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_第1页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_第2页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_第3页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_第4页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实施方案为确保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3号)文件要求,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核查目标国家统一组织,对地方报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国家级核查,检查地方上报的调查评价成果是否存在瞒报、虚报和其他错误的情况,要求地方对存在问题的成果进行核实整改,确保成果的真实、准确。二、核查任务(一)内业核查。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底图、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以及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各地报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开展成果核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地方整改。成果修改完善后,经省级质量检查通过重新上报。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依据国家下发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底图,对照县级技术报告中评价指标获取和处理说明,检查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图斑是否在国家下发的工作底图范围内;检查各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收集是否齐全;建立评价指标图层的处理过程和方法是否正确;结合评价指标数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检查各级统计表的逻辑一致性。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核查。以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分解面积为依据,对地方标注的“不稳定耕地”进行面积合理性审查;根据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对上报标注的“不稳定耕地”进行类型合理性审查;对上报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核查。以各省上报的新增耕地分解面积为依据,对地方标注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进行面积检查;对上报标注的新增耕地进行合理性审查;对上报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二)整改成果复核。结合内业核查结果,对地方整改后上报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复核工作,检查地方是否按照核查意见进行整改,整改成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三)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更新成果核查。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复核通过后,由部地籍司确认反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成果更新。国家以2013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确认的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检查地方是否对已确认成果进行更新,更新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四)成果整理归档。按照《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要求,对通过国家级核查的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整理归档。三、核查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实施的主要依据有:1.《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2.《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3.《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标准(建议稿)》;5.《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6.《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四、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一)技术路线。采用国家核查与地方复核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运用3S技术,以县(市、区)为单位,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底图、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遥感影像等资料,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地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二)工作流程。国家级核查主要分为核查准备、成果接收与初检、内业核查、核查成果监理、地方整改、整改成果复核、更新成果核查、成果整理归档等环节。其中地方整改工作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其他工作由国家组织,核查工作流程如下:1.国家负责编写核查方案、核查细则等技术要求,规范核查流程和方法,对核查单位进行技术培训,下发相关资料。2.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家报送通过县级自检和省级检查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组织对报送成果进行初检,初检不合格的要求地方重新提交成果。3.国家组织对初检合格的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内业核查工作。4.国家对核查单位提交的批次成果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由核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对本批次成果重新核查。通过监理检查的核查结果,由国家反馈地方进行整改。5.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地方整改工作,依据核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修改完善,并将整改后成果上报。6.国家组织对各地报送的整改成果进行复核。7.国家组织对地方更新后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进行核查。8.国家组织对调查评价成果整理和归档。图1技术流程图五、核查方法(一)核查准备。根据相关技术规定、要求、规范,编写核查实施方案和核查细则,明确核查目标与任务,规范技术路线与方法,为内业核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核查单位中标的核查区域范围分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底图、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遥感影像等资料。组织核查单位开展技术培训,下发调查评价成果实验数据,开展实验县核查工作,验证核查实施方案和核查细则中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二)成果接收与初检。1.成果接收。收到各省报送的调查评价成果后,对各地报送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对县级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面积进行初检。经检查发现有数据成果项缺失、成果格式不规范;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统计表中合计值不等于省级分解面积;新增耕地统计表中合计值大于省级分解面积等严重影响核查后续工作开展的,立即通知成果报送人员重新提交。2.数据下发与检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根据地方报送进度分批次下发调查评价成果。核查单位应在接到领取资料通知后2小时内,领取成果资料。核查单位接收到核查数据及资料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成果齐全性、完整性、规范性检查。检查结果存在数据缺失、不完整或严重质量问题,影响后续核查工作开展时,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初检反馈表(见附件1)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项目组,同时电话通知项目组,确定解决方案。(三)内业核查。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1)范围检查。以国家下发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底图为依据,检查地方上报调查评价成果与国家下发底图图斑范围是否一致,提取范围不一致的图斑。(2)评价指标数据检查。对照地方提交成果中“评价指标资料情况统计表”,结合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中“调查评价方法和程序”部分的内容,对地方建立的评价指标图层进行检查,检查地方提交资料是否齐全;判断评价指标资料处理方法及过程是否正确;图层是否能覆盖工作底图、属性信息内容是否规范、与原始资料表达内容是否一致;对开展外业补充调查的县,结合外业补充调查成果,判断评价指标图层是否满足调查评价需求。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将有问题的反馈地方。(3)评价指标图层与图层属性表一致性检查。结合评价指标数据检查结果,检查图斑属性信息及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对由于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处理过程和方法错误、评价指标图层与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不对应、评价指标图层信息与调查评价成果图层评价指标属性信息填写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图斑属性信息填写错误的情况进行记录,并综合判断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提取图斑属性信息填写错误和评价结果错误的图斑为疑问图斑,反馈地方进行核实。(4)表格数据检查。分类汇总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数据,检查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类型统计表数据的一致性。检查统计表中分项与小计、小计与合计的逻辑一致性;县级成果汇总数据与省级汇总数据的一致性。对表格数据不一致的反馈地方进行整改。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核查。(1)类型合理性审查。套合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检查地方上报的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图斑是否为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是否标注在坡度为25度(包含)以下的耕地图斑上;套合二次调查基本农田图层,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套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图层,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套合“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检查标注图斑的质量等级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内容是否一致。提取上报图斑中未标注在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耕地的图斑、标注在坡度为25度(不包含)以上的耕地图斑、标注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图斑、标注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质量等级标注错误的图斑为疑问图斑,反馈地方进行核实整改。借助遥感影像,对上报标注的“不稳定耕地”的标注类型进行检查。标注类型为“位于河道和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不稳定耕地,应标注在河道和湖泊防洪泄洪区内;标注类型为“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不稳定耕地,应标注在林区内;标注类型为“草原过度开垦”的不稳定耕地,应标注在草场内或附近;标注类型为“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影响”的不稳定耕地,应标注在生态脆弱区域内。国家将不稳定耕地类型标注存在疑问的图斑反馈地方核实修改。(2)数据检查。检查矢量数据汇总结果与表格数据是否一致。检查地方上报表格逻辑一致性。对数据检查有错误的反馈地方进行整改。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核查。(1)合理性审查。套合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检查地方上报标注的新增耕地图斑是否为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套合二次调查基本农田图层,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套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图层,检查标注的图斑是否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套合“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检查标注图斑的质量等级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内容是否一致;根据相关资料,检查是否为未在1999年以来历年变更调查中反映且标注的耕地,不属于调查精度提升、耕地系数调整、国家停征农业税等释放出来的耕地。国家对标注不符合要求的图斑进行核减,删除上报图斑中未标注在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耕地的图斑、标注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图斑、标注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质量等级标注错误的图斑以及已在1999年以来历年变更调查中反映且标注的耕地,属于调查精度提升、耕地系数调整、国家停征农业税等释放出来的耕地图斑,对保留的图斑进行汇总确认反馈地方进行成果更新。(2)数据检查。检查矢量数据汇总结果与表格数据是否一致。检查地方上报表格逻辑一致性。对数据检查有错误的反馈地方进行整改。4.文字报告检查。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提交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对地方提交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内容进行检查。检查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报告中描述技术路线和方法是否符合技术方案要求,报告中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是否一致等。(四)核查成果监理。为保证调查评价核查成果质量,根据工作要求,由核查单位选派合格技术人员,组成核查监理组,对核查单位提交的批次成果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本批次全部成果重新核查。核查监理对核查单位提交的核查成果进行质量检查与技术评分,以报告形式反馈给核查单位。核查单位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核查成果修改工作,并将修改后成果重新提交至核查监理组进行检查。对批次成果不合格的核查单位进行通报,累计三次不合格的进行约谈。监理通过后,将核查意见反馈地方。地方根据意见进行核实整改,重新提交成果。(五)整改成果复核。对地方整改后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复核,检查地方是否按照内业核查结果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内业核查方法对整改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六)更新成果核查。国家对地方上报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成果确认后,地方以2013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数据库进行更新,国家对更新成果进行核查。检查更新后数据库地类与2013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是否一致;检查更新后成果是否在国家确认成果范围内,是否存在增加图斑或更改图斑标注信息现象,对于新增图斑进行删除,提取更改图班标注信息的图斑为疑问图斑。国家将核查通过的成果反馈地方。(七)成果整理归档。核查单位对地方提交成果进行整理归档。六、主要成果(一)矢量成果。主要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矢量数据成果、二次调查“不稳地耕地”调查成果核查矢量数据成果、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核查矢量数据成果等。(二)表格成果。包括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核查记录表、二次调查“不稳地耕地”图斑核查记录表、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图斑核查记录表等。(三)报告成果。主要包括核查区域内业核查报告和成果质量监理检查报告等。七、组织实施(一)职责分工及要求。1.项目组。负责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包括核查方案和核查细则的制定、对核查单位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接收地方报送调查评价成果、组织核查单位开展具体核查工作、配合部地籍管理司及时将核查结果反馈地方、以及其他核查相关工作等。2.核查单位。各核查单位按照核查工作和技术要求,按时完成核查区域的核查任务,并及时将内业核查成果报项目组进行检查。核查单位工作全过程接受项目组的监督检查,核查单位对其内业核查成果质量负责。对未及时反馈或数据检查过程中未发现问题而核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数据质量问题影响核查工作开展的,核查单位将承担全部责任。(二)进度安排。项目组将根据各地报送情况,将调查评价成果下发各核查单位开展核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2015年1月至4月,组织开展内业核查方案和细则编写、核查基础资料下发、技术培训等工作。5月至6月,对地方上报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成果开展国家级内业核查。7月至8月,对地方提交的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调查评价成果整理和归档等工作。附件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初检反馈表XX省第X批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初检反馈表序号行政区划代码地市县是否提交耕地后备资源图层是否提交不稳定耕地图层是否提交新增耕地图层综合数据库是否存在问题评价指标数据是否存在问题问题说明(说明具体什么问题)是否通过1310112上海市闵行区1.2.……2310113上海市宝山区1.2.……3310114上海市嘉定区1.2.……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说明: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初检反馈表以EXCEL表格格式提交。2.其中“是否提交耕地后备资源图层、是否提交不稳定耕地图层、是否提交新增耕地图层”,提交对应图层的填写“Y”;未提交的填写“N”;对不开展相应调查工作的县填写“O”。3.其中“综合数据库是否存在问题、评价指标数据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通过”,根据检查情况填写“Y”或“N”;4.“综合数据库是否存在问题”与“评价指标数据是否存在问题”填写“N”时,“问题说明”需对应检查内容填写详细说明。附件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图斑层属性表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标识码BSMInt102要素代码YSDMChar103区域类型QYLXChar224区域代码QYDMChar25图斑编号TBBHChar86地类编码DLBMChar47地类名称DLMCChar608图斑地类面积TBDLMJFloat152单位:平方米9权属性质QSXZChar310权属单位代码QSDWDMChar1911权属单位名称QSDWMCChar6012座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1913座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6014生态条件STTJChar215年积温NJWChar216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NJSLHGGTJChar217土壤污染状况TRWRZKChar218排水条件PSTJChar219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TCHDHMZTJChar220地形坡度DXPDChar221盐渍化程度YZHCDChar222土壤质地TRZDChar223土壤PH值TRPHZChar224耕作便利度GZBLDChar225主要限制条件ZYXZTJChar3026评价结果PJJGChar427后备资源类型代码HBZYLXDMChar628后备资源类型名称HBZYLXMCChar1429是否合格SFHGChar4新增30问题说明WTSMTEXT255新增注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核查图斑层是在地方提交耕地后备图斑层中添加“是否合格(SFHG)”和“问题说明(WTSM)”两个字段形成的。本表1~28号字段图斑属性信息继承原“耕地后备图斑层”内容。注2:“是否合格(SFHG)”字段,填写“Y”或“N”。存在问题的填写“N”,不存在问题的填写“Y”。注3:“问题说明(WTSM)”字段填写内容:=1\*GB3①范围检查时“是否合格(SFHG)”字段,填写“N”的,“问题说明(WTSM)”中填写“完全不一致”或“部分不一致”;=2\*GB3②图斑属性信息填写错误导致评价结果错误的情况,“问题说明(WTSM)”中具体描述问题情况。问题有多个时用“;”(分号)分隔。注4:“是否合格(SFHG)”字段,填写“N”时,“问题说明(WTSM)”字段必填,其它情况不填写。附件3二次调查“不稳地耕地”调查成果核查图斑层属性表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标识码BSMInt102要素代码YSDMChar103图斑编号TBBHChar84地类编码DLBMChar45地类名称DLMCChar606图斑地类面积TBDLMJFloat152单位:平方米7权属性质QSXZChar38权属单位代码QSDWDMChar199权属单位名称QSDWMCChar6010座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1911座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6012不稳定耕地类型BWDGDLXChar513耕地坡度级GDPDJChar214质量等级ZLDJChar215利用状况LYZKChar216是否合格SFHGChar4新增17问题说明WTSMTEXT255新增注1:二次调查“不稳地耕地”调查成果核查图斑层是在地方提交不稳定耕地图斑层中添加“是否合格(SFHG)”和“问题说明(WTSM)”两个字段形成的。本表1~15号字段图斑属性信息继承原“不稳定耕地图斑层”内容。注2:“是否合格(SFHG)”字段,填写“Y”或“N”。存在问题的填写“N”,不存在问题的填写“Y”。注3:“问题说明(WTSM)”字段填写内容:=1\*GB3①标注图斑不是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耕地图斑时,问题说明填写“FGD”(非耕地);=2\*GB3②标注图斑耕地坡度级(GDPDJ)字段为5级(>25°)的图斑或与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耕地坡度级(GDPDJ)字段填写不一致的,问题说明填写“PDJCW”(坡度级错误);=3\*GB3③标注图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时,问题说明填写“ZJBNT”(占基本农田);=4\*GB3④标注图斑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时,问题说明填写“ZTDKFZLXMQ”(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5\*GB3⑤标注图斑质量等级(ZLDJ)字段填写内容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不一致的,问题说明填写“ZLDJCW”(质量等级错误)。=6\*GB3⑥标注图斑影像判读标注位置错误时,问题说明填写“LXWZCW”(类型位置错误);问题有多个时用“;”(分号)分隔。注4:“是否合格(SFHG)”字段,填写“N”时,“问题说明(WTSM)”字段必填,其它情况不填写。附件4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核查图斑层属性表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标识码BSMInt102要素代码YSDMChar103图斑编号TBBHChar84地类编码DLBMChar45地类名称DLMCChar606图斑地类面积TBDLMJFloat152单位:平方米7权属性质QSXZChar38权属单位代码QSDWDMChar199权属单位名称QSDWMCChar6010座落单位代码ZLDWDMChar1911座落单位名称ZLDWMCChar6012新增耕地类型XZGDLXChar413质量等级ZLDJChar214是否合格SFHGChar4新增15问题说明WTSMTEXT255新增注1: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成果核查图斑层是在地方提交新增耕地图斑层中添加“是否合格(SFHG)”和“问题说明(WT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