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_第1页
11 短文二篇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_第2页
11 短文二篇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_第3页
11 短文二篇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_第4页
11 短文二篇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11短文二篇素养提升练(含解析)11短文二篇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uí)怀民亦未寝(qǐn)

B.能与其奇者(yù)遂至承天寺(suí)

C.沉鳞竞跃(lín)藻、荇交横(xìnɡ)

D.相与步于中庭(yǔ)盖竹柏影也(bǎi)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代指鱼)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意为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当时担任团练副使一职,有职无权。

5.默写。

(1)【新考法·情境式默写】你和好友假日同游五岳之首泰山,看到泰山巍峨雄壮,也不乏幽深秀丽,古代文人多有赞颂,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引用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抒发感受。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北京门头沟期末,9—11)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川之美俱匡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一无是处

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

自在人心自知之明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已走了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和的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和的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和“”表达了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6分)

7.【新考法·对比阅读】(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12—1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③狱讼充斥狱:

④撷园蔬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译文: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两句话。(2分)

答: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2分)

答:

素养探究全练

8.【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他是赤壁泛舟的游者,是竹杖芒鞋的达者,是饮酒扣弦的歌者,是眺望大江东去的哲人……苏东坡,以他不朽的才情点画了北宋文学永恒的一笔。班级开展以“遇见苏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文章中相逢]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被贬的苏轼月夜游寺排遣抑郁心情。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2)[书法中邂逅]苏轼是书法大家,小帆同学搜集了他不同时期的三幅书法作品,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将这三幅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序号)

材料苏轼到黄州第一年,他心存朝廷很快便能召回他的期盼,内心并不沮丧,在黄州遇到朋友时还十分兴奋与激动,当时的书法作品,行笔轻快流畅,给人轻松之感。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的生活穷困潦倒,对于自己贬谪三年愤懑惆怅,书法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结字亦大亦小,或疏或密,参差错乱,变化万千。晚年被贬谪到惠州之后,苏轼心境已然平和,少有情绪上的大起大伏,其书法作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通篇没有太多变化,字形大小,相对统一。

①②③

(3)[故事中相知]苏轼自认为“一肚子不合时宜”,后人却评价他: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读下面的小故事,谈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故事一据传,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他自己开荒种地,便因此地号称“东坡居士”。因此,他的一道菜也有了“东坡肉”的名字。

故事二一天晚上,苏轼饮酒醉倒,回家时天色已晚,敲门无人应,于是作词如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遂”应读作suì。

2.D“但”在此处应解释为“只是”。

3.A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4.A“南宋思想家”有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5.(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能力提升全练

6.(1)A

(2)[乙]

(3)高美高险实是欲界之仙都真雄旷之极观也

解析(1)A.都是“的”的意思。B.能够;能够;有能力的(人);能够(做到)。C.判断词;这;正确;正确。D.从;自己;自然;自己。

(2)[甲]翻译中的“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不正确;理解中的“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不正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并非“杂乱”,用猿、鸟鸣叫声来突出自然的活力、和谐。故选[乙]。

(3)结合[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可知,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所以山的特点是高、美;结合[乙]文中“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可知,从空中下坠万仞,山峰两旁似乎没有底,所以山的特点是高、险。[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是在夸赞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表达了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乙]文“真雄旷之极观也”表达了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有如两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已走了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不能详尽地看到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游遍五老峰,才知道这山的北面,有一座山冈与之相连;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座,从空中下坠万仞,其外没有重峦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彼此相望时,五座山峰排列一线自己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同时看到五峰;只能登上一峰,而峰两旁似乎无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互不逊色一点儿,真是雄伟宽广的最佳景观!

7.(1)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③诉讼事件(案件)④采摘(摘取)

(3)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4)①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②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5)①闲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答对两处即可)

②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解析(1)可根据句子的意思标注停顿。本句句意为: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予弟子由”是主语,“适在济南”“闻而赋之”的主语都是“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济南”后面停顿。

(2)①句意: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念:考虑,想到。②句意:(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③句意:诉讼事件也多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④句意:(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撷:采摘(摘取)。另外,“撷”也可联系名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来理解。

(3)重点字词有: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②葺,整修;新,使……焕然一新。

(4)[乙]文中“乐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乐啊!在这里畅游!”由[甲]文的“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为夜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竹柏的影子像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这样的月夜美景让人感到快乐。

(5)[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无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蕴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贬谪后有官无权,二人是清闲的;二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被贬谪,自称“闲人”,却能随缘自适,自我排遣郁闷之情,含有自嘲自慰之意,表现了旷达的心胸。由[乙]文“予弟子由……且名其台曰‘超然’”可知,“超然”是指弟弟子由为苏轼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由“于是治其园囿……‘乐哉!游乎!’”可知,苏轼在被调任的地方,修整园子,与朋友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造米酒,煮食糙米,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体现了他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乙]我从钱塘调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离开墙壁雕绘得华美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而行走在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诉讼事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枸杞野菊充饥。人们自然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容却更加丰腴,白的头发,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