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普查简介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9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简介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1特征一、调查组织的高度集中性。它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按国家法定的普查方案协调进行的专门性调查。二、普查对象登记的全面完整性。要包括某一地域内的全部人口。
三、调查登记的直接性。须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使每一普查对象取得原始资料逐项填报登记。特征一、调查组织的高度集中性。它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按国家法2特征四、登记时点的标准性。要按照严格规定的同一标准时刻进行登记。五、要按照现代化的统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制定统一的科学的普查纲要和调查方法。特征四、登记时点的标准性。要按照严格规定的同一标准时刻进行登3历史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在世界历史悠久的各国中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目前国现存的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是记载在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书中,数字引自《禹贡》所记载的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禹时代,“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九州之地的人口为13553923人。历史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4历史能够发现的中国首次人口调查则始于周宣王39年,即公元前789年,是当时的太原(现在的甘肃镇原、固原和环县一带)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人口调查。《周礼》一书记载了周代的人口调查制度和体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中国各州、郡的户数和人口,是在公元2年(西汉平帝元始2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有1223.3万户,5959.4万人。历史能够发现的中国首次人口调查则始于周宣王39年,即公元前75现代人口普查现代人口普查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是从美国1790年人口普查开始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公布普查结果并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条款写进宪法的。着美国之后,英国和法国于1801年进行了人口普查,它们同美国一样,也是每隔10年或5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除个别战争年代外,一直坚持定期人口普查的制度。现代人口普查现代人口普查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现6新中国的人口普查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第二次人口普查以1964年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标准时间,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调查项目。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新中国的人口普查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7新中国的人口普查1982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增加到19项,还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第四次人口普查以1990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登记的项目共21项,是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最多的一次。与前三次人口普查采取的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13368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新中国的人口普查1982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三8新中国的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将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口依据。全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2019年11月1日在全国展开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3972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新中国的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进行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9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一、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一)时点指标,在普查中取得的,描述某一特定时点的人口状态,通常是对人口存量的横截面上的快照,是对人口规模或结构的静态反映。(二)时期指标,是通过人口登记系统取得的,描述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人口事件发生情况,通常是对动态人口流量的盘点。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一、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10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三)举例时期指标(动态指标):平均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结婚、离婚人口时点指标(静态指标):总人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行职业、收入等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三)举例11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派生指标二、比与比例(一)比,三种类型。1、同一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两个数值比较,即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比较,如性别比(以女性为100)、抚养比、儿童妇女比等。2、不同总体的相同指标的比较,如太原城镇化率与阳泉的比较。3、同一地区两个不同性质指标的比较,如人口密度。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派生指标二、比与比例12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派生指标(二)比例,也叫比重,总体中一部分与总体的比较,有时也称系数。如少儿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文盲比例(文盲率)等(三)率,通常用来描述时间轴上的人口状态变化速度。统计中率的指标经常被称为速度指标。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结婚率等。三、总人口与平均人口数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派生指标(二)比例,也叫比重,总体中一部13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一)人口数是时点指标。指在一定时点、一定地理区域内居住、按某一口径统计的全部存活人口的总和。既是过去时期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事件的结果,也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基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是指:2019年11月1日0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居住的自然人,包括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境外但未定居人员,不包括其时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一)人口数是时点指标。指在一定时点、一定14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现有人口户籍人口,中国特有,在某地区户籍登记机关登记,拥有当地户籍身份的人口。常住人口,经常或久居本地人口,时间:半年以上(或不到半年但已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地理区域:本乡镇(街道)。现有人口,一定时点上居住于某地的全部人口。区别:流动人口,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口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现有人口15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二)平均人口概念:平均人口是时期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的变动情况。是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均GDP等。计算:(上年年末人口+本年年末人口)÷2或使用年中人口(7月1日0时)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二)平均人口16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四、人口增长率及其计算(一)、概念和公式。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就一国或一地区来看,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四、人口增长率及其计算17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世界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世界人口增长放缓)18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人口年增长率在4%的国家,只需要18年就能人口翻番。而人口增长率为1%的国家,需要70年才能人口翻番。
2009年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人口增长率为0.51%,排世界第159位,法国0.54%排156位,英国0.7%排146位,美国0.86排137位,德国0.28%排202位,日本0.11%排196位,印度1.34%排100位,俄罗斯-0.07%排195位,巴西0.91%排133位,世界平均1.16%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人口年增长率在4%的国家,只需要18年就能19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中国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中国人口增长放缓)20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二)人口平衡公式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粗迁入率-粗迁出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年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1000‰粗迁入率(粗迁出率)=年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年平均人口×1000‰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二)人口平衡公式21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三)年均增长率1、复利公式Pt=P0(1+r)t此公式可用来预测人口,变换后为计算人口年增长率公式注意t为期末/期初-12、指数公式Pt=P0ert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三)年均增长率22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四)实际运用中注意几点1、年均增长率与年增长率使用的分母不同,年增长率为定义公式,实际使用时常用年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1,结果差异不大但计算简单,已被广泛接受。2、年均增长率是反映较长时间的平均指标,可能掩盖年度间的短期波动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四)实际运用中注意几点23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所要分析对象的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把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分组进行比较和判断)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使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组间的差异尽可能大。注意,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确定组间界限。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24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分组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所谓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所谓互斥原则,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与某一个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与几个组。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分组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25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同期人分析法,也叫时期分析。指通过对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人口现象或事件进行量的测度与描述,说明其发生的频率和水平。人口学中的绝大部分人口统计指标都属于同期人指标,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等等。用来分析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人口事件的变化,考察对象是同期生存在某一地域的人口。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同期人分析法,也叫时期分析。指通过对一26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分年龄组未婚比例(%)2000年2019年年龄组未婚比例年龄组未婚比例15-1998.7515-1998.7520-2457.4520-2457.4525-298.6725-298.6730-341.3530-341.3535-390.5135-390.5140-440.2940-440.2945-490.2145-490.2150-540.1950-540.19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分年龄组未婚比例(%)2000年2019年27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28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二、同批人分析法。也叫队列分析,是对同时发生某一人口事件(如出生、结婚、生育)的一批人所进行的连续观察与分析。进一步考虑到实际同批人方法的局限性,人口学还发展、运用了假定同批人分析法。它的特点就是将某一时期人口群体所发生的人口事件作为同批人在各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应事件来看待。在人口学分析中有特殊作用的生命表、生育表和结婚表等就是按此方法编制的,人口净再生产率、平均世代间隔等专门指标也是在其基础上计算的。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二、同批人分析法。也叫队列分析,是对同时发29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30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三、函数和方程。普遍利用数学函数和方程来反映人口状态与变化,是人口学分析最通常的做法。其中,包括较为简单地说明人口状况或计算有关指标的各种人口公式,如人口平衡公式和年龄中位数算式等等;也包括相对复杂的描述人口动静态特征的各类基本方程,如推算人口出生数的积分方程、进行人口预测的矩阵方程,以及探讨妇女生育与替代过程的差分方程等。
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三、函数和方程。普遍利用数学函数和方程来反31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旨在反映人口现象与结构并力图阐释人口运行机制的人口学模型,在人口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依据不同的标准,人口学模型可有不同的分类和形式。根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人口增长模型、人口再生产模型、人口迁移与分布模型、人口经济模型及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综合模型等。
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旨在反映人口现象与结构并力图阐释人口运行机32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人口学模型既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的。各类模型的具体表达方式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如:人口增长模型主要是通过一些函数表达式来反映人口自身的发展趋势与规律,这些函数包括人口指数增长函数、逻辑斯蒂函数等;而将人口作为内在变量的宏观人口经济生态系统模型,则采取了联立方程式体系的形式。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人口学模型既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33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为数众多的人口学模型中,除了包括有大量的应用性模型(其中有不少经验模型)之外,也包括有部分理论模型。最典型的理论模型是反映人口内在逻辑关系的稳定人口模型与静止人口模型(后者是前者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的一个特例),它们对于表达人口内在特征与发展趋势有特殊意义,是进行人口再生产研究的有力分析工具。
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为数众多的人口学模型中,除了包括有大量的34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
针对经常出现的人口资料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人口学发展了间接估算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利用可获得的有关资料,依照人口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经验模型,对所需的人口指标进行估算和评价。其中主要包括生育率间接估计法、死亡率间接估计法等。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推测的人口预测,也运用专门的推算、分析方法,如直接预测法、要素构成法等等。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
针对经常出现的人口资料不完整、不准确的情35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人口统计也广泛应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素构成分析(见因子分析)等方法;为获取所需资料,人口学还利用文献法(见文献研究)、典型调查法等社会学惯用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更是为包括人口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研究所普遍采用。
人口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岩课件教学课件
- 教我作文课件教学课件
- 露天作业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玻璃经销合同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材料供应协议
- 2024年度生物医药研发与技术合作合同
- 2024年bulk货物运输协议
- 2024年云服务器租赁及托管合同
- 2024幕墙设计合同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许可合同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情况表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除法》知识点梳理复习ppt
- 空气能室外机保养维护记录表
- DB37∕T 5162-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 9-2 《第三方过程评估淋蓄水检查内容》(指引)
-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狼》公开课课件(定稿)
- 2015路面工程讲义(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联合层+封层、透层与黏层)
- 《现代汉语修辞》PPT课件(完整版)
- TTJCA 0007-2022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 构造柱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