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点击:播放课件师:这是一条连接亚欧的道路,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之变,无数文化在此交汇,无数传说在此上演。这条路有已经消失的楼兰古国,有神秘莫测的楼兰干尸小河公主,这条神奇的道路让中国真正走向了世界。它就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点击: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师:为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人是张骞,中国走向世界就是从张骞通西域开始的。第一板块——探寻丝路渊源关于张骞出使西域?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同时思考两个问题:点击:播放视频1、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2、为什么人们说出使西域“只怕是有去无回,比登天还难”?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师:这比登天还难的绝域在哪里?张骞出使西域概况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说出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次数时间过程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点击:《张骞通西域路线》师:这一别就是13年!整整13年,张骞才回到长安,(点击:播放视频)师:1、汉武帝为什么说手持汉节、衣衫褴褛的张骞是英雄?2、张骞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钢铁意志!敢为人先、不怕苦、视死如归)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跨越重重关山大漠,终于踏出了一条辉炳史册两千年的丝绸之路!第二板块——重温丝路盛况阅读课本69页正文部分,解决以下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结合《丝绸之路路线图》,思考:1、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2、说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丝绸之路的作用?师: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点击)师:这条路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被扩展。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随着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府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阅读课本70页,解决以下问题:点击: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2、职能——3、意义——(师:面对今天分裂新疆的行为,我们应该用学过的那部分知识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投放两幅图片。生:思考:对比一下,西汉时的疆域与秦朝时有何明显不同?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师:继张骞之后,又有一位出使西域、经营西域的英雄,他就是东汉的班超。点出:《班超图像》:配音简介: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凭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智慧与谋略,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他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以后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重大贡献。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生:看课本,听配音。点击播放《奥运视频》师: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今天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板块——展望丝路未来师:假如由你来负责开发丝绸之路,你认为当今我们应当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自由讨论,积极回答。(开发旅游胜地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建博物馆、开发石油矿产资源,光能发电、绿化沙漠;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各地要加强团结与合作,不能任意开发等)师:开发丝绸之路,重现丝路辉煌,不仅是中国人的愿望,也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师: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习近平强调,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丝绸之路就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共同关注】古“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一带一路”正焕发勃勃生机!它必将架起中外友谊的桥梁,把世界连在一起,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点击出现:——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上海世博之歌李治国【自我归纳】学完本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1.知识构建方面:他们历史知识积累得还较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还缺乏理性思考,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2.认知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知识面,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评测结果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人次,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环境、设施状况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项目序号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优良中差1学生课堂表现携带教材、导学案等学习资料。99%1%0%0%2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100%0%0%0%3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80%10%10%0%4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90%10%0%0%5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75%10%5%5%6教学环境设施情况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室照明、卫生情况良好。95%5%0%0%7教学用具准备齐全。95%5%0%0%8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95%5%0%0%(二)调查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2)第3、4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成的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关注度不够高。2、学习效果评价第5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80%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3、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第6、7、8项主要是对教室的卫生状况、教学用具的准备情况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来看,对以上几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三、结果分析(一)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语言精练,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学习。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从课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督促,落实到实处,使其不断进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历史。秦汉时期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中央政权得以强化,中原王朝的实力大增,汉民族主动地加强了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民族交往中汉民族居于主体地位,并占据优势。秦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综合实力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匈奴第一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两种势力时和时战,汉武帝时双方冲突加剧。而此时西域诸国的政治倾向对汉匈双方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争取西域诸国对汉政权的支持,汉武帝利用匈奴与西域诸国的矛盾,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诸国,希望与其建立共伐匈奴的同盟关系。张骞不辱使命,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开拓出了一条丝绸之路,开创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双方的联系从此日趋密切。秦汉时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最重要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方面,丝绸之路把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连为一个整体,双方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许多蔬菜瓜果,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丝绸之路把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本课突破点[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分背景、经过、意义三个方面展开叙述。背景这一部分,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西域的认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两点,一是西域的地理范围,二是西域的社会特点。本课所讲的西域是广义上的西域,即经过玉门关和阳关向西所能到达的地区。西域小国林立,民族众多,绿洲文化突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也是一个难点,这里主要涉及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匈奴与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知识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汉匈关系。经过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一个比较,并找出不同点。不同点要侧重在结果的分析上。意义这一部分,教材叙述较少。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今新疆地区从汉代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两个方面叙述。丝绸之路的路线包括两部分,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教师利用教材《丝绸之路线路图》,明确几个关键点,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由于图中没有明确标出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位置,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图上标注清楚。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要明确两点,一是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交流很少,几乎是隔绝的,双方各自封闭,独立发展;二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和发展。开放、进取和积极地对外交流是大汉王朝的时代精神。《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评测练习基础过关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B.新疆C.西域D.西藏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A.张骞B.卫青C.霍去病D.董仲舒3.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知识点2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①核桃②小麦③石榴④葡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6.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域都护的设置能力提升7.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后反思

我在我校七年级(7)班上了一节历史课,我上的是部编教版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上完本节课,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此,我对自己的本节课做了以下分析和反思。优点:1.就我自己而言,本节课我没有感觉到紧张,比以前进步了许多,自己不拘束了。因此学生也更容易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2.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每一环节和学生的活动明确于心,过渡自然,衔接较好。3.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4.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采用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但是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1.教师没有把握好学情,再加上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从而本节课给学生留下识记的时间较少,也没有进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上课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上课表现不够好,课堂活动设计不多,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偏少。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设计的小组合作的题,本来设计好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后展示,但是由于自己把握不好,没有让学生讨论展示,教师直接说出了答案。4..有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但对后进生的督促和帮助太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依据学情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趣味化,生动化,使学生积极、活跃参加课堂活动。同时将教学重点给学生加强练习和强化,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具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