有关单位要合理使用自然灾难应急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每年对自然灾难应急资金支配和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厉 查处。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应急状态时的基本经费保障。同时,各金融机构应乐观建立自然灾难应急专项贷款机制和应急资金快速拨付通道,确保在自然灾难应急状态时正常资金到位前的应急需求。对受自然灾难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准时讨论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报县政府审批后施行。

7.3物资保障

事发地政府负责应急救援行动时的基本物资保障。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提出特种物资储备的规划建议,县发改委、县经委、县商务局协调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建立常备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自然灾难应急所需的物资供应。

各乡镇政府、专项自然灾难应急机构和各部门、有关单位的物资储备应坚持合理规划,统筹支配,规范管理。物资储备的数量、种类应当满意区域内自然灾难应急救援的需要,实现动态储备。要加强储备物资的管理与维护,防止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物资缺失或报废后必需准时补充和更新。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讨论制订应急物资征调及管理方法,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物资储备不足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准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县民政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救援物资的社会捐助工作。必要时,由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县应急委向市政府或市有关部门申请调拨救援物资。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7.4基本生活

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准时治疗。

7.5医疗卫生

县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县食品药监局协调协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7.6交通运输

公安、交通等部门为应急救援人员及物资运输供应交通便利。

7.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制订并实施应急状态下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工作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重点、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武警部队参加治安维护。

7.8人员防护

各地要规划和建设重大自然灾难的人员避难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方法和程序,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广阔群众平安、有序转移或者疏散。

7.9通信保障

依据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县电信公司负责协调组织各电信运营商架设临时专用通信线路、启动应急通信车或其他特种通信装备,建设现场应急处置机动通信枢纽,实现现场应急指挥部与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之间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的准时传输,确保自然灾难应急处置时的通信通畅。各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并维护本系统通信数据库,保证信息畅通。通信数据库应包括县级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应急机构负责人及专家的手机、固定电话、传真联系方式等。各级、各类专业应急机构应明确参加应急活动的全部部门通信联系方式并供应备用方案。各应急指挥部根据各自职责建立8大类自然灾难应急处置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力气信息数据库等,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相应信息系统分别连接到上述指挥部并通过指挥部连接到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为应急规划、决策和指挥处置供应文字、电子、音像等形式的基础材料和数据。同时,要确保信息共享,通达快捷。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系统自然灾难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并按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和年度报的要求定期向各应急指挥部分别报送信息。各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各类信息准时收集、分析、处理并上报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

7.10社会动员保障

在处置自然灾难时需要大规模疏散或转移人员、物资和在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需要增援人力、物力的状况下,由事发地政府社会动员令,动员当地社会组织力气和人民群众参加应急处置。

7.11抢险装备

各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建立本系统、本地区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保证应急状态时统一调用。

7.12技术储备与保障

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应建立专家组,为应急处置供应决策询问和服务。要依托科研机构建立应急技术信息系统,组织开展自然灾难猜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讨论。

8监督管理

8.1预案演练

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可依据实际状况,适时组织全县性自然灾难应急演习并对演习进行评估和总结。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依据需要负责组织日常应急演习。

8.2宣扬和培训

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公布有关自然灾难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利用各种媒体、实行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扬应急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

8.3责任与奖惩

自然灾难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制定并实施预防和处置自然灾难、维护社会稳定的奖惩方法。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对处置自然灾难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赐予表彰嘉奖;对处置工作严峻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视状况可分别实行检查述职、一票拒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等方式追究其责任;对处置不当、贻误战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峻后果的直接责任人,要马上劝其引咎辞职或责令其辞职,或赐予开除处理。

9附则

9.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县各自然灾难专项应急预案管理部门、各灾难事故应急处置责任单位和负有应急保障任务的单位要依据本预案所担负的灾难事故应急处置任务,组织制定相应的预案和保障方案,报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审定后实施。

9.2监督检查

本预案的监督检查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和县监察局。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将有关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执行落实状况作为本级政府和部门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9.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制定,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状况,结合我县经济和社会进展状况以及应急工作中消失的新状况、新问题,责成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适时进行修订、完善。本预案执行过程中的详细问题由县应急办(县自然灾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8个专项预案分别由相关县自然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与解释。

9.4预案实施时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化开展党的群众路线训练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加广阔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爱护好广阔农牧民生命财产平安,尽量削减由于灾难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加强对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树立可持续治理的科学进展观,增加防范力量。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局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股站和各乡镇农技人员亲密协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发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能快速实行有效措施,科学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农作物重大灾难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应急组织机构

农业局成立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股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农技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兼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一)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领导小组职责

汇总、核查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和应急工作状况,准时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准时收集、反映与农作物有关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猜测预报信息;在发生时期,组织支配人员24小时值班;准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讨论打算灾难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宜,打算启动和解除灾难应急预案;支配部署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作物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二)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领导小组成员股站职责

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马上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股站都要依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马上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做好协作并督导各股站和相关乡镇技术人员工作。

2、办公室、植保植检站负责核查、收集、反映灾情,指导灾后生产;制定农作物灾后生产恢复指导意见、落实各项农作物抗灾减灾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把握灾后需补种、改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面积和所需种子数量等状况,指导种子调运、供应。

3、科教股组织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土肥站制定灾毁耕地修复及培肥方案,指导开展灾毁耕地修复、地力提升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5、农机监理站建立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加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6、财务股负责救灾资金的预备和政策落实工作。

七、预防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局等部门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发生状况。

2、信息采集: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和受灾面积、损失程度和已实行的对策措施等。

3、信息报送:灾情发生后,由办公室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州农业局报告。农作物重大灾难信息应马上上报。因不行控因素一时难以上报具体农业重大信息的,应准时报告基本状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八、预警

消失下列状况之一时,马上预警:

1、收到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气象灾难猜测预报。

2、发生其它突发性农业自然灾难的。

九、预防掌握

1、不断完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扬,强化有关单位和农夫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预备。

2、依据农作物重大自然灾难突发大事的发生规律,讨论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作物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避灾抗灾力量。

3、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乐观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4、准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未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实行措施防护。接到低温冻害等灾难预报后,准时与有关部门协调,马上组织、指导农夫实行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掩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十、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主要实行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恳求马上做出应急处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防灾预案;快速组织力气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难发生的缘由、进展趋势,为县政府决策供应精确     情报,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不成灾。

十一、应急响应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部署抗灾应急工作,向县政府报告灾情,申请启动县应急预案;派出技术小组深化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关心灾区开展农作物救灾工作;讨论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

十二、应急解除

概况:xx村隶属于xx街道办事处,位于xx区中心地带,地处石人山半山腰,是滑坡、岩崩的高危地带,加上民房是祖上留下的土木结构居多,分散在两山一沟,信息、交通不便,旱涝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给救助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根据xx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村实际状况,编制本村防备自然灾难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村自然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负责地质灾难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村自然灾难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难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难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难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组员(各村民小组长)组成。

(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村地质灾难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难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自然灾难点监测和自然灾难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逼群众撤离;负责准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难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抢救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难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难预警预报,马上加强自然灾难点监测、加强地质灾难易发地段巡查。特殊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凹地带的巡查、排查。发觉险情征兆,马上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准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需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平安。划定临时危急区,在危急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详细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依据自然灾难点详细状况,实行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5月1日7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觉监测自然灾难点有特别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难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难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看、巡查,发觉险情马上报告。监测、巡查必需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心情,并妥当安置受灾群众,准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自然灾难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扬到位。向村民宣扬自然灾难防治的基本学问,公布本预案,充分熟悉防备自然灾难工作的艰难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难点"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填制发放到位;自然灾难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难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详细数量由村组详细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黄早平保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