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班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选用了自花传粉的豌豆 B.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C.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答案】B【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A正确;B、孟德尔假设有颗粒状的遗传因子,但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B错误;C、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D正确。故选B。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CD、图中①表示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④表示子代的基因型数目和表现型数目,其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即①过程,BCD错误,A正确。故选A。4.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Dd B.BbDd C.BbDD D.bbdd【答案】B【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故选B。5.某植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种类及重组性状类型所占比例分别是(
)A.12种;5/8 B.27种;3/8 C.12种;3/8 D.27种;5/8【答案】A【分析】1、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可以每对基因分开然后结果相乘。2、重组性状类型即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性状类型。【详解】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种类2×3×2=12种,亲本性状类型所占比例为1/2×3/4×1/2+1/2×3/4×1/2=3/8,则重组性状类型所占比例为1-3/8=5/8。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6.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故选B。【点睛】7.对于同一物种的受精卵内遗传物质的下列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不同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B.不同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组成是不同的C.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母方,一半来自于父方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答案】C【分析】1、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2、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对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受精卵来说,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A正确;B、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多种多样,则受精之后不同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组成是不同的,B正确;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故选C。8.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图示中可观察到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可判定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详解】A、根据细胞图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发现,该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A正确;B、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以产生4种配子,C错误;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C。9.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答案】C【分析】题意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详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C。10.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11.艾弗里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提取物分别用蛋白质酶、RNA酶、酯酶、DNA酶处理,再与R型细菌混合,只有DNA酶处理后的细胞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对照组不用酶处理S型细菌提取物,能够发生转化B.实验设计依据的是减法原理,可检测每组去除物质的作用C.发生转化的组中,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此实验不能排除蛋白质、RNA等在细菌转化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向细胞提取物中加入不同的物质,所以对照组不用酶处理S型细菌提取物,由于提取物中含有DNA分子,所以能够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A正确;B、实验设计依据的是减法原理,依次去除每组中的各种物质,检测去除物质的作用,B正确;C、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有部分可以完成转化,所以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D、实验过程中加入蛋白酶和RNA酶,可以出去蛋白质和RNA,因此实验可以排除蛋白质、RNA等在细菌转化中的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12.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32P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彼此分离C.若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较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用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生存在培养液中,培养液是来培养大肠杆菌的,A错误;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C、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培养时间较短,有少量噬菌体没有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点睛】13.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58 B.78 C.82 D.88【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14.含有100个碱基的某DNA分子片段,内有30个腺嘌呤。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二次,则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30个 B.60个 C.90个 D.120个【答案】C【分析】已知1个DNA分子片段具有100个碱基,其中含有30个腺嘌呤(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个,则C=G=(100-30×2)÷2=20个。【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DNA分子片段含有3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30=90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各种碱基的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据。1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B.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A【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了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B、非等位基因还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以及同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A。16.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分子中碱基序列(
)A.与基因的某一条链互补 B.与基因的一条链序列完全相同C.比基因的碱基数目更多 D.与基因的两条链序列完全无关【答案】A【分析】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以转录形成的RNA与基因的某一条链互补,A正确;B、由于DNA和RNA的含氮碱基不完全相同(DNA特有T、RNA特有U),所以RNA分子中碱基序列与与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B错误;C、基因的部分序列没有转录,所以RNA的碱基比基因的碱基数目少,C错误;D、转录形成的RNA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的,所以二者有关系,D错误。故选A。【点睛】17.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mRNA起始密码子相结合B.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C.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C与G配对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所致【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W基因的翻译过程的进行。【详解】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B、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B正确;C、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C错误;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进而阻碍W基因的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B。18.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如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答案】B【分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据图分析,tRNA的一侧3个碱基,即反密码子是CGC,而翻译过程中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mRNA上的3个碱基是GCG。【详解】A、精氨酸(CGC)的反密码子是GCG,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C,则密码子是GCG,决定的氨基酸是丙氨酸,B正确;C、甘氨酸(GGC)的反密码子是CCG,C错误;D、脯氨酸(CCG)的反密码子是GGC,D错误。故选B。19.下列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的实验中,所具有的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是(
)A.利用32P标记RNA,研究新冠病毒遗传物质B.利用35S标记蛋白质,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否为蛋白质C.利用14N、15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利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答案】C【分析】同位素标记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详解】A、32P含有放射性,利用32P标记RNA,研究新冠病毒遗传物质,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不符合题意;B、35S具有放射性,利用35S标记蛋白质,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不符合题意;C、14N、15N不具有放射性,利用14N、15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质量的DNA,不能检测放射性的有无,C符合题意;D、3H具有放射性,利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均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B.②③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细胞中的tRNA通过④过程复制D.⑤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和⑤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③是翻译,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在线粒体中也可以发生,A错误;B.②表示转录,其配对方式有A-U、T-A、G-C、C-G,③表示翻译,其配对方式有A-U、U-A、G-C、C-G,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C.细胞中的tRNA来自基因的转录,C错误;D.⑤表示逆转录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D正确。21.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 B.C. D.【答案】A【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题意分析,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可以知道,野鼠色是双显基因控制的,其基因型可表示为M_N_,棕色是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型可表示为mmnn,黄色可表示为M_nn、黑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mmN_,即黄色和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上述基因型与图A所示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模式相符,即A正确。故选A。【点睛】22.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褐色的基因型为A_bbdd,据此分析。【详解】由题意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要符合子二代黑色个体的比例,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再结合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杂交亲本的组合可以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故选C。23.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显性性状就是在后代中总出现的性状C.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C【详解】A、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才叫性状分离,A错误。B、一对相对性状纯合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B错误。C、孟德尔分别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做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子代表现型和比例相同,C正确。D、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兔的白毛和黑毛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短毛、直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睛】24.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答案】C【分析】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联会,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图示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同;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与2会分离;据自由组合定律,1既可以与3、也可以与4组合进入子代细胞。【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分别是8和4,B错误;C、染色体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相互分裂,C正确;D、染色体1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染色体1和3可能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而不是必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错误。故选C。25.下列关于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同一时期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含有92条或0条染色单体D.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玉米花粉母细胞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自由组合定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能含有92条染色单体;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C正确;D、在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玉米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故选C。26.图表示某种鸟类羽毛毛色(B、b)的遗传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鸟类羽毛毛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与芦花雌鸟杂交,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杂交,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性状芦花为显性性状,且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鸟类的性别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B、,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性状芦花为显性性状,且子代芦花雄鸟基因型ZBZb,因此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C、非芦花雄鸟基因型(ZbZb)和芦花雌鸟基因型(ZBW)杂交,其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均为非芦花,C正确;D、芦花雄鸟基因型为ZBZB或ZBZb,若若芦花雄鸟基因型为ZBZB和非芦花雌鸟ZbW杂交,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均为芦花;若芦花雄鸟基因型为ZBZb和非芦花雌鸟ZbW杂交,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ZbW,既有非芦花,也有芦花,D错误。故选D。27.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试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①错误;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故②错误;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故③正确;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故④正确。【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对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属于中等难度题。28.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答案】D【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A1与A2基因表达产物结合成二聚体蛋白的种类。当N1、N2的数量关系不同时,组成的二聚体蛋白的比例不同。【详解】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关键字眼“N1和N2可随机组合”,根据题意可知A1与A2的数量关系,进而求出各二聚体蛋白所占的比例。29.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衣壳蛋白等(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M的合成过程还需要其他RNAB.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物质N一定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全部过程受细胞核DNA分子的控制【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翻译,②③表示RNA自我复制,合成的N能反过来催化②③过程,合成的衣壳蛋白和RNA组合成寨卡病毒。【详解】A、物质M的合成过程需要模板mRNA,场所是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工具需要tRNA,A正确;B、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C-G配对,B正确;C、物质N具有催化作用,属于酶,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受细胞核DNA分子的控制,D错误。故选D。30.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以其中一条链作模板合成RNA,故A对。在图中的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是A—U,B错。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可得到两条肽链,C错。由于图中表示的基因表达过程中,是边转录边翻译,所以该基因应该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D错。【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二、综合题31.下图为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________时,先对_____植株进行_____处理,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_(2)甲为黄色圆粒(YyRr)豌豆,乙为绿色皱粒豌豆,甲植株所结豆荚中的种子如图所示,A、B种子的表现型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若种子A是黄色圆粒豌豆,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3)若甲为纯种黄粒普通型豌豆,乙为纯种绿粒半无叶型豌豆,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类型黄粒半无叶型黄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数目4131251141421根据结果初步判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选用F1和表现型为_____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来加以验证,当后代出现的结果为____________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答案】(1)(2)(3)【分析】豌豆的特点:(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进行杂交,故豌豆一般为纯种;(2)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1)去雄:在花蕾期,去除母本的雄蕊;(2)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3)受粉:父本提供花粉,母本接受花粉;(4)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详解】(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一般为纯种。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花蕾期即雌蕊未成熟时期,先对父本乙植株进行去雄处理,然后套上纸袋,目的是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2)甲为黄色圆粒(YyRr)豌豆,是母本,乙为绿色皱粒(yyrr)豌豆,是父本,甲植株所结豆荚中的种子基因型有四种:YyRr、Yyrr、yyRr、yyrr。所以图中A、B种子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若种子A是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可写成YyRr,则其发育成的植株产生的配子有四种:YR、yR、Yr、yr。(3)由表中数据可知:黄粒普通型:黄粒半无叶型:绿粒普通型:绿粒半无叶型约为9:3:3:1,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黄粒为显性,普通型为显性。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用测交来验证,选用F1和表现型为绿粒半无叶型,当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可支持上述观点。【点睛】本题考查自组合定律的内容,需要考生掌握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32.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图,II-3和II-5均为AB血型,II-4和II-6均为O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II-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___。(2)如果III-1与III-2婚配,则后代为B血型概率为____________。(3)I-5个体有____种可能的血型。III-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常隐性2/35/1633/10【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Ⅱ-1女孩患该遗传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I-1、I-2正常,而II-1为女性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就该病而言,II-1患病,则I-1、I-2都是杂合子Tt,所以II-2的基因型为TT或Tt,比例为1:2。因此,II-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2)就血型而言,II-3为AB血型(IAIB),II-4为O血型(ii),故III-1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由于II-5为AB型(IAIB),II-6为O型(ii),则III-2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III-1与III-2产生的配子均为IA:IB:i=1:1:2,二者婚配,则后代为B型(IBIB、IBI)的概率为1/4×1/4+2×1/4×2/4=5/16。(3)由于II-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AIB,则I-5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IBIB、IBi、IAIB,共有A型、B型、AB型共3种血型。I-1、I-2都是杂合体Tt,又II-3为AB型,则II-3的基因型为1/3TTIAIB、2/3TtIAIB,由于I-3患病,又II-4为O血型,则II-4的基因型为Ttii。单独分析该遗传病,II-3(1/3TT、2/3Tt)产生的雌配子T:t=2:1,II-4(Tt)产生的雄配子T:t=1:1,III-1正常,因此III-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2:3,则Tt占3/5;单独分析血型,II-3(IAIB)产生的雌配子IA:IB=1:1,II-4(ii)产生的雄配子全为i,因此III-1的血型为A型(IAi)的概率为1/2,故III-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5×1/2=3/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各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后代患病的概率。33.下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染色1-2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2)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______形成四分体,_________________之间会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其上的基因组合出现改变。(3)图C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期,该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4)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A→__________→F(填图中英文字母)。(5)图B细胞所处时期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6)图F所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这些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答案】(1)碱性染料(2)联会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8(4)C→E→D→B(5)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6)12非同源染色体【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F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植物(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A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E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表示分裂结束。【详解】(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2)图A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3)图C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48条单体。(4)根据分析,图中分裂的顺序依次是A→C→E→D→B→F。(5)图B细胞所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6)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只有12条,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这些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象,考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准确判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识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步骤,明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三、实验题34.关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假说,如图1所示。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DNA紫外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实验基本操作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图2A)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大肠杆菌繁殖多代(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培养液中的N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进一步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此外,DNA复制还需要模板、能量、_____酶、_____酶、引物酶及DNA连接酶等条件。(2)从上述培养液中取部分菌液,提取大肠杆菌DNA(图2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溶液的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3a所示,峰值出现在离心管的P处。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注: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为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数量越多。)(3)将上述培养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图2B)。在培养到6、13、20分钟时,分别取样,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3中b、c、d所示。①若全保留复制这一假说成立,则20分钟时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个数及峰值的位置与点P的关系为_____。a.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Q点的位置b.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c.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上方d.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的位置②现有实验结果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4)科学家继续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含有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到40分钟时的紫外光吸收光谱。若半保留复制假说成立,则40分钟时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如何?请在图4e框中绘制相应预期结果。______【答案】(1)脱氧(核糖)核苷酸解旋DNA聚合(2)提取原始的亲代DNA分子,以此作为验证DNA复制方式的对照组(3)c可以(4)【分析】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2、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详解】(1)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是DNA复制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进一步作为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和DNA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引物酶及DNA连接酶等。(2)据图可知,图2A中是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DNA的两条链均带上15N标记,经密度梯度离心后DNA分子会靠近试管的底部,该步的主要目的是以此为对照看DNA复制一代并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试管中DNA分子如何分布来进一步确认DNA复制的方式:若试管中没有出现位置不同的两条带,就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3)①若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20分钟后(DNA复制一代)会出现15N/15N-DNA和14N/14N-DNA两种数量相等的DNA分子,显示出的紫外光吸收光谱即为2个峰值,一个峰值15N/15N-DNA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14N/14N-DNA峰值出现在Q点(15N/14N-DNA)上方,故选c。②现有实验结果与全保留复制的特点不符,故可以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但无法确定半保留复制假说和弥散复制假说哪种成立。(4)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40分钟后(DNA复制2代)会出现15N/14N-DNA和14N/14N-DNA两种数量相等的DNA分子,显示出的紫外光吸收光谱即为2个峰值,分别在Q点和Q点的上方,故预期结果如下:3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在同一种噬菌体上,这其中蕴涵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侵染_______。(3)请将下图中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标号进行排序__________→a。(4)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上图中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细菌的______上合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__。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5)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_____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不显著。(6)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注: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答案】(1)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2)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3)d→e→b→f→c→a(4)e→b核糖体C(5)搅拌不充分(6)B【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目的是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2)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是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因此为了获得含35S的噬菌体,应先将大肠杆菌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大肠杆菌。(3)图中a为子代噬菌体,b表示合成,c表示释放,d表示吸附,e表示注入,f表示组装,因此正确的顺序为d→e→b→f→c→a。(4)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复制发生在图中e→b过程之间;噬菌体外壳是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和酶,由细菌提供,故选C。(5)35S标记的噬菌体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开,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导致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6)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④;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对应于曲线②。四、综合题36.图甲表示某动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图乙表示该生物某个体的体细胞内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丙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发生图甲所示过程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该过程一般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原因是_______。(2)图甲中,若b2为RNA链,当b2含碱基A和U分别为24%和18%时,则b1链所在的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_____;该过程结束时,终止密码子位于______(填“b1”或“b2”)链上。(3)图乙中正常情况下,该生物细胞中含有b基因最多时为________个,b基因相互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填时期)。(4)图乙中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由图乙所示的基因型能否确定该生物体能否合成黑色素,并说明理由_________。(5)由图丙可以得出,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某一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答案】(1)细胞核和线粒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呈染色体,不容易解旋(2)29%b2(3)4/四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不能确定;控制酶3的基因不能确定(5)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图乙所示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图丙表示3种基因参与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只有酶①②③同时存在时才能正常合成黑色素,其基因型为A_bbC_。【详解】(1)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该过程为转录,所以能发生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呈染色体,DNA结构稳定,不容易解旋,所以图甲所示转录过程一般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2)若b2为RNA链,当b2含碱基A和U分别为24%和18%时,则A+U=42%,对应的DNA分子中T+A=42%,因此,b1链所在的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1-42%)÷2=29%;密码子位于mRNA上,所以该过程结束时,终止密码子位于b2链上。(3)据图可知,图乙所示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该生物的体细胞含b基因最多时应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b基因;b基因相互分离有两种情况:同一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b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b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基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由图3可知,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北师大版选修4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沪教版高二数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浙科版高一数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B版高三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科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2024选修6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第一单元整体研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5版住宅租赁合同及物业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菏泽单州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肺栓塞指南解读
- 教育创新智慧课堂赋能学习
- 园林绿化员工培训课件
-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修改)-y
- 《雷达对抗原理》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含答案)
- 《CT检查技术》课件-CT图像后处理
- 刑事辩护策略技巧案例
- 土壤检测报告表
- 2024年陕西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