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第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质量为m,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升降机以加速度a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某一时刻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则

A.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为竖直向上

B.该同学对台秤的压力减少maC.升降机一定在向上运动 D.升降机一定在做匀加速运动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人处于失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人有向下的加速度,那么升降机也就有向下的加速度,此时可以是向下加速,也可以是向上减速,所以ACD错误;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人有向下的加速度,那么升降机也就有向下的加速度,所以台秤示数减少ma,故B正确;故选:B.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处于超重状态,乙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C.台秤Q的读数为mg-2F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参考答案:D3.(单选)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B.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一定相对静止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参考答案:C4.设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两个2s内的位移分别是10m和18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m/s2

C.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6m/s2

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m/s2参考答案:A5.关于运动合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速度的大小一定比每个分速度的大小都大[来源:

]B.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经历的时间之和C.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D.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也是直线运动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已知光滑斜面长为L,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的一半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位移是

。参考答案:7.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的原理图,它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向,使风总从图示方向吹向小球P。P是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细长刚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角θ大小与风力大小有关。则关于风力F与θ的关系式正确的是F=

(用m、g、θ等表示)。参考答案:8.物体以初速度10m/s水平抛出,经时间1s后,水平位移为

m,竖直位移为

m,合位移为

m,1s末合速度为

m/s,。(g=10m/s2)参考答案:

10

5

9.如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和c点分别位于轮轴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a、b、c三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参考答案:2:1:2;2:1:1;4:1:2.【考点】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皮带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不打滑,则有:共轴的角速度是相同的;同一皮带的与皮带接触边缘的线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当角速度一定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当线速度大小一定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因此根据题目条件可知三点的线速度及角速度关系.【解答】解:如图所示,a与c同一皮带下传动,则va=vc,因为ra:rc=1:2,根据v=ωr,所以ωa:ωc=rc:ra=2:1c、b、d三点共轴,则ωc=ωb=ωd,因为rb:rc:rd=1:2:4,所以va:vb:vc=2:1:2根据v=ωr得角速度之比ωa:ωb:ωc=2:1:1又因为a=vω,所以aa:ab:ac=4:1:2故答案为:2:1:2;2:1:1;4:1:2.10.某人沿着边长为a的正方形路道走了1.5圈的过程中,他走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参考答案:,(或1.41)1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参考答案:12.(填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O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1)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3)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 。参考答案:(1)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故无摩擦力

(2)运动周期T、运动半径r、弹簧秤读数F

(3)FT2/4π2r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当速度从0增加到v时,合外力做功为W1;速度从v增加到2v时,合外力做功为W2.W1与W2之比为A.1:1

B.1:2

C.1:3

D.1:4

参考答案:C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20406080100时间(分)22013025104【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参考答案:15.如图所示,P为弹射器,PA、BC为光滑水平面分别与传送带AB水平相连,CD为光滑半圆轨道,其半径R=2m,传送带AB长为L=6m,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现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弹射器P弹出后滑向传送带经BC紧贴圆弧面到达D点,已知弹射器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m/s2,现要使物体刚好能经过D点,求:(1)物体到达D点速度大小;(2)则弹射器初始时具有的弹性势能至少为多少。参考答案:(1)2m/s;(2)62J【详解】(1)由题知,物体刚好能经过D点,则有:解得:m/s(2)物体从弹射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解得:62J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正前方60m处有一辆以4m/s的速度与汽车同方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驾驶员以-0.25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经40s停下,停下前是否发生车祸?参考答案:当汽车速度为4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小-----2分汽车速度减小到4m/s所需的时间t==24(s)---2分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自行车行驶的距离汽车:x1=v0t+=168(m)---------------2分自行车:x2=vt=96(m)-----------------2分由此可知:x1-x2=72m>60m,----------2分所以会发生车祸------------------2分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C=3kg,(取g=10m/s2)则(1)弹簧1、2、3的弹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2)此时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