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一、巩固基础知识点1农业工具的变化1.[2023辽宁协作校期末]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农耕器具以石器为主,多配套出土,一般包含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石镰和石磨盘等,以及红山文化特有的典型掘土工具——耜。大量的农耕器具,说明了红山文化时期()A.已具有完备农业生产结构 B.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C.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D.农具生产趋于标准化2.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农耕和畜牧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这幅壁画()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3.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该“车”的使用()A.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播种效率 B.标志着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C.增强了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 D.推动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知识点2手工业工具的进步4.《墨子》载:“橐(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缶,以桥(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之百十。”《吴越春秋》中有“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 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 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5.[2023河南郑州三模]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洪山村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石,画面中,工匠左膝跪地,右脚踩着轮牙,右手执斧或锤,左手执凿,正为轮牙凿卯;其右有一车轮的半成品,毂、牙间装有十四根车辐,上方墙上悬挂二牙条;工匠后一妇女背负一小孩,右向执轮牙站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家庭制轮手工业的生产状态 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贸发展C.传统制轮手工业技术较成熟 D.手工业技术分工更加细密知识点3劳作方式的发展6.考古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随葬品大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随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随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7.[2023浙江慈溪期末]《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记载:“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这一经营方式()A.依赖农奴集中劳作 B.带有庄园经济色彩C.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D.得到政府大力推广二、提升能力1.[2023河北衡水中学素养测评]近年来,在山东章丘焦庄、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的有刀、铲、璇玑、三角形佩、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学者研究认定其制作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A.经济联系频繁 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C.阶级对立出现 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2.[2023江苏扬州期末]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兵器铸造中的三级监造制度。据此可知当时()造者主造者监造者三晋(韩赵魏)冶工师、冶尹、左右校等中央:相邦、守相、邦司寇、大攻(工)尹等县:令、司寇秦工工师、丞、士上造、工大人等中央:相邦郡:郡守A.工商食官尚未被打破 B.产品的市场口碑较佳C.管理机制渐趋体系化 D.工匠的技术水平提高3.下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初耕农具铁犁、犁铧、镢61%播种农具耧车22%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耖7%收获农具铁镰10%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C.官营私营冶铁业很发达 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4.[2023山东部分名校联合质量检测]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B.体现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 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5.[2023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唐朝政府鼓励养牛,规定牛繁殖超过三头,奖励绢一匹;同时还制定了养牛的饲料标准,通过学校教育方式传授治疗牛病的技术,建立牛市促进牛的市场交易。这些举措有利于()A.提升养牛业商业化水平 B.加速经济重心向南转移C.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D.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6.[2023江西南昌期末]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武经总要》单扇式风箱图:扇门与炼炉直接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代“铸造铁”:两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单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A.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B.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C.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D.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7.《三刻拍案惊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阮胜的妻子劳氏因服侍常年生病的婆婆,“纺绩工夫没了一半”。阮胜因母病而心焦,“又在田中辛苦”,也生了病。此时劳氏“哪有钱雇人下田?这田弄得一片生,也不知个苗,分个草,眼见秋成没望了!”这段记述反映出()A.传统纺织业趋于解体 B.社会保障的缺位C.个体小农户的脆弱性 D.夫妻地位的逆转8.[2023山东青岛一模]11世纪前后,欧洲庄园领主们更倾向于直接经营自营地,且更大程度地使用奴役劳动。12世纪后期,领主自营地出租成为一时潮流。在13世纪直接经营中,领主们以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奴役劳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 B.城市自治权扩大C.封建庄园制度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参考答案一、巩固基础1.C【解析】据材料,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农耕器具,有整地、翻土、收割和谷物加工器具等,可见红山文化时期先民已会制作和使用农业生产工具,对农业生产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故选C项;农业生产结构内容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的关系,材料只涉及农业,无法看出生产结构完备,排除A项;红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已经出现一些手工业工具,如人们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但手工业称不上发达,且材料中没有家庭手工业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生产标准化指尺寸、流程等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生产,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无法达到这一步,且材料不涉及农具生产的标准,排除D项。2.C【解析】时空定位魏晋,嘉峪关(位于今西北甘肃省)。材料解读据材料,壁画内容为犁地,一牛挽犁,人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结合所学,嘉峪关地区为传统游牧区域,魏晋时期,“墓中有大量农耕和畜牧题材的壁画”,即铁犁牛耕的农耕生活方式已较为普遍,这反映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嘉峪关所处的河西地区,C项正确。选项分析牛耕技术源自北方,嘉峪关也在北方地区,这与北方民族间交融有关,而不是南北民族交融,排除A项;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B项;材料信息可反映出魏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但无法得出自耕农经济盛行的结论,排除D项。3.C【解析】依据“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可知该“车”是翻车,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需要人力运转,或用手摇,或用脚踏;由“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可知翻车还具有排水的功能,从而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C项正确;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而非播种工具,排除A项;翻车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但不能据此说明其标志着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而翻车发明于三国时期,排除D项。4.B【解析】由“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可知这与金属冶炼相关,由“橐(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桥(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橐装炭”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B项正确;A项“最早”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水排出现于东汉时期,以水为动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使用煤做燃料始自西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A【解析】据材料“工匠……右手执斧或锤,左手执凿,正为轮牙凿卯……毂、牙间装有十四根车辐”可知,画像石反映了工匠制轮的场景,即生产状态;根据材料“工匠后一妇女背负一小孩,右向执轮牙站立”可知这是家庭生产模式,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车轮生产,不涉及贸易,排除B项;由材料只能看出制轮手工业者使用凿、锤等工具,采用榫卯技术,但不能反映整个车轮生产的过程和工艺,不能断定技术较成熟,排除C项;画面主要描绘车轮生产的某一环节,工匠也仅从事该生产环节的工作,看不出技术分工情况,排除D项。6.A【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推动劳动分工,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阶级分化,排除B项;劳动分工不同于性别分工,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集体劳作,排除D项。7..B【解析】据“后汉书”可知时间信息为两汉;据材料“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可知,内部有农业,也有渔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且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与东汉的庄园经济相符,故选B项;材料中主要讲的是经营内容,并没有说明劳作方式,“依赖农奴”集中劳作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可知,内部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面向市场”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庄园经济带有一定的割据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因此“政府大力推广”说法错误,排除D项。二、提升能力1.B【解析】材料解读材料提供了4点信息:①山东省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②玉石制品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③玉石制品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具有一定的阶级性)④制作工序。选项分析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丰富的玉石类陪葬品,且玉石制品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制作工序,说明该地区玉石文化已初步形成,B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这些地区都有玉石制品出土,不能说明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排除A项;玉石制品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但体现不出阶级对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的信息,排除D项。2.C【解析】时空定位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材料解读据表头“造者”“主造者”“监造者”及相应列表信息可以看出,兵器铸造业中,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说明管理机制渐趋体系化,C项正确。选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体系化管理不一定能保证产品质量,仅从表格无法得出市场对产品的口碑信息,排除B项;三级监造制度是管理制度,并不能反映工匠的技术水平状况,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中“农具类别”可知,汉朝农具分为初耕、播种、中耕、收获等类别,且农具的种类也比较多样,这均体现了汉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项正确;铁农具种类多样不能说明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冶铁技术高超和规模扩大,不能得出冶铁业很发达,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铁农具的使用范围,D项排除。4.D【解析】据材料,刘备和孙权均重视在各自统治区域内发展农业生产,这有利于促进统治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自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好经济支撑,D项正确;当时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人地矛盾尚不突出,排除A项;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是要相对于北方而言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主要是在北方地区,排除C项。5.C【解析】“鼓励养牛”“奖励绢一匹”“制定了养牛的饲料标准”“传授治疗牛病的技术”“建立牛市促进牛的市场交易”,说明唐朝政府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比较科学地养牛,以及进行市场流转,其意在增加牛的数量,而在中国古代,牛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生产工具被用于耕作的,所以,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项正确;耕牛最终服务于农耕,不是为了商业化养牛,排除A项;唐朝政府的举措将会提高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但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农业经营方式始终是以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方式为主,排除D项。6.D【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单扇式风箱存在不足,到元朝时期,扇式风箱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体现的是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扇式风箱技术的进步,动力并没有革新,都是风力,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看出家庭劳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冶炼业,并不是农业灌溉,排除C项。7.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阮胜母亲的病情影响了家庭的耕种和纺织,对家庭生产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