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高频考题附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病例摘要:3岁女童,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神志不清1小时于7月30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突然发热,伴头痛,烦躁不安,无鼻塞,咳嗽。曾呕吐胃内容物2次,一次呈喷射状。当地医院给予肌内注射青霉素及退热药物治疗无效。昨起嗜睡,1小时前全身抽搐1次,持续约1分钟,继之神志不清而转入其他医院。发病以来拒食,尿便正常。既往体健。父母均体健。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查体:T39.2℃,P11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囟门已闭,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无发绀、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脸色苍白。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迟钝。无鼻翼扇动,唇红,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右肋缘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12.2×109/L,N73%,L27%。尿便常规无异常。脑脊液:压力220mmH2O,外观清,细胞数0.138×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蛋白+++,糖>0.5g/L,氯化物7.0g/L,涂片未查见细菌。2.根据下图,请简述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3.心脏听诊4.根据下图,请简述我国肺结核的五大分类及其X线表现。 5.成人四肢骨关节 6.心脏触诊7.根据下图,请简述肺占位性病变分为哪几种及其X线表现 9.肺部感染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鉴别诊断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2)其诊断依据 ①本病例为3岁女童,发病于夏季,以往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 ②急性发热起病,具有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颈强、克氏征、巴氏征阳性等典型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和体征。 (1)中毒型菌痢起病较乙脑更急,常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抽搐与昏迷,并有中毒性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作肛拭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粪便,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2)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常有结核病史。起病较缓,病程长,以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中氯化物与糖均降低,蛋白增高较明显,其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X线胸片及眼底检查,可能发现结核病灶。 (3)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所致者,多发生在冬春季,皮肤黏膜常出现淤点,昏迷多在发病1~2天内。其他化脓菌所致者多可找到原发病灶。脑脊液均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淤点或脑脊液涂片染色或培养可发现细菌。 (4)其他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免疫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①脑脊液培养; ②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2.正确答案: 此型肺结核为浸润型肺结核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等发展的晚期表现,是病变未能及时彻底治愈的结果。X线表现:病变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肺叶的上叶,肺叶的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可见厚壁空洞,其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空洞周围有广泛的纤维索条状病灶及新旧不一的结节状和斑片状病灶,于病变同侧或对侧的肺脏中下视野常见结节状和斑片状的支气管播散病灶。广泛的纤维化病变可使胸廓塌陷,肺门血管及支气管向上移位。中下肺野的血管分支牵拉向上似垂柳状,纵隔向患侧移位,无病变的部位有代偿性肺气肿。有胸膜增厚、粘连。 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 (三)听诊内容 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1.心率: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状态下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3岁的儿童多在100次/分以上。凡成人心率大于100次/分,婴幼儿心率大于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小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律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段长间歇。如果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性心律。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是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及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为脉搏短绌。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有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少数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 3.心音:按心动周期的前后次序,可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S),第二心音(S),第三心音(S),第四心音(S)。一般情况下,只能听见第一、二心音。第三心音可在部分青少年中闻及。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闻及,多为病理性。 (1)第一心音:提示收缩期的开始。第一心音的听诊特点为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响。 (2)第二心音:提示舒张期的开始。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为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S弱,历时较短,不与心尖搏动同步,在心底部最响。 (3)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期之末,距第二心音后约0.12~0.18秒。第三心音的听诊特点是轻而低调,持续时间短,局限于心尖部或其内上方,仰卧位、呼气时最清楚。 4.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心室收缩前的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①S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在心肌收缩力增强或心动过速时,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使S增强。②S减弱: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其他原因如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心室充盈过度或二尖瓣位置较高,以及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均可导致S减弱。③S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颤动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前者当两次心搏接近时S增强,相距较远时则S减弱;后者当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时S增强,又称"大炮音"。 2)第二心音强度的改变:体循环或肺循环阻力的大小和动脉瓣的解剖改变是影响S的主要因素。①S增强:体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增多时,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量增多时,如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等均可使第二心音增强。②S减弱:由于体循环或肺循环阻力降低、血流减少、瓣膜病变时均可导致第二心音减弱,如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 (2)心音性质的改变:心肌严重病变时,可形成"单音律";当心率增快,可形成"钟摆律"或"胎心律",提示病情严重,如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或重症心肌炎。 (3)心音分裂:正常生理情况下,三尖瓣较二尖瓣延迟关闭0.02~0.03秒,肺动脉瓣迟于主动脉瓣约0.03秒,上述时间差不能为人耳分辨,听诊仍为一个声音。当S或S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为心音分裂。 1)S分裂:当左右心室收缩明显不同步时,S的分裂相距0.04秒以上时,可听到S分裂。常见于心肌电或机械活动延迟,使三尖瓣关闭明显迟于二尖瓣。电活动延迟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机械活动延迟见于肺动脉高压等。 2)S分裂:临床常见,以肺动脉瓣区明显。见于下列情况:①生理性分裂:因深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流血量增多,右室排血时间延长,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如果肺动脉瓣关闭明显迟于主动脉瓣关闭,则可在深吸气末出现S分裂,青少年更常见。②通常分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S分裂,见于某些使右室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或见于其他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使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③固定分裂:指S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S分裂两成分时距较为固定,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④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增宽。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 5.额外心音指在正常心音S、S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数为病理性,大部分出现在S之后,与原有的S、S构成三音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和心包叩击音等;也可出现在S之后,如收缩期喷射音。少数可出现两个附加音,则构成四音律。 (1)舒张期额外心音 1)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S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按出现的时间早晚,分为:①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是病理性的S,常伴有心率增快,与S和S的间距相仿,听诊音调低、强度弱,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其出现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与心肌病等严重心功能不全时。②舒张晚期奔马律,又称收缩期前奔马律与房性奔马律,发生在S出现的时间,为增强的S。多见于阻力负荷过重引起心肌肥厚的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③重叠型奔马律,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在快速型心律或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引起,使此额外音明显增强。当心率较慢时,两种奔马律可没有重叠,则听诊为4个心音,称舒张期四音律,常见于心肌病或心力衰竭。 2)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位于第二心音后0.07秒,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开瓣音的存在可作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性尚好的间接指标,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 3)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S后约0.09~0.12秒出现的中频、较响而急促的额外心音。 4)肿瘤扑落音:见于房室黏液瘤患者,在心尖部或其内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在S后约0.08~0.12秒,出现时间较开瓣音晚,声音类似,但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变。 1)收缩早期喷射音:又称收缩早期喀喇音,为高频爆裂样声音,高调、短促而清脆,紧接于S后约0.05~0.07秒,在心底部听诊最清楚。据发生部位分肺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和主动脉收缩期喷射音。①肺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在肺动脉瓣区最响,吸气减弱,呼气增强。见于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轻中度肺动脉狭窄和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②主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在主动脉瓣区听诊最响,可向心尖传导,不受呼吸影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缩窄等。 (3)医源性额外音:由于人工器材置人心脏,可导致额外心音。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人工瓣膜音和人工起搏音。 6.心脏杂音: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过程中的异常杂音,杂音性质的判断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有:①血流加速;②瓣膜口狭窄;③瓣膜关闭不全;④异常血流通道;⑤心腔异常结构;⑥大血管瘤样扩张。 (2)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 1)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杂音最响部位常与病变部位有关,如杂音在心尖部最响,提示二尖瓣病变;杂音在主动脉瓣区或肺动脉瓣区最响,则分别提示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如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应考虑室间隔缺损等。杂音的传导方向也有一定规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向颈部传导,而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杂音则局限于心尖部。 2)心动周期中的时期:不同时期的杂音反映不同的病变。可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型杂音和双期杂音。还可根据杂音在收缩早、晚而进一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期杂音。一般认为,舒张期杂音和连续型杂音均为器质性杂音,而收缩期杂音则可能系器质性或功能性杂音。 3)性质:由于杂音的不同频率而出现音调与音色的不同。临床上常用于形容杂音音调的词为柔和、粗糙。杂音的音色可形容为吹风样、隆隆样、机器样、喷射样、叹气样、乐音样和鸟鸣样。临床上根据不同杂音性质,推断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心尖部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常指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杂音常为功能性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杂音分级的记录方法:杂音级别为分子,6为分母;如响度为2级的杂音则记为2/6级杂音。 杂音形态是指在心动周期中杂音强度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杂音形态有5种:①递增型杂音:杂音由弱逐渐增强,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杂音由较强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即杂音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④连续型杂音:杂音由收缩期开始,逐渐增强,高峰在S处,舒张期开始渐减,直到下一个心动周期的S前消失,如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型杂音;⑤一贯性杂音:强度大体保持一致,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全收缩期杂音。 5)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①体位:左侧卧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前倾位时易闻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叹气样杂音;仰卧位时则二尖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更明显。此外,迅速改变体位,由于血流分布和回心血量的改变也可影响杂音的响度,如从卧位或下蹲位迅速站起,使瞬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使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杂音均减轻,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杂音则增强。②呼吸:深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多,从而使与右心相关的杂音增强。深吸气后并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lvA.时,胸腔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经瓣膜产生的杂音一般减弱,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杂音增强。③运动:使心率增快、心搏增强,在一定的心率范围内亦使杂音增强。 (3)杂音的临床意义:杂音的听取对心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根据产生杂音的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区分为器质性杂音与功能性杂音;根据杂音的临床意义又可分为临床病理性杂音和生理性杂音。器质性杂音是指杂音产生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存在。而功能性杂音包括:①生理性杂音;②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的杂音;③与心脏病理意义的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应注意的是,生理性杂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只限于收缩期、心脏无增大、杂音柔和、吹风样、无震颤。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见表2-7。 根据杂音出现在心动周期中的时期与部位,现分类如下: 1)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①功能性:常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杂音性质柔和、吹风样、强度2/6级,时限短。具有心脏病理意义的功能性杂音由左室增大引起的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等,杂音性质较粗糙、吹风样、强度2~3/6级,时限较长,有一定传导性。②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杂音性质粗糙、吹风样、高调,强度在3/6级以上,持续时间长,可占全收缩期,甚至遮盖S,并向左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区:①功能性:见于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或主动脉粥样硬化。杂音柔和,常有A亢进。②器质性:多见于各种病因的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典型的喷射性收缩中期杂音,响亮而粗糙,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A减弱。 肺动脉瓣区:①功能性:其中在青少年及儿童中非常多见生理性杂音,呈柔和、吹风样、强度在2/6级以下,时限较短。心脏病理情况下的功能性杂音,为肺淤血或肺动脉高压产生的肺动脉瓣相对狭窄的杂音,听诊特点与生理性类似,杂音强度较响,P亢进,见于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等。②器质性: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杂音呈典型的收缩中期杂音,喷射性、粗糙、强度在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且P减弱。 三尖瓣区:①功能性:多见于右心室扩大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因右心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杂音为吹风样、柔和,吸气时增强,一般在3/6级以下,可随病情好转,心腔缩小而减弱或消失。由于右心室增大,杂音部位可移向左侧近心尖处,需注意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鉴别。②器质性:极少见,听诊特点与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类似,但不传至腋下,可伴有静脉和肝脏收缩期搏动。 其他特点:①功能性:在胸骨左缘第2、3、4肋间,部分青少年中可闻及生理性杂音,可能系左或右心室将血液排入主动脉或肺动脉时产生的紊乱血流所致。杂音1~2/6级、柔和、无传导,平卧位吸气时杂音易闻及,坐位时杂音减轻或消失。②器质性:常见的有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可伴有震颤,有时呈喷射性,提示室间隔缺损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器质性杂音。 2)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①功能性: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杂音而产生狭窄,称AustinFlint杂音。②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二尖瓣狭窄。听诊特点为心尖S亢进,局限于心尖部的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增型杂音,平卧或左侧卧位易闻及,常伴震颤(表2-8)。 肺动脉瓣区:器质性杂音者较少,多见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的功能性杂音。功能性杂音柔和,较局限,呈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于吸气末增强,常合并有P亢进,称为GrahamSteell杂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局限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低调隆隆样,深吸气末杂音增强,见于三尖瓣狭窄,极少见。 3)连续型杂音: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杂音粗糙、响亮似机器转动样,持续于整个收缩与舒张期,其间不中断,掩盖S。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闻及,常伴有震颤。此外,先天性心脏病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窦瘤破裂也可出现连续型杂音。 7.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比较表浅,类似纸张摩擦的声音。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明显。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感染情况。当心包腔有一定积液量后,摩擦音消失。4.正确答案: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 自1978年起,国内采用肺结核的五大分类法,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分为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 1.原发型肺结核:为初次感染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乏力及精神不振,体温可达39~40℃。 X线表现: (1)原发综合征: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内原发灶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在二者之间有时可见条索状阴影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呈哑铃状,又称双级期。原发灶、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的X线表现,称为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纵隔肿块阴影。单发的淋巴结增大表现为突向肺内的肿块,以右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增大为常见。多数的纵隔淋巴结增大融合可引起一侧或两侧纵隔增宽,边缘凹凸不平或呈波浪状。肺门淋巴结肿大可分为两型:边缘清楚的肿块为肿瘤型,淋巴结增大伴周围炎症使其边缘模糊,为炎症型。 3.浸润型肺结核:此型肺结核为成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由于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使得病灶内的结核菌再度活动,引起原有的病灶恶化进展,形成浸润型肺结核。 X线表现: (1)一般表现:包括片状、小结节、空洞及条索阴影。病灶呈单发或多发。斑片状阴影的边缘模糊,小结节阴影为数毫米至1cm大小,边缘比较清楚。病灶溶解形成空洞表现为斑片阴影中的低密度区,或为边缘清楚的薄壁或厚壁空洞,以薄壁空洞多见。空洞周围有结节及条索状的卫星灶。空洞及肺炎之间常见引流支气管,其管壁增厚、管腔增宽。病变的密度不均匀,可见密度较高的硬结及钙化灶。 (2)结核球:大多数结核球大小为2~3cm,少数在4cm以上。结核球密度较高,可见钙化及空洞,有时可见引流支气管与结核空洞相连。结核球周围可见斑点及条索状的卫星灶。 (3)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表现为肺段或肺叶实变阴影,其中的急性空洞呈不规则的透明区,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常可见支气管播散病灶,为斑片状阴影。5.正确答案: (1)骨膜:正常骨膜和骨周围的软组织密度相同,在X线片上不显影。 (2)骨皮质:骨皮质为密质骨,密度均匀致密,在骨干中段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骨皮质内缘与骨松质连续,外缘光整,在肌韧带附着处可出现隆起或凹凸不平。 (3)骨髓腔:常因骨皮质和小梁的遮盖而显示不清,骨髓腔的骨干段可显示为边界不清、较为透亮的带状影。 2.骨端:横径大于骨干,骨皮质一般较薄且多光滑锐利,并能见到较清楚的骨小梁。骨松质的影像是由骨小梁和其间的小梁间隙所构成,在X线片上显示为网格样骨纹理,密度低于骨皮质。 3.关节:滑膜关节在X线片上可见: ①关节间隙:为两个骨端的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是关节软骨、关节盘和关节腔这些软组织密度结构的投影。 ②骨性关节面:X线片上显示为边缘锐利光滑的线形致密影,通常凹侧骨性关节较凸侧厚。 ⑤关节内外脂肪层:关节内脂肪在关节囊内外层之间,见于大关节。关节外脂肪层位于关节囊和周围肌肉之间,层次清楚,可衬托出关节囊的轮廓。6.正确答案: 心脏触诊方法是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步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外,尚可判断心尖或心前区的抬举性搏动。心尖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抬起并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是右心肥厚的可靠指征。 (二)震颤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触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为猫喘。其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流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一般情况下,震颤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亦可触及。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表2-4)。 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或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随渗液的增多,使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摩擦感则消失。7.正确答案: 肺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 (一)良性肿瘤肺内良性肿瘤相当少见,包括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突状瘤等。错构瘤属于肿瘤样病变,在肺内的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常见。错构瘤是内胚层与间胚层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肿瘤样病变。发生在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的错构瘤称为中央型错构瘤;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及肺内的称为周围型错构瘤。X线表现:中央型错构瘤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阴影。周围型错构瘤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阴影,以2~3cm多见,边缘光滑清楚,也呈波浪型,可见爆米花样钙化。 有4种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 ①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 ②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癌、混合燕麦细胞癌; ③腺癌,分为腺泡样腺癌、乳突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黏液样癌; X线表现: 1.中央型肺癌 (1)早期肺癌:早期中央型肺癌在X线胸片上可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的继发性表现。肺含气量不足表现为局部的密度增高,阻塞性肺不张表现为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阻塞性肺炎引起斑片状阴影,阻塞性支气管扩张引起条索状影,局限性肺气肿表现为限局性密度减低及肺纹理稀疏。 (2)中、晚期肺癌:表现为肺门肿块及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表现为肺叶、肺段或一侧肺的密度增高阴影。肺门肿块使肺不张阴影的肺门侧密度增高及有肿块突出。右上叶肺不张与肺门肿块形成"横S征"。 2.周围型肺癌 (1)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中结节阴影约占80%以上,呈分枝状轮廓,边缘模糊,有胸膜凹陷征。少数病例为浸润阴影、空洞阴影及条索状表现。 (2)中、晚期肺癌:肺内肿块多在3cm以上。较大的肿块可能有分叶或无分叶,边缘模糊或清楚。有空洞者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凹凸不平。常合并淋巴结肿大。 3.弥漫型肺癌:为两肺多发病灶及肺段、肺叶的实变影像。两肺多发病灶为结节或斑片状影像,结节大小不等,其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部分较多。肺叶、段实变的密度不均,合并有小结节影像,有的可见空气支气管像。(三)肺转移癌肺是转移癌的好发脏器。原发于头颈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易转移至肺部。肺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血行和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最为常见。8.正确答案: 骨折是骨骼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骨折以长骨骨折和脊椎骨折常见。骨折的断裂面多不整齐,骨折线在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