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_第1页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_第2页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_第3页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_第4页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定义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第一节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第一节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统一活动。特点:(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整体与部分2.教学与智育教育的途径与内容3.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4.教学与自学自学:是否教学过程内?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意义表现在:(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三、教学的意义真题演练1.教学是()。A.学生学的活动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活动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DC(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核心)(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保证)(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理想目标)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备课(前提);(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分类(1)个人备课:教师个人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2)集体备课: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完成备课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三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三项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彻底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了。达到化的境界,就完善的掌握了教材(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3)设计教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写好三种计划(1)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该计划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要求、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课题所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等。(2)课题(或单元)计划:在制定好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制订课题计划课题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必要的教具。此外,还要考虑课题之间的练习,做好协调工作。(3)课时计划:即教案,它通常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详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二)上课概念: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课的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的具体任务来确定的)教学任务: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课;完成任务的类型:单一课、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2、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3.一堂好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以上的所有要求都失去了意义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真题判断(2017年莒南、兰山区等四地区真题)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更重要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归根结底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有四种形式:(1)阅读作业;(2)口头作业;(3)书面作业;(4)实践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遵循以下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能力的要求;(3)分量适宜、难度适宜;(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使;(7)作业要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四)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1.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2.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3.给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个别辅导;4.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意义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要求:1.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五)课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意义(1)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得失,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2)学校领导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情况,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矫正性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4)学生家长也可以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方式1.平时考查平时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2.考试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五)课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1)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方法要灵活多样。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五)课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测验与目标:教学内容目标,心理操作和发展目标,二者相互交叉。2、试题题型:供答型(填空、主观题)和选答型(判断、选择题)3、测验的质量:效度:是否能真的测出想要的属性或特点信度:多次测验的一致性难度:平局分/总分区分度:是否能区分出学生的水平4.评价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或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验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4.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五)课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测验与目标:教学内容目标,心理操作和发展目标,二者相互交叉。2、试题题型:供答型(填空、主观题)和选答型(判断、选择题)3、测验的质量:效度:是否能真的测出想要的属性或特点信度:多次测验的一致性难度:平局分/总分区分度:是否能区分出学生的水平4.评价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或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真题判断(2017年莒南、兰山区等四地区真题)区分度与难度有关。难度太低必然导致区分度不高。所以增加难度才能提高区分度。(

)×1、通过测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他所耍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2.通过测量得到结果的一致性说明测量的()好。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标准化3.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4.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能力的测验表明其()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5.关于效度与信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可靠性和一致程度C.效度低,信度一定会低D.信度低,效度一定会低2023/8/9第二节教学过程Page

29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谁,在什么情况下,对谁,做了什么,达到什么结果)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Page

30认识说交往说发展说价值说多质说Page

31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一)认识说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普遍性规律。Page

32(一)认识说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认识的间接性(具体体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认识方式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简捷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的引导性)Page

33(一)认识说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具体体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认识方式的间接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Page

34(一)认识说3、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同时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在实现着其身心的全面发展。Page

35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Page

36DD(二)交往说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论主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协作和教学经验与成果的共享,强调教学的伦理学意义。Page

37(三)发展说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然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认识过程不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Page

38(四)价值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价值主体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而开展的活动过程,是为取得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增值过程,是实现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增值的过程。Page

39(五)多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既不是纯粹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纯粹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所以要从多学科、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整体的把握。Page

40认识说交往说发展说价值说多质说Page

41Page

42前6世纪中国孔子思孟学派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个体认识论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统觉”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19世纪末美国杜威“从做中学”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20世纪40年代苏联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强调师生交往、认知结构的构建、信息加工等不同观点三、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当代国外教学过论主要有: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Page

44(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双边性规律)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Page

45(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Page

46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1)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要使知识的掌握正真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奇)只注重智力发展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Page

47(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要使知识的掌握正真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3)采用启发式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Page

48(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奇)只注重智力发展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是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的。Page

49(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思想品德教育1.知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2.思想的提高为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Page

5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Page

51B(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的自身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Page

52(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Page

53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裴斯泰洛奇、洛克)只注重智力发展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4.知识和智力的相互转化(做中学)(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时间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Page

54(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参考答案:(1)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简约性规律(2)教师主体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4)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Page

5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一)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二)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三)巩固知识(作业、练习和复习)(四)运用知识(知识具体化)(五)检查效果(测试评估)需注意: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Page

56五、教学过程的结构

真题判断(2017年莒南、兰山区等四地区真题)7. 引发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是所有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六个基本阶段。(

)×错,这是教学过程结构,不是课堂教学的阶段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基本步骤:三个教学阶段:1、自主学习阶段:2、导学达标阶段:3、成果检验阶段六个基本步骤: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4、自学反馈,精讲点拨5、巧设练习,完成目标6、拓展训练,提高能力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概述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1)教学规律:客观(2)教学原则:主观,反映教学规律(二)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及运用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④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直观性原则是指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观点: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他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乌申斯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直观手段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真题选择题(2017年莒南、兰山区等四地区真题)一位化学教师在讲解原子时说:“假设全中国人都来数某一元素(例如硫元素)1摩尔的原子数,如果每人都以每秒数一个原子的速度连续不断的数,那么全部数清这些原子需要2003年”这一课堂描述反映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B直观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B3.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实际;④发扬教学民主。观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的进行教学

观点:

《学记》:“学不躐(lie)等”“不陵节而施”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宋代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5.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④教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观点: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6.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理论理系实际B.循序渐进

C.启发性D.巩固性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它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应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挑战,现代教学则注重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改称发展性原则更能反映其实质要求: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观点: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二)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及运用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二)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启发式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1、启发式教学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3)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4)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5)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2、启发式与注入式的根本区别:(1)理论基础不同;(2)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3)学生观不同;(4)教学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同;(5)师生心理相容度不同。真题判断(2017年莒南、兰山区等四地区真题)启发式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6.实验法7.读书指导法8.实习作业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这一类教学方法运为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解、讲读、讲述、讲演四形式讲解:主要是解说式、解析式和解答式三种,是教师对概念、原理、定律、公式、例题等进行解释说明、分析或论证,常用于理科教学。讲读(串讲):教师把讲、读、练结合起来的教学行为,多应用于语文和外语学科。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使事物从抽象变具体,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在文科教学中应用最广。讲演: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通过深入分析、推理、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教育学》劳凯声版本《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本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优点:谈话的优点在于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度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讨论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优点讨论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变表达能力。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材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的运用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籍两个方面。基本要求: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这一类教学方法运为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片、电影、录像的演示基本要求: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有位教师演示导管功能,他事先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溶液里,放在温暖而有阳光的地方晒几个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来,分到学生手里。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思考,一边回答。他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变红,中间的髓也没有变红,而是木质部变红了。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里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片、电影、录像的演示基本要求: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参观法参观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程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扩大学生大学生的视野;能够够使学生接触社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为和习惯。要求:参观前,教师要好准备工作参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记录,也可以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或指导;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小结.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主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优点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作用。基本要求: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③严格要求。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优点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点实习作业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实习作业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习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或体会,并进行评阅和评定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法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特点:①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②学生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③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以及学生的阅读、练习服务于独立探究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引出结论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钱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2)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1.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C.谈话法

D.陶冶法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3.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发现法4.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读法(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的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五)国内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了解)国内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愉快教学法、江苏省特教师李吉林首创的情境教学法、江苏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的尝试教学法、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成功教学法等国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策略”所形成的目标教学法、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法、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德国学者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教学、保加利亚医学和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教学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一、个别教学制1.简要介绍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最初出现在奴隶社会。(在古代,公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的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2.评价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2023/8/9二、班级授课制(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定义: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2)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3)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4)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的体系(5)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6)癸卯学制(1903年)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23/8/92023/8/9资本主义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受教育者的数量增加班级授课制兴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系统论述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传入中国京师同文馆(1862)壬寅学制全国推广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6)以“课”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2023/8/9优点不足3.评价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做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那个因素,寻求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主要变现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2023/8/9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1、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意义个别教学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平均、划一教学的不足,是满足特殊化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要求⑴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⑵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群体;⑶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2023/8/9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计动的形式意义⑴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⑵可以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求(1)合理编班,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室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2)编制复式班课表;(3)培养小助手;(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2023/8/93、作业4、讲座四、现代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它适用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要求(1)合理编班,要根据学生的人数、教室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2)编制复试课班表;(3)培养小助手(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2023/8/910、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1.分组教学制定义:按学生的能力或者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1)外部分组,打破按年龄编班,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2)内部分组,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3)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不同。(4)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不同.优点:利于因材施教不足: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优点和局限(1)分组教学的优点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2)分组教学的局限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胜骄傲的情绪,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分组教学的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制定个体教学计划;(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2、贝尔—兰卡斯特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一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基础较差的其他学生导生“现买现卖”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英国人贝尔和卡斯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2023/8/93、道尔顿制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参考书和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2023/8/94、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兴趣,自行组成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优点: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不足: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难以落实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来经过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后在全国推广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3/8/95、文纳卡特制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美国人华虚朋于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卡特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2023/8/95、特朗普制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门;小班是把大班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优点:班级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的长处不足:管理起来比较麻烦本实际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2023/8/9组织形式代表人物特点优点缺点个别教学制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系统化和程序化传授知识教学效率低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分组教学制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分组重视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很难鉴定学生能力,忽视学生发展性设计教学法杜威首创,克伯屈推广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条件要求高道尔顿制帕克赫特教师不再系统的讲课,给学生制定任务和参考书,学生自学,教师辅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条件要求高特朗普制伊德·特郎普大班、中班、小班结合灵活管理麻烦1.对班级授课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B.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2.目前世界范围为,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小组教学D复式教学3.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贝尔一兰喀斯特制D.分组教学4.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通过个别教学进行,一部分通过团体活动进行,这是()A.分组教学B.班级授课制C.小队教学D.文纳特卡制5.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这()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特朗普制D.文纳特卡制6.教师不教全体学生,只传授给其中一部分学生再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授的班级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导生制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8.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六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型。目前,这种封闭的排列方式得到了改进。不超过25个学生,可以采用马蹄形、圆型;25名以上的学生可采取矩形、同心圆形和马蹄形;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的座位安排,可采取模块性

4.探索个别化教学2023/8/9第六节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二、教学模式的种类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能够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3.折中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广范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儿的成果《教学模式》“鸟”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2023/8/9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一)范例教学模式代表人物:<德>M•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观点: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在进行迁移整合。特点:体现基本性,教学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体现基础性,教学重视学生实际和可接受性,难度适宜体现范例性,在学科知识中精选起示范作用的内容,便于知识正迁移体现四个统一,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统一,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023/8/9范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阐明“个”的阶段,用典型事实、现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用许多在本质上与“个”案一致的事实和现象来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三阶段:理解规律性的阶段,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认识,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规律性的规律的认识;第四阶段:掌握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2023/8/9二、常见的教学模式(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教学的基本程序: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优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缺点:是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教好的教学支持系统2023/8/9(二)抛锚式教学模式定义:又叫“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随之而定(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是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2023/8/9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时间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自主学习由教师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023/8/9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抛锚式教学方法:搭建脚手架: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优点:抛锚式教学要求情景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且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2023/8/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A.支架式B.认知学徙模式C.教学模式D.抛锚式E.随机进入式2023/8/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A.支架式B.认知学徙模式C.教学模式D.抛锚式E.随机进入式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的影响下,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较为成熟的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徙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随机访取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的四大要素,即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的教学才能称为建构主义的教学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它从四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⑴在内容方面⑵在策略方面⑶在教学次序方面⑷在社会化问题上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它从四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⑴在内容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规定了4种应该呈现的内容:①学科基本知识呈现。②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呈现。③策略地选择知识。④学习内容的方式的选择。⑵在策略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规定了6种教学策略:①模仿,即教师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起到范例的作用。②辅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③问题情景的拆与毁,使问题随着学生能力与认知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学生新的发展要求。④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⑤反思,通过与教师的问题解决思路比较,找出不同与差距。⑥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⑶在教学次序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提供了3种教学内容的排序方式:①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内容。这种安排内容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②横向增加内容,即增加内容的多样性。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③按照由整体到具体、由系统到分支的顺序安排内容。这种序列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整体概念。⑷在社会化问题上,为了使学生能够与社会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社会化,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提供了5种教学策略:①情景学习。②模拟,即进一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活动。③学生与专家的互动。④刺激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在非控制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合作学习。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使学生顺利通过发展区,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即概念框架中的某个支点。

(3)独立探索,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演示,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进而再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但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沿着概念框架攀升。

(4)协作学习,即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个人的知识构建;

(5)效果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价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学习的贡献以及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三方面。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随机访取教学模式斯皮罗等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个阶段。随机访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确定学习主题。⑵创设情景。⑶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2023/8/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补)随机访取教学模式斯皮罗等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学习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后者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随机访取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要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呈现,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访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确定学习主题。⑵创设情景。⑶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2023/8/9(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教学的基本程序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2023/8/9(四)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新学习内容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2023/8/9(五)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补)1.理论背景代表人物:布卢姆观点: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教师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给予充分学习时间,让学生都达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