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第十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第十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第十五章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第十六章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制度变革第三部分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第十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
第十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十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观念的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和团体,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一)教育目的的内涵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
教育目的的“五分说”该理论认为由于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的差异,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教育目的。这是由思想家、学术研究组织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的教育目的。由于它是提出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的,因而带有浓烈的“应该”色彩。例如,先秦时期,教育目的是使人“明人伦”;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指导,提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接近善的观念。后来,夸美纽斯提出“泛智论”,主张要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洛克提出教育以培养绅士为目的;斯宾塞提出教育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等。理想的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与教育实际间有相当的距离,它能否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受制于诸多的中介因素。教育目的的“五分说”(2)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它是由国家以法令、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这种形式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有强烈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除了法令、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规定外,正式的教育目的有时也以执政党领导人的讲话的形式做出规定。尽管此时它是以个人讲话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反映的是国家或权力机关的意志,所以,它也是正式的教育目的的形式之一。正式的教育目的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和约束法,内含着国家的意志和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科技等方面发展的需求,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是国家检查、评价教育发展及人才质量规格的根本依据,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2)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它是由国家以法(3)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由于正式的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加之对其的理解深受理解者本人的知识背景的影响和教育实际的千差万别,教育者所实际理解的教育目的与正式的教育目的间一定会存在落差。例如,不同的教育者对于正式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会不尽相同。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它一方面可能会给正式的教育目的的实现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减弱其预期效应,但另一方面,它又与教育者以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使其有可能创造性地理解并实践正式的教育目的。
(3)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由于正式的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4)教育者操作的目的。由于各地、各个学校的情况、条件殊异,加之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期待的差异,教育者实际操作的教育目的,与他们理解的教育目的仍然存在着落差。例如,某个教育者(如校长)谈教育理念时一套,但实际做的过程可能是另一套。这说明教育目的在由观念(文本)形态转变为实施的形态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社会现实、个人因素乃至某些功利因素的影响。
(4)教育者操作的目的。由于各地、各个学校的情况、条件殊异(5)实现的教育目的。任何教育目的,无论是观念的或是文本的、无论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它最终都必须落到受教育者身上,能够在其身上实现。我们把最后落在受教育者身上(无论他本人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只在能够对他现在或将来产生影响)的教育目的,称为实现的教育目的。
(5)实现的教育目的。任何教育目的,无论是观念的或是文本的(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等的关系(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等的关系层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
一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科专家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三级
(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级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高中教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教育学原理三ppt课件CompanyLogo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九级八级六级七级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CompanyLo(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结果的期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维活动的产物。这样一种思维运作过程并不像镜子映物那么简单直观,而必然要从人们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体现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教育史上,由于教育需要和教育利益的差异,曾出现过多种志趣相异的教育价值取向,由此所形成的教育目的也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个性’和‘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绩。还有一些人提倡社会的需求,倡导确保为社会提供一支人数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以及确保有知识分子参与的民主制度。一些人强调艺术与文化,另一些人强调人的道德品质。”[1]
[1]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5日代表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性,这主要体现在它对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人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两个问题的关注上。此外,它提出要“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的,即“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教育要使学习者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1.物质生产水平2.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英格尔斯在谈到人的现代化问题时曾经指出:“一言以蔽之,那些先进的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于它们的人民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们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1]3.受教育者的需要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1][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1.物质生产水平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由两部分组成: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教育目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二)全面发展的含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但要使其得到更好实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第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西方学者将人的全面发展仅仅局限在人的精神生活或文化生活领域,而忽视了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在生产劳动领域中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二是他们所谈的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涉及到极少数人,特别是极少数精神贵族的自我发展问题。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在生产劳动领域中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或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以及二者的和谐统一;同时,我们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极少数人的发展问题。(二)全面发展的含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第二,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的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均衡发展。把全面发展看作平均发展是一种非常机械的认识。第二,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的各方“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指人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的发展,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再次,“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中的各素质要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即人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三)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个性是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综合表现,由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的遗传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追求也就会存在差异。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基础。因为个性意味着差异性、独特性,意味着发展特长和打破常规,而差异、独特、发展特长和打破常规正是形成人的创造性的基础。教育只有尊重和鼓励人们的差异性、爱好和特长,才能使每个人获得最符合自己实际,也最切合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发展。相反,“如果无视人的个别差异,强求一律化和平均化的发展,我们造就的就只能是碌碌无为、毫无个性特点和创造性的庸才。”[1]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发展人的才能、能力、志趣、需要、爱好等个性特征,强调“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而“全面发展”指向的并非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万金油”式的平庸者。正由于此,马克思才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才极力提倡人的“自由个性”。(三)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个性是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只是要求人的发展在基本层面上的相对完整性或全面性,因为完整性的对立面是缺失性而不是特殊性,全面性的对立面是片面性而不是个性,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影响或阻碍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性,并不是以牺牲个性发展为代价的。
而如果对“全面发展”理解不当,以为“全面发展”就是“面面俱到”和无所不能,则很容易导致“全面平庸”,但真正的“全面发展”所追求的恰恰是个性和卓越。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首先,“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动力。再次,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素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二者的发展是一个基本一致的过程。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全面发展的个性。事实上,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者身上必然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
[1]
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首先,“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拓展内容素质教育及其理念创新教育生命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拓展内容素质教育及其理念第二节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凡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文化形态,统称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共同认识、掌握和运用的对象,是二者进行交往、沟通的信息中介,是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是选择教育途径、形式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第二节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凡纳入教育内容有其特定的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并以二者相统一的形式存在。所谓内在结构,指的是人们所熟知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文化内涵及其联系,由于我们要授予学生的并非单一而是多样性的文化,因此就有了其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所谓外在结构,指的是教育的各种抽象观念和文化内涵的载体及其外在表现。教育内容的外显形式主要表现在其内涵载体即课程(Curriculum)上,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是观念形态的教育内容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教育内容有其特定的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并以二者相统隐性课程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论及非正规课程,并提出“隐蔽课程”的概念,自此,教育内容在结构上开始被分为显性教育内容与隐性教育内容。显性教育内容是官方指定的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借助正式学习所获得的经验性内容。隐性教育内容则是学校教育中隐蔽的,经由教育理念、教风、学风等教育环境潜移默化传递的经验性内容。隐性课程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隐性教育内容带有动态的文化传播特征,也代表了学习者受教育的部分内容,因不能直接导致学业上的成败,常常被忽视,但其实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值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隐性教育内容带有动态的文化传播特征,也代表了学第十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文化传承)关系的双方,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没有教育者,也就无所谓受教育者,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无所谓教育者。第十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文化传承第一节教育者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专业的教育者第一节教育者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理解,凡是对受教育者能“施加”任何社会文化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狭义的理解,教育者是那些确定以教书育人为社会职业的人,即教师。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理解,凡是对受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作为能“施加”文化影响于受教育者的人,意味着他“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换句话说,教育者在经验、学识和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存在某种“优势”,决定了他在教育活动中必然处于主体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首要的推动着、组织者和领导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作为能“施加”文化影响教育关系的类型教育首先存在于长辈与晚辈之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其次存在于同辈之间(“同学”)教育也存在与下上代之间(“教学相长”、“文化反哺”)教育关系的类型教育首先存在于长辈与晚辈之间(“养不教,父之过人与人之间的教育关系既可能是相对稳定的,也可能是因时应事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教育关系既可能是相对稳定的,也可能是因时应事而变二、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专业的教育者(一)教师与教师职业的内涵(二)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教师专业化二、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专业的教育者(一)教师与教师职业的内涵(一)教师与教师职业的内涵教师就是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或称专业教育者)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间所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教育、教学事务。而教师便是从事这样一种职业的人。(一)教师与教师职业的内涵教师就是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二)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继承、传递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薪尽火传)。2、促进人类个体的发展与完善(传授、管理、示范、期待、引导、对话)。(二)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继承、传递和发展人(三)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性质和地位的提升,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是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三)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性质和地位的提升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实质是教师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者”具体来说,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意味着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也意味着其训练有素,有能力和愿意继续学习,有工作动力,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有责任心,更意味着其具有专业自主性和对教育教学的批判、反思、探究能力。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实质是教师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者”具专业和职业的区别专业和职业的区别1.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1.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2.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等专门教育为标志;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无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而积累工作经验。
2.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3.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服务,在自主的范围内对于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专业判断负有责任,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获得报酬,并且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3.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4.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对专业人员而言,这种研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普通职业仅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意识;4.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5.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专业内的事物了极为浅薄,正如隔行如隔山;而普通职业无内行和外行之别。5.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6.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6.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7.专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位中处在最高层。7.专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位中处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英国教育家霍勒教授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出了六条要求: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系统知识训练;高度的自主性;经常性的在职进修;团体的伦理规范。英国教育家霍勒教授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出了六条要求:美国国家专业教育水平委员会提出的优秀教师的标准是:致力于学生和他们的学习;了解所教的科目,懂得如何将那些科目教授给学生;对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学习进行系统化的思考;成为学习型团体中的成员。美国国家专业教育水平委员会提出的优秀教师的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专业意识(信念)专业态度(1)热爱学生;(2)关心教师集体;(3)尊重学生家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专业意识(信念)第二节受教育者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标志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形态构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防卫合作协议书模板
- 2024年公租房摊位出租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幼儿教师综合技能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楼玻璃清洁合同范本
- 全款签订协议书范文范本
- 租户建厂房免租协议书范文范本
- 康复医院住院患者管理方案
- 2024年江西吉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WST 813-2023 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2.视力检查课件(实操)
- 冶金煤气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工会劳动竞赛方案
- 小学二级培训课件
- 集合论和逻辑
- 审查易系统操作指南
- 拼音四线三格A4打印版
- 机械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