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_第1页
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_第2页
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_第3页
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_第4页
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班就读的招生

招生工作是顺利实施随班就读的重要一环。由于各类随班就读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执行招生制度和招生程序,以保证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可靠性。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招生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应该是轻度的残疾儿童,因此,招生时,就应该鉴别、确定他们是否符合随班就读的条件,然后招生。

但是,如果把随班就读理解为在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那么,就不存在招生问题,或者说,招生也是零拒绝的招生。这时的招生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身心特质的把握。(一)成立招生小组

招生小组往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者或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学校医生以及儿童家长代表等组成。

小组成立的目的是便于准确地、合理地安置需要随班就读的儿童。二、传统的随班就读学生的招生程序(二)报名和申报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报名是适龄儿童和适龄特殊儿童到服务区内的学校报名入学。申报是由家长或教师向学校提出可疑儿童的名单和筛查申请。一般情况下,准备到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按招生报名时间到学校报名登记。而申请会出现多种情况:一是家长在新生报名时或开学初直接向学校申报;二是教师在开学初或开学后的一段时间,经过观察和分析提出可疑儿童名单;三是从特教学校转介到普通学校的残障程度轻的特殊儿童。(三)初审

这是筛查前的一个环节,由学校安排专人实施。目的是进一步确认是不是可疑儿童,防止申报的扩大化。初审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查阅个案资料(出生史、病史、日常行为等);二是和家长、任课老师谈话,了解儿童的实际表现。对疑似智障儿童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心理测试。初审发现的不属于疑似智障儿童的学习后进生应及时向班主任说明情况,也可再观察了解,暂不进行筛查。

(四)筛查

是学校严格掌握的重要环节(五)鉴定

鉴别评定的内容可能与要鉴别的儿童是哪一类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是哪类儿童,对下列内容进行鉴别的必要的:

听力。这是听力障碍儿童重点要鉴别的内容,但是其他类别的儿童也要进行基本的听力鉴别。

视力。这是视力障碍儿童重点要鉴别的内容,但是其他类别的儿童也要进行基本的视力鉴别。

智力。所有儿童都应进行智力的测量,当然对怀疑智力落后的儿童要重点进行,不仅应该做智力测验,还应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

文化知识的水平或状况。这一内容也是必要的。

行为。主要看儿童是否有相应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其他缺陷。看儿童是否有其他缺陷,如协调能力、言语能力是否有缺陷等等。

特长。看儿童是否有特长,如音乐能力、舞蹈能力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筛查结果和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应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合理、准确的结论。鉴定的权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科室或县级测查鉴定工作小组掌握。(六)安置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科室对鉴定评估确认的随读学生进行填表登记,然后转介给相关学校进行安置。教育安置的具体要求在下一环节专门介绍。(七)建档

随读学生既要填写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籍卡,也要单独建立随读学生个人档案。三、非传统的随班就读学生的招生

由于这时强调的是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都可以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也就是零拒绝,因此,也就不存在传统的招生问题。

但是,招生的程序还是要有,上述鉴别、招生的过程依然存在,只是这时的注意力主要在对儿童的身心进行仔细的鉴别后,决定安置的策略,即如何把儿童安置在恰当的随班就读的、上述的教育组织形式下,使之接受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就是指将经过正式鉴定的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排在一定的教育组织形式里。目前,我国已有多种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形式,应从实际出发,为特殊儿童创设最优安置环境。同时,应当切实注意教育安置中的几个有关要求。(一)适宜性

教育安置是普通班级的班额不宜过大(一般在40人左右)。随读学生人数和残疾类型、程度必须适当。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适宜的随读人数为1—2人,且应当是同类特殊儿童,残障程度不宜过重。以上提法在一些农村学校难以完全达到,尤其是规模小的农村小学,没有平行班,有时在一个班里也会出现两类特殊儿童,在师资水平受限的情况下,要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困难是很大的。而在一些初中和县城实验小学,班额大都在60人以上,特殊儿童在这样的班级就读,教师的负担很重,难以满足随读学生的教育需要。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随读学生教育安置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二)全纳性

按照义务教育的要求,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符合国家规定的特殊儿童入校随班就读,不得以种种理由拒收,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

特殊儿童的家长应当依法送孩子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有些乡村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困难较大,家长也可以送特殊儿童到乡镇中心小学或学区小学随班就读,但要解决上下学的接送问题,可由当地教育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三)动态性

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不是固定不变的,特殊儿童通过一定时间的随班就读,可以视其学习能力的变化,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劣,适时地改变他们的教育安置,以便更加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应当注意的是,在作出改换教育安置决定之前,必须由县级测查鉴定小组提供必要的测查评估,并结合在学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科室审批。(四)最少受限制性

是指应当把限制特殊儿童接触正常儿童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这一要求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和接纳特殊儿童的良好氛围;二是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正视现实,改变观念,主动为子女与正常儿童接触创造条件;三是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认识,教育全校师生关心、爱护特殊儿童,主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四是随班就读班级要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班风,为随读学生创设优良的环境。(一)完全的正常班级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在普通班级中学习和活动,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普通班级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能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二、随读学生教育安置形式(二)正常班级加巡回服务形式

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得到辅导教师或巡回指导教师提供的服务,如有关缺陷补偿、康复训练、适应能力的培养等。也可以在制订个别教学计划、教材选择及教学方法上对普通班级的教师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

一般由普通学校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指导教师一般由特教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三)班级加资源教室模式

指随读生除了在普通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外,还在规定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教师(又称资源教师)的直接辅导和帮助。资源教室是为了满足随读生各种特殊教育需要而设计的专门教室,特别强调个别化教学。因此,资源教室的设备和布置与一般的教室有很大的不同。资源教室主要用来对随读生进补偿;矫正;塑造;特殊训练。资源教室的设备一般包括:[1]课桌椅;[2]文件资料;[3]视听设备及软件;[4]各种教具;[5]测量工具;[6]学生个人资料;[7]特殊教育资料;[8]电脑、复印机;[9]教学玩具;强化物;

(四)正常班级加部分特殊班形式

是指随读学生部分时间和部分学科在普通班级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和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和学科可把同一类型的随读学生组成特殊班,在特殊班里进行适合其特点的教学和训练。如把智障儿童集中起来上感知肌能训练课,把听障儿童集中起来上语言训练课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和建档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普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实行学籍卡制度。随着各地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对随读学生实行了双学籍卡管理制度,即一张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籍卡,另一张为随班就读学生学籍卡。该卡一式两份,一份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存档,另一份在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供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和采取特殊教育措施时使用。对随读学生的学籍卡应注意严格保密。一、学籍的管理

由于随读学生管理具有动态性,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特殊儿童通过随班就读,其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改善,能跟上普通儿童进度的,经测查鉴定工作小组审定,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取消其随读学生学籍,视为普通学生。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最初测查评估不准确,把临界的智障儿童视为随班就读对象,应对及时纠正。

二是虽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残障程度较重的特殊儿童,经过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努力,证明随班就读不适合其特点和残障程度时,应多和家长协商,改换适合他们需要的安置方式,如转入特教学校或特教班学习,该生的学籍卡也随之转入,纳入特殊教育管理系列。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有关精神,随班就读的学生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在保证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可按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作出灵活调整,如为他们提供一定年限的职业教育或适合的职业培训等。而在听障和低视力学生中,升入普通高中以及对口高校的实例也有不少。

随班就读安置以后,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档案。个人档案是随读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教育需要的综合记录,是教师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教学的参考依据,也是进行随班就读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因此,应当十分重视随读学生的建档工作。二、档案的建立

建立随读学生个人档案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第一,实事求是。随读学生的测查鉴定、情况分析必须真实可靠。各种观察记录、评估报告必须实事求是。要避免一切夸大或虚假现象的发生,使建档成为随读学生个人发展的真实反映。第二,效益为重。建立个人档案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不是向外界炫耀成绩,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益,使档案建立有利于随读学生的进步。因此,形式主义的搞花架子的现象不应当存在。

第三,清楚明确。个人教育档案的填写必须清楚、明确,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基础资料和教育后的实际水平应力求准确,对待特殊儿童的评价应合理、恰当。此外,一些文字性的评语应尽量减少“众口一词”的模糊表述。

个人档案在分类上力求做到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和学校自行设计相结合。对有些基本表格要统一要求,既有利于汇总统计,也有利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检查评估。对于实施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