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心主张++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_第1页
家教心主张++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_第2页
家教心主张++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教心主张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重大考试,适度的压力感和焦虑水平有助于孩子将身心状态保持在理想的兴奋和唤醒程度,从而更有效地备考、应考;而过度的焦虑则可能给孩子的认知功能、情绪体验、躯体感受等多个方面造成消极影响。父母应该有效容纳、转化孩子的焦虑感受,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并帮助其内化“情绪转化器功能”,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引言压力源于外部客观事件,但更多的是人们的主观体验。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会因为身体或心理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承受能力不同。同样,面对复习和考试,青少年的主观体验也不尽相同。适度的压力感和焦虑水平能够激发斗志,帮助青少年集中精力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过高的压力感和焦虑水平则会对他们的认知、情绪及生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进而抑制备考效果和考场发挥。当孩子在学校感受到过高的复习和备考压力并由此引发焦虑,家庭如果能有功能地消化、涵容、转化孩子的焦虑情绪,则有助于孩子将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范围。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在著作《游戏2》中分享了自己童年时做过的实验:小鸡们出生几天后,科恩把它们轻轻捧起并死死地盯着它们的眼睛,就像老鹰盯着猎物一样,等把小鸡再放下时,它们会吓得僵在地上不动。大约一分钟后,它们会重新开始四下走动。在实验的第二部分,科恩同时吓唬两只小鸡,结果它们一起僵在地上装死,这次大约持续了五分钟小鸡才再次开始走动。如果在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外一只在旁边闲逛,被吓的小鸡在地上躺几秒钟就会蹦起来。这个实验非常生动地向我们呈现了“他者”的身心状态是如何舒缓或者加剧个体对环境的焦虑体验的。当孩子身处学业焦虑中,父母过度的关切、鼓励、引导都可能不自觉地让自己发挥着“受惊吓的第二只小鸡”的作用。因此,在孩子的备考、应考阶段,家长应该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这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父母应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在复习备考期间,孩子的焦虑水平会略高于平时。父母如果能帮助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调适,缓解其焦虑情绪,孩子就能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心态面对考试。当孩子面临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些重大考试时,如果父母表现出比孩子更加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就会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传递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很难发挥情绪容器和转化器的功能。(一)亲子之间的情绪传染20世纪9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猴子大脑的某些神经元不仅在自身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观察其他个体(猴或人类)执行相同动作时也会兴奋,这一类特殊的神经元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的相关研究不仅揭示了人类是如何模仿、理解他人行为的,还揭示了“共情”的生物学机制。镜像神经元不仅能“镜像”其他个体的行为,也可以“镜像”他人的情感。当父母的言行举止释放并传递出焦虑,这些情绪也会被孩子“镜像”,从而在孩子身上激活更高等级的焦虑体验。当焦虑情绪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就很有可能造成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紧张的家庭氛围,这对于本就身处学业焦虑之中的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二)父母的情绪转化功能心理学家比昂认为,人的情绪感受包括不可承受的和可以承受的。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青少年相对于父母更有可能在面临困难、冲突和挑战时产生“难以承受的痛苦”。父母需要容纳孩子这些不可承受的痛苦体验,并通过为情绪命名、理解情绪等更为理性的思考,把它们转化为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一个可以容纳孩子情绪的有弹性的“容器”,同时也是一个“情绪转化器”。如果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孩子就能内化这种情绪转化的功能,发展出有效的情绪监察和调节能力。当面临新的冲突和困境,就会使用自己的“情绪转化器”帮助自己将那些不可承受的痛苦转化为可接受的体验。父母如果情绪转化功能不足,通常意味着他们不仅很难容纳、转化孩子的情绪,也很难有效处理自己的复杂情绪。当父母自己的焦虑尚未能有效转化,就有可能以发脾气、唠叨、讲道理等多种方式将焦虑和压力投射给孩子。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应考心态(一)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压力过大时,可能会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沮丧、烦躁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以及认知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此外,生理上也可能会出现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胃痛、腹泻等症状。当观察到孩子有以上情况时,父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及时沟通,以自身稳定从容的状态接纳、涵容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很多孩子的考试焦虑与他们赋予考试的意义有关系。大多数孩子能够理解考试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部的价值,只是对某个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核,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到发展和需要提升的空间,考试成绩有起伏也是正常的。因此,他们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的过程上,坦然面对考试。而高焦虑者往往会把考试的结果赋予极高的价值,认为一次考不好就会带来糟糕至极的后果,所以“绝不允许”自己失败。这个“不允许”往往会引发过大的压力,让他们很难将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投注的地方,从而抑制能力的有效发挥。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将精力集中于努力的过程上,坦然面对考试结果。同时父母也需要认识到,孩子对考试赋予的意义往往与父母的观念有关,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攀比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对考试的看法。(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焦虑感常常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有关。对于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来说,如果相信自己已经按照学习目标做好了充足的学习准备,那么这份自信便能帮助其降低不确定感,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所以,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在考试前应该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看到他已经付出的努力。可以每天帮助孩子回顾一下备考计划已经完成了哪些,让“已经做到的”成为“继续做下去”的资源和动力,而不是将过多精力放在“还没有做到”的部分,“我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好”的感觉会极大地挫败孩子应对挑战的信心。(四)提供宽松、稳定、有序的生活支持有秩序的生活节律和稳定的心理状态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外部环境的有序可控能为孩子内部体验的安全稳定提供有效保障。孩子备考、应考期间,父母要尽可能保证家庭生活的秩序感,督促孩子保持饮食起居的节律性,尽量避免一些较大的家庭生活事件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干扰孩子复习应考的节奏。父母不需要刻意关注孩子的考试,这样做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产生隐性的紧张感和心理压力,干扰孩子正常的学习秩序。(五)始终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关系大于教育。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体验、及时提供帮助的前提。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保持理解和关注,但不要过多地说教和评价对错,这样孩子才更愿意敞开心扉。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应该以稳定、冷静、从容的生命状态向孩子传递“不要害怕,我会始终陪伴你,支持你”的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唠叨、指责孩子,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