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质量测评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一变化()A.体现了从神权向王权的转变B.揭示了分封制建立势在必行C.强调了君主以德配天的重要性D.反映了从法治到德治的转变2.商鞅变法时,“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商鞅意在()A.推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加速宗法关系的瓦解C.以法治思想来构建家庭伦理秩序D.消弭德治与法治之争3.秦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227年,南郡郡守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这反映出秦国()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4.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思想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影响汉代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家思想的内核5.宋代统治者推崇孝道,奉行尊老国策,表彰民间孝行。不孝的官员要被制裁,遵守孝行的人会得到举荐和升迁。这表明宋代统治者()A.创新社会治理体制B.忽视法律建设C.改变官员选拔标准D.重视社会教化6.按明清官服体例,文官用飞禽,武将用走兽,但监察御史、按察使等官员的补服图形却不同于普通文官,一律绣武将才用的獬豸。这一特别安排()A.说明礼制规范日渐淡化B.打破了崇文抑武的局面C.彰显了司法权威与公正D.带动了社会风尚的嬗变7.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声反对,我也要说出自己的主张。我认为如果想知道法律的起源和依据,一个印着《十二铜表法》的小册子,无论是在权威方面,还是在实用方面,一定胜过所有哲学家收集的藏书。”由此可知西塞罗认为()A.法律文本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书籍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源头C.许多哲学家的藏书没有实际价值D.教育内容要兼顾权威性和实用性8.1215年,《大宪章》规定: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国王)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余应加盖印信之诏书……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监禁。《大宪章》()A.完成了国家的民主改造B.倡导了王权有限的原则C.颠覆了封建王权的权威D.剥夺了国王征税的权力9.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我们可以为你免费提供一位。这表明美国()A.树立并维护联邦法院最高权威B.刑事诉讼蕴含着程序正义原则C.法院根据宪法独立掌握司法权D.打击刑事犯罪的效能得到提升10.(2023辽宁葫芦岛月考)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的法律制度思想。在近代西方法律的内容上,着重体现“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重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这些法律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B.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C.古代罗马的法学渊源D.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11.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王位继承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12.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自然科学颠覆了基督教神学B.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13.1982年宪法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B.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D.在各方面超越“五四宪法”的水平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披露,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15.(2023山东潍坊期中)下面所示为响应1981年2月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而创作的宣传画。这一活动的开展()A.有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B.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普及C.增强了人们的法治观念D.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16.(2023河南信阳期中)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疫情防控、救灾抢险、济困帮扶等志愿服务典型事迹感动着中国人民,“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这反映了新时代我国()A.人民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B.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C.社会保障投入的持续增长D.灾害应急防控体系的完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教化即“以教化民”“以教道民”,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教化的传统,把教化看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战国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化”的人,将先秦时期儒家教化思想系统化。荀子认为礼与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荀子所说的礼,已不同于西周,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人伦规范。他以礼来规定君臣、上下、长幼尊卑的等级规范,明确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工,使其恪守其职。此外,荀子还主张“隆礼重法”。他提出“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汉代汉初学者陆贾提倡“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并得到统治者的赞同。此外,汉初统治者还厉行节俭,并形成很强的社会感召力。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三纲五常”思想,成为伦理法则。最终使儒家伦理道德转变为封建统治理论宋代宋代一改唐代《开元礼》以君主、宗室、官僚为对象制定礼仪制度的特点,其修订的宋《政和五礼新仪》多涉及庶人礼仪。宋代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教化,宋仁宗时期,陈襄知仙居县,撰制《劝谕文》,劝诫乡民: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邻保相助,无堕农桑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民间自行推举年高德劭之人掌教化,其主要职责即是向民众代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及《教民榜文》,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明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不遵守的百姓会受到处罚——摘编自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教化的发展”,自行拟定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8.民法是近代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项目《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编纂时间1800—1804年1874—1900年渊源习惯法、罗马法及革命时期的立法既继承罗马法传统,又较多地采用了日耳曼习惯法的规范内容特点所有法国人,不论其出身、民族、文化,都无一例外地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给予动产与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对农业财产,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制度予以详尽的规定,对农业劳动关系包括耕畜租赁关系的规定有几十条,但很少涉及工业财产权,更无知识产权的规定;没有明确提出“法人”概念,而对于雇佣的规定仅几条规定公民在民事权利上平等,肯定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的原则;首次对“法人”概念及各项具体制度作了详尽规定,成为各国立法的楷模(近代意义的“法人”概念伴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发展而确立);对人身雇佣契约作了详细规定,积极维护雇主利益比较《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异同,并分析原因。(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零二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907年,清廷派修律大臣修律,于1911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共计5编,1569条。第一编:总则,法人、物、法律行为等。第二编:债权,契约、广告、发行无记名证券等8章。第三编:物权,所有权、永佃权、担保物权等7章。第四编:亲属,婚姻、亲子、监护、抚养之义务等7章。第五编:继承,遗嘱、特留财产、债权人或受遗人之权利等6章。——摘编自贾孔会《晚清民法近代化论略》材料三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民律草案》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6分)

参考答案1.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殷人尊神,而周灭商后,强调“德”的重要性,由商到周反映了德治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君主以德配天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治的重要性,并非神权向王权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治思想,并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德治思想先于法治思想产生,排除D项。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利于构建家庭伦理秩序,故选C项;推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构建家庭伦理秩序,加速宗法关系的瓦解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德治与法治之争,排除D项。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百姓遵从民俗,不遵守法律,危害社会,这说明了国家推行法律的必要性,D项正确;公元前227年秦尚未统一全国,排除A项;题干显示的是民俗和法律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儒家思想在力图适应政治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D解析宋代统治者奉行尊老国策,培养孝亲顺民,表彰民间孝行,树立孝范楷模,官员选拔、升迁都提倡孝德,即以孝教化民众,巩固统治,故选D项。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法、监察官员的补服图案不同于普通文官,而獬豸在传说中可以辨识善恶忠奸,这彰显了司法权威与公正,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古代司法、监察官员采用特别的补服,其他官员依然按照等级穿着补服,这表明礼制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司法、监察官员拥有独立的补服图案,没有体现文武官员的等级差别,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明清官员补服图案的情况,没有体现社会风尚的变化,排除D项。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源头,故选B项;材料中西塞罗重点在讨论罗马法的起源,而不是其用途,排除A项;材料意在表明《十二铜表法》是源头,比哲学家的藏书有说服力,而不是其藏书完全无用,排除C项;材料意在探讨罗马法的源头,没有涉及教育,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宪章》限制国王征税权和司法权,倡导了王权有限的原则,故选B项;《大宪章》只是一定程度上限制王权,此时英国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大宪章》只是一定程度上限制王权,并未颠覆,排除C项;《大宪章》是限制了国王征税的权力,不是剥夺,排除D项。9.B解析材料表明法律赋予当事人辩护的权利,但不能保证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对当事人有利,但从程序上使得这项权利得到保证,体现了程序正义,故选B项。10.D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启蒙运动对西方法律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D项;材料中未涉及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B、C三项。11.B解析《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故B项符合题意。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1701年通过的英国《王位继承法》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C、D三项。12.C解析材料强调宗教和科学都有弊端,应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C项符合题意;17世纪时自然科学并未颠覆基督教神学,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因信称义思想,排除D项。1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2年宪法体现了民主法制的建设,顺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总体来看,这些内容都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故选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1982年宪法,排除B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C项;“各方面”过于绝对,排除D项。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设,逐步建设起门类齐全的法律体系,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选A项;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1999年,我国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排除C项;“已经完成”说法错误,法治建设的任务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排除D项。1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明礼貌月”这一活动对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可排除。16.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故选B项;材料中的志愿服务不属于参政行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投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具体的灾害应急防控体系,排除D项。17.参考答案示例中国古代的教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荀子主张以礼乐作为地主阶级的人伦规范来明确等级和职业分工;面对统一的历史潮流,荀子提出将教化和法律结合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以忠孝、节俭思想教化百姓;汉武帝为加强专制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