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1.gif)
![《赤壁之战》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2.gif)
![《赤壁之战》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3.gif)
![《赤壁之战》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4.gif)
![《赤壁之战》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99065b117cd1b44e535b0fe8969430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能说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吴魏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操公。你能说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吴魏争你能说出三国时期哪些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三国时期哪些历史人物?
曹操,字孟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堪称三国第一人。初期时势力单薄,但是凭借优异的谋略并且知人善任,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灭袁绍、吕布、袁术、刘表等军阀,一统中国北方,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他还曾经出兵征服鲜卑、乌桓,平定北方外患。208年任东汉宰相。
曹操,字孟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堪称三国第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权,推荐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肃坚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又击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姿焕发,擅长音律、政治、军事、文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他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謀天下,不幸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年36岁。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权天下形势示意图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天下形势示意图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赤壁之战》ppt课件赤壁大战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多史籍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曹操率军十五六万以泰山压顶之势,荡平中原,席卷荆州,顺江而下,虎视江东。为了抗衡曹操,孙权、刘备结同盟,委都督周瑜统军五万,溯江西上,雄踞江南赤壁,迫曹军屯兵守乌林,隔江相峙。联军虽弱,但众志成城,且占地利,兼有周瑜、程普、孔明、鲁肃、黄盖、庞统等一批文武良才运筹帷幄。“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斗舰冲击,乌林受敌、华容伏兵,曹军虽未被全部歼灭,但南进大军损耗大半,属严重的惨败,从而结束了曹孙刘三方的赤壁之战。赤壁,由此而闻名遐迩,千古传颂。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13年冬。东汉末年,汉王朝政治极端腐败,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爆发了以张角等三兄弟为首的黄巾起义,其声势浩大,迅即遍及全国。东汉朝廷为镇压黄巾起义,扩大了州刺史的职权,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了,各州刺史却乘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为了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208年7月,曹操亲自率军南下,向荆州进军。9月,曹军到达新野。寄人篱下的刘备仓皇南逃,荆州刺史刘表病死,其子刘琦、刘琮兄弟不和,刘琮投降了曹操,刘琦归附了刘备。此时号称有八十万兵力的曹操企图统一中国。面临着将被消灭的危急形势,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进行了赤壁之战。这一战役以孙刘胜曹操败告终,为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13年冬。东汉末年,汉王朝政三国赤壁
三国赤壁位于蒲圻县境。乘船顺长江而下,闯三峡,过宜昌,至千里江陵,便见南岸一山飞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江北乌林。将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这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厮杀的疆场。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赤壁大战的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三国赤壁你能说出哪些咏赤壁的诗词?咏赤壁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诗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你能说出哪些咏赤壁的诗词?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19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宰相),谥号文正。政治上保守派,是当时新法推行者王安石的政敌。但在学术上成就卓著,历时19年主编完成了历史巨著
,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让历代皇帝把历史作为镜子,治理好国家)。北宋《资治通鉴》第一课时北宋《资治通鉴》2、《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
通史,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得6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该书取材广泛,选材精深,取精用宏,考证详密,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作了清楚的交代。叙事清晰,文笔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有一定文学价值,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历史巨著。编年体温故知新你知道我国古代史书体例有哪几类吗?2、《资治通鉴》编年体温故知新巡刃簇倘聘弦韩卒舵雌xúnrèncùtǎngpìnxiánhánzúduòcí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2、解释下列成语。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⑵骄兵必败:⑶波浪滔天:⑷隐隐约约:⑸以弱胜强:⑹丢盔弃甲:⑺得意忘形:⑻以卵击石:⑼知己知彼:⑽敌众我寡:⑾敌强我弱:⑿以少胜多: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形容水势极大。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感觉很不明显。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敌人强大我方弱小。用少量兵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巡刃簇倘聘弦韩卒
3、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离弦[xiánxuán]的箭混[hǔnhùn]成一片逃窜[cuāncuàn]无心应[yīnɡyìnɡ]战
4、多音字组词。
shuài()
jiānɡ()
率将
lǜ()jiànɡ()tiáo()jiànɡ()
调降
diào()xiánɡ()率领百分率调节调查将领将军降落投降3、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4、多音字组词。率领百分幔()漫()倘()淌()拈()沾()雌()雄()刀()刃()堕()随()5、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布幔浪漫倘若流淌雌性英雄菜刀刀刃拈弓搭箭沾光堕江随便幔()倘(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根据译文理解文章层次结构。3、以下均为208年发生的事,根据标出的月份,概括相关事件。第一部分(1-5):战前决策和战斗部署。(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第二部分(6-7):战斗经过和结局(孙刘联军于赤壁抗曹获胜)⑴七月:⑵八月:⑶九月:⑷十至十一月:曹操南下。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①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②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③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①曹军自江陵东下。②孙刘联盟形成。③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④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5):战前决策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调兵()将自不()力波浪()天()不防备迎风()望丢()弃()无心()战不()其数2、解释下列成语。遣量毫眺盔滔甲应计课堂测评①调兵遣将:②自不量力:③毫不防备:④不计其数: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没有做好一点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遣量毫眺盔滔甲应计课堂测评①调兵遣将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熟读第1段。2、根据译文,概括第1段主要内容。东吴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孙刘联盟前奏合作探究1、朗读第1段文字和译文。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段中的通假字。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驻扎。)⑵找出段中词类活用词。①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③备南走()④晨夜兼道()旧:形容词名作词,老交情。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礼: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晨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和晚上。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熟读第1段。东吴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⑶找出段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②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⑷指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类型。①此帝王之资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我,子瑜友也()④子瑜者,亮兄瑾也()
⑤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⑥行将为人所并()⑦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⑧豫州今欲何至()⑨言于孙权曰()⑩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古: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今:溪流外以⑶找出段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⑷指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类型。判①言于孙权曰()②与操有隙()③与结盟好()④到夏口()⑤晨夜兼道()⑥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⑦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⑧避乱江东()“言”前省主语“言”前省主语“与”前省主语,“与”后省宾语“到”前省主语“晨”前省主语“与”前省主语“与”前省主语“江”前省介词“于”⑾其他①言于孙权曰()“言”前省主语3、理解文段内容⑴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①鲁肃。②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这段话既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意。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合作),军中诸将,各有彼此(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刘备与操有仇恨,寄寓于刘表,表恶(wu)其能而不能用。这种形势,当然对孙权有利。⑵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①如果刘备与刘表同心,则宜“抚安”;②刘备与刘表“违离”,则宜别图之,以济大事。3、理解文段内容⑵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⑶上面的两种可能、两种准备,是从战略着眼,若从眼前来看,鲁肃又认为应采取什么行动呢?①奉命吊表二子,并慰问军中掌权的人;②说服刘备抚表众,共治曹操。⑷鲁肃劝说孙权采取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与刘备、刘表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操,“天下可定也”。“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一“恐”一“即”,可见这一行动的急切性和达到目的必然性。⑸在孙权派出鲁肃时,局势发生了哪些扣人心弦的变化?①操已向荆州。②琮(刘表第二子)已降操。③备南走(逃跑)。所以,鲁肃尽管晨夜兼道,也难以赶在曹操之先,可见形势严重。⑶上面的两种可能、两种准备,是从战略着眼,若从眼前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①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②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已据六郡,兵精粮多”。③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地点偏远,不宜依靠。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⑻既然“备甚悦”,为什么鲁肃还要与诸葛亮拉关系?
因为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决策人物,对刘备有左右作用。故鲁肃又以“我,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友也”来使诸葛亮放心。故结果必然是“备用肃计”。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1、卒①旦日飨士卒()②鲁肃闻刘表卒()③卒相与欢()④五万兵难卒合()2、用①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②兵精足用()③用心一也()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加点词士死最终,终于通“猝”,突然。任用器用,物资因为1、卒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加点词士死最终,终于通“猝”,突然。第三课时自主学习⑴济①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济世业。③若事之不济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赈济灾民⑵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③举类迩而见义远④举贤以自佐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⑥莫令事不举⑦戌卒叫,函谷举⑧举家庆贺1、熟读第2段和译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成就成就成功渡过救济举起,抬起拿列举推荐,选拔推荐成功攻占全,尽第三课时自主学习⑴济1、熟读第2段和译文。成就成就成功合作探究1、朗读第2段文字和译文。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①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②必蹶上将军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蹶: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⑵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形势形成今: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面向北今:北边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可以(古今同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合作探究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蹶:动词的使动用法,⑶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②田横,齐之壮士耳③亮见权于柴桑④豫州虽败于长坂⑤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⑥荆州之民附操者⑦逼兵势耳⑧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⑨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被动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于)⑶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3、理解文段内容⑴第1段重点写鲁肃,这一段重点写诸葛亮。诸葛亮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出使东吴的?
操军占荆州,乘胜东下,孙刘危急存亡在即。⑵诸葛亮怎样游说孙权的?①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他把孙权、刘备、曹操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谈,突出敌军强大,并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句保持了刘备“遁逃于此”的尊严。②采用攻心战术,反激孙权。诸葛亮指出了孙权的两条出路,一条是率领“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另一条是投降,抓住孙权的矛盾心理“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警告他“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把刘备比作“守义不辱”的壮士田横,不愿处在曹操之下,从而使孙权勃然大怒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可见,诸葛亮的激将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3、理解文段内容⑶诸葛亮是怎样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①刘备虽败但实力犹存。②曹有三大弱点:a远来疲敝,强弩之末,必蹶上将军。b北方之人不习水战。c荆州之民心不服曹操。⑷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什么?孙权与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必矣”。⑸诸葛亮游说的结果是什么?“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这一句承上启下,为下文波澜突起的事态过渡。)⑹小结:
这段写诸葛亮出使东吴,精辟分析了形势,针对孙权的犹豫心理采用激将法攻心,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使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的酝酿。这一段表现了诸葛亮出色的外交、军事才能。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⑶诸葛亮是怎样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次①秦伯素服郊次②列坐其次③引次江北④余船以次俱进2、致①致殷勤之意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③家贫无以致书以观④先享无穷逸致矣⑤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⑥以致天下之士停驻处所驻扎次序表达、传达达到、到达得到、取得兴致、情趣极、尽招致、招纳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次停驻处所驻扎次序表达、第四课时自主学习1、熟读第3、4段文字和译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⑴固①固不如也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固若金汤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④少年固强之⑵走①持剑盾步走②可烧而走也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⑶比①比去,以手阖门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比至南郡④纳比笼中天涯若比邻确实、本来坚固固执坚决,一定跑使……跑趋向,归向等到比起等到挨着第四课时自主学习1、熟读第3、4段文字和译文。确实、本来坚固合作探究㈠研读第3段1、朗读第3段文字和译文。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①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②操悉浮以沿江注:“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③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⑵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刘琮束手古义:今义: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古义:今义:③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今义:投降没有办法会战的委婉说法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会合狩猎更换衣服
失:使……失望。
(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浮。)合作探究⑵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投降没有办法会战的委婉说⑶指出下列句子所属文言句式类型。①曹公,豺虎也
②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③卿欲何言
④何以言之
⑤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⑥肃追于宇下⑦交游士林
⑧权以示群下 ⑨欲安所归乎?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⑶指出下列句子所属文言句式类型。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3、理解文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曹操遗权书的内容是什么?其用意何在?①强调自己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人(“奉辞伐罪”);强调声势浩大,势不可挡(“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麾,旗帜,代军队;束手,捆起手来,意即投降。);威胁挑战(“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要和将军在东吴会战。)这是一封带有恫吓、威胁的战书。②给东吴施加压力,威胁其投降。这种信也暴露了曹操骄横不可一世的态度。古人云:“骄兵必败。”由此伏下了曹操必败的根源。孙权内部主降派和主战派的斗争。3、理解文段内容孙权内部主降派和主战派的斗争。⑶曹操的战书在孙权部下产生了哪些反应?
“权以(之)示群下,莫不响震(震动)失色。”反应极其强烈,由此可见,主和派的首领长史张昭认为“势力众寡”,极力主张“迎之”(投降);主战的鲁肃却“独不言”,一个“独”字既突出了他的主战态度,又反映了投降派一片吵嚷的会场情况。⑷鲁肃怎样说服孙权主战的?①选择适当的时机,待“权起更衣”时,才“追于(到)宇(屋檐)下”,向孙权进言,既可以避开主和派的围攻,又能显示自己的诚心。②站在孙权的立场上,为孙权着想,使孙权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
⑸小结:这段写孙权内部主降派和主战派的斗争,孙权经鲁肃的说服,同意主战。这段写得富于戏剧性,而人物形象又各具个性特点,如曹操的骄横;张昭的投降嘴脸,因“曹公”一词而显;鲁肃的诚挚;孙权能虚心听取正确意见。⑶曹操的战书在孙权部下产生了哪些反应?⑸小结:这段写孙权内㈡研读第4段1、朗读第4段文字和译文。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并解释通假字。将军禽操,宜在今日()⑵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为汉家除残去秽()⑶古今异义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今义:②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义:今义: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义:今义:⑷找出文段中特殊文言句式。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③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禽”通“擒”,擒拿,捉拿。残、秽:形容词作名词,残暴、丑恶的坏人。
他实际上
土地方圆中原地区判断句判断句实际上中央下属各级行政区划统称(跟“中央”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定语后置句㈡研读第4段⑴找出并解释通假字。“禽”通“擒”,擒拿,捉拿3、理解文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周瑜怎样分析已方的有利条件的?①孙权“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讲门第出身)②“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讲幅员辽阔)③兵精足用。(讲实力)⑶周瑜怎样分析敌方的不利条件?①操有后患:马超、韩遂在关西割据。②操扬短避长:舍鞍马,仗舟楫。③天时不利:盛寒,马无槁草。④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必生疾病。孙权召回周瑜筹划方略。3、理解文段内容孙权召回周瑜筹划方略。⑷周瑜对敌我双方的客观分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比上文讲的“正与孤同”的口气强硬多了,由此可见孙权决计抗曹。⑸周瑜与鲁肃同属主战派,但一为武将,一为文官,一为谋士,一为将领,掌握军权,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周瑜开朗真率,鲁肃机智沉着。②周瑜直言不讳,开口就骂曹操是“汉贼”,而鲁肃只称其名,比较平和;周瑜说曹操是“送死”,鲁肃只说:“共治曹操”。⑹小结:这段写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筹划方略,自请领兵迎战,促使孙权下了抗曹的决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驳斥投降论调,分析曹操弱点,提出请战要求。⑷周瑜对敌我双方的客观分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⑹小结:这段写周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治①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②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以千数③单于使卫律治其事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⑥不效则治臣之罪⑦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⑧治学严谨⑨君之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2、引①引次江北②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③引颈就戮④引弓射雕⑤引酒且饮之部署训练处理治理太平惩处对付研究医治退兵带领伸长拉开取过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部署训练处理治理太平惩处对付研究合作探究1、朗读第5-7段文字及译文。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顷之,烟炎张天②五万兵难卒合③雷鼓大震第五课时自主学习1、熟读第5-7段文字及译文。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彼与彼年相若也③若入前为寿④若据而有之⑤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⑥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⑦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像相似你如果像怎样这样“炎”通“焰”,火焰。“雷”通“擂”,敲击。“卒”通“猝”,仓促。合作探究第五课时自主学习像相似你如果像怎样这样“炎”通“焰”⑵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①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跑。轻锐:形容词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⑶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义:今义:②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今:③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今: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今: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今:中原地区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万一遇到偶尔遇见不超过表转折关系,可是。刚刚一表年级或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⑵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⑷找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②操军破,必北还()
③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④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⑤裹以帷幕()
⑥荆州之民附操者()
⑦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3、理解第5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孙权既然已决计抗曹了,周瑜为何还要写信给孙权?
为报告军情,进一步消除孙权的担心。⑶曹操的军力究竟多少?周瑜的兵力多少?
曹操号称水步八十万,周瑜“兵五万”。⑷孙权怎样部署兵力的?①选兵三万,令周瑜、鲁肃、程普为前锋。②孙权亲自带兵续发,作后盾。周瑜与孙权第二次谈话,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力排众议,促使孙权消除顾虑,部署出兵与刘备并立抗曹。⑷找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课堂测评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⑴为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且为之奈何③何辞为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不足为外人道也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⑦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⑧窃为大王不取也⑨为曹后患/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替/出、谋划对付语气词被向被等认为是为了课堂测评1、解释下列加点词。⑴为替/出、谋划对付语气词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木受绳则直③故遣将守关者④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⑥故垒西边⑦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⑧此物故非西产旧交情所以特意仍然缘故旧故意原本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⑴6点原因: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最根本的原因)。⑵4点原因: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最根本原因);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⑵故旧交情所以特意仍然缘故旧故意原本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课堂总结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5):战前决策和战斗部署(即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第二部分(6-7):战斗经过和结局(即孙刘联军于赤壁抗曹获胜)。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课堂总结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赤壁之战》ppt课件拓展延伸你能说出本文写作特点吗?1、结构安排井然有序,思路展示明朗清晰。2、对话各求理正、据足,言辞尽透情态、性格。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和译文,再次理解文章内容。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获得胜利?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找准对方的弱点,利用对方的错误,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延伸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和译文,再次理解文章内容。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抓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材料一:材料二: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是波浪涛天。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的南岸。东南风与火攻的关系是怎样的?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材料三:材料四: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轻敌)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B3、内容回顾⑴作战双方分别是:
和
。⑵开始时双方兵力是
万人与
万人。⑶为体现力量对比悬殊,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
这个比方可以用成语概括为:。⑷通过填反义词找出可以用来形容战役结果的成语: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媒体经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物流车辆维修配件供应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示范工程售后服务保障书
- 2025年激光影像输出胶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度国际物流公司项目总监聘用合同模板3篇
- 优化幼儿园教研学期工作计划的管理与执行
- 客户化需求对仓库的影响计划
- 建立规范的接待标准与流程计划
-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计划
- 班主任我们永远的信仰计划
- 骆驼祥子 故事情节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件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 【课件】第11课+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高中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复习课件)
- GB/T 22919.3-2008水产配合饲料第3部分:鲈鱼配合饲料
- 船舶涂装课件
- 【薪酬】国有企业中长期股权激励课件
- 《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与素养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一章观察概述课件
- 化学品防范说明编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