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攻破诗歌鉴赏选择题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知晓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关联教材和高考真题,掌握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办?)课内诗歌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艺术手法辨析类错误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反问”应为“设问”艺术手法辨析类错误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此句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典故分析错误4.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B.作着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乌鹊”比喻尚在歧路徘徊的贤士。“何枝可依”表现了那些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思想情感类错误5.下列对杜甫的《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B.颔联“自”和“空”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思想情感类错误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诗人开篇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表达了他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户庭无尘杂”指的是门庭没有世俗琐事,而非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曲解原意,内容理解类错误7.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B.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C.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D.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万里”是“空间”,“百年”是“时间”。内容理解类错误教育部考试院:《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并充分考虑新旧教材更替的因素,优先选择新旧教材中都有的传统经典课文为关联对象,灵活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诗歌重点(题材、手法、特色)教材诗歌蜀道难李白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正侧、点面、视角、想象、动静、视听、衬托、细节、典故、夸张、比喻、对比)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怀古咏史、豪放(壮美景、英雄事、志士情)对比、烘托、借代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史怀古烘托借人喻己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伤时、写景手法、多重情感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托物起兴、用典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人生际遇,叠词,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设误角度解答技巧与古代诗歌鉴赏: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考点: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5.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设题点有两方面:1.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2.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年高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鉴赏古代诗歌考情考向
1.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景物氛围概括不当)★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分析)
3.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4.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5.艺术手法张冠李戴(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典故)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文体体裁、文化常识(背景)、题材、诗眼)选项设误的六个角度: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三个关注关注术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关注修饰词——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并非),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从而等)(“表现出”“表达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解题示例
1.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或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答题时①见到选项中对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时,要把其分析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体味写景句本身(或仔细揣摩人物形象),感知并概括其特点或氛围;②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③把握意境特点、特定意象,重点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2022年天津卷】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由诗歌整体感情,得知本诗为作者被迫仕周所作,感情较为伤感,故意境应为“孤寂冷清”。雪夜感旧①
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2023届深圳二模】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B.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惟】?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C.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D.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第二步:借题读诗。仔细对照品味选项与原诗,将不确定的地方标出,尤其将手法的鉴赏部分作为敏感点,并将基本确定的部分文字作为读诗的辅助信息。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相思迢递隔重城”从自己的角度写√),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一年好景君须记”√)。B.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留得枯荷听雨声”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荷尽已无擎雨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都非美人迟暮之意,故而此选项错误×)C.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相思迢递隔重城”相思之情飞向远方,却隔着重重的高城√),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D.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答案:B大酺·春雨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①,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②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④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注】①青玉旆,喻新竹。②兰成,南朝庾信之字。③平阳客,汉人马融。④红糁,指落花。【2023届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墙头”三句,细腻描写春风中新生翠竹品质高洁,生机勃勃。B.下阕用庾信等人的典故,既丰富了词的内容,又含蓄寄托深情。C.词的末句用问句作结,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加深愁情。D.本词是一首长调,言辞工巧,长于铺叙,构思别致,寓情于景。点明自己的身份,“行人”此词当为羁旅之作。情感应为羁旅漂泊而生的孤独大酺·春雨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①,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②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④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墙头”三句,细腻描写(“嫩梢相触”)春风中新生翠竹品质高洁(?),生机勃勃。(本诗词所抒感情与品质高洁无关,过度解读)×B.下阕用庾信等人的典故(“兰成憔悴,卫玠清羸”“平阳客”),既丰富了词的内容,又含蓄寄托深情。√C.词的末句用问句作结(“夜游共谁秉烛?”),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加深愁情。√D.本词是一首长调,言辞工巧,长于铺叙,构思别致,寓情于景。√答案:A【2023届广州二模】青玉案
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注]①“同”即“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碧空”的辽阔。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初读诗歌:词作于什么时节?词人心情如何?词作于冬春之际,一场大雪过后的早晨,词人和客人酒醒之后为此感到惊喜,并对来年充满憧憬和希望。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一个“彤云绕”,一个“孤帆远影”)来衬托“碧空”的辽阔。(思考:是衬托吗?是的,是辽阔吗?非也,本次不写碧空之辽阔,但写碧空之“黯淡”,故而此选项错误。)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答案:A青玉案
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注]①“同”即“彤”。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命题人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诗句的意思,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时间、地点等。
答题时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逐字逐句理解,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同时联系已学,准确判断。【2022年新高考Ⅱ卷】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穷交:患难之交。③昌亭旅食:意思是说寄人篱下。“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2020年新高考Ⅱ卷】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曾巩与诗人)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不如隐居山中的逍遥僧人令人羡慕。省略的主语引发翻译错误【2020·新高考Ⅱ卷】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劝诫”错,后生勤奋好学果然让人敬服,而我常常谈论不多,还谈得简单粗略。该句表达了诗人对后生的敬畏之情,对赵伯鱼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谦逊。【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出行困难。下片“翁前子后孙扶掖”指“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翁”也不是特指词人。【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听觉”错误。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见”译为“我”。可依据教材《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推知。【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秦州杂诗·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注]国,何得迕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僻”“山高”表现戍边环境的艰苦,“客未归”表达将士归家无期的忧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变少的边塞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的声威不足。C.“常”“屡”以频度之密凸显军情紧急,渲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僻”“山高”表现戍边环境的艰苦,“客未归”表达将士归家无期的忧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变少的边塞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的声威不足。C.“常”“屡”以频度之密凸显军情紧急,渲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答案:A,“客未归”不是指将士归家无期,而是作者自叹流离。【关注对象】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不凡,写景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B.颔联以“蓬草”为喻,说友人就要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领兵去征战万里。C.尾联描写“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以景结情,可谓鬼斧神工。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并没有缠绵悱侧的哀伤情调。“领兵去征战万里”错误。此处的“征”并非“领兵作战”,是“远行”之意,如是“领兵作战”,怎么可能称之为“孤蓬”?千塔主人
王维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时间和缘由,“征帆”点出了作者拜访千塔主人是在出征的途中。B.颔联写诗人在旅舍见到的此时此地的特有景致,对仗十分工整。C.颈联上半句,作者用一“散”字,写出了村落中鸡犬无拘无束的觅食情景。D.颈联写景由近到远,勾画的田园风景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有相似之处。“在出征的途中”表述错误,应是在出游的途中拜访了千塔主人。3.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命题人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如“幽默讽刺”“清新明丽”“沉郁顿挫”“委婉哀怨”)表述的正误。如果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例如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就无法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②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②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颈联表达了对妻儿的宽慰,谈不上欢快。“含蓄委婉,慷慨悲壮”的表述错误,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晚次鄂州①
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C.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含蓄哀婉。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诗风淡雅含蓄,通过作者的切身感受来表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情感主旨分析错误
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哀乐颠倒等。
答题时①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②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③抓三种词(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④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⑤关注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⑥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画眉禽
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文诗认为听者心境不同,听到的鸟声会有在“高笼”与在山林的审美差别,文诗对鸟声差别也有涉及,只不过角度不同罢了。【2021年新高考Ⅱ卷】示儿子
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颈联,诗人鼓励儿子认真读书耕种,不是“不必读书求仕”。【2020年高考全国甲卷】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的原因并非“吃起来口感苦涩”,而是要让苦笋长大成材,“放使干霄战风雨”。【2018年北京卷】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2000年全国卷】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闲适恬淡”错误,这种貌似闲逸,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无聊怅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诗人的清冷心境”错误,与诗意不符。“侵”“透”都含蓄地描绘了夜深天冷,人们畅饮通宵的场景,并没有表现曲终人散的清冷心境。5.艺术手法张冠李戴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是“拟人”的说成“比喻”,本该是“借喻”的说成“借代”,把“实写”说成“虚写”,把“正衬”说成“反衬”;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误,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效果等。
选项中凡是有表达技巧的地方都要关注,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根据,才能放过,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考表达技巧选项也是考对内容的理解,所以切不可脱离诗句,只看选项,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平时训练时要抓名句,名句抓炼字,炼字抓技巧,这是我们诗词鉴赏的关键法宝,不可掉以轻心。【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根据律诗第二联对仗的特点,“湓浦”与“庐峰”一样是地名,从偏旁来推断,“湓浦”应该是“河流”或“湖泊”;“似衣带”与“胜香炉”结合起来,理解为“像衣带一样”。诗人将“湓浦”比作“衣带”,是对朋友所处之地景物的描绘,表现对美景的赞美,并以此宽慰朋友。典故分析错误【2023届南通三模】江亭晚望赵
嘏[注]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余。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注】赵嘏,晚唐诗人,一说此诗作者为李郢。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凉冷”“雁疏”渲染了晚望的氛围,“思有余”总写诗人晚望时的感受。B.中间两联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表达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C.尾联“香稻熟”暗写诗人听到故园讯息时的欣喜,并由此触发归乡的急切心情。D.前四句重写景,后四句重抒情,用语不事雕琢,意象朴素清幽,情感深厚真挚。【2023届南通三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凉冷”“雁疏”渲染了晚望的氛围,“思有余”总写诗人晚望时的感受。B.中间两联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表达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C.尾联“香稻熟”暗写诗人听到故园讯息时的欣喜,并由此触发归乡的急切心情。D.前四句重写景,后四句重抒情,用语不事雕琢,意象朴素清幽,情感深厚真挚。B.中间两联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表达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诗句中没有写野人的辛劳,若说有对比也是荷叶憔悴和豆花旺盛的对比。风花①
杨万里海棠桃李雨中空,更着清明两日风。风似病癫无藉在②,花如中酒不惺松③。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注:①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诗人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查民情。②无藉在:无赖,无所顾忌。③惺松:清醒。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海棠桃李经过春雨摧残,又饱受清明时节狂风吹拂,已经凋零殆尽。B.第二句“更”字写出风的冷酷无情,在雨打之后仍不放过残红,很有表现力。C.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饱含对风的嘲讽与对花的怜惜之情。D.这首诗写景兼抒情,首尾呼应,惜花始惜花结,情感从感伤无奈到愤慨冷峻。颔联意思是风好像生病癫狂了,无所顾忌刮着,花儿好像喝醉了酒还不清醒,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风肆意狂吹和被风吹之后的花儿的状态描绘出来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工程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
- 2024年反担保协议协议样本
- 2024年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协议模板
- 2024年钻孔桩作业人工分包协议范本
- 2024企业员工福利补充协议
- 常州办公室职员劳动协议书
- 2024年原材料供应直接承包协议
- 2024年综合能源管理专项服务协议
- 2024年协议法规定的技术咨询协议
- 海洋地理课件教学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采荷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2.3 河流 第3课时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监理协议合同模板
- 2023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税务局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2024内蒙古农牧业融资担保限公司公开招聘2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内斜视课件教学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自然拼读法-图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