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_第1页
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_第2页
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_第3页
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一、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社会生产力是在生产和科学的互动与进步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改进和内涵的深刻变化,生产力在纵向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社会生产力经历了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力三个阶段,现在正孕育着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矛盾运动发展的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社会历史上的其他一切活动和关系最后都是由物质活动和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生产着社会的物质生活,也生产着进行这种生活的主体人本身,并以此生产着各种各样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从而生产着人类社会历史。生产力既是一种现实的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客观的物质力量,也是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积累下来的各种物质要素构成的物质力量。人们可以发展生产力,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但生产力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既得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而不是他物。生态生产力是在继承工业文明生产力的水平维和力量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力正的价值维而得到发展的。它不仅具有发达生产力的特征,还能对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作用产生正效果、正价值。虽然它刚刚露出端倪,但已经被孕育较长的时间。它的发展能够推动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21世纪财富的源泉和文明的希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二、发展生态生产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1.全面小康的主要标准建设小康社会最早由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之后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社会的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在“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在实现总体小康目标之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又把它作为党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并在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系统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有关部门参考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国际国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并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指标,高标准实现这些指标。2.生态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总体上达到的小康还存在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提高各项指标的水平。不仅总量要提高,人均量更要提高;生活水平要提高,生活质量更要提高。其次是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各种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经济逐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素质提高、结构优化,环境破坏得到控制、生态恢复、环境质量逐步提高;最后是均衡发展。包括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均衡发展,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均衡发展,高、中、低收入群体差异的缩小。全面小康社会并非仅仅是富裕程度的生活水平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生产力水平的概念,立足于先进生产力基础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生产力是促进自然-人-社会和谐协调的能力,它的发展有利于建设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公正公平的和谐社会。生态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建设全面小康提供经济基础、物质保证。经济发展需要一定数量质量的劳动对象,如果生态环境良好,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数量、优质品质的劳动对象,便于经济发展,反之,经济发展将面临劳动对象数量不足、品质欠佳的处境,全面小康也就缺少经济基础、物质保证。生态生产力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良性互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劳动对象。生态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有利于协调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协调区域间、行业间的发展,为缩小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差异提供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是提高小康各项指标水平的根本途径。总之,生态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三、生态生产力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生态文明对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态文明一方面要求改变人类单纯征服自然,向自然界无节制索取的生产力观,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把人类与自然界相提并论而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生态文明不仅要求生产力具有发达的水平维和强大的力量维,而且要求水平维和力量维作用于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后产生正效果和正价值,即符合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产力以实现人类自身需要的过程中,不但要遵行社会规律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协调;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面兼顾。因此生态文明对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能够不断推进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生态生产力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在社会体系中,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明体系的发育情况与进步状况,生产力构成了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也是维持文明实现的最基本力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文明的先进性就在于其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对文明生活的强力支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文明进步的直接标志。生态文明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文明形态,同时它也对生产力提出更全面的要求,要求生产力能够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在强有力的工业文明生产力的作用下,其稳定性是十分脆弱的,强有力的生产力只有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推动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生态生产力是在继承工业文明生产力基础上的更先进的生产力,它具有三维特征,具有发达的水平维和强大的力量维,同时其水平维和力量维作用于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还能够产生正效果和正价值,是符合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的先进生产力。生态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生态化技术体系和管理科学等进行生态文明的改造和创新,在实践中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式,在推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它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文明进步的根基。因此,生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参考文献:郭杰忠:生产力概念的制定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江西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