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课件_第1页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课件_第2页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课件_第3页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课件_第4页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噶尔盆地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准噶尔盆地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讲述内容一、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二、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三、油气成藏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四、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讲述内容一、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一)准噶尔盆地南缘

油气藏地质特征一、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一)准噶尔盆地南缘

油气藏地质特征一、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1)地震勘探:共完成二维地震18845.26km;完成三维地震421km2((截止2000年底)。(2)钻井程度:完成探井总数236口,进尺41.11×104m。(3)已发现油田:独山子油田、齐古油田、呼图壁气田、卡因迪克油田、甘河油田、三台油田、马庄气田共7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储量4971万吨、天然气183亿方;1.勘探现状发现七个油气田,并见丰富的油气显示。(1)地震勘探:共完成二维地震18845.26km;完成三维1)盆地南缘发育5套烃源岩烃源岩可靠性

源岩类型及成熟度储集层及岩性分布范围存在依据上二叠统油气系统可靠过成熟Ⅰ-Ⅱ型砂岩砾岩昌吉凹陷及其斜坡,山前推举带,帐北断褶带西南部等地区地面油页岩,钻揭烃原岩,北三台,三台,齐古油田深层及车排子油田等油气上三叠统油气系统较可靠

Ⅱ-Ⅲ型成熟-过成熟J-N砂岩昌吉凹陷及其斜坡,山前推举带目前还未发现与其相关的油气田或油苗中下侏罗统油气系统可靠Ⅱ-Ⅲ型成熟-过成熟N-EK—J砂岩中央凸起带以南的广大凹陷内艾卡断裂带、西湖、侏罗系原油,古牧地原油,马桥凸起,独山子,齐古,呼图壁油气田油气,托斯台油气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较可靠Ⅱ-Ⅲ型低熟K-N砂岩昌吉凹陷西南部及山前推举带四参1井钻揭,红沟及买依布拉克油安集海河组油气系统可靠Ⅱ型低熟E-N砂岩四棵树凹陷独子--沙湾地区多井钻遇,独山子油田部分原油,霍尔果斯油苗2.油气地质条件1)盆地南缘发育5套烃源岩烃源岩可靠性源岩类型储集层及岩齐古三叠系油藏油气来源2)目前找到的油气主要来自于三套已知烃源岩2.油气地质条件齐古三叠系油藏油气来源2)目前找到的油气主要来自于三套已知烃南缘成藏组合有三个,以中下成藏组合为主上部的成藏组合:(上第三系以上)A、为次生油气藏,浅层油气藏多为深部油气藏破坏的产物,大多数保存条件差,喜山期断层加速了油气藏形成;B、油气藏充满度低,油气藏规模小,勘探价值较低。独山子油田,西湖背斜西参2井工业油流。中部的成藏组合:(上白垩统—下第三系)

A、以次生油气藏为主;B.油气藏多属晚期成藏,深部断裂起油气运移通道作用;C.油气主要聚集在异常高压带下伏砂层的异常高孔隙带。例如呼图壁气田下部的成藏组合:(以下白垩统----侏罗系为主)

A、燕山期形成的构造经过喜山期改造后定型的构造;B、油气具有二叠系与侏罗系自身双重油源供给;C、主要是构造—岩性油气藏。齐古、卡因迪克油田。2.油气地质条件南缘成藏组合有三个,以中下成藏组合为主上部的成藏组合:(上第1.烃源条件:南缘存在三套主要烃源岩,P2l、J1-2、E2-3a;有效的烃源层为P2l、J1-2煤系地层(生油岩)。2.储集条件: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盆地南缘中新生界储层多存在埋藏—深埋—抬升的过程,以第一排背斜带表现尤为突出.实作用很强,储集层以次生孔隙发育为主,裂缝改善及异常高压对储层保存至观重要(储集层)。盆地南缘所钻揭的第三排背斜带N—K地层主要划分为5类大相: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呼2井紫泥泉子组中上部出气段储集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砂坝、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砂体沉积稳定,延展性好。南缘生、储、盖组合特征1.烃源条件:南缘存在三套主要烃源岩,P2l、J1-2、E准南地区下第三系—白垩系砂岩百分含量分布直方图21.0654.6660.9836.98010203040506070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东沟组吐谷鲁群砂岩百分含量(%)砂体纵向分布特征在准南地区下第三系—白垩系中,紫泥泉子组和东沟组砂岩百分含量较高,达50%以上,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位。储集条件——储集体主要发育的层位准南地区下第三系—白垩系砂岩百分含量分布直方图21.0654储层储集条件较优越773.450.05~138.001138.885.02~27.00河流细砂岩砂质砾岩

J1b200.110.05~2.07225.945.14~9.28滨、浅湖细砾岩砂岩

T2-3xq563.380.05~55.54657.245.21~16.20三角洲前缘细砂岩,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J1s

2055.960.05~371.002527.615.04~16.28河流粉砂岩砂质砾岩

含砾不等粒砂岩J2x

12321.360.05~852.7517111.525.34~25.39河流不等粒砂岩细~中砂岩,砾岩

J2t

2114.710.14~43.964012.055.35~18.36河流不等粒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

K2d

885.010.05~125.019810.395.00~16.87河道~滨浅湖不等粒砂岩粉~细砂岩

E1-2z441.160.03~17.50509.142.70~24.73滨浅~半深湖粉砂岩细~中砂岩E2-3a8738.140.09~956.491209.555.18~27.93河流~湖泊不等粒砂岩细~中砂岩N1s52126.460.11~884.355417.915.79~29.30滨浅湖粉砂岩细~中砂岩N1t

样品数

均值区间样品数

均值

区间渗透率(10-3um2)

孔隙度(%)

相带岩性层位储层储集条件较优越773.450.05~138.001138准南地区主要目的层属于中-低孔渗储层,平均一般4-14%,平均渗透率1-100×10-3μm2,其中紫泥泉子组渗透性最好,吐谷鲁群孔隙度最小,平均仅3.55%。范围均值范围均值E2-3a3.40-19.2012.810.37-241.001.11E1-2z7.80-27.9014.60.10-1300.00140.58K2d5.35-18.3612.050.14-43.9614.71K1tg2.05-5.673.550.01-5.911.52孔隙度(%)层位渗透率(×10-3μm2)准南主要目的层物性参数表准南地区主要目的层属于中-低孔渗储层,平均一般4-14%,范准南新生界深度—孔隙度关系图压实作用是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2500米以上(E2-3a以上的常压层段),压实作用使孔隙度迅速降低,2500米以下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减少程度降低,可能是因为高压阻止了岩石的压实。因此,在5000米孔隙度仍然可以达到8%以上。5.0010.0020.0025.003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0.0015.00深度(m)孔隙度(%)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压实作用准南新生界深度—孔隙度关系图压实作用是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胶结作用胶结物主要为粘土杂基,杂基含量的多少取决于水动力条件,在岩石学上反映为岩石的分选性,粉、细砂岩分选性好,粘土杂基含量较低,是该区的主要储层;而粒度较粗的中、粗砂岩或含粒砂岩杂基含量高,储层致密或为非储层。呼2井

3615.92-3629.91mE1-2z长石细砂岩铸体×100φ18.05%;K48.8×10-3um2;粒间溶孔发育形成伸长孔隙四参1井

3591.5m

K1tg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偏光×120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胶结作用胶结物主要为粘土杂基,杂基含量的3.主要盖层:盆地南缘第三系塔西河组(N1t)、沙湾组(N1s)、独山子组(N2d)为有效-低效封盖。以第三系安集海河组(E3a)、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泥质岩有效封盖为主,盆地南缘泥岩盖层脆性弱,塑性强,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南缘生、储、盖组合特征3.主要盖层:盆地南缘第三系塔西河组(N1t)、沙湾组(N13.准噶尔南缘圈闭条件南缘东西段共发现圈闭48个,其中地面显示构造20个,地下隐伏构造28个,圈闭类型以背斜为主,有36个,占总数的80%,断鼻有7个,占16%,断块有1个,占2%。南缘构造主要受扭压机制控制,形成了盆地南缘三排背斜带,燕山期第一排背斜带形成其雏形,所有构造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3.准噶尔南缘圈闭条件南缘东西段共发现圈闭48个,其中地面显构造样式—古牧地型(1)齐古-古牧地背斜构造样式—古牧地型(1)齐古-古牧地背斜面积=9.7km2幅度=280m高点=-3360m-3360++面积=3.4km2幅度=110m高点=-3510m古牧地双重构造带1号背斜地震反射TJ3层构造图构造形成早;断层发育;沟通烃源,与油气聚集时空匹配。古牧地型构造形成以侏罗系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盖层有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面积=9.7km2-3360++面积=3.4km2古牧地双重古牧地2号背斜典型剖面古牧地2号背斜典型剖面(2)霍尔果斯背斜(2)霍尔果斯背斜断层发育:对浅部构造而言,断层通至地面;对深部构造而言,构造得到较好保存,构造相对完整。目的层埋深3000m--4500m。断层发育:对浅部构造而言,断层通至地面;对深部构造而言,构造霍尔果斯背斜油藏剖面图构造油气藏霍8a井、吐谷2井获工业油气流霍尔果斯背斜油藏剖面图构造油气藏霍8a井、吐谷2井获工业油气吐谷鲁构造、霍尔果斯构造目的层储层为差-中等储层吐谷鲁背斜孔隙度安集海河组9.13%,渗透率0.96mD,属于中等储层物性;紫泥泉子组孔隙度13.4%,属于中等储层,东沟组孔隙度5.7%,渗透率0.05mD,属于差储层。吐谷鲁构造、霍尔果斯构造目的层储层为差-中等储层吐谷鲁背斜孔吐谷2井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

(1505~1570米)1507.5-1515米,1559-1570米混层测试产气1000m3/日,产油38.4m3/日。吐谷2井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

(150(3)呼图壁背斜(3)呼图壁背斜呼图壁气田紫泥泉子组气藏下部砂体含气面积图呼图壁气田紫泥泉子组气藏下部砂体含气面积图储层条件较好储层条件较好紫泥泉子组上部储层紫泥泉子组上部储层分层

呼2井呼001井呼002井备注Q上部成藏组合N2d

N1tN1sE2-3a

中部成藏组合E1-2z

K2d下部成藏组合4634.1381038003594-36143561-35753584-3606呼图壁构造发现气田分层呼2井呼001井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呼002压力剖面4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40004400200400600压力/巴N2dN1tN1sE2-3aE1-2zQ深度/mK2d800呼002RFT测压海拔(m)-1500-3000-4500-6000-7500呼2井N1tN1sE2-3aE1-2zKJT+P呼图壁气田储层常压,盖层超压(有利)油气主要来自于深部的煤系地层,安集海河组高压封盖作用遮挡油气,形成气藏。呼002压力剖面4008001200160020002400(4)卡因迪克背斜(4)卡因迪克背斜已经发现重要油气层卡因迪克油气田已经发现重要油气层卡因迪克油气田卡因迪克油气田卡因迪克油气田油气运移模式古构造背景有利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油气运移模式古构造背景有利油气的运移和聚集4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400044004800N2dN1tN1sE2-3aK1tgJ2tJ2xJ3qCE1-2z卡6Pressure(bars)200400600800储层常压,盖层超压(有利)海拔(m)-3000-4000-4500-50003500-2500N1tN1sE2-3aE1-2zKJC卡6井卡因迪克油田流体输导格架:切穿源岩的逆冲断裂成藏机理:晚期断裂输导油气成藏油气分布:源-断-压双控(断裂切穿成熟源岩;断裂-超压共同控制含烃流体垂向充注;储层和盖层的压力配置影响油气的保存)4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5)独山子背斜(5)独山子背斜油气主要来自于深部的煤系地层和安集海河组烃源岩,油源断层发育。油气主要来自于深部的煤系地层和安集海河组烃源岩,油源断层发育(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油气藏地质特征(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油气藏地质特征

西北缘是一个油气富集带,找到10个油田,在5大层系14个层组找到油气藏西北缘是一个油气富集带,找到10个油田,在51.中拐五、八区二叠系圈闭发育,且多种多样,既存在大量的断块圈闭和断层—地层圈闭,又在紧靠主断裂处、地层尖灭线处发育洪积扇和扇三角洲,这些洪积扇和扇三角洲体本身,或与断裂配合,形成扇体岩性圈闭。

1.中拐五、八区二叠系圈闭发育,且多种多样,既存在大2.扇体和扇三角洲体砂体富集油气2.扇体和扇三角洲体砂体富集油气3.低幅度构造部位往往发育岩性油气藏3.低幅度构造部位往往发育岩性油气藏4.红山嘴石炭系断块区

石炭系平面上被断裂分成三个构造带——红18井断块区、红15井断块区和红56a井断块区,这些断裂早期具备油气通道作用,后期成为油气遮挡条件,从而形成了三个油气聚集带:

a)红山嘴断块区多层系含油;b)石炭系储层属于双重介质的储集层;c)石炭系油藏油气水分布受断块控制,多分布于石炭系顶面250m深度以内;4.红山嘴石炭系断块区石炭系平面上被断a.红18井断块区红67、红71、红91和红108井获工业油流,上交石油探明储量455万吨、石油预测储量1484万吨a.红67、红71、红91和红部署红94井,石炭系获两层工业油流b.红15井断块区部署红94井,石炭系获两层工业油流b.5.中拐地区侏罗系

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以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最有利的储集层位及相带:

J1s21: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J1s2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

J1b13:网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

J1b32

、J1b33:辫状河道。5.中拐地区侏罗系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a.拐8井区拐201拐81999年拐201井八道湾组3134~3127获工业油流;含油面积11.2km2,石油预测储量

1580×104ta.拐8井区拐201拐81999年拐201井八道湾组3134b.拐201井区试油井段1999年拐201井八道湾组3134~3127获工业油流;含油面积11.2km2,石油预测储量

1580×104tb.拐201井区试油井段1999年拐201井八道湾组31346.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2)佳木河组尖灭带发育,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3)佳木河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

4)佳木河组火山岩发育,裂缝发育的火山岩体往往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6.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断裂和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断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佳木河组尖灭带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佳木河组尖灭带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佳木河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佳木河组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7.克—乌断裂带7.克—乌断裂带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8.克拉玛依油气田8.克拉玛依油气田洪积扇储层特征及油气藏类型1.在区域性单斜的总背景下,于洪积扇发育部位向盆地一侧有良好的生油层,生油区域洪积扇体的距离不远。2.洪积扇沉积物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3.在洪积扇沉积物之上,有较为稳定的盖层;4.在洪积扇发育部位,存在着垂直断距较大的断层。无论生油层的时期早于还是晚于沉积扇的形成时期,断层均可作为通道,沟通生油层与储集体之间的联系。另外,在地层上倾方向上的断层,还可作为遮挡因素阻止油气逸散,同时断层也可改善储集条件;洪积扇储层特征及油气藏类型1.在区域性单斜的总背景下,于洪积在克拉玛依油田,由于构造,地层和岩性等诸因素的有机配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中以断层遮挡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为主,其次为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岩性油藏和基岩油藏。在克拉玛依油田,由于构造,地层和岩性等诸因素的有机配合,形成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户3征1莫003莫5陆南1滴5(三)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藏地质特征户3征1莫003莫5陆南1滴5(三)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藏地质1.腹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和油气藏发育特点储层物性发育控制因素1、沉积微相对储层控制2、次生孔隙和古地表水的淋滤作用对储层贡献3、油气早期充注对储层的影响4、超压对储层的控制油气藏发育特点:1、多油源多期充注,后期调整2、多砂体叠合连片和单砂体独立成藏3、大砂对大油、小砂对小油1.腹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和油气藏发育特点储层物性发育控制因素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二亚段储层物性统计表2.中部1区块储层特征河道和河口坝孔渗均好莫西庄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二亚段储层物性统计表2.中部1区块储镜下观察发现,孔隙发育段岩石成分主要是岩屑以中酸性火成岩岩屑为主,而塑性、容易变形的千枚岩、板岩、云母片岩等变质岩岩屑数量少,岩石结构上颗粒分选好,颗粒间以胶结物为主,泥质杂基含量少,反映的是相对高能量的沉积背景,在本区对应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与否的关键因素。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物性变化: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岩先天具有较好的物性镜下观察发现,孔隙发育段岩石成分主要是岩屑以中酸性火成岩岩屑庄103井三工河二段二亚段储层物性综合分析图庄103井三工河二段二亚段储层物性综合分析图2023/8/766准噶尔腹部沉积微相叠置图2023/8/166准噶尔腹部沉积微相叠置图2023/8/767中部1区块侏罗系—白垩系复杂岩性油气藏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大砂对大油小砂对小油2023/8/167中部1区块侏罗系—白垩系复杂岩性油气藏沉异常高压保护了储层的储集物性EWN+QEKJTP2P1永1井J2x压力系数1.63J1s2压力系数1.83(据何生,2004)异常高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岩作用,尤其是压实作用、交代作用的进行,使得孔隙得到有效保护。

异常高压保护了储层的储集物性EWN+QEKJTP2P1永1井沙1井所示超压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

超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异常高孔隙度J1s2上

J1b3J1b1

J1b2J1s3

J1s2下

沙1井所示超压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超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异庄1井所示超压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

J1b2J1b1

J1s2下

J1s2上

J1s1

J2x2

庄1井所示超压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J1b2J1b1J1s2准中I区块部分揭示超压井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左图为正常压力带,显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较好的相关性,右图为异常压力带,显示相关性差

正常压力带异常压力带据庄1井、征1井和沙1井的资料准中I区块部分揭示超压井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左图为正常压N永1井E1zK2dK1hJ1sTP?J1bK1q烃源岩油气运移油气藏K2dK1sh+1K1hJ1sTP?J1b永1井K1qN+Q第三系沉积前现今J2xJ2xE2+3aK1sh+1准噶尔中部3区块侏罗系-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图3.中部区块油气成藏N永1井E1zK2dK1hJ1sTP?J1bK1q烃源岩油气二、主要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二、主要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盆地油气源对比结果:

准噶尔盆地发育五套烃源层系,有效生油岩为二叠系-侏罗系;准噶尔盆地油气源对比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五套烃源层系,有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规律ppt课件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

根据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气分布及油气源对比结果、盆地的构造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将盆地划分为:5个复合油气系统和17个油气系统。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根据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气分布及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形成与演化:形成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事件表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形成与演化:形成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于晚二叠世,佳木河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二叠纪末深部开始生气;三叠纪时,风城组达到生油高峰;白垩纪时风城组基本上停止生烃,下乌尔禾组达到生油高峰期,早第三纪大量生气。

演化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演化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形成与演化:形成昌吉凹陷侏罗系油气系统事件表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形成与演化:形成昌吉凹陷侏罗系油气系统事昌吉复合油气系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在三叠纪进入生烃门限,侏罗纪是上二叠统大量生油时期,白垩纪是上二叠统生气高峰期;而侏罗系是一套以生气为主的烃源岩,早白垩世末在盆地南缘形成一个规模有限的气源岩体;早第三纪是侏罗系液态烃的主要生成期,晚第三纪是侏罗系天然气的主要生成期。

演化昌吉复合油气系统演化东道海子—大井复合系统油气系统晚二叠世末滴水泉组烃源岩开始进入生烃门限,三叠纪末进入生气门限,侏罗纪是滴水泉组天然气生成的主要时期。平地泉组是以生油为主的烃源岩,侏罗纪开始进入生烃门限,侏罗-白垩纪是生烃高峰期,生烃期与构造形成期基本属同期,为共熟型。

演化东道海子—大井复合系统油气系统演化含油气系统小结:1)准噶尔盆地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构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与作用的特征和演化差异,造就了盆地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和油气藏的多样性。

2)多套烃源,尤其是二叠系和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局部石炭系烃源)奠定了盆地油气勘探基础。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良好物质基础,有增储上产的巨大潜力。

3)各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演化和不同程度的复合叠加构成了复合含油气系统,从而确定了油气地域和地层分布范围,为油气勘探有效区和勘探目的层选择提供了良好条件。

4)各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差异,导致盆地平面和剖面上存在大小和厚度不等资源高丰度区和高丰度层;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性,从而决定了平面和剖面上的油气分布特征,这为油气勘探有效靶区和最佳目的层的选择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在浅层储层中找到深成油气指明了领域。所以只有对盆地各含油气系统地质动力学历史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找到油气富集区和富集层位。

5)有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优越地质条件,非构造圈闭是今后极为重要的勘探对象。只有及早加强技术储备,方可掌握储量持续或加速增长的主动权。

6)储层质量是影响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因素,且势必制约储量增长速度,所以必须加强储层预测、油气保护和油气改造技术攻关。含油气系统小结:1)准噶尔盆地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构三、油气成藏特点与油气分布规律三、油气成藏特点与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成藏主要特点:

1)多源、多期混合成藏,成藏历史漫长;油气成藏主要特点:1)多源、多期混合成藏,成藏历史漫长;油气成藏主要特点:2)多生烃中心、多层系成藏,纵向含油层系多;EK1JP2+CP2PPⅠ、玛湖-盐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Ⅱ、昌吉二叠系油气系统Ⅲ、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Ⅳ、吉木萨尔复合油气系统Ⅴ、侏罗系油气系统Ⅵ、下白垩系油气系统Ⅶ、下第三系油气系统+C油气成藏主要特点:2)多生烃中心、多层系成藏,纵向含油层系3)储层多样,油藏质量差异性较大;3)储层多样,油藏质量差异性较大;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S22砂层组储层物性好,单井产能高

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是相对优质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且主要分布于粗粒级砂岩和非煤系砂岩储层。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S22砂层组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是相对白垩系储集性能:总体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滴西2车002彩40北40原生粒间孔发育白垩系储集性能:总体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滴西2车002彩40油气成藏主要特点:4)圈闭类型多样,油藏类型丰富;准噶尔盆地油气藏类型图油气成藏主要特点:4)圈闭类型多样,油藏类型丰富;准噶尔盆油气成藏主要特点:5)区域、区带盖层发育,纵向上含油丰度差异;准噶尔盆地断裂与盖层关系示意图油气成藏主要特点:5)区域、区带盖层发育,纵向上含油丰度差油气成藏主要特点:6)断裂多期活动,油气纵向、横向运移明显;

垂向上“断裂断到哪里,油气就走到哪里”

断裂是深部烃源层生成的油气或深层油气藏向浅层储层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成藏主要特点:6)断裂多期活动,油气纵向、横向运移明显断裂输导特征“断裂泵”是指断至有效烃源岩、其他输导通道或油气藏的断裂就象泵一样,快速从中抽出油气并突然改变原来油气运移方向、方式、途径及速率,由断裂(带)的渗透带向上方、下方或侧方低势区或低排替压力方向运移,这种运移效应称为“断裂泵”。(一)断裂泵是盆地最重要的输导通道和方式断裂输导特征“断裂泵”是指断至有效烃源岩、其

“断裂堤坝”是指走向垂直或近垂直于油气运移方向的断裂(带),当油气运移到断裂(带)时,由于断裂(带)或断裂另一盘的遮挡,使油气改变原有运移方向,难以沿原有的运移方向继续运移。这种阻碍油气沿原有运移方向运移的效应称为“断裂堤坝”。(二)“断裂堤坝”是油气向源区外长距离侧向运移的主要屏障断裂输导特征“断裂堤坝”是指走向垂直或近垂直于油气运移方向的断裂

在“断裂泵”幕次式运移作用下,同一断裂泵控制下不同圈层的油气藏纵向上普遍存在差异聚集现象,其差异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的某一种情况或两种以上情况(1)纵向上含油饱和度、饱和压力差异;(2)烃源及成熟度以及油气藏性质差异;(3)油气藏成藏时间差异;(三)“断裂泵”幕次式运移导致油气“纵向差异聚集”断裂输导特征在“断裂泵”幕次式运移作用下,同一断裂泵控制下不同圈

阶状运移聚集是指油气从生烃区向外,油气运移聚集层位呈阶状变新或者海拔逐次升高的油气聚集现象。(四)油气阶状运移聚集是“断裂泵”多级泵提的结果

断裂输导特征阶状运移聚集是指油气从生烃区向外,油气运移聚集层位呈阶状1)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四期断裂形成演化、作用方式、强度及分布控制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2)断裂泵、断裂堤坝、纵向差异聚集及幕式成藏是盆地断裂控油的基本模式。断裂控油的基本模式:海西期断裂燕山期断裂喜山期断裂印支期断裂腹部,西北缘,准东逆冲作用腹部张扭,压扭断裂作用西北缘逆冲作用南缘逆冲作用NWWNE(近EW)NENEENE(近EW)NWW近EW卡因迪克-独山子-呼图壁克拉玛依石西-石南-陆梁彩南-火烧山时期活动方式方向距离/聚集部位1)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四期断裂形成演化、作用方式准噶尔盆地典型成藏组合模式:

以烃源岩为起点,以油气运移为纽带,以油气成藏与分布为目标,提出了源内不整合断控成藏组合、源边不整合断控成藏组合等四种成藏组合模式

1)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2)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3)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4)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准噶尔盆地典型成藏组合模式:以烃源岩为起点,以油气运移为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一)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指圈闭或构造带位于生烃凹陷区内,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从一个或多个方向充注于圈闭中成藏,且原生油源断层垂向运移不穿越烃源之上第一套区域性盖层,而形成的一系列油气藏。

西北缘风9—风5井风城组—佳木河组油藏剖面

源内斜坡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图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一)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依照断控论、该成藏组合模式发现了——卡因迪克油田玛北油田圈闭面积为6.2Km2依照断控论、该成藏组合模式发现了——卡因迪克油田圈闭面积为6(二)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

指由于圈闭或构造带位于生烃区附近,油气沿不整合或渗透层侧向运移到断层(带),沿断层垂向或侧向运移在地质尖灭带、前缘断块断裂带至逆掩背斜带及附近形成的一系列油气藏。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乌尔禾组油藏剖面生烃中心

源边不整合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图(二)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依照扇控论、该成藏组合模式发现了——五—八区油气藏沙南油田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冲积扇体与油气藏关系图拐201拐3克202依照扇控论、该成藏组合模式发现了——五—八区油气藏油气藏五—八区油藏沙南油田五—八区油藏沙南油田(三)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

指圈闭或构造带位于生烃凹陷之外,继承性凸起伸入生烃凹陷之中,且油源断裂发育,凸起与断裂走向平行或近平行于油气运移方向的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西北缘车排子断阶带三叠—侏罗系油藏剖面

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图(三)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四)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

指圈闭或构造带平面上位于生烃凹陷内,纵向上位于烃源岩上方或下方,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从上方或下方运移汇集于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气从源岩向下短距离运移,向上油源断层断穿一个或多个区域性盖层,侧向运移较短的成藏组合。

准东阜东斜坡区阜10井区石炭系油藏剖面

准东阜康断裂带五梁山油藏剖面稠油(四)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四种典型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夏盐—石南—陆梁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图准噶尔盆地腹部夏盐—石南—陆梁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图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1)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分布,富生烃凹陷则控制了大油气田分布;准噶尔盆地有效烃源区与油气分布图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1)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分布,富生烃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2)生烃凹陷内及其周缘的正性构造单元及斜坡控制区域性油气聚集带的分布;

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2)生烃凹陷内及其周缘的正性构造单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西段二叠—侏罗系尖灭线与油气分布图3)烃源岩上下区域性和区带性不整合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与之相关的油气田(藏)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上下或尖灭线附近;准东北三台凸起周缘二叠—侏罗系尖灭线与油气分布图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西段二叠—侏罗4)油源断裂贯通不同油气系统,其不但扩大了油气区域分布范围,而且丰富了油气分布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