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周王的举措()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A.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 B.齐国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
C.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联系紧密 D.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3.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4.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 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制度正发生变化 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5.乾隆六十年,高宗发布上谕强调,各地方若出现地方官员贪污、大规模疫病等紧要事宜,当地督抚自应随时具折陈奏,若涉及日常政务,则应按常规程序上奏。可见,奏折制度的实行()A.旨在保障政令畅通 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重在强化思想控制 D.分化了地方官的事权6.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生丝由6800包下降到4300包;进口的棉花由7700万磅下降到6400万磅;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外贸中心的逐渐北移
C.广州外贸地位的下降 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7.19世纪90年代末,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书记官中岛雄称:“现在的北京政府……建条铁路就动辄要去占卜风水;敕议很久,才能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进的行为,其结果只能导向政变蜂起的穷途末路。”这可用于说明()A.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B.晚清政府革新举措的滞后性
C.清廷举办洋务新政的紧迫性 D.近代中国变革活动的冒进性8.1994年,上海实行《蓝印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指定区域投资100万元、购买达到一定总造价或面积的商品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稳定工作的人员,可申请蓝印户口,持蓝印户口达一定期限后可转为普通户口。南京、天津、广州、深圳亦相继推出了蓝印户口。蓝印户口的推出()A.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废除了城市户籍管理制度
C.促进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9.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10.尼罗河是古埃及主要的灌溉水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而且还使土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从而给尼罗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带的人们生存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切自然的前提。由此可推知()A.古埃及农业发展水源充足 B.古埃及人已成功利用自然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古埃及发展完全依赖农业11.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
)A.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 B.体现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冲击了基督教文化体系1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闭,相反地,其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据此,英国史学家亭利尤尔绘制了《马可•波罗的世界观念》的圆形世界地图。只要乘船绕过非洲南部就可到达东方。这说明()A.西欧社会各阶层都热衷于追求金银 B.欧洲人为远洋航行补充了客观知识
C.新航路的开辟具备强大的精神动力 D.近代自然科学为远航提供技术支持14.彼特拉克热爱生活,宣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这反映他A.崇尚科学理性 B.倡导民主政治 C.肯定人的价值 D.主张禁欲主义1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的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材料中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手工工场生产 B.机器大生产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城市化生活方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明确宣布实行“五族共和”。民国建立后成立的“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其电文中号召:“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至此,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形成的“自在的民族实体”,开始发展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大公报》等报刊也纷纷以“民族复兴”为话题刊文,认为“民族复兴”是从目前的落后、衰落状态中走出,恢复世界强国的民族地位,恢复文化古国的灿烂辉煌。当时还出版了一些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书籍,如吴庚恕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张君劢的《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等。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20世纪30年代民族观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17.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领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材料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资本主义现状和前景的大讨论,促成现代世界性思潮的一种新动向,即“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追寻马克思”“保卫马克思”,试图从中寻找当前危机产生的根源。美国学者约输•卡西迪在谈到马克思时也不得不承认:“不管他有什么建议,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得拜读。”——【美】约翰•卡西迪《市场是怎么失败的?》(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列举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及其关于未来社会蓝图的具体构想;并指出其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保卫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现象的主要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间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周王的举措是分封制,并且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是郡县制,排除B项;
西周的分裂是因为之后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分封制并没有直接导致国家走向分裂,排除C项;
分封制就是以血缘为基础,D不符合史实。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答案】C【解析】题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提到稷下学宫是齐威王时设立的讲学议政的机构,可见齐威王设立此机构有为政治服务的目的,结合材料“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可知,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学术整合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研究的问题有学术问题也有政治问题,因此,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紧密联系符合题意,C项正确;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齐威王对人才的重视,但是材料不能体现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材料主要强调学术与政治的结合,排除A项;
B项表述不符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学术与政治的关联性,排除B项;
材料不能体现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材料体现的是学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嬴政将六国旧贵族和豪强迁往他处,结合所学可知这会削弱六国旧地的传统势力,为全面推行郡县制和加强中央集权创造了有利条件,B项正确;
嬴政迁徙旧贵族和豪强,主要出于加强政治统治需要,材料无法判断出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项;
地方割据的基础主要是封建自然经济,移民政策无法消除封建自然经济,排除C项;
材料内容与贵族等级制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可知对于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要对其进行行政能力方面的铨选考核,且考核合格才会被授予官职,反映了重视官员的实际的行政能力,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变化,并没有体现中枢权力机构的运行,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通过铨选选拔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员,与士人的社会地位无关,且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排除B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秦汉至明清,一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
5.【答案】B【解析】A.材料奏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奏事,不能体现保障政令畅通,排除;
B.根据“各地方若出现地方官员贪污、大规模疫病等紧要事宜,当地督抚自应随时具折陈奏,若涉及日常政务,则应按常规程序上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遇有紧急事项,地方官员可随时奏事,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正确;
C.材料无关思想控制,排除;
D.材料无关分化地方官员权力,排除。
故选:B。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题关键信息是“各地方若出现地方官员贪污、大规模疫病等紧要事宜,当地督抚自应随时具折陈奏,若涉及日常政务,则应按常规程序上奏”。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6.【答案】B【解析】A.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B.据材料“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生丝由6800包下降到4300包”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海关主权沦丧,五口通商,外贸重心逐步由广州北移至上海,故B项正确;
C.广州外贸地位的下降是材料本身的现象,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
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与材料表述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解析】据材料“建条铁路就动辄要去占卜风水;敕议很久,才能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进的行为”,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想突破,想改变现有的状况,受到了历史传统的严重阻碍,说明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性,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政府革新措施的激进型,并不是滞后性,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性,并不是新政的紧迫性,排除C项;
从变革的冒进,更能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艰难性,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4年,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要素的市场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上海等大城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吸纳高级技术人才,因此通过蓝印户口可以吸纳这些人才,还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
“持蓝印户口达一定期限后可转为普通户口”等,可知还是有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的,排除B项;
1978年我国就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
蓝印户口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关,起不到直接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市场经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市场经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B【解析】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高质量发展,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正确;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C错在“已完善”,排除;材料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
10.【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尼罗河是古埃及主要的灌溉水源”“尼罗河……给尼罗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带的人们生存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切自然的前提”等信息可以得出,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尼罗河,正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故C正确;
A项说法片面,BD两项说法太夸张,均不符合。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考生需要结合古埃及文明产生的条件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可知,罗马帝国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可知,罗马帝国将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教师也改为国家委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让教育尽可能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反映出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A项正确;
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适应政治发展需要,排除B项;
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与政治密切关联,和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至公元4世纪,基督教几乎在罗马帝国形成垄断局面,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
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A项错误;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促成”表述错误,排除B项;
题干信息只是体现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中“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的主旨,得出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马可•波罗行纪》”“圆形世界地图”“到达东方”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前期的欧洲。根据材料“绘制了《马可•波罗的世界观念》的圆形世界地图”“只要乘船绕过非洲南部就可到达东方”可知,英国史学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绘制了圆形世界地图,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客观知识储备,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西欧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排除A项;
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
《马可•波罗行纪》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并非是近代科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他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项正确;
启蒙运动崇尚科学理性,排除A项;
资产阶级倡导民主政治,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天主教会主张禁欲主义,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A.是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是变化;
B.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
C.材料指出:“工业革命……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家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这种经济政策被称为“自由主义”,C项正确;
D.是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无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特点:体现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蕴含民主、平等色彩;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增强。
原因:民族危机的深重;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民主共和观念的广泛传播;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仁人志士的推动。【小题2】发展:着眼于“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成为社会思潮;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关注。
意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坚定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作答本题第一问结合民国初期民族观的特点分析;第二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审计大学《商务英语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审计大学《服务贸易》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农业大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合同2篇
- 南京农业大学《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写景诗文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智能电网故障预测系统研发合同
- 2024年度工业厂房建设脚手架采购合同
- 2024年度水泥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
- 2025届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精美课件
- 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大作文(原卷版)
-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 职场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汽车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安全记心上》精美课件
-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4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指南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