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模后如何复习语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知-------考纲、考点、高考题知-------不同文体特点知-------做题方法、技巧知-------出题人的命题思路知彼知-------考纲、考点、高考题知己
是否专注,短时记忆,知识点
审题、答题习惯,是否圈划知己是否专注,短时记忆,知识点高中语文知识汇编校本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班级:高三五班组长:刘汇天
组员:吴旻雨喜蒙恩朱辰分工:《边城》刘汇天《合欢树》喜蒙恩《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吴旻雨高中语文知识汇编校本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合欢树一)中心主旨作者对于自己母亲深深的爱,以及自己的后悔之情。二)知识点归类作者: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三)写作手法1、象征:2、段落的作用:3、人物描写:
四)作文素材整理一)立意:恒心毅力(逆境成才)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二)立意:崇高母爱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
高三5班喜蒙恩四)作文素材整理2010------2015年
高考题型汇总2010------2015年一、概括:17道2010年第1题;2010年第14题;2011年第21题;2012年第1题;2012年第6题;2012年第21题;2012年第26题;2013年第3题;2013年第6题;2013年第20题;2013年第21题;2013年第26题;2014年第2题;2014年第20题;2014年第21题;2015年第2题;2015年第6题。一、概括:17道二、分析划线句字词的异同:2道2010年第2题;2011年第4题三、加点字或字词的含义:5道2010年第4题;2011年第2题;2011年第8题;2012年第3题;2014年第9题
四、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道2010年第7题;2010年第23题;2011年第10题;2012年第23题;2014年第7题五、划线句的含义或作用:6道2010年第8题;2011年第9题;2012年第7题;2013年第2题;2013年第9题;2015年第22题
二、分析划线句字词的异同:2道六、从表现手法上赏析段落:3道2010年第9题;2014年第8题;2015年第8题
七、根据文章介绍作者:1道2010年第10题
八、某段或某句的写作意图:6道2010年第11题;2011年第23题;2012年第4题2013年第23题;2013年第24题;2014年第5题九、对古诗中的句或字词赏析及抒发的情感:4道2010年第16题;2012年第16题;2013年第16题;2015年第15题六、从表现手法上赏析段落:3道十、古文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含义:3道2010年第18题;2012年第18题;2014年第18题
十一、赏析字中蕴含的人物心理:1道2010年第20题十二、表现人物的品质:3道2010年第21题;2011年第20题;2015年第19题
十三、从句式角度赏析划线句:2道2010年第25题;2014年第25题;十四、全文的写作意图:2道2010年第26题;2011年第26题十、古文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含义:3道十五、举例阐述与分析:2道2011年第6题;2015年第20题
十六、联系全文阐述引用的好处:1道2011年第12题
十七、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情感:1道2011年第16题
十八、古今异义:2道2011年第18题;2015年第17题
十九、与课内文章写作手法上的异同:1道2011年第25题十五、举例阐述与分析:2道二十、描写的作用:2道2013年第8题;2014年第12题
二十一:从内容和结构上赏析文章:1道2013年第12题
二十二、划出停顿的地方:1道2013年19题
二十三:联系文章分析题干中的片段:1道2014年第6题
二十四、结合文章赏析人物形象:1道2014年第16题二十、描写的作用:2道二十五、对论证的方法加以赏析:1道2014年第23题
二十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道2015年第5题
二十七、结合词赏析句子:1道2015年第9题
二十八、联系文章赏析作者心理变化:1道2015年第10题
二十九、续写:1道2015年第11题
三十、行文思路:2道2014年第26题;2015年第25题二十五、对论证的方法加以赏析:1道社科文阅读
怎样多得分社科文阅读
怎样多得分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先读题干明方向,再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解题步骤顺口溜选择题
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一)语言的分寸:(二)概念间的关系:(三)判断的性质:(四)句间关系:选择题
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一)语言的分寸:(一)语言的分寸:1.时间先后:目前、有时、将会、在…时、当…时、某时、某年等2.范围大小、数量多少:一些、有些、几乎、全部、全不、全都、所有、普遍、绝大多数、除……之外、到……为止等3.程度深浅:更、更加、尤其、最等4.推测或肯定:也许、或许、可能、大概、已经、不一定、必定等
常见错误:未把握准语言的分寸(一)语言的分寸:常见错误:未把握准语言的分寸[选项]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对应原文]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试题回放一般是都是[选项]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
选项: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全都普遍练一练选项: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
选项: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
,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物种越来越少。
原文: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灭绝带来威胁选项: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二)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并列关系3.交叉关系4.总分(属种)关系5.相反(相对)关系常见错误:混淆概念间关系,张冠李戴,故意弄错对象。(二)概念间的关系:常见错误:[选项]“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对应原文]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试题回放范成大[选项]“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罗大经的诗句揭示选项: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京剧的原则加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程式之后,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原文: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美的原则京剧的原则选项: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京剧的原则加以提炼、概括、(三)判断的性质:1.已然判断(已经发生,既成事实)2.未然判断(未发生的推想)
必然判断(一定)
或然判断(不一定)常见错误:搞错判断性质。(三)判断的性质:常见错误:搞错判断性质。练一练
选项: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
原文:高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制造出了尚未实现练一练选项: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四)句间关系:1.因果关系2.主体客体关系3.必要条件关系4.充分条件关系常见错误:混淆句间关系(强说因果、因果倒置、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淆、条件和结果倒置、主体客体颠倒)。(四)句间关系:常见错误:混淆句间关系(强说因果、因果倒置、选项: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原文: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练一练选项: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4.以偏概全;5.张冠李戴;6.因果颠倒;7.误划类别;8.无中生有;9.偷换概念。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2014年上海高考第4题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够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B、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D、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
C项曲解原文。由原文第二段可知,“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与“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014年上海高考第4题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在“比”中把握语言的
准确性温馨提示在“比”中把握语言的
准确性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通过“巧比”,有理有据地先排除两个选项是比较容易的,于是就只剩下两个选项。这时千万别跟着感觉走,不加以慎重思考就轻意地做出选择,这样做是很可惜的,很可能功亏一篑。在这时我们只要细心比较,认真推敲,选择正确的概率就会高得多。(其实做其它题时这一步也非常关键。)温馨提示一般情况下,通过“巧比”,有理有据地先排除两个拿好钥匙拿好钥匙1.审清题意和要求;2.看清文中有没有(无中生有)3.弄清概念莫发慌;4.修饰词语勿遗漏;5.“可能”“将来”不要丢;6.“原因”“结果”不调头;7.夸大作用是吹牛;8.外延改变也是错;9.意思相反最不该;10.推测结论有缘由。1.审清题意和要求;
②牢记四个步骤
通读全文
(了解)找准相关句(判断)
对照辨析(确认)
①树立一种观念。我们在做社科文阅读的试题时,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③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归纳小结审明题干(审题)②牢记四个步骤通读全文(了解)找分条概述题
答题注意①明确设问范围:局部?整体?局部整体兼顾?②筛选中要看是否有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或段落,不能合并的信息要自成要点。③把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④每点不能交叉、重复。分条概述题答题注意文章段落的作用
一、结构、二、内容三、手法文章段落的作用一、结构、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⑴对上:或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或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⑵本身:或①渲染…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⑶对下:或①引出下文…或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或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一、(总括)过渡,承上启下。二、(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或⑶文章由……转为……(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③由历史转为现实;④由感性转为理性等)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结构上内容上直白类含蓄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结构上内容上直白类含蓄类(本身)结
2013年上海高考第2题: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注意:内容一定要具体2013年上海高考第2题:2014年上海高考第5题、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
【答案】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从结构上看,第⑥段是文章结尾段,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照应上文、卒章显志、照应题目等等,从第③段到第⑥段层层递进,所以,第⑥段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2014年上海高考第5题、说明方法及作用题
(论证方法及作用题)2015年上海高考《地图与理论模型》第3题.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
“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说明方法及作用题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相似性5、类比论证相类性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论证方法以及作用
答题格式论证方法+效果+观点使用了举例论证,具体充分,证明了---------观点,使文章有说服力。使用了道理论证,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使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观点。使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论证了---------观点。论证方法以及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列图表、
做引用。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概括段落大意,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三、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四、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
概括段落大意题
一、摘引法。就是摘用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二、取主法。就是第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取重要的一层作为段落大意。三、合并法。就是把一段的几层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概括段落大意
2012年上海高考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2分)【参考答案】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2012年2010年上海高考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2010年上海高考笔墨探究评价题1.答题原则:言之成理,持之有据①观点鲜明。②分析辩证有分寸评价人物、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内外因因素、主客观因素,使分析说理婉转留有余地。③紧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探究评价常常需要适当联系实际。探究评价题1.答题原则:探究评价题
答题模式:
亮观点→扣文本→联实际→做结论探究评价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阅读鉴赏知识清单阅读鉴赏清单1: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清单1: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1.题目
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称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3.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4.语言辞格:
⑴描绘类:比喻、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⑵结构类:排比、反复、夸张、——强调突出⑶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手法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白描、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渲染、烘托、衬托)等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形象特点。人物描写的手法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
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散文阅读指要散文阅读指要一、散文的基本类型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①写小事琐事凡事——小事见深意②取材于真人真事——不靠虚构③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少用单一故事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②小处着笔③点到为止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②情景交融③细腻描写4.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朴实自然5.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①文化视角②人文情怀③思想意蕴一、散文的基本类型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借景(物、事)抒情(志、理)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的层面上分析。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重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
散文的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和描写,但最重要的是抒情和议论,因为他们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往往是散文主旨的载体。有了这些抒情和议论,文章才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议论,把前面的记叙和描写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语文讲座课件解题指要解题指要具体步骤审清题目要求,根据语境,定位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织成答案。审题筛选分析/摘要综合表述二、主观题解题过程具体审清题目要求,根据语境,定位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知音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六、解题过程示范第一步:审题,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行摘要。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第三步:综合筛选摘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转换成答案。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子期)能丝毫不差地感应他的琴声,神奇地领悟他弹奏出来的情思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行摘要。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21.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审题筛选分析/摘要综合表述21.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
散文阅读思路有效方法:
理顺思路,提取勾连,浓缩成文。
散文阅读思路有效方法:
例文:《泥泞》
(雪)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雪)在消融的过程中……将它的丑陋呈现。
(但)我还是热爱雪。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因为)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而)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如今在北方……那种久违的泥泞……仍然能使我……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单纯、美,也诞生了肮脏和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例文《上善若水》
上善是最高的善。(总领)
离堆……玉垒山,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名扬天下,而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为)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的神话。(上善之作)
伫立(于都江堰的)水边,我的心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淮河(这些)赖以生息的湖泊频频告急,我快要窒息。(对比现实)
好在都江堰有。(只有都江堰还没被污染了)
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众多后任,(也一直在)追踪李冰的足迹,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后人有情,……给他们立了碑,供人瞻仰。他们与都江堰同辉。(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希望我们也要像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
名句默写高中4句初中2句课外2句名句默写高中4句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诗词鉴赏题诗词常识题材(内容)体裁(形式)
词牌名题目〖宫调〗曲牌名题目
诗词鉴赏题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正确选项】D【知识内容】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试题分析】本题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用典、题材、对仗、律诗等文学文化相关常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古典诗歌诗曲(元)古体诗(古风)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于唐代散曲剧曲小令套曲中国古典诗歌诗曲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散曲剧曲小令套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登幽州台歌》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五言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绝句(五绝)《江雪》七言绝句(七绝)《早发白帝城》
五言律诗(五律)《春望》七言律诗(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排律(八句以上的律诗)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五言律诗(五律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词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又称“诗余”“长短句”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
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方略
大纲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诗歌鉴赏备考方略
诗歌鉴赏四类题型: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为什么?抒了什么情,怎么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么样?有着怎样的效果。试题类型:景物描述类、情感概括类、手法辨析类、词句赏析类、意境分析类、语言风格类、诗歌鉴赏四类题型:诗歌鉴赏存在问题:1、读不懂作品。2、读不懂题(问东答西)。3、都能读懂,找不到答案。诗歌鉴赏存在问题:(一)明类别咏物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讽喻诗、闺怨诗。(二)看诗题诗歌内容、意图。(三)辨诗意咀嚼词句(省略、倒装)(四)构诗境品味意境。
(五)会诗情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感情。(六)析诗法表达技巧(修辞方法,
抒情方法,表现手法)。(一)明类别
传记类文言文
阅读指津传记类文言文
传记类文言文特点
1、知人就是
清楚的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其一、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官职、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主要政绩、成就、特点,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其二、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2、明事
明事,就是要弄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
传记类文言文特点1、知人3、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行。
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勤政爱民、执法如山、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瞻亲奉母、兄弟和睦4、觅线觅线就是寻觅思路层次。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中间部分是主体,是传主的生平履历,主要事迹及评价。结尾部分常交待结局。即:人物→地点→事件→事迹→思想。3、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行。
二、传记类文言文的方法
1、通读
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工作地点及其变动等;
“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人名、地名、官职名和官职升降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错。3、跳读4、推断就是在阅读文言文时,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其字词句篇的含义作出合乎本意的逻辑推断。二、传记类文言文的方法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280个
法律类
Ⅰ、刑法
1笞:用竹鞭或竹板打。2仗:杖责,用棍子打。
3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4髠:削发,剃光头。
5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6刖:砍脚跟
7膑:挖膝盖骨8劓:割鼻子Ⅳ法官:
1理:秦代法官。2廷尉:汉代中央法官;
3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4功曹、议曹:办案人员;
5掾吏:牢头,狱卒;6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
7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二、官职人物类:
1特征:特别征召。①特,公牛。②敕:皇帝命令。
2笏:朝板;3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4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5万斛:最高的俸禄;
6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7假、理:代理;
8班赐:皇帝的赏赐;9及第:中举;
10假节:手中的符节;11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12擢:升官。13陟:升官。
14授、拜:第一次当官;15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
16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17左迁:降职;
18转:是右转的省略,19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
20出:从京城调到地方。21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
22黜(绌):罢免;23辟:征召。
24坐镇:镇守边关;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280个
三、常用实词
1.归:①官员告老还乡;②女子出嫁,③归宿;④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5例:晚有儿息
6黑衣:贫民百姓,布衣。7黄龙:皇帝、太子。
8紫龙:诸侯,9紫蟒:非血缘王
10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11绿:县令。
12白:读书人13白衣:秀士。
14蓝灰黑:老百姓。15赭:级别最低,褐色,泥土色
16赭衣:囚犯。17厄、卮,斗:古代酒杯。
18箪:食具,笊篱。19唱喏(rě):打招呼。
20抚礼:鞠躬。21敛衽: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
22簪笔:敬礼。23磬折:鞠躬弯腰。24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迎聘礼貌25侧行:侧身而行,表示恭敬。
26避席:站起来迎接客人。27拂席:请客人入座。
28稽(首):磕头。29上寿:敬酒祝寿。
30谒:拜见。31赍:赠送。
32赉:奖赏。33便避:低眉顺眼的样子。
34聘:皇帝派人拜见诸侯35贽:见面礼。
36贷:借入出(钱粮)37访:寻问。三、常用实词
文言实词推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文言实词推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1、以手抚膺坐长叹。2、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何不餔
其糟而啜其醴5、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1、以手抚膺坐长叹。胸看软禁扣押吃洁白(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马、牛、羊、犭、鸟、虫”等
——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自”关鼻,“目”关眼
“隹(zhuī)
”与鸟雀关;“……
凡形旁从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被”“更加”“尽、竭尽”“使……灭亡”安逸享乐
词义相反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更加”“尽、竭尽”“使……(二)、结构相似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二)、结构相似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共同讨论(1)“日薄西山”——迫近、接近(2)“不速之客”——招致(3)“出类拔萃”——超出(4)“欲盖弥彰、相得益彰”—明显、显著(5)“殚精竭虑”——竭尽(6)疾风知劲草”——“强”
(7)求全责备——寻求,寻找【要点提醒】联系成语,名言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共同讨论(1)“日薄西连词成句
拔将军攻克了城池,战绩突出,君王提拔了他,他的官级又向上提了一级。除
整修台阶,清除垃圾,在上拜官授职。矜民众拿起长矛,揭竿而起,战胜了就自我夸耀,骄傲、得意,失败了也值得同情、怜悯。
连词成句息《说文心部》“息,喘也,从自心。”自是鼻的象形初文,鼻是呼吸器官。------息本义------呼吸(息息相关,奄奄一息,仰承鼻息)------吐故纳新-------生长、繁衍(息壤)以儿子为息(晚有儿息)息妇(媳妇)借贷利息(本金生出)休养生息------消息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休息(休止)-------
自强不息,息事宁人。息《说文心部》“息,喘也,从自心。”自是鼻的象形初文,鼻是呼
文言虚词巧理解
文言虚词巧理解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以勇气闻于诸候。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1、2、4、5是连词,3、6是介词。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2、4、5是连词(一)、词性分析法以+代词或名词(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因以+动词、形容词或句子,是连词。因(一)、词性分析法以2014年上海高考第19题、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答案】D2014年上海高考第19题、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五)、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五)、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2014年高考第22题、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A、兮
B、哉
C、夫
D、矣【参考答案】B【考查内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评析】可用排除法来进行选择。原句是个判断句,“兮”经常出现在楚辞中,“夫”常用为发语词或“悲夫”一类感叹句;“矣”不能用在疑问句中。然后再根据原文疑问句+判断句式可以选出来是B。2014年高考第22题、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语文讲座课件1、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六)、后缀辨别法
即后缀不同所产生的用法差异。
“所”的复音虚词“所以”有两种用法:一表原因,译为“……的缘故,……的原因”;二表手段、方式,译为“用来……的根据(方法等)”。
经验是:
“所以十者”,往往译为“……的缘故(原因)”,反之,则多译为“用来……的根据(方法)”。(六)、后缀辨别法
即后缀不同所产生的用法差
“其”字歌其”字常作第三称,
指代译“那”或“其中”;
句首句中表语气,
测度反问感叹等;放在句中为衬音。
句首语气商量
等。“其”字
语段①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请问这个语段中12个“其”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语
语段②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吴王曰:“寡人无以战胜于天下,而观子之十三篇,左右皆以美于它法,可以小试勒兵乎?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是以吴王许之,出宫中美女,孙子分二队以训之;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妇人不从命,遂以未时斩队长二人以徇。吴王曰:“日以尽矣,将军以下罢休就舍。”孙子曰:“可叹,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请问这个语段中12个“以”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二标准六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二标准六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学生们答题中的问题若干翻译题,没有“考点”敏感度,以至于:1、遗漏显现严重。2、不字字落实,喜欢求大致意思。3、实词解释不联系原文,不注重语境义。现代文阅读部分失分较多的是表述题,原因是:1、没有分值意识。2、表达不规范,如,不写成完整句子。3、喜欢堆砌术语,仍然不大习惯具体分析,一部分学生不回扣题目。学生们答题中的问题若干翻译题,没有“考点”敏感度,以至于:特别提醒1.咬文嚼字审读题干,圈出关键词,明确题干要求。2.答题要树立要点意识,看赋分定要点,用序数标明要点。3.优先考虑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组织答案。4.答案要有关键词意识,写出切中问题的关键词或短语。5.答案内容较多时,建议先打简要草稿,答案尽量简洁,书写保证整洁易辨读。特别提醒1.咬文嚼字审读题干,圈出关键词,明确题干要求。审题------仔细明确答题------精准全面审题------仔细明确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抒情方式(情景关系)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喻理)抒情方式(情景关系)直抒胸臆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语文讲座课件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整首作品。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016年黄浦区一模
[双调]水仙子次韵金陵怀古张可久朝朝琼树后庭花①,步步金莲潘丽华②,龙蟠虎踞③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15.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作品中的画线句(4分)
答案:“伤心”一词,直接抒发王朝衰亡的悲哀之情,又以“危城”、“落日”、“寒鸦”三个物象组成萧瑟衰败的画面,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伤感的情怀,借景抒情,抒发王朝衰亡的悲哀之情,“危城落日寒鸦”烘托凄冷的氛围。
2012年上海高考第16题.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2012年上海高考第16题.春江晚景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背景(自然背景、时代背景)二、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三、表现人物性格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背景2015年高考上海第7题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答案c2015年高考上海第7题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
2016虹口区二模冬天来到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更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欧维尔城疾驰。
第7题: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2分)参考答案: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梵高悲剧的一生,奠定了文章深沉庄重的基调。
2016虹口区二模鉴赏景物描写1、多重视角(远、近、高、低)2、形、声、色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6、情景交融
手法+具体运用+效果+感情鉴赏景物描写1、多重视角(远、近、高、低)
2014年上海高高考第8题、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2014年上海高高考第8题、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参考答案角度:动词的运用,如,“攀登”“起伏”“悬”“伸向”等;
写景角度的变化,俯瞰日落——平视地平线——远望更遥远的地方;色彩的组合,如“火球”、“白帐篷”等。
参考答案角度:2013年上海高考第12题.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答案示例:
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⑴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⑵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⑶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⑷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2013年上海高考第12题.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2分有分析和效果两方面内容。(1)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末段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分有分析或效果某一方面内容。(1)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2)末段使文章结构更严谨。(3)最后一段照应题目。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对该作用分析错误。(1)未作答。(2)承接上文。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2分有分析和效果两方面内容。(1)末段在分值等级描述答案模式4分深入全面地进行鉴赏,并结合具体词句内容进行分析。包含①②③④中的任意3项,分析细致。3分深入全面地进行鉴赏,但未能结合具体词句内容进行分析。包含①②③④中的任意3项,分析不细致。2分有较准确的鉴赏。包含①②③④中的任意2项。1分有鉴赏,但不够准确。包含①②③④中的任意1项。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对该作用分析错误。非上述模式。分值等级描述答案模式4分深入全面地进行鉴赏,并结合具体词句内概括人物性格简析人物形象(举例)概括本文思想内容,并评价其意义。
概括人物性格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3分准确概括主要品质。(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2分概括主要品质,但不够准确。(1)为人刚烈(2)为人正直(3)刚烈忠诚1分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品质,但非主要品质。(1)体恤百姓(2)宁死不折(3)嫉恶如仇(4)不畏权势(5)对国忠诚(6)任人唯贤0分未就此内容应答;或应答错误。(1)刚愎自用(2)疾恶党人(3)任劳任怨
2013年高考卷第21题“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分值等级描述答案示例3分准确概括主要品质。(1)刚正不阿(2赏析画线句、段手法+效果+具体内容2015年高考第9题.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⑭段画线句。(4分)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赏析画线句、段
2015年高考第8题.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答案:
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2015年高考第8题.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7.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用海绵吸水来喻湖泊吸音,海绵“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首先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喻体,然后把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体和喻体的含义,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首先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喻体,然后把句子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参考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食品安全合同书
- 2024影视道具租赁合同参考范本
- 工程承包合同示例文本
- 2024举办合同培训班的通知
- 2024年度销售合同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合同(04版)
- 2024蔬菜超市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安全设备维护及更新改造合同
- 农村新建住宅协议书
- 2024天台县花生种植收购合同样书
- 2024工业生产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美术《百变的花瓶》课件
- 液化石油气充装操作规程(YSP118液化石油气钢瓶)
- 工程样板过程验收单
-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粮食仓储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珠宝销货登记表Excel模板
- 深基坑开挖施工风险源辨识与评价及应对措施
- 唯美手绘风花艺插花基础培训PPT模板课件
-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完整版)
- 5G智慧农业建设方案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天文航海第1、2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