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壁画的兴衰_第1页
太平天国壁画的兴衰_第2页
太平天国壁画的兴衰_第3页
太平天国壁画的兴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壁画的兴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壁画在南京、苏州、金华、嘉兴、宜兴、绍兴等地相继发现。沉没了近百年的壁画让学术界、文物界异常兴奋,也为太平天国历史及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佐证。以往论者对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评价较多,这里仅对太平天国壁画兴盛的原因作简要分析。一、天京画画的兴盛太平天国壁画的盛行,从现存的遗迹可以想见,也可以通过时人的记载得以印证。太平天国壁画早在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今蒙山)时就已出现,天王洪秀全的居所就“门内涂黄,对画龙虎”。1853年太平军攻下武昌后,“盛饰伪宫”,同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称天京,据为首都,壁画便大为兴盛,从天王宫殿到基层衙署,“门扇墙壁,无一不画”。太平天国后期,这种壁画艺术又随着其势力所及,流行到统辖的各个地区。如安庆英王府“门墙皆彩画”;绍兴“大画龙虎,门厅屋皆画龙虎,厅事两旁画虎豹狮象”,“各画五彩”;嘉兴的壁画是“土木丹青,穷极工巧”,“四壁龙象,涂饰绝华”,富丽堂皇。到1864年7月天京沦陷时,城中的各府第衙馆仍是“门内墙壁皆彩画鸟兽”,天朝宫殿亦是“满壁绘画”,“殿尤高广,梁栋俱涂赤金,文以龙凤,光耀射目,四壁彩画龙虎狮象”,“禽鸟花草,设色极工”,各王府“门内墙壁,皆彩画鸟兽”,各衙“则择民居之高大者,加以彩画”,又说天京内府衙“不下千余处”。当时的天京,宛如一座壁画城。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之盛。从时人的记载及现存的实物看,太平天国壁画有以下两个特点。1.表现农民革命政权的题材一是以传统壁画的山水花鸟为主流题材,既表达人们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也传递着人们对悠闲舒适生活的向往;二是以狮虎豹象等猛兽为题材,用以反映农民革命政权的威武;三是以龙凤及八仙、八宝、神话故事等为主体,此类题材虽具迷信色彩,但因是吉祥之物或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四是军事斗争场面的描绘,用以讴歌太平天国英雄们抗击清军的斗争;五是对劳动生活的记述,此类作品在于表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理想。2.堂画虎,画象—壁画等级的规定性。太平天国对室内壁画的内容限制不多,但对大门上的壁画要求严格,门皆画龙凤虎象鹿豹各有等差,丞相至军帅衙署公堂画龙,师帅至两司马衙署公堂画虎,墙壁“皆杂彩涂饰”,多画山水花鸟、鱼雁鹅鸭等类。天王洪秀全居住的天朝宫殿门上绘双龙双凤;东王杨秀清东王府门上绘一龙一凤;北翼燕豫王府的门上都绘一龙一虎;国伯国宗门上画虎;丞相门上画象;检点、指挥门上画鹿;监军以下官员门上都画豹。门上绘制动物兽类内容是严格按照官阶等级来决定的,任何人不得僭越。二、设立官府,大量选拔、吸收民间壁画人才太平天国盛行用壁画装饰自己的府第衙馆,仅天京就“不下千余处”,足以说明他们对壁画艺术的喜爱。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一是领导的偏好。可以说,自壁画产生以来,只有太平天国时期才极力提倡。据《从军日记》所记,早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攻下广西永安州时,天王洪秀全的居所就用壁画作装饰了,“门内涂黄,对画龙虎”。统治者的喜好往往是影响和决定文化意识形态走向的主导因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洪秀全的喜好最终决定了太平天国壁画的兴盛及其整体风格。二是与太平天国滥封官爵有关。太平天国早期对王爵还持审慎态度,定都天京之前,只有首义六王,后又加封秦日纲为燕王、胡以晃为豫王,而到后期则是王爵满天飞,仅正式敕封的王爵就达2700多个,实乃十羊九牧。封王就要建王府,建王府就要有讲究,于是壁画就成为太平天国官方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装饰。三是设立官署,加强组织。太平军所到之处,大量选拔、吸收民间的画师、画工进行大规模的壁画创作,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太平天国把这些曾被人们瞧不起的“画匠”、“画工”看做受尊重的艺术家,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天京设立“绣锦衙”和“绣锦营”等机构,委任大员掌管,专门从事壁画绘制与创作。在各地还设立“招贤馆”,将那些能写会画的人们组织起来,编入“馆子”,统一管理,使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壁画艺术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罗致人才,不遗余力。在画师的选拔方面,太平天国并没有条件限制,对“一材一艺皆搜罗录用”,凡属“能工巧匠”,均在征募之列。据清人齐学裘《见闻续录》记载:太平军攻克浙江金华时俘获了朱彝(字小尊),当听说他会绘画时,当晚即将他带回金华府城内“馆子”中,请其做画。“彝即大挥秃笔,画官兵长毛交战,兼画各色花卉翎毛……贼酋大喜,待如上宾。”有如方绍铣(1841—1932),1861年5月太平军攻克金华后,20岁的他与其兄弟四人都参加太平军,因方绍铣从小酷爱绘画,便留在侍王府中绘壁画、军旗,他也随太平军到过苏州、杭州、绍兴等地绘画,人呼其“长毛画师”。他们二人的作品应属文人画风格,侍王府内《四季捕鱼图》、《望楼兵营图》、《王府图》、《黄初平叱石成羊图》等,都出自他们之手。在绣锦衙里聚集了许多这样的绘画人才,较为有名的画师还有郑长春、李匡济、洪祥福、李维贤、陈声远等人。这些民间艺人或自愿从军,或为俘所迫,他们起自草根,从事壁画绘制,为推动太平天国壁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壁画主要服务于宗教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在我国古代,壁画多施于洞窟、寺院、殿堂、祠堂及墓室等,其主要服务于宗教。宗教往往借助于绘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进行直观的教义宣传,以扩大宗教在民间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历史上看,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期或转型期,壁画在汲取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统一社会意志方面,其宣传功效确实很大。但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都是绘制于天国的领袖、诸王、将帅等的府第衙署内,并未普及到普通群众之中。太平天国之所以提倡壁画,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实用,出于装饰王府衙馆的需要。1.废除传统儒学从壁画的起源和发展看,壁画艺术多展现神话故事或宗教传说,其欣赏者或创作者一般说来文化水平不高。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相对发达,壁画就渐趋衰落,元代之所以有短暂的辉煌,也与其外来文化的落后性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壁画兴盛的原因亦如此,他们之所以大力提倡壁画艺术,更多的问题在于:这群文盲半文盲者,对于高雅艺术的理解困难较多,只好舍弃阳春白雪而趋向下里巴人。太平天国的精英们,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屡试不第的科场失意者(最高学历为秀才,也仅三人:何振川,主要秉承洪秀全意志做些删改五经四书的活计;北王韦昌辉是捐的秀才功名;胡以晃为武秀才),更多的是不通文墨的武夫。他们在暴富之后,可能会对他们曾经的眷恋或者他们根本无法企及的东西报以嘲讽和打击,他们试图废除的必然是令自己曾经不快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恶作剧般的思维逻辑下,他们竭力废除了五经四书之类的传统儒学,包括艺术。在删改五经四书时,历代帝王全都被戏剧性地降级,梁惠王改称梁惠相,唐太宗改称唐太侯等等。此外,洪秀全憎恶戏剧,就下令全国禁绝,甚至将演员统统列为可以处死的19种“生妖”之一。他们推行壁画艺术,却毁掉了南方的文化极致(太平军所到之处,见到古书字画要焚烧,即所谓的焚“妖书”,甚至拿古画裱墙贴窗)。与低文化素质相一致的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封建意识和宗教痴狂。洪秀全于晚年曾一度更改国名为“上帝天国”,旋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但无论哪一个名字,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国名。而这种改号更政,既是宗教狂热的一种体现,更是文化素养缺乏的表露。当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时,洪秀全却对其严加斥责:“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统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甚至自命为“一统爷哥朕幼江山万万年”。如此昏庸已不是宗教痴狂所能完全解释得了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许多表示美好愿望的壁画都采用谐音的方法以求吉利,如“鸡乐图”(吉乐)、“虎豹图”(福饱)、“桃蝠图”(讨福)、“蝙蝠彩云图”(福运)、“猫蝶图”(耄耋长寿)、“蜂猴图”(封侯)、“柏鹿图”(百禄)等等,在讨口彩、图吉利的故事里充斥着浓厚的小农意识。在取谐音的爱好中,太平天国的改字造字之风又是空前绝后。亥音同害而改为开,卯音同冇而改为荣,丑改为好,鬼变为人,王变为汪、狂、黄等音义皆不相同的字。而对于他们所厌恶的字词也加以改造,如“咸丰”二字均加犬字旁,酒改称茶,字典改称“字义”,诗经改称“诗韵”等等。据考证,太平天国的改字造字多达78个,如果再加上为避讳领导人的姓名而更改的字词,当远不止这些,以至于让后来的研究者长期陷于考据的泥沼,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不敢轻下结论。2.太平天国的壁画艺术是人民的艺术自金田起义之后,太平天国实际上就开始了他们的等级制统治,从天王到士兵乃至他们的妻子宗族所享受的待遇礼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衣着、出行车马仪仗、称呼等等),等级之森严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这与他们宣称的人人平等思想相去甚远。建国之后,物质生活的利诱使他们很快学会了封建统治者的排场和作风,皇权主义思想在他们身上急剧膨胀。太平军进入天京不久,即大兴土木,修建的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府内建有金龙殿,雕琢精巧,饰以大量黄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粉画。数以万计价值连城的古董和金银珠宝源源不断地运往天王府,极尽人间奢华,“侈丽无比”。东王府的修建丝毫不亚于天王府,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在本已气派无比的王府宫殿上再加以壁画的渲染,将寺观中的神圣与肃穆移植进来,进一步凸显他们的威严。以往论者多认为太平天国的壁画艺术是人民的艺术,它表现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战斗生活和精神风貌,它“密切联系着当时万千群众在斗争中碰到的事物,因而打动了万千群众的心弦,使人们感到特别亲切、特别美丽,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人说,“壁画艺术在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广大劳动人民奋起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和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斗争,实现太平天国‘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的理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